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马齿茎段移植培育装置

文档序号:29581135发布日期:2022-04-09 08:44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马齿茎段移植培育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培植物培育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海马齿茎段移植培育装置。


背景技术:

2.水生植物因其具有生长快、根系发达、抑制浮游植物和微藻生长、通过根系的吸收、固定、富集或降解受污染的水体等特点,在富营养化的养殖污水治理中得到了广泛研究与应用。由于海水盐度高,可选用于海水养殖水体修复的浮床植物的种类少,目前研究较多的耐盐植物有海马齿(sesuviumportulacastruml.)、碱蓬(suaeda glauca b.)和北美海蓬子(salicornia bigelovii torr.)。其中,海马齿茎多分支、节节生根、根长20~50cm,是一种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海岸,具有环境适应性强、移栽易成活、生长速度快、水质净化效率高等特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生态浮床的构建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中。
3.然而,应用海马齿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的关键技术在于海马齿的移栽和扩繁,决定了海马齿能否运用于规模化的修复生态工程中。但海马齿人工培育的技术方法还不够成熟,主要表现为茎段移植后在前期易出现枯萎、死苗现象,一般每个浮床移植的茎段死亡高达15%~20%。通过研究发现,移植的海马齿茎段细小、柔弱易受水流、风力等因素产生折断、损伤,而造成高死亡率的发生,这与茎段移植培育装置有直接关系。专利号为cn21221223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海马齿浮床培育装置,利用网格底托制成植株种植孔,形成上大下小“漏斗状”的种植槽。但是对于分离的茎段,应用该实用新型公开的培育装置则易发生倒伏,甚至脱离培育装置,倒伏的海马齿茎段由于种植槽的上边缘长时间摩擦,茎段的表皮易出现破损而断裂、损伤而导致海马齿茎段成活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海马齿培育过程中保护保护海马齿茎段,降低其发生断裂和损伤的几率,提高海马齿的成活率。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马齿茎段移植培育装置,包括上层珍珠棉板、下层pvc滤水板和外框,所述上层珍珠棉板和所述下层pvc滤水板的四周固定在所述外框上,所述上层珍珠棉板上设置有多个上下贯穿的第一竖孔,所述下层pvc滤水板上设置有多个上下贯穿的第二竖孔,所述第一竖孔和所述第二竖孔的位置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一竖孔和所述第二竖孔直径相同,所述第一竖孔和所述第二竖孔的直径为0.6cm-0.8cm。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具备良好的柔软性和缓冲性珍珠棉板,不易损伤海马齿的茎段,可以对海马齿茎段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并通过采用pvc滤水板将柔软的珍珠棉板支撑起,同时由于pvc滤水板较轻,可确保珍珠棉板和pvc滤水板浮在水面上;通过在珍珠棉板和pvc滤水板上设置与海马齿茎段的粗细相适应的竖孔,可将海马齿较稳定地固定在竖孔内,而保证海马齿不易脱离培育装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海马齿茎段移植
培育装置,可显著提高海马齿的成活率,并且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可反复使用。
7.优选地,所述上层珍珠棉板上任意两个相邻所述第一竖孔之间的距离为8cm-10cm。相邻竖孔的间距保持在8cm-10cm,既可以充分利用两层板上的面积,又避免由于竖孔间距过小,导致处于相邻竖孔中的海马齿茎段相互影响生长。
8.优选地,所述上层珍珠棉板的厚度在1.5cm以上。上层珍珠棉板的厚度在1.5cm以上,才可以对海马齿茎段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否则珍珠棉板的厚度过薄则会导致对海马齿茎段的支撑作用不够,海马齿容易发生倒伏。
9.优选地,所述上层珍珠棉板的厚度为1.5cm-2.0cm。上层珍珠棉板的厚度在1.5cm-2.0cm之间,即可以对海马齿茎段起到很好的保护和支撑作用,又可避免因为珍珠棉板的厚度过厚,导致海马齿茎段不能与水面充分接触。
10.优选地,所述下层pvc滤水板的厚度在0.5cm以上。下层pvc滤水板的厚度在0.5cm以上,才足以对上层珍珠棉板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否则下层pvc滤水板的厚度过薄则会因为其自身的强度不够,而不足以抵抗水流流动带来的扰动,而导致整个装置不够稳定。
11.优选地,所述下层pvc滤水板的厚度为0.5cm-0.8cm。下层pvc滤水板的厚度在0.5cm-0.8cm之间,即可以对珍珠棉板起到足够的支撑作用,也不会因为pvc滤水板的厚度过厚而导致材料的浪费。
12.优选地,所述外框的形状为长方形。长方形的外框,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外框内部珍珠棉板的面积和方便在同一水浴摆放多个海马齿茎段移植培育装置。
13.优选地,所述外框由多根pvc管组成。一方面,pvc管耐腐蚀能力强,在水域环境中长时间工作的海马齿茎段移植培育装置的长时间稳定,另一方面pvc管的中空结构也可以提供较大的浮力,辅助内部的珍珠棉板和pvc滤水板浮在水面上。
14.优选地,所述pvc管两端密封。将pvc管两端密封,可以避免水进入pvc管内而增加外框的重量,有利于使内部的珍珠棉板和pvc过滤板浮于水面。
15.优选地,相邻所述pvc管通过u形管相连接。通过u型管将pvc管相连接,一方面可以避免pvc管内部进水,另一方面,有利于使整个外框和内部的上层珍珠棉板和下层pvc滤水板处于水平状态,可防止海马齿茎段倾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海马齿茎段移植培育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层珍珠棉板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层pvc滤水板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上层珍珠棉板,2-下层pvc滤水板,3-pvc管,4-海马齿茎段,5-第一竖孔,6-粗尼龙绳,7-细尼龙绳,8-细尼龙网,9-第二竖孔。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
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海马齿茎段移植培育装置,包括上层珍珠棉板1、下层pvc滤水板2和外框,上层珍珠棉板1和下层pvc滤水板2的四周固定在外框上,上层珍珠棉板1上设置有多个上下贯穿的第一竖孔5,下层pvc滤水板2上设置有多个上下贯穿的第二竖孔9,第一竖孔5和第二竖孔9的位置一一对应,且第一竖孔5和第二竖孔9直径相同,第一竖孔5和第二竖孔8的直径为0.6cm-0.8cm。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具备良好柔软性和缓冲性的珍珠棉板,不易损伤海马齿的茎段,可以对海马齿茎段4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并通过采用pvc滤水板将柔软的珍珠棉板支撑起,同时由于pvc滤水板较轻,可确保珍珠棉板和pvc滤水板浮在水面上;通过在珍珠棉板和pvc滤水板上设置与海马齿茎段4的粗细相适应的竖孔,可将海马齿较稳定地固定在竖孔内,而保证海马齿不易脱离培育装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海马齿茎段4移植培育装置,可显著提高海马齿的成活率,并且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可反复使用。
25.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pvc管3组成的长方形外框的尺寸为2.5cm
×
1.5cm,pvc管3两端密封,在其它实施例中相邻pvc管3之间也可采用u形管连接,pvc外框内部设置细尼龙网8;上层珍珠棉板1和下层pvc滤水板2用细尼龙绳7固定在pvc管3外框上,培育装置四个角用粗尼龙绳6捆绑固定。上层珍珠棉板1的厚度为1.5cm-2.0cm,下层pvc滤水板2的厚度为0.5cm-0.8cm,下层pvc滤水板2的滤水率不低于65%。上层珍珠棉板1上设置有直径为0.6cm-0.8cm的第一竖孔5,下层pvc滤水板2上设置有与第一竖孔5位置和大小一一对应的第二竖孔9,且每个第一竖孔5均位于对应第二竖孔9的正上方,上层珍珠棉板1上任意两个相邻所述第一竖孔5之间的距离为8cm-10cm。
26.采用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海马齿茎段移植培育装置培育海马齿茎段的过程分为以下步骤:
27.s1、构建浮床装置:首先用pvc管3组成一个长方形外框(2.5m长
×
1.5m宽),外框内部设置细尼龙网8,再将pvc管3两端密封或采用u形管连接;准备好与pvc管3外框大小相当的上层珍珠棉板1和下层pvc滤水板2,然后用细尼龙绳7将两层板固定在pvc管3外框内,培育装置四个角用粗尼龙绳6捆绑使四周固定牢固不松动;再用打孔器在上层珍珠棉板1和下层pvc滤水板2上打上贯穿的竖孔,竖孔径大小为0.6cm,两孔径相距8cm;面积约4m2的水域可移植海马齿茎段4540株。
28.s1、准备海马齿茎段:选取生长旺盛、长势均匀的海马齿植株,用剪刀剪取海马齿茎段4,剪取的海马齿茎段4的长度在20cm以上;去掉茎段下半部分茎叶,洗净后将茎段浸泡于饱和次氯酸钙(ca(clo)2)溶液中消毒8min,自然海水浸泡5min,再清洗3次备用。
29.s2、应用海马齿浮床:将消毒、清洗好的海马齿茎段4插入浮床装置的竖孔中,再将带有茎段的浮床移植至室外水泥池,确保茎段下半段浸没水中;室外水泥池培育用水由自然海水(50%)和对虾养殖排水(50%)组成。水体中营养盐含量如下:硝态氮含量为5.5~7.6mg/l、氨氮含量为3.2~6.8mg/l、正磷酸盐含量为2.1~3.5mg/l、总磷含量为3.3~4.9mg/l,总氮含量为10.4~15.8mg/l。培育5~7天,茎段下部开始生成根系;培育30天根系明显增多,枝叶变绿、增大,茎段移植成活率达92%以上。
30.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
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