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施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61876发布日期:2022-04-14 20:40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业施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施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农业施肥装置。


背景技术:

2.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我国农业种植具有悠久的历史,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当土壤里不能提供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时,对作物进行人为的营养元素的补充的行为称为施肥,施肥可以促进种植物的生长,现有对撒施肥进行播撒中,一般需要人工端起盛装肥料的容器,之后边走遍洒,在解决对农作物进行施肥问题的同时还存在以下缺点:
3.现有撒施肥需要人工端起抛洒,费时费力,且抛洒面积较大,撒施肥落至农作物叶面上时,容易造成烧叶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农业施肥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农业施肥装置,包括运输平台,所述运输平台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盛料筒,所述盛料筒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出料分管,所述出料分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管,所述运输平台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运输平台另一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中部滑动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顶端与调节杆远离第一支撑杆的一端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出料块,两个所述出料块的底端开设有出料槽,两个所述出料块的顶端分别与两个连接管的底端套接连接。
6.可选的,所述盛料筒通过焊接方式与运输平台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盛料筒的顶端高出运输平台的顶端,所述盛料筒底端的外形为半球,便于对盛料筒内部的撒施肥进行导流,使撒施肥进入至出料分管的内部。
7.可选的,所述出料分管的顶端通过焊接方式与盛料筒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出料分管的外形为倒y形,便于对撒施肥进行导流,进而可以使撒施肥分别进入至两个连接管的内部。
8.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外形为t形,所述第二支撑杆靠近第一支撑杆顶面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连接架的顶端与第一限位槽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架的外形为y形,可以便于跨过农作物,使撒施肥导流至三行农作物之间。
9.可选的,两个所述出料块远离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均设置有尖端,两个所述出料块底面远离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均设置有圆角,两个所述出料块相邻侧面的中部均通过焊接方式分别与连接架的底端固定连接,尖端可以便于使两个出料块破开前方的土壤,圆角可以便于使出料块随土壤表层进行滑动。
10.可选的,所述调节杆的外形为z形,所述调节杆靠近连接架一端的侧面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连接架侧面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销钉,所述销钉与第二限位槽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杆的中部通过销钉与第一支撑杆顶面的中部转动连接,便于使连接架带动两个出料块进行运动,使两个出料块跨过田埂进行施肥操作。
11.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2.1、该一种农业施肥装置,通过盛料筒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出料分管,连接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出料块,两个出料块的顶端分别与两个连接管的底端套接连接,进而将撒施肥加注至盛料筒的内部,进而撒施肥沿两个连接管进入至出料槽的内部,通过推动运输平台,带动两个出料块沿土壤表层进行施肥,避免撒施肥与农作物的叶子相接触,同时降低使用者的劳动量,且该施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使用者操作使用。
13.2、该一种农业施肥装置,通过连接架的外形为y形,两个出料块相邻侧面的中部均通过焊接方式分别与连接架的底端固定连接,进而可以使两个出料块处于三行农作物之间,撒施肥经过两个连接管和出料槽导流至三行农作物之间,便于集中对农作物的根部进行施肥,通过调节杆的中部通过销钉与第一支撑杆顶面的中部转动连接,销钉与第二限位槽滑动连接,进而下压调节杆,可以带动连接架使两个出料块抬升高度,便于使两个出料块能够顺利跨越田埂,进而便于施肥的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架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出料块剖切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运输平台,2-调节杆,3-第一支撑杆,4-连接管,5-出料槽,6-出料块,7-连接架,8-第二支撑杆,9-销钉,10-第二限位槽,11-出料分管,12-盛料筒,13-第一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21.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农业施肥装置,它包括运输平台1,运输平台1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盛料筒12,盛料筒12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出料分管11,出料分管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管4,运输平台1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3,运输平台1另一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8,第一支撑杆3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杆2,第二支撑杆8的中部滑动连接有连接架7,连接架7的顶端与调节杆2远离第一支撑杆3的一端滑动连接,连接架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出料块6,两个出料块6的底端开设有出料槽5,两个出料块6的顶端分别与两个连接管4的底端套接连接。
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盛料筒12通过焊接方式与运输平台1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盛料筒12的顶端高出运输平台1的顶端,盛料筒12底端的外形为半球,半球外形可以便于对盛料筒12内部的撒施肥进行导流,进而可以使撒施肥进入至出料分管11
的内部,同时盛料筒12可以对一定重量的撒施肥进行盛装,便于降低使用者的劳动量。
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出料分管11的顶端通过焊接方式与盛料筒12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出料分管11的外形为倒y形,可以便于对撒施肥进行导流,进而可以使撒施肥分别进入至两个连接管4的内部。
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第二支撑杆8的外形为t形,第二支撑杆8靠近第一支撑杆3顶面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3,连接架7的顶端与第一限位槽13滑动连接,连接架7的外形为y形,可以便于跨过农作物,使两个出料块6稳定放置于三行农作物之间,进而便于将撒施肥导流至三行农作物之间。
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两个出料块6远离第一支撑杆3的一端均设置有尖端,两个出料块6底面远离第一支撑杆3的一端均设置有圆角,两个出料块6相邻侧面的中部均通过焊接方式分别与连接架7的底端固定连接,尖端可以便于使两个出料块6破开前方的土壤,圆角可以便于使出料块6随土壤表层进行滑动。
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调节杆2的外形为z形,调节杆2靠近连接架7一端的侧面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0,连接架7侧面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销钉9,销钉9与第二限位槽10滑动连接,调节杆2的中部通过销钉9与第一支撑杆3顶面的中部转动连接,下压调节杆2,进而可以带动连接架7沿第二限位槽10进行抬升高度,从而便于使连接架7带动两个出料块6进行运动,使两个出料块6跨过田埂进行施肥操作。
27.该实用新型使用时需要以下步骤:
28.1)使用时,将撒施肥加注至盛料筒12的内部,之后撒施肥通过出料分管11流进两个连接管4的内部;
29.2)由于两个出料块6的顶端分别与两个连接管4的底端套接连接,进而撒施肥进入至两个出料槽5的内部,实现将撒施肥导流至农作物之间的土壤表层,避免撒施肥与农作物的叶面相接触,避免农作物的叶面出现烧叶现象,同时整体结构简单,取代人工端起容器进行抛洒,进而便于降低使用者的劳动量;
30.3)同时当两个出料块6静止时,撒施肥在出料槽5的内部堆积,可以防止大量撒施肥外泄,下压调节杆2,可以带动连接架7沿第一限位槽13进行抬升高度,从而便于使两个出料块6跨过田埂进而施肥操作。
31.综上所述,使用者使用时,通过盛料筒12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出料分管11,连接架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出料块6,两个出料块6的顶端分别与两个连接管4的底端套接连接,进而将撒施肥加注至盛料筒12的内部,进而撒施肥沿两个连接管4进入至出料槽5的内部,通过推动运输平台1,带动两个出料块6沿土壤表层进行施肥,避免撒施肥与农作物的叶子相接触,降低使用者的劳动量,同时该施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使用者操作使用,再通过连接架7的外形为y形,两个出料块6相邻侧面的中部均通过焊接方式分别与连接架7的底端固定连接,进而可以使两个出料块6处于三行农作物之间,撒施肥经过两个连接管4和出料槽5导流至三行农作物之间,便于集中对农作物的根部进行施肥,通过调节杆2的中部通过销钉9与第一支撑杆3顶面的中部转动连接,销钉9与第二限位槽10滑动连接,进而下压调节杆2,可以带动连接架7使两个出料块6抬升高度,便于使两个出料块6能够顺利跨越田埂,进而便于施肥的正常进行。
3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