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裸露地质坡体生态修复绿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23927发布日期:2022-05-18 20:44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裸露地质坡体生态修复绿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裸露地质坡体生态修复绿化装置。


背景技术:

2.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比如砍伐的森林要种植上,退耕还林,让动物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中。人类没有能力去恢复出真的天然系统,但是我们可以帮助自然,把一个地区需要的基本植物和动物放到一起,提供基本的条件,然后让它自然演化,最后实现恢复。因此生态恢复的目标不是要种植尽可能多的物种,而是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一个群落发展成为由当地物种组成的完整生态系统。生态恢复的原则包括自然法则、社会经济技术原则和美学原则。
3.但是现有的山体破坏严重,导致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情况经常出现,幼小的绿苗很难在山体上生长,为此需要一种能够辅助幼苗在山体上扎根的固定装置,且便于后期拆卸的生长辅助器。
4.因此,发明一种裸露地质坡体生态修复绿化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裸露地质坡体生态修复绿化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山体破坏严重,导致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情况经常出现,幼小的绿苗很难在山体上生长的问题。一种裸露地质坡体生态修复绿化装置,包括防护框架体,所述的防护框架体内部固定安装有用于绿植模块化培养生长的模块化生长网格;所述的防护框架体设置有多个用于山体滚落石块阻挡的防护架;所述的防护框架体的两侧设置有便于扦插在土壤内进行固定的扦插支腿;所述的防护框架体的底部设置有扣接框,所述的扣接框的育苗网格膜。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防护架设置有三个,且每个所述的防护架均设置为u型状;三个所述的防护架依次排开固定在防护框架体的上方。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模块化生长网格上设置有多个方形槽,每个方形槽的尺寸不小于8
×
8cm。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防护框架体的底部开设有便于扣接框扣接的嵌装槽;所述的扣接框与育苗网格膜粘结固定。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防护框架体的一侧设置有套筒,另一侧设置有固定轴;所述的固定轴的直径与套筒的内径一致。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套筒上开设有螺纹孔,且在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用于固定轴锁紧的螺栓。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扦插支腿设置有六个,每三个为一组,两组所述的扦插支腿分别设置在防护框架体的两侧。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中,在安装的时候,首先将育苗网格膜粘结在扣接框的底部,然后将扣接框扣接在嵌装槽内,随后将幼苗从模块化生长网格上每个方格中放入,再填充土壤,然后利用扦插支腿固定在山坡体上,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14.2.本实用新型中,防护架设置有三个,且每个所述的防护架均设置为u型状,在山体出现滚石的时候能够对幼苗进行防护,防止滚石损坏幼苗的情况出现;
15.3.本实用新型中,模块化生长网格上设置有多个方形槽,每个方形槽的尺寸不小于8
×
8cm,实现了幼苗的模块化生长,合理的优化苗间距;
16.4.本实用新型中,防护框架体的底部开设有便于扣接框扣接的嵌装槽,结构简单,便于拆卸,待幼苗长大后,便可将扣接框拆下,以便于重新利用,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17.5.本实用新型中,防护框架体的一侧设置有套筒,另一侧设置有固定轴;且固定轴的直径与套筒的内径一致,能够使多个防护框架体串接使用,提高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牵引效果,提高在坡体上的稳定性;
18.6.本实用新型中,扦插支腿设置有六个,每三个为一组,两组扦插支腿分别设置在防护框架体的两侧,加强了与坡体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图1的仰视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图3的a-a剖视图。
23.图中:
24.1-防护框架体,2-模块化生长网格,3-防护架,4-扦插支腿,5-扣接框,6-育苗网格膜,7-套筒,8-固定轴,9-嵌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26.实施例:
27.如附图1-4所示
2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裸露地质坡体生态修复绿化装置,包括防护框架体1,所述的防护框架体1内部固定安装有用于绿植模块化培养生长的模块化生长网格2;所述的防护框架体1设置有多个用于山体滚落石块阻挡的防护架3;所述的防护框架体1的两侧设置有便于扦插在土壤内进行固定的扦插支腿4;所述的防护框架体1的底部设置有扣接框5,所述的扣接框5的育苗网格膜6,在安装的时候,首先将育苗网格膜6粘结在扣接框5的底部,然后将扣接框5扣接在嵌装槽9内,随后将幼苗从模块化生长网格2上每个方格中放入,再填充土
壤,然后利用扦插支腿4固定在山坡体上,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2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防护架3设置有三个,且每个所述的防护架3均设置为u型状;三个所述的防护架3依次排开固定在防护框架体1的上方,在山体出现滚石的时候能够对幼苗进行防护,防止滚石损坏幼苗的情况出现。
3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模块化生长网格2上设置有多个方形槽,每个方形槽的尺寸不小于8
×
8cm,实现了幼苗的模块化生长,合理的优化苗间距。
3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防护框架体1的底部开设有便于扣接框5扣接的嵌装槽9;所述的扣接框5与育苗网格膜6粘结固定,结构简单,便于拆卸,待幼苗长大后,便可将扣接框5拆下,以便于重新利用,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3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防护框架体1的一侧设置有套筒7,另一侧设置有固定轴8;所述的固定轴8的直径与套筒7的内径一致;所述的套筒7上开设有螺纹孔,且在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用于固定轴8锁紧的螺栓,能够使多个防护框架体1串接使用,提高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牵引效果,提高在坡体上的稳定性。
3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扦插支腿4设置有六个,每三个为一组,两组所述的扦插支腿4分别设置在防护框架体1的两侧,加强了与坡体的固定效果。
34.工作原理
35.本实用新型,在安装的时候,首先将育苗网格膜6粘结在扣接框5的底部,然后将扣接框5扣接在嵌装槽9内,随后将幼苗从模块化生长网格2上每个方格中放入,再填充土壤,然后利用扦插支腿4固定在山坡体上,结构简单,组装方便;防护架3设置有三个,且每个所述的防护架3均设置为u型状,在山体出现滚石的时候能够对幼苗进行防护,防止滚石损坏幼苗的情况出现;模块化生长网格2上设置有多个方形槽,每个方形槽的尺寸不小于8
×
8cm,实现了幼苗的模块化生长,合理的优化苗间距;防护框架体1的底部开设有便于扣接框5扣接的嵌装槽9,结构简单,便于拆卸,待幼苗长大后,便可将扣接框5拆下,以便于重新利用,避免了资源的浪费;防护框架体1的一侧设置有套筒7,另一侧设置有固定轴8;且固定轴8的直径与套筒7的内径一致,能够使多个防护框架体1串接使用,提高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牵引效果,提高在坡体上的稳定性;扦插支腿4设置有六个,每三个为一组,两组扦插支腿4分别设置在防护框架体1的两侧,加强了与坡体的固定效果。
36.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