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水培育秧装置

文档序号:29873472发布日期:2022-04-30 19:54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稻水培育秧装置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稻育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水稻水培育秧装置。


背景技术:

2.育秧装置是对水稻秧苗进行培育的重要工具。现有的水稻育秧装置,尽管能够将水分和营养液均匀的喷洒在秧苗表面,或者直接流入培养土表面,但均无法让水分和营养液更加充分直接的渗入到秧苗的根部;同时,由于缺乏补水补光装置,更加不利于水稻秧苗的培育和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水培育秧装置,可使水分和营养液更加充分有效的渗入水稻秧苗的根部,提高水稻秧苗的育秧效率和育秧效果。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水稻水培育秧装置,包括托盒,托盒的结构为开口向上的盒体,托盒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圆形的凹台孔,每个凹台孔的内部均固定有育秧盒,育秧盒为开口向上的筒结构、且其底部开设有透水孔,位于凹台孔底壁上方的育秧盒的侧壁上开设有网眼,凹台孔的侧壁与育秧盒之间的空间内环设有一圈海绵。上述技术方案,可使水分和营养液从育秧盒的侧壁浸入,从而对水稻秧苗的根系进行更加充分的补水和营养液输入;结合海绵,可避免育秧盒内的土壤从育秧盒的网眼中溢出,并使水分和营养液能够更加均匀的渗入土壤中;该装置,能够更好的进行水稻的水培育秧,提高育秧效率。
6.进一步地,该装置中,育秧盒为倒置的圆台筒结构,凹台孔的侧壁与育秧盒的侧壁呈平行设置;便于通过育秧盒叠放的方式进行托盒的收纳,节省放置空间。
7.进一步地,该装置中,育秧盒的顶部高于凹台孔的顶部;可对育秧盒内秧苗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8.进一步地,该装置中,凹台孔顶部与托盒底壁的连接处设置有倒角;更利于水分和营养液流入凹台孔内。
9.进一步地,该装置中,托盒的外沿处设置有提手;便于将托盒提起和转移。
10.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盛盒;盛盒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柱,托盒放置于盛盒内、且其底壁放置于盛盒的支撑柱上,育秧盒的底部与盛盒的底部之间留有空隙;通过设置盛盒,可对托盒起到放置和支撑的作用。
11.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补水箱、出水管、阀门;出水管的一端与补水箱连接,另一端穿过盛盒的侧壁并位于托盒的上方,阀门设置于出水管上;可通过开启阀门,将补水箱中的水通过出水管送入托盒中,进而对托盒中育秧盒内的秧苗进行及时补水。
12.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补光灯;补光灯位于托盒的上方、且其灯架通过连接杆连接于盛盒的侧壁上;可通过补光灯,对育秧盒内的秧苗进行补光。
13.本实用新型水稻水培育秧装置的有益效果为,可对水稻秧苗的根部进行更加充分
的补水和补充营养液,结合海绵和倒角结构,可使营养液等能够更加均匀和顺利的渗入土壤中;通过设置盛盒,以及连接在盛盒上的补水箱、补光灯,可对育秧盒内的秧苗进行及时补水和补光;该装置,更加利于水稻秧苗的培育,有效提高育秧效率和育秧效果。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稻水培育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16.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托盒;1-1、提手;2、凹台孔;3、育秧盒;3-1、透水孔;3-2、网眼;4、海绵;5、倒角;6、盛盒;6-1、支撑柱;7、补水箱;8、出水管;9、阀门;10、补光灯。
具体实施方式
17.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水稻水培育秧装置,包括托盒1,托盒1的结构为开口向上的盒体、且其外沿处设置有提手1-1;托盒1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圆形的凹台孔2、且每个凹台孔2顶部与托盒1底壁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倒角5;每个凹台孔2的内部均固定有育秧盒3、且育秧盒3的顶部高于凹台孔2的顶部,同时,凹台孔2的侧壁与育秧盒3的侧壁呈平行设置;育秧盒3为开口向上的筒结构、且其形状为倒置的圆台筒结构,育秧盒3的底部开设有透水孔3-1;位于凹台孔2底壁上方的育秧盒3的侧壁上开设有网眼3-2,凹台孔2的侧壁与育秧盒3之间的空间内环设有一圈海绵4。
18.该水稻水培育秧装置,还包括盛盒6、补水箱7、出水管8、阀门9、补光灯10。盛盒6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柱6-1,托盒1放置于盛盒6内、且其底壁放置于盛盒6的支撑柱6-1上,即,利用支撑柱6-1将托盒1的底壁支撑起来,同时,育秧盒3的底部与盛盒6的底部之间留有空隙,避免盛盒6将育秧盒3底部堵塞住;出水管8的一端与补水箱7连接,另一端穿过盛盒6的侧壁并位于托盒1的上方,阀门9设置于出水管8上;补光灯10位于托盒1的上方、且其灯架通过连接杆连接于盛盒6的侧壁上。
19.本实用新型水稻水培育秧装置的工作过程为,将水稻种子种植于育秧盒3内,并向托盒1内输入水分和营养液;随着水稻秧苗以及根系的生长,不断通过补水箱7对育秧盒3内的水稻秧苗进行水分和营养液的补充,具体的补充过程为,通过阀门9的开启,将补水箱7内的水分或营养液通过出水管8流入托盒1内,此时,水分或营养液通过托盒1的底壁流入凹台孔2与育秧盒3之间的海绵4内,并逐步通过育秧盒3的网眼3-2渗入育秧盒3内的水稻秧苗根系中,从而对水稻秧苗的根系进行充分的水分补充和营养液补充;在水稻秧苗培育的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开启补光灯10,对秧苗进行补光;当水稻秧苗培育完成后,通过提手1-1将整个托盒1取出、转移、待用;当需要收集托盒1时,可通过育秧盒3堆叠的方式将托盒1进行叠放,节省存放空间。


技术特征:
1.一种水稻水培育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托盒(1),所述托盒(1)的结构为开口向上的盒体,所述托盒(1)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圆形的凹台孔(2),每个凹台孔(2)的内部均固定有育秧盒(3),所述育秧盒(3)为开口向上的筒结构、且其底部开设有透水孔(3-1),位于凹台孔(2)底壁上方的育秧盒(3)的侧壁上开设有网眼(3-2),凹台孔(2)的侧壁与育秧盒(3)之间的空间内环设有一圈海绵(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水培育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育秧盒(3)为倒置的圆台筒结构,所述凹台孔(2)的侧壁与育秧盒(3)的侧壁呈平行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水培育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育秧盒(3)的顶部高于凹台孔(2)的顶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水培育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台孔(2)顶部与托盒(1)底壁的连接处设置有倒角(5)。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水培育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盒(1)的外沿处设置有提手(1-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水培育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盛盒(6);所述盛盒(6)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柱(6-1),所述托盒(1)放置于盛盒(6)内、且其底壁放置于盛盒(6)的支撑柱(6-1)上,所述育秧盒(3)的底部与盛盒(6)的底部之间留有空隙。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稻水培育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水箱(7)、出水管(8)、阀门(9);所述出水管(8)的一端与补水箱(7)连接,另一端穿过盛盒(6)的侧壁并位于托盒(1)的底壁上方,所述阀门(9)设置于出水管(8)上。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稻水培育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光灯(10);所述补光灯(10)位于托盒(1)的上方、且其灯架通过连接杆连接于盛盒(6)的侧壁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稻育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水稻水培育秧装置。该装置,包括托盒,托盒的结构为开口向上的盒体,托盒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圆形的凹台孔,每个凹台孔的内部均固定有育秧盒,育秧盒为开口向上的筒结构、且其底部开设有透水孔,位于凹台孔底壁上方的育秧盒的侧壁上开设有网眼,凹台孔的侧壁与育秧盒之间的空间内环设有一圈海绵。该装置,可对水稻秧苗的根部进行更加充分的补水和补充营养液,并可使营养液等能够更加均匀和顺利的渗入土壤中。使营养液等能够更加均匀和顺利的渗入土壤中。使营养液等能够更加均匀和顺利的渗入土壤中。


技术研发人员:王昕 殷延勃 张益民 沙月霞 贺奇 冯伟东 史延丽 李虹 亢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育种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1.11.10
技术公布日:2022/4/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