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棚立柱单元装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02407发布日期:2022-04-09 10:40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棚立柱单元装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大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棚梁柱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农业大棚是在大棚骨架基础上覆盖塑料薄膜形成的,可使棚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相互隔离,不仅可遮风挡雨,还可产生温室效应,营造适合作物生长的环境。大棚骨架多由多个立柱单元组成,立柱作为整个骨架的支撑件,其安装稳固度,以及与其它构件的连接稳固度影响整个大棚的稳定性,现有的立柱单元装配多采用焊接的方式,装配成本高,装配效率低,不易拆卸,且焊接质量无法保证,影响大棚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大棚立柱单元装配效率低、装配成本高、装配质量无法保证的问题,提供一种大棚立柱单元装配结构。
4.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大棚立柱单元装配结构,其包括位于立柱上端的梁柱连接结构,以及位于立柱下端的立柱固定结构;所述梁柱连接结构包括立柱连接部及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包括限定一装配腔的装配部,及位于装配部上方的支撑部,所述装配部位于立柱连接部内部,所述支撑部由立柱连接部顶端伸出,水槽托板设于连接座的上方,并与支撑部固接;所述立柱连接部的两个侧壁分别开设一装配口,两个装配口相对设置,并与装配腔连通;两个横梁连接部分别由两个装配口伸入装配腔中,并与立柱连接部固接;所述连接座的装配部被两个横梁连接部限位于立柱连接柱内部。
6.作为优选,所述装配部为u型结构,所述装配腔由装配部的两个竖向侧壁和水平底壁限定;所述水平底壁与装配口的底边齐平,两个横梁连接部的底壁与水平底壁面接触;所述竖向侧壁与立柱连接部的内壁贴合。上述设置,可保证连接座在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均被限位,以提高安装结构的稳定性。
7.作为优选,所述装配部与支撑部一体成型,支撑部包括两个对称的水平支撑板,所述水平支撑板由装配部的两个竖向侧壁向上延伸并水平向外翻折形成,所述水平支撑板搭接在立柱连接部的上端面,并向外延伸。连接座采用上述结构,结构简单,易制造,且能够使整个梁柱连接结构更为紧凑。
8.作为优选,所述立柱连接部为一与立柱顶端连接的独立构件,或为立柱顶端的一部分。在实际应用中,立柱连接部的设置可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进行选择,以提高梁柱连接结构的适配性。
9.作为优选,所述横梁连接部为一与横梁端部连接的独立构件,或为横梁端部的一部分。在实际应用中,横梁连接部的设置可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进行选择,以提高梁柱连接结构的适配性。
10.作为优选,所述立柱固定结构,包括底座及预埋件,所述底座上设有对立柱下端进
行限位的限位部,以及与预埋件进行连接的连接部;所述限位部包括一供立柱下端伸入的第一限位孔,以及设置在第一限位孔边缘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竖直向上延伸,并至少设置有一对,每对限位板相对设置,立柱下端夹设在限位板之间,立柱的侧壁与限位板的内壁紧密贴合,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连接部为设于第一限位口外围的一水平连接板;所述预埋件包括多根预埋脚,预埋脚的顶端均固接在一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平行设于水平连接板的下方,固定板与水平连接板之间具有装配间隙,两者通过螺柱固接。
11.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板的中部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与第一限位孔的位置相对应,立柱下端从第一限位孔穿出后,限位于第二限位孔中。第二限位孔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立柱的安装稳固性。
1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限位孔及第二限位孔均为与立柱外轮廓相适应的方形孔。方形的限位孔对立柱进行限位,可避免立柱发生周向位移。
13.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一体成型,由一金属板制成,所述限位板由开设第一限位孔的两块切割料竖直向上翻折形成。上述结构的底座结构简单可靠,制造成本低。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梁柱连接结构和立柱固定结构的配合,能够实现立柱单元的可拆卸装配,装配快速便捷;梁柱连接结构通过合理设置立柱连接部、横梁连接部、水槽托板的位置关系和装配方式,使三者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关系,无需设置过多的紧固件,即可实现梁柱连接,装配快捷,装配成本低;立柱固定结构通过设置底座,能够实现立柱与预埋件的可拆卸连接,连接便捷可靠,立柱通过限位板、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实现多重限位,保证立柱安装稳定可靠,从而提高整个大棚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梁柱连接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梁柱连接结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座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立柱固定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结构示意图;
21.图中标记:立柱10;竖向侧壁21;水平底壁22;水平支撑板23;横梁30;水槽托板40;斜向侧板41;水平底板42;底座50;第一限位孔51;限位板52;水平连接板53;预埋件60;固定板61;预埋脚63;弯折段631。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所表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3.实施例1
24.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大棚立柱10单元装配结构,其包括包括位于立柱10上端的梁柱连接结构,以及位于立柱10下端的立柱10固定结构;所述梁柱连接结构包括立柱连接部及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包括限定一装配腔的装配部,及位于装配部上方的支撑部,所述装配部位于立柱连接部内部,所述支撑部由立柱连接部顶端伸出,水槽托板40设于连接座的上方,并与支撑部固接;所述立柱连接部的两个侧壁分别开设一装配口,两个装配
口相对设置,并与装配腔连通;两个横梁连接部分别由两个装配口伸入装配腔中,并与立柱连接部通过螺栓固接;所述连接座的装配部被两个横梁连接部限位于立柱10连接柱内部。
25.为了提高梁柱连接结构的适配性,立柱连接部可以为与立柱10顶端连接的独立钢构件,也可以为立柱10顶端的一部分,本实施例中立柱连接部位立柱10顶端的一部分;横梁连接部可以为与横梁30端部连接的独立钢构件,也可以为横梁30端部的一部分,本实施例中横梁连接部为横梁30端部的一部分。实际应用中,若立柱10结构和横梁30结构适配连接结构,即可直接进行连接,无需再设置连接构件;也可将立柱连接部和横梁连接部设计成独立构件,以适应不同尺寸、不同结构的立柱10和横梁30。
26.连接座为钢制件,并一体成型,所述装配部为u型结构,所述装配腔由装配部的两个竖向侧壁21和水平底壁22限定。为了保证连接座的安装稳固性,使连接座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被限位,所述水平底壁22与装配口的底边齐平,两个横梁连接部的底壁与水平底壁22面接触,竖向侧壁21与立柱连接部的内壁贴合。支撑部包括两个对称的水平支撑板23,所述水平支撑板23由装配部的两个竖向侧壁21向上延伸并水平向外翻折形成,所述水平支撑板23搭接在立柱连接部的上端面,并向外延伸,连接座采用上述结构,结构简单,易制造,且能够使整个梁柱连接结构更为紧凑。
27.水槽托板40包括两个斜向侧板41,及设置在两个斜向侧板41之间的水平底板42,所述水平底板42与水平支撑板23通过螺栓固接,水槽拖板采用这种安装方式,装配便捷,且能够获得可靠的支撑。
28.立柱10固定结构,其包括底座50及预埋件60,立柱10下端通过底座50与预埋件60实现可拆卸连接,装配便捷,且稳固可靠。底座50上设有对立柱10下端进行限位的限位部,以及与预埋件60进行连接的连接部;所述限位部包括一供立柱10下端伸入的第一限位孔51,以及设置在第一限位孔51边缘的两块限位板52,所述限位板52竖直向上延伸,并相对设置,立柱10下端夹设在限位板52之间,立柱10的侧壁与限位板52的内壁紧密贴合,并通过螺栓固定,每块限位板52上均垂直安装有两个螺栓,螺栓穿设限位板52及立柱10的侧壁。所述连接部为设于第一限位口外围的一水平连接板53;所述预埋件60包括四根预埋脚63,预埋脚63的顶端均固接在一固定板61上,所述固定板61平行设于水平连接板53的下方,固定板61与水平连接板53之间具有装配间隙,两者通过螺柱固接。
29.为了提高立柱10的安装稳固性,固定板61的中部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与第一限位空的位置相对应,立柱10下端从第一限位孔51穿出后,限位于第二限位孔中。所述第一限位孔51及第二限位孔均为与立柱10外轮廓相适应的方形孔,方形的限位孔对立柱10进行限位,可避免立柱10发生周向位移。
30.所述第一限位孔51及第二限位孔均为与立柱10外轮廓相适应的方形孔。方形的限位孔对立柱10进行限位,可避免立柱10发生周向位移。底座50由一金属板制成,并一体成型,所述限位板52由开设第一限位孔51的两块切割料竖直向上翻折形成,底座50采用上述结构简单可靠,制造成本低。第一限位孔51开设于底座50的中央,第二限位孔开设于固定板61的中央,限位孔开设于构件中央,能够使构件受力均匀,并保证其结构强度。
31.预埋件60预埋在水泥基础中,水泥基础与固定板61的下端面齐平,所述螺柱垂设在固定板61的上端面,并间隔设置有四个;为提高预埋件60在水泥基础中的稳定性,预埋脚63的下端均设置有弯折段631,两两相对弯折并连接。
3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立柱10固定结构通过设置底座50,实现了立柱10与预埋件60的可拆卸连接,无需焊接,装配便捷,连接可靠;立柱10通过限位板52、第一限位孔51、第二限位孔实现多重限位,保证了立柱10的安装稳固性。
3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适配性强,通过设置一连接座和底座50,并优化各构件的装配方式,即可实现立柱10单元的快速装配,无需焊接,也无需设置过多的紧固件,即可保证构件的连接稳固性。
34.应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中,所有“包括
……”
均应理解为开放式的含义,也就是其含义等同于“至少包含
……”
,而不应理解为封闭式的含义,即其含义不应该理解为“仅包含
……”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