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沙种植打孔防塌陷免回沙护壁

文档序号:28761159发布日期:2022-02-08 03:02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沙种植打孔防塌陷免回沙护壁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治沙种植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治沙种植打孔防塌陷免回沙护壁。


背景技术:

2.沙漠,主要是指地面完全被沙所覆盖、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空气干燥的荒芜地区。沙漠亦作“沙幕”,干旱缺水,植物稀少的地区。沙漠地域大多是沙滩或沙丘,沙下岩石也经常出现。有些沙漠是盐滩,完全没有草木。沙漠一般是风成地貌。
3.对于绝大部分生活在舒适圈的国人们来说,兴许并不会知道,沙漠化对我们的影响。在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中国,就饱受土地荒漠化所带来的影响。这让生活在沙漠周边的人们都痛苦不堪,不得已搬迁,离开自己的家园。为此,在近几年来中国不断的开始治沙,希望能够遏制住土地荒漠化的情况。治沙人们大量的开始种植树木,开始有效地对沙漠环境进行管理。
4.由于沙漠土质特殊,种植打孔时周围的沙子会向中间塌陷、造成回沙,所以需要在打孔后安装护壁,防止塌陷,现有的护壁多为管状结构,需要拔出钻头后才能插入孔内,但在此过程中易造成塌陷、回沙,影响护壁的安装、影响正常种植。
5.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治沙种植打孔防塌陷免回沙护壁,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沙种植打孔防塌陷免回沙护壁,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治沙种植打孔防塌陷免回沙护壁,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8.一种治沙种植打孔防塌陷免回沙护壁,包括:右支座、左支座、连接板、右护壁、扣板、右提手、左护壁、左提手;所述右支座安装在左支座的一侧,且右支座的一端与左支座的一端通过铰接方式连接;所述连接板位于右支座、左支座的端部,且连接板与右支座、左支座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所述右护壁安装在右支座的内侧,且右护壁与右支座通过插接方式连接;所述扣板位于右护壁的两侧,且扣板与右护壁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右提手位于右护壁的顶端,且右提手与右护壁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左护壁安装在左支座的内侧,且左护壁与左支座通过插接方式连接;所述左提手位于左护壁的顶端,且左提手与左护壁为一体式结构。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治沙种植打孔防塌陷免回沙护壁所述右支座为剖面呈l形的c形板状结构,且右支座的内壁上对称设置有两处用于容纳扣板的条状凹槽。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治沙种植打孔防塌陷免回沙护壁所述扣板为l形板结构,且扣板位于右护壁的外壁上。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治沙种植打孔防塌陷免回沙护壁所述左支座为剖面呈l形的圆弧形板状结构,且左支座、右支座端部的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
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治沙种植打孔防塌陷免回沙护壁所述左护壁为圆弧形板状结构,且左护壁的两侧与扣板抵接。
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治沙种植打孔防塌陷免回沙护壁所述右提手、左提手为剖面呈倒u形的圆弧形板状结构,且右提手、左提手的底部与右支座、左支座抵接。
14.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5.1、本实用新型右支座为剖面呈l形的c形板状结构,且右支座的内壁上对称设置有两处用于容纳扣板的条状凹槽的设置,右支座内壁的凹槽与扣板卡合对右护壁起到限位、导向作用,方便右护壁的插接安装。
16.2、本实用新型左护壁为圆弧形板状结构,且左护壁的两侧与扣板抵接的设置,扣板对左护壁起到限位、导向作用,方便左护壁的插接安装。
17.3、本实用新型右支座为剖面呈l形的c形板状结构,且右支座的内壁上对称设置有两处用于容纳扣板的条状凹槽,左支座为剖面呈l形的圆弧形板状结构,且左支座、右支座端部的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的设置,方便安装与固定,且安装时无需将钻头拔出、方便操作,并且右支座、左支座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对整体起到限位作用,提高安装牢固性与稳定性。
18.4、本实用新型右提手、左提手为剖面呈倒u形的圆弧形板状结构,且右提手、左提手的底部与右支座、左支座抵接的设置,右提手、左提手方便右护壁、左护壁的拔出,同时对右护壁、左护壁起到限位作用,保证右护壁、左护壁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19.5、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治沙种植打孔防塌陷免回沙护壁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方便安装与拆卸、便于固定,限位效果好、安装牢固性与稳定性强,导向效果好、方便插接安装,安装时无需将钻头拔出、方便操作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20.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25.图中:右支座1、左支座2、连接板3、右护壁4、扣板5、右提手6、左护壁7、左提手8。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9.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请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治沙种植打孔防塌陷免回沙护壁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31.一种治沙种植打孔防塌陷免回沙护壁,包括:右支座1、左支座2、连接板3、右护壁4、扣板5、右提手6、左护壁7、左提手8;右支座1安装在左支座2的一侧,且右支座1的一端与左支座2的一端通过铰接方式连接;连接板3位于右支座1、左支座2的端部,且连接板3与右支座1、左支座2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右护壁4安装在右支座1的内侧,且右护壁4与右支座1通过插接方式连接;扣板5位于右护壁4的两侧,且扣板5与右护壁4为一体式结构;右提手6位于右护壁4的顶端,且右提手6与右护壁4为一体式结构;左护壁7安装在左支座2的内侧,且左护壁7与左支座2通过插接方式连接;左提手8位于左护壁7的顶端,且左提手8与左护壁7为一体式结构。
32.具体的,右支座1为剖面呈l形的c形板状结构,且右支座1的内壁上对称设置有两处用于容纳扣板5的条状凹槽。
33.具体的,扣板5为l形板结构,且扣板5位于右护壁4的外壁上。
34.具体的,左支座2为剖面呈l形的圆弧形板状结构,且左支座2、右支座1端部的连接板3通过螺栓连接。
35.具体的,左护壁7为圆弧形板状结构,且左护壁7的两侧与扣板5抵接。
36.具体的,右提手6、左提手8为剖面呈倒u形的圆弧形板状结构,且右提手6、左提手8的底部与右支座1、左支座2抵接。
37.具体实施步骤:
38.首先对沙地进行打孔,打孔完毕后钻头停止转动,然后将右支座1、左支座2安装到钻头的外侧,并将右支座1、左支座2的端部闭合,再将右支座1、左支座2端部的连接板3通过螺栓固定,将右支座1、左支座2放置于地面上,右支座1、左支座2的底部插入孔内,然后提起右提手6,将右护壁4插接安装到右支座1的内侧,右支座1内壁上的凹槽与扣板5卡合,对右护壁4起到限位、导向的作用,方便右护壁4插接安装,直至右提手6的底部与右支座1抵接,然后提起左提手8将左护壁7插入左支座2的内侧,左护壁7的两端与扣板5抵接,扣板5对左护壁7起到限位、导向的作用,方便左护壁7插接安装,直至左提手8的底部与左支座2抵接,
完成护壁的安装。
39.综上所述:该一种治沙种植打孔防塌陷免回沙护壁,通过右支座为剖面呈l形的c形板状结构,且右支座的内壁上对称设置有两处用于容纳扣板的条状凹槽的设置,右支座内壁的凹槽与扣板卡合对右护壁起到限位、导向作用,方便右护壁的插接安装;通过左护壁为圆弧形板状结构,且左护壁的两侧与扣板抵接的设置,扣板对左护壁起到限位、导向作用,方便左护壁的插接安装;通过右支座为剖面呈l形的c形板状结构,且右支座的内壁上对称设置有两处用于容纳扣板的条状凹槽,左支座为剖面呈l形的圆弧形板状结构,且左支座、右支座端部的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的设置,方便安装与固定,且安装时无需将钻头拔出、方便操作,并且右支座、左支座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对整体起到限位作用,提高安装牢固性与稳定性;通过右提手、左提手为剖面呈倒u形的圆弧形板状结构,且右提手、左提手的底部与右支座、左支座抵接的设置,右提手、左提手方便右护壁、左护壁的拔出,同时对右护壁、左护壁起到限位作用,保证右护壁、左护壁位于同一水平高度;通过对治沙种植打孔防塌陷免回沙护壁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方便安装与拆卸、便于固定,限位效果好、安装牢固性与稳定性强,导向效果好、方便插接安装,安装时无需将钻头拔出、方便操作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4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