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倒立式找底漂及垂钓套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63510发布日期:2023-03-24 13:29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倒立式找底漂及垂钓套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倒立式找底漂及垂钓套件。


背景技术:

2.钓鱼时,一般都会用到鱼漂。传统的台钓钓法要求鱼饵到底,而鱼漂不能沉没,同时鱼漂又不能露出水面太多,为此,需要进行开钓前的找底准备,准备过程一般分三个步骤:1、调铅,使铅坠的重力不大于鱼漂的浮力;2、找底,测量水深,使鱼饵到底;3、调漂,鱼饵到底后,鱼漂正好露出水面,并使鱼漂不倒漂,不沉漂;技术要求高。上述的准备过程十分浪费时间,而且,每到一个新的钓位,或者换一个新的鱼漂的话,都需要重新进行上述的准备工作,十分麻烦。
3.为此,市面上出现了一些找底的鱼漂,如平躺式点波漂,但是这类鱼漂外形笨重,且经常因为线组与鱼漂摩擦力不够,钓者难以察觉是否有鱼咬钩,渔汛不清,性能不稳定。还有一种分体式磁吸自动找底漂,其缺点是把鱼漂分成了两节,抛投非常不方便,有时还会出现磁吸过早合上或没有合上的情况,总的来说抛投和找底都不稳定。
4.因此,目前市面上的传统鱼漂找底不方便,调漂技术要求高;找底漂渔汛不清晰,性能不稳定,抛投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倒立式找底漂及垂钓套件,旨在解决现有的调漂麻烦、渔汛不清晰、性能不稳定的问题。
6.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倒立式找底漂,包括本体,其还包括尾管和坠物,尾管与本体连接并伸出于本体的顶部,坠物连接在本体的下半部分;该倒立式找底漂设置有从其顶端贯通到底端的竖向过线孔;把该倒立式找底漂放置在水中时其呈竖立的漂浮状态,至少部分尾管位于水面之上。
7.进一步地,竖向过线孔用于供钓线穿过,沿着钓线的路径,竖向过线孔的顶端为靠近钓钩的近钩端,竖向过线孔的底端为靠近钓竿的近竿端。
8.进一步地,尾管为管状,尾管的中部设置有第一竖孔,本体的中部设置有第二竖孔,尾管与第二竖孔插接,坠物连接在本体的底部,坠物的中部设置有第三竖孔。
9.进一步地,尾管与第三竖孔插接。
10.进一步地,坠物的第三竖孔的下方设置有第四竖孔,第四竖孔的孔径小于第三竖孔,第四竖孔与第一竖孔连通。
11.进一步地,在尾管与本体,和/或尾管与坠物,和/或本体与坠物之间设置有胶水粘结层。
12.进一步地,坠物设置有横向过线孔。
13.进一步地,尾漂的材质为pvc或pp,本体的材质为eva、泡沫或木,坠物的材质为铜、铁或铅。
14.进一步地,本体包括至少一段倒圆台段,在倒圆台段内,竖直方向的单位长度的浮力从下往上逐渐增加,本体设置有环周的沟槽。
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垂钓套件,其包括钓线和钓钩,还包括第一铜坠、第二铜坠和上述的倒立式找底漂;钓钩与钓线连接,钓线穿过倒立式找底漂的竖向过线孔,沿着钓线的路径,竖向过线孔的顶端比底端更靠近钓钩;钓线上还设置有第一铜坠和第二铜坠,第一铜坠位于钓钩与倒立式找底漂之间,倒立式找底漂位于第一铜坠与第二铜坠之间,第一铜坠的质量大于第二铜坠。
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倒立式找底漂,用于台钓钓法时,钓线从低端往顶端穿过倒立式找底漂,第一铜坠下沉时拉动倒立式找底漂,倒立式找底漂呈现倾斜或躺平状态;倒立式找底漂的竖向过线孔能无限制长度地过线,直到第一铜坠着底后停止过线,倒立式找底漂在浮力的作用下恢复呈竖立的漂浮状态,钓线在倒立式找底漂的作用下产生反向折弯;此时,钓线与倒立式找底漂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力和相对阻力,且由于倒立式找底漂放置在水中时其呈竖立的漂浮状态,当有鱼咬钩时,倒立式找底漂会产生较大的抖动和倾摆,易于观察,渔汛清晰,性能稳定。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倒立式找底漂的结构,配合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组装方式所得到的垂钓套件,使用时能自动找底,且能快速适应不同深度的钓位,无需调漂,直接自动找底,方便易用。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技术的倒立式找底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技术的倒立式找底漂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技术的倒立式找底漂分解后的部件剖视图;
20.图4是本技术的垂钓套件在使用前的示意图;
21.图5是本技术的垂钓套件在找底过程的示意图;
22.图6是本技术的垂钓套件在完成找底的示意图;
23.图7是本技术的垂钓套件在鱼咬钩时的示意图;
24.图8是把本技术的倒立式找底漂用于传统钓法时的示意图;
25.图9是把本技术的倒立式找底漂用于阿波钓法时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1-尾管、11-第一竖孔;
28.2-本体、21-第二竖孔、22-倒圆台段、23-沟槽;
29.3-坠物、31-第三竖孔、32-第四竖孔、33-横向过线孔;
30.41-近钩端、42-近竿端;
31.5-倒立式找底漂;
32.6-钓线;
33.7-钓钩;
34.8-第一铜坠;
35.9-第二铜坠。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37.在本实用新型中,当出现方位词时,对于方位词,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3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当出现术语如“设置在”、“相连”、“连接”时,这些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倒立式找底漂,如图1至图4所示,其包括本体2,其还包括尾管1和坠物3,尾管1与本体2连接并伸出于本体2的顶部,坠物3连接在本体2的下半部分;该倒立式找底漂5设置有从其顶端贯通到底端的竖向过线孔;把该倒立式找底漂5放置在水中时其呈竖立的漂浮状态,至少部分尾管1位于水面之上。当该倒立式找底漂5与钓线6连接时,竖向过线孔用于供钓线6穿过,沿着钓线6的路径,竖向过线孔的顶端为靠近钓钩7的近钩端41,竖向过线孔的底端为靠近钓竿的近竿端42。
40.基于上述结构,该种倒立式找底漂5用于台钓钓法时,钓线6从低端往顶端穿过倒立式找底漂5,第一铜坠8下沉时拉动倒立式找底漂5,倒立式找底漂5呈现倾斜或躺平状态;倒立式找底漂5的竖向过线孔33能无限制长度地过线,直到第一铜坠8着底后停止过线,倒立式找底漂5在浮力的作用下恢复呈竖立的漂浮状态,钓线7在倒立式找底漂5的作用下产生反向折弯;此时,钓线6与倒立式找底漂5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力和相对阻力,且由于倒立式找底漂5放置在水中时其呈竖立的漂浮状态,当有鱼咬钩时,倒立式找底漂5会产生较大的抖动和倾摆,易于观察,渔汛清晰,性能稳定。
41.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倒立式找底漂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垂钓套件,如图4所示,垂钓套件包括钓线6和钓钩7,还包括第一铜坠8、第二铜坠9和上述的倒立式找底漂5;钓钩7与钓线6连接,钓线6穿过倒立式找底漂5的竖向过线孔,沿着钓线6的路径,竖向过线孔的顶端比底端更靠近钓钩7;钓线6上还设置有第一铜坠8和第二铜坠9,第一铜坠8位于钓钩7与倒立式找底漂5之间,倒立式找底漂5位于第一铜坠8与第二铜坠9之间,第一铜坠8的质量大于第二铜坠9。
42.在实际组装时,钓者可以在垂钓套件的各部件之间增加防撞豆、太空豆或其他辅助部件,以避免部件之间发生碰撞或缠绕,增加上述辅助部件为本领域常用技术手段,因此不再本技术中赘述。
43.基于上述的结构把垂钓套件组装好后抛入水中后,垂钓套件的工作过程如下:如图5所示,在第一铜坠8的作用下,钓钩7和钓线6一起下沉,钓线6拉动倒立式找底漂5,使倒立式找底漂5倾斜,倒立式找底漂5处于倾斜即代表仍未找底成功;如图6所示,当第一铜坠8到达水底时,由于第二铜坠9也是具有下沉特性,第二铜坠9拉动钓线6,使钓线6绷紧,但不能拉起第一铜坠8,钓线6基本稳定后,倒立式找底漂5在浮力的作用下自动恢复到竖立状态,找底成功,钓线6一直处于绷紧状态,等待鱼咬钩;如图7所示,当鱼咬钩时,绷紧的钓线6运动,由于钓线6与倒立式找底漂5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力和相对作用力,倒立式找底漂5会
产生较大的抖动和倾摆,钓者能更清楚地了解到渔汛。因此,该垂钓套件使用时能自动找底,找底方便;当面对不同深度的钓位时,基于上述的找底原理,该种垂钓套件能快速适应不同深度的钓位,无需经常调漂。
44.在本实施例中,尾管1为管状,尾管1的中部设置有第一竖孔11,本体2的中部设置有第二竖孔21,尾管1与第二竖孔21插接,坠物3连接在本体2的底部,坠物3的中部设置有第三竖孔31。优选地,尾管1与第三竖孔31插接。基于上述的结构设置,该种倒立式找底漂5生产方便。优选地,在尾管1与本体2,和/或尾管1与坠物3,和/或本体2与坠物3之间设置有胶水粘结层。在生产时,先分别把尾管1、本体2和坠物3分别生产,之后进行组装;组装时,把尾管1插入并穿过本体2并部分突出本体2的底部,再把坠物3套在尾管1上,之后再在上述部件之间滴入胶水或提前滴入胶水,以使部件相互固定连接,即可完成生产。
45.当然,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结构仅是优选的方式,在实际生产中,尾管1也可以不插入本体2,例如直接连接在本体2的顶部也是可以的,或者尾管1与本体2是一体成型也是可以的,这样的话,第一竖孔11、第二竖孔21和第三竖孔31构成了本技术的竖向过线孔;坠物3也可以不连接在本体2的底端,例如套接在本体2的外部也是可以的。类似的替换方式不一一列举,只要能够实现在倒立式找底漂5上设置从其顶端贯通到底端的竖向过线孔,把该倒立式找底漂5放置在水中时其呈竖立的漂浮状态,且至少部分尾管1位于水面之上的其他结构也应该理解为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的功能结构及特性,类似的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46.在本实施例中,坠物3的第三竖孔31的下方设置有第四竖孔32,第四竖孔32的孔径小于第三竖孔31,第四竖孔32与第一竖孔11连通。基于上述的结构设置,第三竖孔31与第四竖孔32之间形成阶梯结构,防止尾管1从坠物3的下方突出,影响产品质量。在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竖孔11和第四竖孔32构成了本技术的竖向过线孔。
47.在本实施例中,坠物3设置有横向过线孔33。该横向过线孔33的设置可以使该倒立式找底漂5作为普通鱼漂使用,钓线6横向穿过横向过线孔33,用于传统钓法,如图8所示。另外,当钓线6从上往下竖向穿过竖向过线孔时,该倒立式找底漂5适用于阿波钓法,如图9所示。因此,该倒立式找底漂5还有多功能的好处。
48.在本实施例中,尾管1的材质为pvc(polyvinyl chloride,聚氯乙烯)或pp(聚丙烯),本体2的材质为eva(ethylene vinyl acetate copolymer,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泡沫或木,坠物3的材质为铜、铁或铅。本领域内惯用的替换也落入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49.在本实施例中,本体2包括至少一段倒圆台段22,在倒圆台段22内,竖直方向的单位长度的浮力从下往上逐渐增加,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三段。倒圆台段22的设置能够使倒立式找底漂5越靠近顶端的位置浮力越大,使倒立式找底漂5在水中时更容易呈竖立的漂浮状态,也更美观。本体2设置有环周的沟槽23。沟槽23可以作为染料的涂色位置,染料涂上后不易脱落,也更美观。
50.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倒立式找底漂及垂钓套件具有找底方便和性能稳定的优点。
51.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上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52.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申请,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申请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申请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