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辣椒疫病的生态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439928发布日期:2022-09-07 09:11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防辣椒疫病的生态栽培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防辣椒疫病的生态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2.辣椒为茄科、辣椒属一年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蔬菜和调味品。每100g辣椒中,维生素c含量高达198mg,居蔬菜之首位,维生素b、胡萝卜素以及钙、铁等矿物质含量亦较丰富,另外辣味品因其具有杀菌、防腐、调味、营养、驱寒等功能,为人类防病、治病、改良基因、促进人类进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辣椒的种植面积居世界首位,南北均有栽培。但是,辣椒疫病对其产量的影响很大。
3.辣椒疫病是由辣椒疫霉菌侵染所引起的病害,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以成株期发病为主,发病后造成植株成片死亡,平均发病率24.4%,减产40%-70%,甚至绝收。辣椒疫病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如果早春温暖多雨、大雨或连阴雨后骤然放晴,气温迅速升高,病害流行更重。在防治方面,一般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深翻改土,对土壤、种子进行处理,加强管理,清除病株,再结合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但是,大部分的专业蔬菜基地因栽培习惯和市场需求的相对固定,作物种类少,土地轮作受到一定局限,从而田间辣椒疫病呈现上升趋势,而化学防治对产品质量安全造成一定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辣椒常规栽培中疫病发生严重、过度使用农药而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防辣椒疫病的生态栽培方法,通过培养有益微生物、种植伴生作物、生长调控等生态管理措施,实现辣椒健壮,微生物拮抗,抑制病菌,从而达到预防辣椒疫病、提高辣椒产量、保障产品安全的目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预防辣椒疫病的生态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1)消毒浸种:先将种子用冷水浸泡,再用消毒液浸泡后清水冲洗,再用25-40℃温水浸泡,沥干水分;
8.(2)菌粉包衣:将步骤(1)沥干水分的种子加入粘胶液使种子表面完全湿润,加入种子重量0.1%的哈茨木霉菌粉,拌匀后播种;
9.(3)营养袋育苗:选择可降解的无纺布营养袋,装入辣椒育苗专用基质,再播入包衣后的种子,当幼苗达到6-8片真叶时,即可移栽;所述辣椒育苗专用基质的成分包括泥炭、炉渣灰、茶枯饼、生物有机肥和枯草芽孢杆菌;
10.(4)整地移栽: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块,每亩施入生物有机肥和硅钙钾镁肥,深翻耙匀,开沟作畦,铺设两行滴灌带,再覆盖银黑双色地膜后即可移栽辣椒;辣椒幼苗栽于畦面的两边的滴灌带附近,并用菌肥1号灌根;所述菌肥1号包括氨基酸硅肥和拜赖青霉,;
11.(5)播种伴生植物:在步骤(4)中完成地膜覆盖后,即可在沟中播种伴生植物小麦,
再向沟中灌跑马水,5d后再灌1次跑马水,促进小麦出苗;
12.(6)生长调控:辣椒移栽后7-10d,叶面喷施菌肥2号,每隔10d喷1次,连喷2次;所述菌肥2号包括氨基酸钙肥、芸苔素内酯和解淀粉芽孢杆菌;
13.(7)根部保健:通过滴灌带施入菌肥3号,菌肥3号的成分包括多种微量元素的水溶肥和长枝木霉菌,每隔10-12d滴灌1次;
14.(8)搭护栏:进入开花期后,在畦面的两边搭建护植株倒伏的护栏。
15.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的粘胶液为1%聚乙烯醇与清水加热熬制而成的粘性液体。
16.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的哈茨木霉菌粉的有效成分含量≥5亿cfu/g,杂菌率≤2%,活孢子率≥98%。
17.优选地,所述步骤(3)和(4)中的生物有机肥,养分含量为:n+p2o5+k2o≥20%,有机质≥20%,腐殖酸≥5%,s≥20%,ph=5.8-6.2;用量为600-800kg/亩。
18.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的泥炭、炉渣灰、茶枯饼、生物有机肥和枯草芽孢杆菌的体积比为6:2:1:0.8:0.2。
19.优选地,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的有效成分含量≥1000亿cfu/g。
20.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氨基酸硅肥的成分含量为:氨基酸:150-200mg/l,si:150-200mg/l;拜赖青霉:≥10亿cfu/l。
21.优选地,所述步骤(6)中氨基酸钙肥的成分含量为:氨基酸:150-200mg/l,ca:30-50mg/l;芸苔素内酯:0.014-0.016mg/l;解淀粉芽孢杆菌:≥2亿cfu/l。
22.优选地,所述步骤(7)中水溶肥含量为:n≥380mg/l,p2o5≥120mg/l,k2o≥500mg/l,镁(mg)≥9.0mg/l,硼(b)≥4.0mg/l;长枝木霉菌:≥50亿/l。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4.本发明改进了种子消毒方法,在药剂消毒前进行了种子湿润处理,提高杀菌效果;杀菌剂采用家用型的消毒液“84消毒液”,取材方便,消毒彻底;采用哈茨木霉菌拌种,抑制种子表面病菌;包衣剂采用自制的粘胶液,增强的菌粉的附着力;采用可降解的营养袋育苗,减少了移栽中的根系损伤;自制配方的辣椒育苗专用基质,其养分比例搭配合理,既保证了根系的透气性,又提供了充足的养分,添加的枯草芽孢秆菌还能抑制病菌繁殖,有效促进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增强幼苗抗病力和环境适应性,生长势增强;大田基肥中除了使用高养分的生物有机肥外,增加了硅钙钾镁肥,养分齐全,肥效持久;自配的“菌肥1号”、“菌肥2号”和“菌肥3号”,将微肥、生长调节剂、生物菌结合起来,实行强体与控菌的“多管齐下”,通过机体调节和5种微生物菌的搭配组合拮抗,避免了病菌的滋生与蔓延;伴生播种的小麦,具有调节土壤环境作用,也抑制杂菌生长;搭制的护栏可防止植株倒伏,减少机械损伤,防止病菌侵入。
25.综合上述栽培方法,本发明从培植有益微生物、改良根际环境、增强植株抗性出发,结合作物伴生栽培和调节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组分,实行“五菌协同拮抗”,伴生作物改良土壤环境,实现辣椒疫病发生晚,发生轻,平均防效达到82%以上,产量增幅22%以上。由于本发明具有绿色环保、增产增收特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尤其明显,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材料均可自常规途径购买得到,所述84消毒液由欧莱特日化深泽县有限公司生产;无纺布营养袋由安徽鑫安隆塑业有限公司生产;哈茨木霉菌由山东瑞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枯草芽孢杆菌由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廊坊农药中试厂生产;拜赖青霉由广西康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解淀粉芽孢杆菌由山东丰本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长枝木霉菌由广州真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生物有机肥由湖北三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硅钙钾镁肥由金正大诺泰尔化学有限公司生产;氨基酸硅肥由衡水市格美微量元素有限公司生产;氨基酸钙肥由山东四海汇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水溶肥黄博2号由朝阳瑞普作物营养有限公司生产;芸苔素内酯由河南农八喜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辣椒品种兴蔬215由湖南兴蔬种业有限公司生产;小麦品种“郑麦9023”由河南黄泛区地神种业有限公司生产。
28.实施例1
29.一种预防辣椒疫病的生态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0.(1)消毒浸种:先将种子用冷水浸泡10min,再用有效氯含量为1%的84消毒液浸泡8min,清水冲洗3min,再用25℃温水浸泡8h,沥干水分;
31.(2)菌粉包衣:将沥干水分的种子加入少量粘胶液,使种子表面完全湿润,再加入种子重量0.1%的哈茨木霉菌粉,拌匀后播种;
32.(3)营养袋育苗:选择可降解的无纺布营养袋,装入辣椒育苗专用基质,再播入上述包衣后的种子,每袋播种1粒,当幼苗达到6片真叶时,即可移栽;所述辣椒育苗专用基质的成分包括泥炭、炉渣灰、茶枯饼、生物有机肥和枯草芽孢杆菌,按体积比6:2:1:0.8:0.2充分混匀而成;
33.(4)整地移栽: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块,每亩施入生物有机肥600kg,硅钙钾镁肥150kg,深翻耙匀,开沟作畦,畦宽1.4m,沟宽0.4m,铺设两行滴灌带,再覆盖银黑双色地膜后即可移栽辣椒;辣椒幼苗栽于畦面的两边的滴灌带附近,株距35cm,密度为2500株/亩,并用菌肥1号灌根,每穴用液50ml;所述菌肥1号的原料包括氨基酸硅肥、拜赖青霉;
34.(5)播种伴生植物:在步骤(4)中完成地膜覆盖后,即可在沟中播种伴生植物小麦,亩用量4kg,再向沟中灌跑马水,5d后再灌1次跑马水,促进小麦出苗;
35.(6)生长调控:辣椒移栽后7d,叶面喷施菌肥2号,每隔10d喷1次,连喷2次;所述菌肥2号的原料包括氨基酸钙肥、芸苔素内酯、解淀粉芽孢杆菌混配而成;
36.(7)根部保健:通过滴灌带施入菌肥3号,其成分由多种微量元素的水溶肥与长枝木霉菌混配而成,每隔10d滴灌1次;
37.(8)搭护栏:进入开花期后,在畦面两边插入木桩,桩距1.5m,中部和上部各绑1排竹杆,以防植株倒伏而造成植株基部损伤。
38.其中,步骤(2)中的粘胶液为1%聚乙烯醇与清水加热熬制而成的粘性液体。
39.其中,步骤(2)中的哈茨木霉菌粉的有效成分含量为5亿cfu/g,杂菌率为2%,活孢
子率为98%。
40.其中,步骤(3)和(4)中的生物有机肥,养分含量为:n+p2o5+k2o为20%,有机质为20%,腐殖酸为5%,s为20%,ph=5.8。
41.其中,步骤(3)中的枯草芽孢杆菌的有效成分含量为1000亿cfu/g。
42.其中,步骤(3)中的无纺布营养袋,由可降解的无纺布缝制而成,规格为7cm
×
9cm。
43.其中,步骤(3)中的炉渣灰选用蜂窝煤燃烧后经粉碎过筛而获得的直径5mm的灰状物。
44.其中,步骤(3)中的茶枯饼为榨坊将油茶籽粒粉碎和榨油后的枯粉经发酵60d后使用。
45.其中,步骤(4)中氨基酸硅肥的成分含量为:氨基酸:150mg/l,si:150mg/l;拜赖青霉:10亿cfu/l。
46.其中,步骤(4)中的硅钙钾镁肥,养分含量要求:硅(si)为9%,钙(ca)为20%,钾(k2o)为3%,镁(mg)为2%。
47.其中,步骤(5)中的跑马水,指沟中装入半沟水,停留半小时后迅速排出。
48.其中,步骤(6)中氨基酸钙肥的成分含量为:氨基酸:150mg/l,ca:30mg/l;芸苔素内酯:0.014mg/l;解淀粉芽孢杆菌:2亿cfu/l。
49.其中,步骤(7)中水溶肥含量为:n为380mg/l,p2o5为120mg/l,k2o为500%mg/l,镁(mg)为9.0mg/l,硼(b)为4.0mg/l;长枝木霉菌:5亿/l。
50.实施例2
51.一种预防辣椒疫病的生态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2.(1)消毒浸种:先将种子用冷水浸泡10min,再用有效氯含量为1%的84消毒液浸泡10min,清水冲洗5min,再用40℃温水浸泡12h,沥干水分;
53.(2)菌粉包衣:将沥干水分的种子加入少量粘胶液,使种子表面完全湿润,再加入种子重量0.1%的哈茨木霉菌粉,拌匀后播种;
54.(3)营养袋育苗:选择可降解的无纺布营养袋,装入辣椒育苗专用基质,再播入上述包衣后的种子,每袋播种1粒,当幼苗达到8片真叶时,即可移栽至大田;所述辣椒育苗专用基质的成分包括泥炭、炉渣灰、茶枯饼、生物有机肥和枯草芽孢杆菌,按体积比6:2:1:0.8:0.2充分混匀而成;
55.(4)整地移栽: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块,每亩施入生物有机肥800kg,硅钙钾镁肥200kg,深翻耙匀,开沟作畦,畦宽1.5m,沟宽0.4m,铺设两行滴灌带,再覆盖银黑双色地膜后即可移栽辣椒;辣椒幼苗栽于畦面两边的滴灌带,株距40cm,密度为3500株/亩,并用菌肥1号灌根,每穴用液60ml;所述菌肥1号的原料包括氨基酸硅肥、拜赖青霉;
56.(5)播种伴生植物:在步骤(4)中完成地膜覆盖后,即可在沟中播种伴生植物小麦,亩用量5kg,再向沟中灌跑马水,5d后再灌1次跑马水,促进小麦出苗;
57.(6)生长调控:辣椒移栽后10d,叶面喷施菌肥2号,每隔10d喷1次,连喷2次;所述菌肥2号的原料包括氨基酸钙肥、芸苔素内酯、解淀粉芽孢杆菌混配而成;
58.(7)根部保健:通过滴灌带施入菌肥3号,其成分由多种微量元素的水溶肥与长枝木霉菌混配而成,每隔12d滴灌1次;
59.(8)搭护栏:进入开花期后,在畦面两边插入木桩,桩距2.0m,中部和上部各绑1排
竹杆,以防植株倒伏而造成植株基部损伤。
60.其中,步骤(2)中的粘胶液为1%聚乙烯醇与清水加热熬制而成的粘性液体。
61.其中,步骤(2)中的哈茨木霉菌粉的有效成分含量为6亿cfu/g,杂菌率为1%,活孢子率为98.1%。
62.其中,步骤(3)和(4)中的生物有机肥的养分含量为:n+p2o5+k2o为25%,有机质为25%,腐殖酸为7%,s为25%,ph=6.2。
63.其中,步骤(3)中的枯草芽孢杆菌的有效成分含量为1005亿cfu/g。
64.其中,步骤(3)中的无纺布营养袋,由可降解的无纺布缝制而成,规格为8cm
×
10cm。
65.其中,步骤(3)中的炉渣灰选用蜂窝煤燃烧后经粉碎过筛而获得的直径4mm的灰状物。
66.其中,步骤(3)中的茶枯饼为榨坊将油茶籽粒粉碎和榨油后的枯粉经发酵60d后使用。
67.其中,步骤(4)中氨基酸硅肥的成分含量为:氨基酸:200mg/l,si:200mg/l;拜赖青霉:11亿cfu/l。
68.其中,步骤(4)中的硅钙钾镁肥,养分含量要求:硅(si)为10%,钙(ca)为25%,钾(k2o)为4%,镁(mg)为3%。
69.其中,步骤(5)中的跑马水,指沟中装入半沟水,停留半小时后迅速排出。
70.其中,步骤(6)中氨基酸钙肥的成分含量为:氨基酸:200mg/l,ca:50mg/l;芸苔素内酯:0.016mg/l;解淀粉芽孢杆菌:3亿cfu/l。
71.其中,步骤(7)中水溶肥含量为:n为420mg/l,p2o5为130mg/l,k2o为555mg/l,镁(mg)为9.5mg/l,硼(b)为4.5mg/l;长枝木霉菌:5亿/l。
72.实施例3
73.一种预防辣椒疫病的生态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4.(1)消毒浸种:先将种子用冷水浸泡10min,再用有效氯含量为1%的84消毒液浸泡9min,清水冲洗4min,再用30℃温水浸泡10h,沥干水分;
75.(2)菌粉包衣:将沥干水分的种子加入少量粘胶液,使种子表面完全湿润,再加入种子重量0.1%的哈茨木霉菌粉,拌匀后播种;
76.(3)营养袋育苗:选择可降解的无纺布营养袋,装入辣椒育苗专用基质,再播入上述包衣后的种子,每袋播种1粒,当幼苗达到7片真叶时,即可移栽至大田;所述辣椒育苗专用基质的成分包括泥炭、炉渣灰、茶枯饼、生物有机肥和枯草芽孢杆菌,按体积比6:2:1:0.8:0.2充分混匀而成;
77.(4)整地移栽: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块,每亩施入生物有机肥700kg,硅钙钾镁肥160kg,深翻耙匀,开沟作畦,畦宽1.45m,沟宽0.4m,铺设两行滴灌带,再覆盖银黑双色地膜后即可移栽辣椒;辣椒幼苗栽于畦面两边的滴灌带附近,株距37cm,密度为3000株/亩,并用菌肥1号灌根,每穴用液55ml;所述菌肥1号的原料包括氨基酸硅肥和拜赖青霉;
78.(5)播种伴生植物:在步骤(4)中完成地膜覆盖后,即可在沟中播种伴生植物小麦,亩用量4.5kg,再向沟中灌跑马水,5d后再灌1次跑马水,促进小麦出苗;
79.(6)生长调控:辣椒移栽后8d,叶面喷施菌肥2号,每隔10d喷1次,连喷2次;所述菌
肥2号的原料包括氨基酸钙肥、芸苔素内酯、解淀粉芽孢杆菌混配而成;
80.(7)根部保健:通过滴灌带施入菌肥3号,其成分由多种微量元素的水溶肥与长枝木霉菌混配而成,每隔11d滴灌1次;
81.(8)搭护栏:进入开花期后,在畦面两边插入木桩,桩距1.6m,中部和上部各绑1排竹杆,以防植株倒伏而造成植株基部损伤。
82.其中,步骤(2)中的粘胶液为1%聚乙烯醇与清水加热熬制而成的粘性液体。
83.其中,步骤(2)中的哈茨木霉菌粉的有效成分含量为7亿cfu/g,杂菌率为0.2%,活孢子率为99%。
84.其中,步骤(3)和(4)中的生物有机肥的养分含量为:n+p2o5+k2o为30%,有机质为22%,腐殖酸为6%,s为22%,ph=6.0。
85.其中,步骤(3)中的枯草芽孢杆菌的有效成分含量为1200亿cfu/g。
86.其中,步骤(3)中的无纺布营养袋,由可降解的无纺布缝制而成,规格为7cm
×
10cm。
87.其中,步骤(3)中的炉渣灰选用蜂窝煤燃烧后经粉碎过筛而获得的直径3mm的灰状物。
88.其中,步骤(3)中的茶枯饼为榨坊将油茶籽粒粉碎和榨油后的枯粉经发酵60d后使用。
89.其中,步骤(4)中氨基酸硅肥的成分含量为:氨基酸:170mg/l,si:160mg/l;拜赖青霉:12亿cfu/l。
90.其中,步骤(4)中的硅钙钾镁肥,养分含量要求:硅(si)为10%,钙(ca)为20%,钾(k2o)为4%,镁(mg)为5%。
91.其中,步骤(5)中的跑马水,指沟中装入半沟水,停留半小时后迅速排出。
92.其中,步骤(6)中氨基酸钙肥的成分含量为:氨基酸:170mg/l,ca:40mg/l;芸苔素内酯:0.015mg/l;解淀粉芽孢杆菌:4亿cfu/l
93.其中,步骤(7)中水溶肥含量为:n为480mg/l,p2o5为150mg/l,k2o为600mg/l,镁(mg)为9.5mg/l,硼(b)为4.0mg/l;长枝木霉菌:5亿/l。
94.对比例1为辣椒常规种植方法。
95.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常规市售育苗基质。
96.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施用清水代替菌肥1号和菌肥2号。
97.对比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沟中未播种其它作物。
98.分别采用实施例1-3和对比例1-4的方法种植一茬辣椒,三次重复,各方法分别从每个试验小区中随机抽取30株调查病害发生程度和鲜椒产量,取其平均值。其中,疫病调查在青椒采收初期进行,辣椒产量为整个采收期的累计产量。单株病情分级标准如下:
99.0级,无任何症状;
100.1级,植株根茎部稍有变黑,叶片不萎蔫或可恢复性萎蔫;
101.2级,根茎部变黑2cm以内,叶片不可恢复性萎蔫,下部叶片偶有脱落;
102.3级,根茎部变黑超过2cm,叶片明显萎蔫或脱落明显;
103.4级,根茎部变黑、缢缩,除生长点外全部叶片脱落或整株萎蔫;
104.5级,植株枯死。
105.病情指数=[σ(病级数值
×
该病级的病株数)
×
100]/(病级最高数
×
调查株数)。
[0106]
病情调查结果如下表1所示。
[0107]
表1不同栽培方法下辣椒疫病发生情况比较
[0108] 调查株数(株)病株率(%)病情指数(cm)防效(%)实施例1902.915.584.5实施例2903.418.481.6实施例3903.217.382.7对比例19018.7100.00.0对比例29011.963.736.3对比例39014.979.720.3对比例49010.656.543.5
[0109]
由表1数据可知,与对比例1的常规栽培方法相比,使用本发明方法的实施例1-3中辣椒生长健壮,发病轻,防效在81.6%-84.5%,平均防效82.9%。说明本发明的栽培方法能够显著提高辣椒的抗病力,抑制和减轻辣椒疫病的发生。使用常规市售育苗基质的对比例2、施用清水代替菌肥1号和菌肥2号的对比例3、沟中未播种其它作物的对比例4,也有一定的防病效果,但与实施例1-3相比效果仍较差。
[0110]
表2不同栽培方法下辣椒产量比较
[0111][0112][0113]
由表2数据可知,与对比例1的常规栽培方法相比,采用本发明方法的实施例1-3中辣椒的单株挂果数明显增加,平均每株增加挂果7.7个,亩产量平均提高604kg,平均产量增幅为22.8%。说明本发明的栽培方法能够有效增强生长势,促进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养分积累,促进多开花、多挂果,从而提高辣椒产量。与对比例1相比,对比例2-4的栽培方法也有一定的提高辣椒产量的效果,其中使用常规市售育苗基质的对比例2和施用清水代替菌肥1号、菌肥2号的对比例3增产效果较差,对比例4优于对比例2和对比例3,但仍低于实施例1-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