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增氧装置

文档序号:28635132发布日期:2022-01-26 16:28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鱼塘增氧装置

1.本实用新型属于鱼类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鱼塘增氧装置。


背景技术:

2.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类养殖的机器,其主要作用是增加水中的含氧量以确保水中的鱼类不会因缺氧而死亡。通过增氧,还能抑制水中厌氧菌的生长,防止池水变质。现有的增氧机通常安装在浮板上,浮板漂浮在水面上,通过电机驱动叶轮转动,将空气打入水中,以此来增加水的含氧量。但是现有的增氧机只能对表层水进行增氧,增氧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鱼塘增氧装置,能对池水深处进行增氧。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鱼塘增氧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上下布置的安装腔室与活塞腔,所述安装腔室与活塞腔相连通;
5.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进气口、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气口和进水口与安装腔室相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活塞腔相连通,且与活塞腔的上端开口处具有间距;
6.所述壳体内安装有驱动装置,所述安装腔室内安装有叶轮,所述活塞腔内安装有活塞;所述驱动装置驱动叶轮转动,且驱动活塞做上下往复运动;
7.所述活塞内设置有上下两端开口的导流通道;所述活塞上安装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关闭或者打开导流通道,使富氧水经导流通道从上至下单向流动。
8.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弹簧;
9.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壳体安装,且位于安装腔室内;所述安装腔室内安装有线棍;
10.所述叶轮、线棍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布置,所述叶轮和线棍均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11.所述线棍与活塞顶部通过缆绳相连;
12.所述活塞的底部与壳体的底部通过弹簧相连,所述弹簧位于活塞腔内。
13.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壳体内壁上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均位于活塞腔内,且上下相间隔布置;
14.所述第一限位件位于活塞腔的上端开口处,所述第二限位件位于出水口的上方;
15.所述活塞位于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之间。
16.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防水红外测距传感器和第二防水红外测距传感器;
17.所述第一防水红外测距传感器安装在第一限位件上,所述第二防水红外测距传感器安装在第二限位件上;
18.所述第一防水红外测距传感器和第二防水红外测距传感器均与驱动电机电连接。
19.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安装有与出水口相连通的出水管。
20.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远离出水口的端部安装有第二单向阀,使富氧水从出水管单向流出。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鱼塘增氧装置,能对池水深处进行增氧。具有增氧效果好、结构简单、利于实施等优点。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电机、叶轮和线棍的位置关系图;
24.附图标记:1-壳体;101-进气口;102-进水口;103-出水口;2-安装腔室;3-活塞腔;4-驱动电机;5-叶轮;6-活塞;601-导流通道;7-第一单向阀;8-线棍;9-缆绳;10-第一限位件;11-第二限位件;12-第一防水红外测距传感器;13-第二防水红外测距传感器;14-出水管;15-第二单向阀;1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6.如附图所示,鱼塘增氧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具有上下布置的安装腔室2与活塞腔3,所述安装腔室2与活塞腔3相连通;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进气口101、进水口102和出水口103;所述进气口101和进水口102与安装腔室2相连通;所述出水口103与活塞腔3相连通,且与活塞腔3的上端开口处具有间距;所述壳体1内安装有驱动装置,所述安装腔室2内安装有叶轮5,所述活塞腔3内安装有活塞6;所述驱动装置驱动叶轮5转动,且驱动活塞6做上下往复运动;所述活塞6内设置有上下两端开口的导流通道601;所述活塞6上安装有第一单向阀7,所述第一单向阀7关闭或者打开导流通道601,使富氧水经导流通道601从上至下单向流动。
27.壳体1通过机架安装在池塘中,使进气口101位于水位线l之上,进水口102和出水口103均位于水位线l之下。出水口103位于池水深处,如:位于水位线l以下1.5m处。叶轮5的部分伸入水位线l之下。池塘中的水经进水口102流入壳体1内的安装腔室2中,驱动装置驱动叶轮5转动,安装腔室2内的池水在叶轮5的搅动作用下形成富氧水。富氧水即含氧量较高的水。驱动装置驱动活塞6在活塞腔3内向上运动,第一单向阀7打开,富氧水经导流通道601流至活塞6下方的空间。驱动装置驱动活塞6在活塞腔3内向下运动,第一单向阀7关闭,活塞6将活塞6下方空间内的富氧水从出水口103压出,进而增加池水深处的含氧量。
28.驱动装置驱动叶轮5转动,且驱动活塞6上下往复运动,具有多种具体实施方式:
29.实施例一: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4和相啮合的齿轮齿条结构。驱动电机4通过壳体1安装,齿轮通过转轴安装在安装腔室2内,叶轮5、齿轮和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同轴布置,叶轮5和齿轮均与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活塞6的顶部设置有竖向布置的连杆,齿条竖向安装在连杆上。驱动电机4驱动叶轮5转动,同时驱动齿轮转动,在齿条的配合下带动活塞6上下往复运动。现有的驱动电机4能够实现正反转。
30.实施例二: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4和弹簧16;所述驱动电机4通过壳体1安装,且位于安装腔室2内;所述安装腔室2内安装有线棍8;所述叶轮5、线棍8与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同轴布置,所述叶轮5和线棍8均与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线棍8与活塞6
顶部通过缆绳9相连;所述活塞6的底部与壳体1的底部通过弹簧16相连,所述弹簧16位于活塞腔3内。驱动电机4驱动叶轮5转动,同时驱动线棍8转动,收紧缆绳9以拉动活塞6向上运动,此时弹簧16被拉伸。当活塞6向上运动一定距离后,驱动电机4停止驱动。弹簧16收缩,以驱动活塞6向下运动一定距离。驱动电机4自带的定时器能够实现对驱动电机4工作方式的控制,即驱动电机4工作设定的时间后停止驱动,停止一定时长后再自动恢复驱动。自带定时器模块的驱动电机在电机自动控制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是现有技术。
31.为了对活塞6的上下运动进行限位,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壳体1内壁上的第一限位件10和第二限位件11,所述第一限位件10与第二限位件11均位于活塞腔3内,且上下相间隔布置;所述第一限位件10位于活塞腔3的上端开口处,所述第二限位件11位于出水口103的上方;所述活塞6位于第一限位件10与第二限位件11之间。应当保证的是,第一限位件10与第二限位件11之间的间距大于活塞6的高度。通过设置第一限位件10和第二限位件11,避免活塞6在向上运动时冲出活塞腔3,确保活塞6向下运动的最低处始终位于出水口103的上方,提高装置的可靠性。第一限位件10和第二限位件11可以为块状结构,第一限位件10和第二限位件11也可以为沿活塞腔3周向布置的环状板结构。
32.优选的,还包括第一防水红外测距传感器12和第二防水红外测距传感器13;所述第一防水红外测距传感器12安装在第一限位件10上,所述第二防水红外测距传感器13安装在第二限位件11上;所述第一防水红外测距传感器12和第二防水红外测距传感器13均与驱动电机4电连接。第一防水红外测距传感器12实时检测活塞6与第一限位件10之间的间距,第二防水红外测距传感器13实时检测活塞6与第二限位件11之间的间距。当活塞6向上运动至第一限位件10处时,第一防水红外测距传感器12将第一检测信号发送给驱动电机4,驱动电机4停止提升活塞6;当活塞6向下运动至第二限位件11处时,第二防水红外测距传感器13将第二检测信号发送给驱动电机4,驱动电机4工作提升活塞6。防水红外测距传感器在距离检测技术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为现有技术。
33.优选的,所述壳体1上安装有与出水口103相连通的出水管14。富氧水经出水管14流出。
34.优选的,所述出水管14远离出水口103的端部安装有第二单向阀15,使富氧水从出水管14单向流出。通过设置第二单向阀15,使活塞6向下运动时,第一单向阀7关闭、第二单向阀15开启,富氧水从出水管14单向流出;活塞6向上运动时,第二单向阀15关闭、第一单向阀7打开,活塞6下方的空间形成负压,使更多的富氧水经导流通道601流至活塞6下方的空间中。第二单向阀15关闭,还能避免池水经出水管14倒流进活塞6下方的空间中。
35.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从实施过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鱼塘增氧装置,能对池水深处进行增氧。具有增氧效果好、结构简单、利于实施等优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