一种安装稳定的双向推水式增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22770发布日期:2021-12-15 11:38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装稳定的双向推水式增氧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或污水净化增氧设备,特别是一种安装稳定的双向推水式增氧机。


背景技术:

2.增氧机是一种通过电动机或柴油机等动力源驱动工作部件,使空气中的“氧”迅速转移到养殖水体中的设备,它可综合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功能,不但能解决池塘养殖中因为缺氧而产生的鱼浮头的问题,而且可以消除有害气体,促进水体对流交换,改善水质条件,降低饲料系数,提高鱼池活性和初级生产率,从而可提高放养密度,增加养殖对象的摄食强度,促进生长,使亩产大幅度提高,充分达到养殖增收的目的。
3.我司之前申请的公告号为cn21053825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双向推水曝气式增氧机,包括增氧机框架,曝气增氧格,浮船及风机;增氧机框架为矩形框架式结构,两个较短的侧面上设有侧挡板;增氧机框架两个较长的侧面上还设有两根安装杆,在其中一侧的两根安装杆上设有第一挡板,另一侧的每一根安装杆与增氧机框架之间设有第二挡板;增氧机框架下部设有井字型承托杆,曝气增氧格固定在承托杆上;增氧机框架的上部设有风机固定架,风机固定架上设有固定底板,风机设置在固定底板上,通过输风管与底部的曝气增氧格相连;增氧机框架的上部还设有浮船安装架,浮船固定在浮船安装架上。其优点在于,能够产生两个相反方向的回流,使水体产生循环流动,基本不产生增氧死角。但是,由于第一挡板以及两个第二挡板的侧面长度均相等,因此两个方向上产生的水体循环的推力不相等,容易导致整个增氧机在湖面上移动,不易固定。
4.因此,本技术人对增氧机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稳定的双向推水式增氧机,可以较为稳固地停留在水面上,并且增氧机两侧的水域增氧均匀。
6.为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了一种安装稳定的双向推水式增氧机,包括增氧机框架、风机和两个浮船;
7.所述增氧机框架为矩形结构架式结构;所述增氧机框架的两端均设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顶部与所述增氧机框架的顶部相齐平;所述增氧机框架的一侧中间位置向两端延伸设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顶部与所述增氧机框架的顶部相齐平;所述增氧机框架的另一侧两端向其侧面中间位置延伸对称设有第三挡板,两块所述第三挡板的顶部与所述增氧机框架的顶部相齐平;两块所述第三挡板的长度之和与所述第二挡板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均与所述增氧机框架的底部留有通道,所述通道供水体流动;
8.所述增氧机框架的底部中间位置对应第二挡板的位置设有第一曝气增氧格,所述增氧机框架的底部两侧位置对应两个第三挡板的位置设有两个第二曝气增氧格;所述第一
曝气增氧格和第二曝气增氧格上均分布有若干曝气管;
9.所述风机固定在所述增氧机框架的顶部中间位置,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处连接有风量分配装置,所述风量分配装置设有三个出口,两个所述出口上均连接有通风管,所述风量分配装置通过三个所述通风管分别连通第一曝气增氧格和两个第二曝气增氧格;
10.所述增氧机框架的顶部两端设有固定板,两个所述浮船通过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增氧机框架的顶部两侧。
11.优选地,所述曝气管为微孔曝气管或自沉式曝气管。
12.优选地,所述曝气管通过可拆卸地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一曝气增氧格和第二曝气增氧格。
13.优选地,所述风量分配装置包括主管和两个第一分管;所述主管的一端与所述风机上的出风口相连接,所述主管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分管的一端相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分管中,其中一个第一分管通过通风管与第一曝气增氧格相连接;另一第一分管的两端连接有两个第二分管,所述两个第二分管分别通过剩余的两个通风管连接两个第二曝气增氧格。
14.优选地,所述风机为罗茨风机。
15.优选地,所述风机的表面设有防护罩。
16.优选地,所述风机的进风口处设有过滤网。
17.优选地,所述过滤网为圆柱形结构。
18.优选地,所述浮船的两侧均设有连接孔。
19.本实用新型一种安装稳定的双向推水式增氧机跟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20.(1)增氧机框架两侧水域的增氧均匀,并且可以使得增氧机框架较为稳固地停留在水面上;
21.(2)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安装稳定的双向推水式增氧机的结构示意图1;
23.图2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安装稳定的双向推水式增氧机的结构示意图2;
24.图3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安装稳定的双向推水式增氧机的主视图;
25.图4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安装稳定的双向推水式增氧机的侧视图;
26.图5为本实施例中的风量分配装置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28.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安装稳定的双向推水式增氧机,包括增氧机框架1、风机7和两个浮船12;
29.所述增氧机框架1为矩形结构架式结构;所述增氧机框架1的两端均设有第一挡板15,所述第一挡板15的顶部与所述增氧机框架1的顶部相齐平;所述增氧机框架1的一侧中间位置向两端延伸设有第二挡板6,所述第二挡板6的顶部与所述增氧机框架1的顶部相齐平;所述增氧机框架1的另一侧两端向其侧面中间位置延伸对称设有第三挡板13,两块所述
第三挡板13的顶部与所述增氧机框架1的顶部相齐平;两块所述第三挡板13的长度之和与所述第二挡板6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挡板15、第二挡板6和第三挡板13均与所述增氧机框架1 的底部留有通道,所述通道供水体流动。
30.所述增氧机框架1的底部中间位置对应第二挡板6的位置设有第一曝气增氧格2,所述增氧机框架1的底部两侧位置对应两个第三挡板13的位置设有两个第二曝气增氧格5;所述第一曝气增氧格2和第二曝气增氧格5上均分布有若干曝气管,所述曝气管可以是微孔曝气管,也可以是自沉式曝气管。进一步地,所述曝气管通过可拆卸地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一曝气增氧格2和第二曝气增氧格5,方便维修或者更换。
31.所述风机7固定在所述增氧机框架1的顶部中间位置,所述风机7的出风口处连接有风量分配装置10,所述风量分配装置10设有三个出口,两个所述出口上均连接有通风管3,所述风量分配装置10通过三个所述通风管3分别连通第一曝气增氧格2和两个第二曝气增氧格 5。具体地,如图5所示,所述风量分配装置10包括主管16和两个第一分管;所述主管16 的一端与所述风机7上的出风口相连接,所述主管16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分管的一端相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分管中,其中一个第一分管17通过通风管与第一曝气增氧格2相连接;另一第一分管18的两端连接有两个第二分管19,所述两个第二分管19分别通过剩余的两个通风管连接两个第二曝气增氧格5。如此设置,空气从风机7的出风口处流入主管,而后均分到两个第一分管内,连接第一曝气增氧格2上的第一分管17内的空气量为总量的1/2,另一第一分管18内的空气在均分到两个第二分管19内,实际上每个第二分管19内的空气量为总量的1/4,因此可以保证整个增氧机相两侧的空气量相等,一方面可以保证增氧机两侧水域增氧的均匀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整个增氧机框架较为稳固地停留在在水面上。优选地,所述风机7为罗茨风机,出风口的压力大于进风口的压力,提高增氧的效率。更进一步地,所述风机7的表面设有防护罩9。
32.进一步地,所述风机7的进风口处设有过滤网8,防止空气中的灰尘杂质在风机内堵塞。优选地,所述过滤网8为圆柱形结构,便于四周的空气流入到风机内,进一步提高增氧效果。
33.所述增氧机框架1的顶部两端设有固定板14,两个所述浮船12通过固定板14固定在所述增氧机框架1的顶部两侧。优选地,所述浮船12的两侧均设有连接孔11,使用者可以在连接孔上系上绳子,进一步固定住增氧机框架。
34.上述增氧机在进行使用时,接通电源后,风机7运转,空气经过过滤网8过滤后经过风量分配装置10分配到第一曝气增氧格2和两个第二曝气增氧格5内,其中,第一曝气增压格 2上的曝气管向上涌出大量微小气泡,受到第二挡板6阻挡后折返,带动水体向反方向产生缓慢的回流;两个第二曝气式增氧格5上的曝气管也向上涌出大量微小气泡,受到第三挡板 13阻挡后折返,带动水体向其反方向产生缓慢的回流;而由于两个方向上的回流的;力大致相等,因此增氧机框架1可以稳固地停留在水面上。
35.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仅限于所述的的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