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果树丰产栽培水肥一体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18975发布日期:2022-04-06 22:19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果树丰产栽培水肥一体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灌溉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果树丰产栽培水肥一体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

2.水肥一体灌溉适宜于有井、水库、蓄水池等固定水源,且水质好、符合微灌要求,并已建设或有条件建设微灌设施的区域推广应用,主要适用于设施农业栽培、果园栽培和棉花等大田经济作物栽培,以及经济效益较好的其他作物。
3.现有的水肥一体灌溉装置通过电力将水肥进行融合,再由电力将所需要的水肥进行控制输出进入浇灌区域对所在区域的农作物进行浇灌保持农作物所需的营养与水分,但是一些乡村地区电力不畅,可能会出现供电不足的情况发生,进而将无法对农业地区需要灌溉的区域进行浇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水肥一体灌溉技术无法普及运用,减缓了我国农业发展的脚步,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果树丰产栽培水肥一体灌溉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果树丰产栽培水肥一体灌溉装置,可在日常的状态下进行水肥一体灌溉,可以使得即使出现电力不足的情况,也不会对灌溉装置造成较大影响,保障了农作物的生长。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果树丰产栽培水肥一体灌溉装置,包括进水管、肥料管、混料桶和搅拌组件,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混料桶的表面连通,所述肥料管的一端与混料桶的表面连通,所述混料桶的一侧设置有调控组件,所述混料桶的内部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输水结构,所述搅拌输水结构的下方设置有牵引结构;
7.所述调控组件包括挡板,所述挡板固定连接于混料桶的一侧,所述挡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浮块,所述浮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钢丝绳,所述第一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进水管与肥料管将水源与肥料注入进混料桶的内部,搅拌组件可以对其进行搅拌混合,在到达一定含量的时候即可通过调控组件对其进行调控,进而使得混合料可以更加均匀地混合输送到浇灌处,在混料筒内部注入水肥时,水箱内部会通过挡板使得水箱内部水肥与混料桶内部水肥同步上升,进而带动浮块上移通过浮块上移使得第一钢丝绳另一端固定连第一齿条向下移动,第一齿条呈几字形,由两个齿条杆中间为固定连接杆连接,第一钢丝绳的另一端与固定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调控组件还包括转动横杆,所述转动横杆转动连接于混料桶的内壁,所述转动横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连接;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齿轮转动的同时,会带动转动横杆在混料桶的内壁进行转动,进而使得通过水箱内水肥的上下变化,使得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产生联动。
11.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的表面下端开设有下水孔,所述挡板的表面开设有多个通水孔,多个所述通水孔呈整列状分布,所述通水孔的内壁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流动方向由混料桶流向水箱,所述挡板靠近混料桶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齿条滑动连接于滑槽的内壁;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水肥注入到水箱内,在混料桶内水肥减少的时候,通水孔内单向阀闭合,使得水箱内的水肥通过下水孔缓慢流出至混料桶内,使得水箱内水肥缓慢减少。
13.进一步地,所述搅拌输水结构包括虹吸管,所述虹吸管设置于混料桶的内部,所述虹吸管的一端靠近混料桶的内底壁,所述虹吸管的另一端贯穿混料桶并连通有中转箱,所述中转箱的表面连通有多个浇灌头,所述虹吸管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杆;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混料筒内部积累到一定的水肥时,使得通过虹吸管的一端将其混料筒内部的水肥全部导出至中转箱内,通过中转箱连通的浇灌头流出,进而完成对需要灌溉区域进行定时定量的浇灌方式。
15.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杆转动连接于混料桶的内底壁,所述转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风扇,所述转动风扇的外缘与虹吸管的内壁相接触,所述虹吸管的一端下方设置有数量为两个的搅拌杆,所述搅拌杆固定连接于转动杆的表面;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虹吸管将内部的水肥导出的时候,水肥流进虹吸管会带动转动风扇转动,进而使得转动风扇转动时会带动转动杆转动,通过传动杆的转动使得搅拌杆随着转动杆进行转动对水肥进行搅拌,更加均匀地溶于水中对浇灌区域的植物更加有利。
17.进一步地,所述牵引结构包括底部轴,所述底部轴转动连接于虹吸管的表面,所述底部轴的表面缠绕有第二钢丝绳,所述第二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转动横杆的表面,所述底部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底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发条,所述发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虹吸管的表面;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横轴跟随第一齿轮转动时,会带动第二钢丝绳缠绕在转动横轴表面,进而在第二钢丝绳转动时带动底部轴转动,在齿轮复位转动的时候,会通过发条辅助底部轴复位转动。
19.进一步地,所述牵引结构还包括数量为两个的挡环,所述挡环滑动连接于虹吸管的一端,所述挡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
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齿条会带动挡环在虹吸管的一端进行移动,进而使得虹吸管的一端可以允许水肥通过,当发条复位运行带动第二齿轮复位转动时会带动两个第二齿条进行复位运行,使得两个第二齿条配合挡环将虹吸管的一端闭合。
2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1、通过设置调控组件,混料桶的内部当水肥水位上升时会在通水孔的作用下使得水箱内的水肥可以和混料桶内的水肥同步上升,在水肥下降的时候在单向阀与下水孔的作用下,会使得水箱内的水肥缓慢下降,进而实现通过水肥的上升的变化,实现调控组件可以控制水肥变换的时候,将会出现调控组件的运行会较慢与混料桶内的水肥变化。
23.2、通过设置搅拌组件,当水肥通过虹吸管流向中转箱的内部时,会带动转动扇,进而使得转动风扇在转动的时候可以带动转动杆转动,使得转动杆转动的时候带动搅拌杆对混料桶的内部进行搅拌,进而使得输送到中转箱内的水肥混合得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施例通水孔与单向阀的连接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施例转动横杆与第一齿轮的连接示意图;
27.图4是本实施例转动风扇与转动杆的连接示意图;
28.图5是本实施例底部轴与发条的连接示意图;
29.图6是本实施例虹吸管与中转箱的连接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进水管;101、混料桶;2、肥料管;3、搅拌组件;301、牵引结构;3011、第二钢丝绳;3012、第二齿轮;3013、发条;3014、第二齿条;3015、挡环;3016、底部轴;302、搅拌输水结构;3021、浇灌头;3022、中转箱;3023、虹吸管;3024、转动杆;3025、转动风扇;3026、搅拌杆;4、调控组件;401、水箱;402、浮块;403、第一钢丝绳;404、挡板;405、单向阀;406、通水孔;407、下水孔;408、滑槽;409、第一齿条;410、转动横杆;411、第一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31.实施例:
32.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一种果树丰产栽培水肥一体灌溉装置,一种果树丰产栽培水肥一体灌溉装置,包括进水管1、肥料管2、混料桶101和搅拌组件3,进水管1的一端与混料桶101的表面连通,肥料管2的一端与混料桶101的表面连通,混料桶101的一侧设置有调控组件4,混料桶101的内部设置有搅拌组件3,搅拌组件3包括搅拌输水结构302,搅拌输水结构302的下方设置有牵引结构301,调控组件4包括挡板404,挡板404固定连接于混料桶101的一侧,挡板40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箱401,水箱40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浮块402,浮块40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钢丝绳403,第一钢丝绳40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409,在进水管1与肥料管2将水源与肥料注入进混料桶101的内部,搅拌组件3可以对其进行搅拌混合,在到达一定含量的时候即可通过调控组件4对其进行调控,通过搅拌输水组件将内部的混合料进行输送且在同时进行搅拌,减少其内部的肥料出现沉积的情况发生,进而使得混合料可以更加均匀地混合输送到浇灌处,在混料筒内部注入水肥时,水箱401内部会通过挡板404使得水箱401内部水肥与混料桶101内部水肥同步上升,进而带动浮块402上移通过浮块402上移使得第一钢丝绳403另一端固定连第一齿条409向下移动,第一齿条409呈几字形,由两个齿条杆中间为固定连接杆连接,第一钢丝绳403的另一端与固定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
34.调控组件4还包括转动横杆410,转动横杆410转动连接于混料桶101的内壁,转动横杆4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第一齿轮411,第一齿轮411与第一齿条409啮合连接,当第一齿条409向下移动时,会带动与其啮合连接的第一齿轮411转动,在第一齿轮411转动的同时,会带动转动横杆410在混料桶101的内壁进行转动,进而使得通过水箱401内水肥的上下变化,使得第一齿轮411与第一齿条409产生联动,挡板404的表面下端开设有下水
孔407,挡板404的表面开设有多个通水孔406,多个通水孔406呈整列状分布,通水孔406的内壁设置有单向阀405,单向阀405的流动方向由混料桶101流向水箱401,挡板404靠近混料桶101的一侧开设有滑槽408,第一齿条409滑动连接于滑槽408的内壁,当混料桶101内部注入水肥时,会通过挡板404上的通水孔406,将水肥注入到水箱401内,在混料桶101内水肥减少的时候,通水孔406内单向阀405闭合,使得水箱401内的水肥通过下水孔407缓慢流出至混料桶101内,使得水箱401内水肥缓慢减少;
35.搅拌输水结构302包括虹吸管3023,虹吸管3023设置于混料桶101的内部,虹吸管3023的一端靠近混料桶101的内底壁,虹吸管3023的另一端贯穿混料桶101并连通有中转箱3022,中转箱3022的表面连通有多个浇灌头3021,虹吸管3023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杆3024,在混料筒内部积累到一定的水肥时,会通过虹吸管3023将水肥输送出去,在水肥达到虹吸管3023最高处时,会使得通过虹吸管3023的一端将其混料筒内部的水肥全部导出至中转箱3022内,中转箱3022的水平位置低于虹吸管3023的一端水平位置,通过中转箱3022连通的浇灌头3021流出,进而完成对需要灌溉区域进行定时定量的浇灌方式,转动杆3024转动连接于混料桶101的内底壁,转动杆302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风扇3025,转动风扇3025的外缘与虹吸管3023的内壁相接触,虹吸管3023的一端下方设置有数量为两个的搅拌杆3026,搅拌杆3026固定连接于转动杆3024的表面,在虹吸管3023将内部的水肥导出的时候,水肥流进虹吸管3023会带动转动风扇3025转动,进而使得转动风扇3025转动时会带动转动杆3024转动,通过传动杆的转动使得搅拌杆3026随着转动杆3024进行转动对水肥进行搅拌,使得混料桶101内的肥料与水源充分搅拌,更加均匀地溶于水中对浇灌区域的植物更加有利,牵引结构301包括底部轴3016,底部轴3016转动连接于虹吸管3023的表面,底部轴3016的表面缠绕有第二钢丝绳3011,第二钢丝绳30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转动横杆410的表面,底部轴301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3012,底部轴301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发条3013,发条30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虹吸管3023的表面,当转动横轴跟随第一齿轮411转动时,会带动第二钢丝绳3011缠绕在转动横轴表面,进而在第二钢丝绳3011转动时带动底部轴3016转动,当底部轴3016转动时将会带动第二齿轮3012进行转动,在齿轮复位转动的时候,会通过发条3013辅助底部轴3016复位转动,牵引结构301还包括数量为两个的挡环3015,挡环3015滑动连接于虹吸管3023的一端,挡环30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3014,第二齿条3014与第二齿轮3012啮合连接,两个挡环3015滑动连接在虹吸管3023的一端,当第二齿轮3012转动的时候,会带动第二齿条3014转动,第二齿条3014会带动挡环3015在虹吸管3023的一端进行移动,进而使得虹吸管3023的一端可以允许水肥通过,当发条3013复位运行带动第二齿轮3012复位转动时会带动两个第二齿条3014进行复位运行,使得两个第二齿条3014配合挡环3015将虹吸管3023的一端闭合。
36.工作原理:进水管1与肥料管2将水源与植物所需要的肥料注入到混料桶101内,混料桶101会随着水肥的上升将混料桶101内的水源注入到水箱401内,水箱401内的水肥随着在通水孔406的作用下,随着混料筒内水肥同步进行上升,当水肥超过虹吸管3023最高处时,虹吸管3023会将混料桶101内的水肥通过虹吸管3023输送至中转箱3022内部,在虹吸管3023将水源输送的时候会带动转动风扇3025转动,转动风扇3025转动的时候会通过转动杆3024带动搅拌杆3026进行搅拌,水箱401内部的水肥水位上升时,会带动浮块402进行上升,浮块402上升使得钢丝绳运行带动第一齿条409下降,进而在第一齿条409下降的时候带动
第一齿轮411转动,使得转动横杆410跟随第一齿轮411进行转动,将第二钢丝绳3011缠绕在转动横杆410的表面,第二钢丝绳3011的另一端会带动底部轴3016转动,进而底部轴3016转动会带动第二齿轮3012转动,第二齿轮3012转动时使得两个第二齿条3014进行运动,第二齿条3014运动时带动挡环3015在虹吸管3023的一端进行移动,使得虹吸管3023的一端开放水肥通过,虹吸管3023的一端可以开放水肥将会输送到中转箱3022内,中转箱3022将搅拌均匀地水肥输送到浇灌头3021,当水肥随着虹吸管3023排放结束的时候,通水孔406内的单向阀405处于关闭状态,使得水箱401内的水肥会高于混料桶101内的水肥,只可以通过下水孔407,缓慢地将水箱401内的水肥导出,进而可以实现浮块402的下降速度慢于混料桶101水肥的下降速度,使得虹吸管3023一端的挡环3015会在水肥全部流出之后才会闭合,进而完成了定时定量的工作效果。
37.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