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径及深度可调的型孔式水稻排种器播种轮

文档序号:30097564发布日期:2022-05-18 11:23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径及深度可调的型孔式水稻排种器播种轮

1.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直径及深度可调的型孔式水稻排种器播种轮。


背景技术:

2.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3000万公顷,水稻种植户约1.5亿户,约占农户总数的60%,全年稻谷产量近20000万吨,占全国粮食总数的40%,由此可见,水稻在中国粮食安全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农业机械的发展,水稻机械直播因可省去育秧和移栽环节,具有作业效率高、节本省工等优势,日益受到农民欢迎。
3.由于水稻品种种类繁多,物理机械特性差异大,现有排种器不能同时满足水稻不同品种、不同播量的精量播种的要求,尤其是不能同时满足长度超过11mm的籼稻芽种和粳稻芽种的精量播种的要求。在播种轮转速较快时,普遍存在少播、漏播现象。因此,为同时满足以上作业要求或弥补以上缺陷,亟需发明一种直径及深度可调的型孔式水稻排种器播种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从而提供一种直径及深度可调的型孔式水稻排种器播种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直径及深度可调的型孔式水稻排种器播种轮,包括外轮、驱动齿轮、端盖、主轴、调节凸台、顶杆装置、凸台限位环、深度复位弹簧和轴承,外轮圆周上均布有多个指向圆心的播种通孔,调节凸台上均布有多组斜槽轨,且每组斜槽轨均包括两个对立设置的斜槽轨道,顶杆装置设有多个,多个顶杆装置一端均分别与一组斜槽轨嵌套配合,另一端均分别嵌套于播种通孔内,顶杆装置与播种通孔组成直径深度可变的播种型孔,调节凸台两端均分别通过轴承安装于主轴上,凸台限位环与深度复位弹簧套于主轴上,且深度复位弹簧位于调节凸台和凸台限位环之间,凸台限位环位于深度复位弹簧和驱动齿轮之间,驱动齿轮与端盖分别安装在外轮两端端面上,主轴依次穿过驱动齿轮中部、外轮中部、凸台限位环、深度复位弹簧、轴承、调节凸台中部、轴承和端盖中部,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固接后,主轴两端分别露出驱动齿轮和端盖外,且调节凸台、顶杆装置、凸台限位环、深度复位弹簧和轴承均位于外轮内。
6.进一步,调节凸台为梯形回转体结构,该梯形回转体结构两端均设有用于安装轴承的轴承安装沉孔,两轴承安装沉孔之间设有用于主轴穿过的主轴通孔,该梯形回转体结构外侧面上均布有8组斜槽轨,每组斜槽轨中间上端均设有控制槽,每组斜槽轨中间下端均设有调节轨道,调节轨道和控制槽之间均通过过度斜面衔接。
7.进一步,顶杆装置包括移动调节顶杆、外圈顶出顶杆、固定内圈顶杆、直径调节内芯和顶杆复位压缩弹簧,移动调节顶杆中部设有用于安装直径调节内芯的通孔,直径调节
内芯一端穿过移动调节顶杆的通孔,另一端与外圈顶出顶杆一端嵌套安装,固定内圈顶杆一端嵌套安装于外圈顶出顶杆内部并露出外圈顶出顶杆,且其露出端与移动调节顶杆一端螺纹连接,固定内圈顶杆另一端位于外圈顶出顶杆另一端内,且与外圈顶出顶杆另一端之间形成空腔,顶杆复位压缩弹簧置于固定内圈顶杆与外圈顶出顶杆另一端形成的空腔内部,且顶杆复位压缩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在顶杆复位压缩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使得外圈顶出顶杆一端的外底面与直径调节内芯另一端始终保持接触,移动调节顶杆另一端与调节凸台的斜槽轨嵌套连接,外圈顶出顶杆另一端与外轮上的播种通孔嵌套连接。
8.进一步,移动调节顶杆一端为安装圆柱,另一端为斜顶杆,斜顶杆端部为斜面,该斜面两侧设有与调节凸台上的斜槽轨配合的导轨,实现根据作业需要对播种型孔直径和播种型孔深度的调节;该斜面中部设有与调节凸台上的调节轨道配合的斜槽,且该斜槽底面与斜面平行,安装圆柱端部向斜顶杆方向依次设有用于与固定内圈顶杆一端连接的螺纹沉孔、用于限制直径调节内芯移动范围的限位沉孔和用于安装直径调节内芯的通孔;直径调节内芯为阶梯圆柱结构,该阶梯圆柱结构依次为外圈顶出顶杆圆柱、限位圆柱和直径调节圆柱,直径调节圆柱端部设有与控制槽和过渡斜面配合的减阻圆顶,减阻圆顶用于减少直径深度调节过程中顶杆装置与调节凸台之间的阻力,外圈顶出顶杆圆柱嵌套安装在外圈顶出顶杆一端的沉孔内,限位圆柱与移动调节顶杆的限位沉孔配合进而实现对直径调节内芯的限位作用,直径调节圆柱穿过移动调节顶杆的通孔,减阻圆顶露出移动调节顶杆外,并可在调节凸台上的控制槽、过渡斜面和调节轨道上上下移动;外圈顶出顶杆为一圆柱状,该圆柱状一端中部设有与直径调节内芯的外圈顶出顶杆圆柱配合的沉孔,该沉孔周围沿圆周方向均布有4个导向u形通槽,该 4个导向u形通槽形成一个圆环形,该圆柱状另一端中部设有盲孔,该盲孔内径大于4个导向u形通槽所形成的圆环的最大外径;固定内圈顶杆为一圆柱状,该圆柱状一端中部设有用于安装顶杆复位压缩弹簧的弹簧安装沉孔,围绕该弹簧安装沉孔外径边缘均布有4个与外圈顶出顶杆上的4个导向u形通槽相匹配的u形凸台,该4个u形凸台外圆面均设有与移动调节顶杆上的螺纹沉孔相匹配的外螺纹ⅰ,4个u形凸台呈圆环形围绕于该弹簧安装沉孔周围,固定内圈顶杆另一端中部设有便于与移动调节顶杆拧紧的一字槽;直径调节内芯一端通过直径调节圆柱穿过移动调节顶杆中部的通孔,且限位圆柱安装于限位沉孔内,另一端通过外圈顶出顶杆圆柱与外圈顶出顶杆一端的沉孔嵌套安装,固定内圈顶杆一端通过4个u形凸台从外圈顶出顶杆的另一端穿过4个导向u形通槽并露出于外圈顶出顶杆一端外,其露出端通过4个u形凸台外圆面上的外螺纹ⅰ与移动调节顶杆一端的螺纹沉孔连接,固定内圈顶杆另一端位于外圈顶出顶杆另一端的盲孔内,且该盲孔与固定内圈顶杆一端中部的弹簧安装沉孔形成空腔,顶杆复位压缩弹簧置于该空腔内,移动调节顶杆另一端通过导轨与调节凸台上的斜槽轨嵌套连接。
9.进一步,调节凸台上的每组斜槽轨倾斜角度均与移动调节顶杆的斜面倾斜角度一致,调节凸台上的斜槽轨、调节轨道和控制槽均为倾斜状,且其倾斜角度均相同,移动调节顶杆一端上的安装圆柱外径与外圈顶出顶杆外径相同,4个u形凸台所在圆周的最大外径小于固定内圈顶杆外径,固定内圈顶杆外径与外圈顶出顶杆另一端上的盲孔孔径相匹配,减阻圆顶与控制槽和过度斜面相配合。
10.进一步,顶杆装置设有8个。
11.进一步,主轴为阶梯轴,一端设有外螺纹ⅱ,另一端设有用于安装挡圈的挡圈槽,
调节凸台通过轴承实现在主轴上的轴上安装,并通过主轴上的阶梯与挡圈槽中的挡圈实现轴向定位,主轴设有外螺纹ⅱ端露出于驱动齿轮外,另一端露出于端盖外。
12.进一步,端盖中间设有用于主轴通过的端盖中心孔,端盖一端端面中部设有用于限位的圆环凸台,圆环凸台所在端面沿圆周方向均布有4个用于端盖安装的沉头螺栓孔,圆环凸台内径与端盖中心孔孔径相同,且同心。
13.进一步,外轮沿圆周方向上均布有8个指向圆心的播种通孔,外轮内侧均布有4个指向圆心的凸台,该4个凸台上均设有一个用于安装端盖和驱动齿轮的安装通孔,该4个安装通孔孔间距与端盖上的4个沉头螺栓孔孔间距相匹配,该4个安装通孔孔径与端盖上的4个沉头螺栓孔的小孔孔径相匹配。
14.进一步,驱动齿轮沿圆周方向上均布有4个螺纹孔,中部设有一个用于主轴通过的驱动齿轮中心孔,该4个螺纹孔孔径及孔间距均与外轮上的4个安装通孔孔径及孔间距相匹配。
15.在本发明中,当减阻圆顶与调节凸台的直径控制槽配合时,顶杆装置中的外圈顶出顶杆受到顶杆复位压缩弹簧向下的压力,外圈顶出顶杆一端的外底面与直径调节内芯接触,此时播种轮的播种型孔处于直径大、深度深的状态;当减阻圆顶与调节凸台的过度斜面配合时,此时播种轮的播种型孔处于型孔直径深度调节的过度状态;当减阻圆顶与调节凸台的调节轨道配合时(即减阻圆顶与调节轨道上表面接触),顶杆装置中的外圈顶出顶杆一端的外底面受到直径调节内芯向上顶出的力,外圈顶出顶杆向上顶出,此时播种轮的播种型孔处于直径小、深度浅的状态。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导轨与调节凸台上的斜槽轨配合,本排种器播种轮可同时满足长度超过11mm的籼稻芽种和粳稻芽种的精量播种的要求;结构紧凑,工作稳定,本装置可同时调节播种轮播种型孔的深度及播种型孔直径的大小,同时满足水稻不同品种、不同播量的精量播种要求。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顶杆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4a为本发明移动调节顶杆的一视觉立体图;图4b为本发明移动调节顶杆的另一视觉立体图;图5为本发明直径调节内芯的结构示意图;图6a为本发明外圈顶出顶杆的一视觉立体图;图6b为本发明外圈顶出顶杆的另一视觉立体图;图7a为本发明固定内圈顶杆的一视觉立体图;图7b为本发明固定内圈顶杆的另一视觉立体图;图8a为本发明调节凸台的一视觉立体图;图8b为本发明调节凸台的另一视觉立体图;图9为本发明主轴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外轮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驱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驱动齿轮;2、外轮;3、凸台限位环;4、主轴;5、深度复位弹簧;6、顶杆装置;7、调节凸台;8、端盖;9、端盖中心孔;10、挡圈;11、轴承;12、驱动齿轮中心孔;13、固定内圈顶杆;14、顶杆复位压缩弹簧;15、外圈顶出顶杆;16、直径调节内芯;17、移动调节顶杆;18、安装圆柱;19、斜顶杆;20、斜面;21、导轨;22、斜槽;23、螺纹沉孔;24、限位沉孔;25、通孔;26、外圈顶出顶杆圆柱;27、限位圆柱;28、直径调节圆柱;29、减阻圆顶;30、沉孔;31、导向u形通槽;32、u形凸台;33、弹簧安装沉孔;34、外螺纹ⅰ;35、一字槽;36、轴承安装沉孔;37、主轴通孔;38、斜槽轨;39、控制槽;40、调节轨道;41、过度斜面;42、外螺纹ⅱ;43、挡圈槽;44、圆环凸台;45、沉头螺栓孔;46、播种通孔;47、安装通孔;48、螺纹孔;49、盲孔。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中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1.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22.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3.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径及深度可调的型孔式水稻排种器播种轮,包括外轮2、驱动齿轮1、端盖8、主轴4、调节凸台7、顶杆装置6、凸台限位环3、深度复位弹簧5和轴承11,外轮2圆周上均布有多个指向圆心的播种通孔46,调节凸台7上均布有多组斜槽轨38,且每组斜槽轨38均包括两个对立设置的斜槽轨道,顶杆装置6设有多个,多个顶杆装置6一端均分别与一组斜槽轨38嵌套配合,另一端均分别嵌套于播种通孔46内,顶杆装置6与播种通孔46组成直径深度可变的播种型孔,调节凸台7两端均分别通过轴承11安装于主轴4上,凸台限位环3与深度复位弹簧5套于主轴4上,且深度复位弹簧5位于调节凸台7和凸台限位环3之间,凸台限位环3位于深度复位弹簧5和驱动齿轮1之间,驱动齿轮1与端盖8分别安装在外轮2两端端面上,主轴4依次穿过驱动齿轮1中部、外轮2中部、凸台限位环3、深度复位弹簧5、轴承11、调节凸台7中部、轴承11和端盖8中部,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固接后,主轴4两端分别露出驱动齿轮1和端盖8外,且调节凸台7、顶杆装置6、凸台限位环3、深度复位弹簧5和轴承11均位于外轮2内。
24.优选的,调节凸台7为梯形回转体结构,该梯形回转体结构两端均设有用于安装轴承11的轴承安装沉孔36,两轴承安装沉孔36之间设有用于主轴4穿过的主轴通孔37,该梯形回转体结构外侧面上均布有8组斜槽轨38,每组斜槽轨38中间上端均设有控制槽39,每组斜槽轨38中间下端均设有调节轨道40,调节轨道40和控制槽39之间均通过过度斜面41衔接。
25.优选的,顶杆装置6包括移动调节顶杆17、外圈顶出顶杆15、固定内圈顶杆13、直径调节内芯16和顶杆复位压缩弹簧14,移动调节顶杆17中部设有用于安装直径调节内芯16的通孔,直径调节内芯16一端穿过移动调节顶杆17的通孔25,另一端与外圈顶出顶杆15一端嵌套安装,固定内圈顶杆13一端嵌套安装于外圈顶出顶杆15内部并露出外圈顶出顶杆15,且其露出端与移动调节顶杆17一端螺纹连接,固定内圈顶杆13另一端位于外圈顶出顶杆15另一端内,且与外圈顶出顶杆15另一端之间形成空腔,顶杆复位压缩弹簧14置于固定内圈顶杆13与外圈顶出顶杆15另一端形成的空腔内部,且顶杆复位压缩弹簧14处于压缩状态,在顶杆复位压缩弹簧14弹力的作用下使得外圈顶出顶杆15一端的外底面与直径调节内芯16另一端始终保持接触,移动调节顶杆17另一端与调节凸台7的斜槽轨38嵌套连接,外圈顶出顶杆15另一端与外轮2上的播种通孔46嵌套连接。
26.优选的,移动调节顶杆17一端为安装圆柱18,另一端为斜顶杆19,斜顶杆19端部为斜面20,该斜面20两侧设有与调节凸台7上的斜槽轨38配合的导轨21,实现根据作业需要对播种型孔直径和播种型孔深度的调节;该斜面20中部设有与调节凸台7上的调节轨道40配合的斜槽22,且该斜槽22底面与斜面20平行,安装圆柱18端部向斜顶杆19方向依次设有用于与固定内圈顶杆13一端连接的螺纹沉孔23、用于限制直径调节内芯16移动范围的限位沉孔24和用于安装直径调节内芯16的通孔25;直径调节内芯16为阶梯圆柱结构,该阶梯圆柱结构依次为外圈顶出顶杆圆柱26、限位圆柱27和直径调节圆柱28,直径调节圆柱28端部设有与控制槽39和过渡斜面41配合的减阻圆顶29,减阻圆顶29用于减少直径深度调节过程中顶杆装置6与调节凸台7之间的阻力,外圈顶出顶杆圆柱26嵌套安装在外圈顶出顶杆15一端的沉孔30内,限位圆柱27与移动调节顶杆17的限位沉孔24配合进而实现对直径调节内芯16的限位作用,直径调节圆柱28穿过移动调节顶杆17的通孔25,减阻圆顶29露出移动调节顶杆16外,并可在调节凸台7上的控制槽39、过渡斜面41和调节轨道40上上下移动;外圈顶出顶杆15为一圆柱状,该圆柱状一端中部设有与直径调节内芯16的外圈顶出顶杆圆柱26配合的沉孔30,该沉孔30周围沿圆周方向均布有4个导向u形通槽31,该 4个导向u形通槽31形成一个圆环形,该圆柱状另一端中部设有盲孔49,该盲孔49内径大于4个导向u形通槽31所形成的圆环的最大外径;固定内圈顶杆13为一圆柱状,该圆柱状一端中部设有用于安装顶杆复位压缩弹簧14的弹簧安装沉孔33,围绕该弹簧安装沉孔33外径边缘均布有4个与外圈顶出顶杆15上的4个导向u形通槽31相匹配的u形凸台32,该4个u形凸台32外圆面均设有与移动调节顶杆17上的螺纹沉孔23相匹配的外螺纹ⅰ34,4个u形凸台32呈圆环形围绕于该弹簧安装沉孔33周围,固定内圈顶杆13另一端中部设有便于与移动调节顶杆17拧紧的一字槽35;直径调节内芯16一端通过直径调节圆柱28穿过移动调节顶杆17中部的通孔25,且限位圆柱27安装于限位沉孔24内,另一端通过外圈顶出顶杆圆柱26与外圈顶出顶杆15一端的沉孔30嵌套安装,固定内圈顶杆13一端通过4个u形凸台32从外圈顶出顶杆15的另一端穿过4个导向u形通槽31并露出于外圈顶出顶杆15一端外,其露出端通过4个u形凸台32外圆面上的外螺纹ⅰ34与移动调节顶杆17一端的螺纹沉孔23连接,固定内圈顶杆13另一端位于外圈顶出顶杆15另一端的盲孔49内,且该盲孔49与固定内圈顶杆13一端中部的弹簧安装沉孔33形成空腔,顶杆复位压缩弹簧14置于该空腔内,移动调节顶杆17另一端通过导轨21与调节凸台7上的斜槽轨38嵌套连接。
27.优选的,调节凸台7上的每组斜槽轨38倾斜角度均与移动调节顶杆17的斜面20倾
斜角度一致,调节凸台7上的斜槽轨38、调节轨道40和控制槽39均为倾斜状,且其倾斜角度均相同,移动调节顶杆17一端上的安装圆柱18外径与外圈顶出顶杆15外径相同,4个u形凸台32所在圆周的最大外径小于固定内圈顶杆13外径,固定内圈顶杆外径13与外圈顶出顶杆15另一端上的盲孔49孔径相匹配,减阻圆顶29与控制槽39和过度斜面41相配合。
28.优选的,顶杆装置6设有8个。
29.优选的,主轴4为阶梯轴,一端设有外螺纹ⅱ42,另一端设有用于安装挡圈10的挡圈槽43,调节凸台7通过轴承11实现在主轴4上的轴上安装,并通过主轴4上的阶梯与挡圈槽43中的挡圈10实现轴向定位,主轴4设有外螺纹ⅱ42端露出于驱动齿轮1外,另一端露出于端盖8外。
30.优选的,端盖8中间设有用于主轴4通过的端盖中心孔9,端盖8一端端面中部设有用于限位的圆环凸台44,圆环凸台44所在端面沿圆周方向均布有4个用于端盖8安装的沉头螺栓孔45,圆环凸台44内径与端盖中心孔9孔径相同,且同心。
31.优选的,外轮8沿圆周方向上均布有8个指向圆心的播种通孔46,外轮2内侧均布有4个指向圆心的凸台,该4个凸台上均设有一个用于安装端盖8和驱动齿轮1的安装通孔47,该4个安装通孔47孔间距与端盖8上的4个沉头螺栓孔45孔间距相匹配,该4个安装通孔47孔径与端盖8上的4个沉头螺栓孔45的小孔孔径相匹配。
32.优选的,驱动齿轮1沿圆周方向上均布有4个螺纹孔48,中部设有一个用于主轴4通过的驱动齿轮中心孔12,该4个螺纹孔48孔径及孔间距均与外轮2上的4个安装通孔47孔径及孔间距相匹配。
33.在本发明中,主轴4依次穿过驱动齿轮1上的驱动齿轮中心孔12、外轮2中部、凸台限位环3、深度复位弹簧5、轴承11、调节凸台7上的主轴通孔37、轴承11和端盖8上的端盖中心孔9,并通过4个螺栓分别依次穿过端盖8上的4个沉头螺栓孔45、外轮2上的4个安装通孔47和驱动齿轮1上的4个螺纹孔48固定连接。
34.在本发明中,外轮2内侧壁沿圆周方向上设有8个指向圆心的凸起,每个凸起上均设有一个播种通孔46,在不影响本发明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该凸起外形可为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和半圆形等任一种可实现播种和安装的形状,对其外形结构并不做限制。
35.在本发明中,外轮2上的8个播种通孔46均为内空的圆柱体结构。
36.在本发明中,外轮2内侧上的4个凸台其总长度小于等于外轮2总长度。
37.在本发明中,调节凸台7为梯形回转体结构,即其结构为一端外径大,一端外径小,安装时,调节凸台7外径小的一端朝向深度复位弹簧5设置,控制槽39位于调节凸台7外径小的一端,调节轨道40位于调节凸台7外径大的一端。
38.在本发明中,控制槽39用于对本播种轮播种型孔的直径的控制,控制槽39为一凹槽,调节轨道40端面低于调节凸台7外侧面,控制槽39端面低于调节轨道40端面,过渡斜面41两端分别连接控制槽39下端和调节轨道40上端,调节轨道40的结构形状和大小均与移动调节顶杆17上的斜槽22的结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调节凸台7上的斜槽轨38其结构形状和大小与移动调节顶杆17上的导轨21的结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
39.在本发明中,移动调节顶杆17的斜面20与斜槽22形成凹字形结构,移动调节顶杆17上的导轨21其外形可为方体结构(即正方体或者长方体)或者圆弧形等,在不影响本发明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对其外形结构并不做限制。
40.在本发明中,外圈顶出顶杆15一端的沉孔30位于4个导向u形通槽31中间,4个导向u形通槽31均位于外圈顶出顶杆15另一端的盲孔49内侧。
41.在本发明中,当减阻圆顶29与调节凸台7的直径控制槽39配合时,顶杆装置6中的外圈顶出顶杆15受到顶杆复位压缩弹簧14向下的压力,外圈顶出顶杆15一端的外底面与直径调节内芯16接触,此时播种轮的播种型孔处于直径大、深度深的状态;当减阻圆顶29与调节凸台7的过度斜面41配合时,此时播种轮的播种型孔处于型孔直径深度调节的过度状态;当减阻圆顶29与调节凸台7的调节轨道40配合时(即减阻圆顶29与调节轨道40上表面接触),顶杆装置6中的外圈顶出顶杆15一端的外底面受到直径调节内芯16向上顶出的力,外圈顶出顶杆15向上顶出,此时播种轮的播种型孔处于直径小、深度浅的状态。
42.在本发明中,参见附图1,一种直径及深度可调的型孔式水稻排种器播种轮,包括驱动齿轮1、外轮2、凸台限位环3、主轴4、深度复位弹簧5、顶杆装置6、调节凸台7、端盖8和轴承11,其中,外轮2圆周上设有8个指向圆心的播种通孔46,调节凸台7上设有8组斜槽轨38,顶杆装置6一端与一组斜槽轨38嵌套配合,顶杆装置6另一端嵌套在播种通孔46内,顶杆装置6与播种通孔46组成直径深度可变的播种型孔,调节凸台7通过轴承11安装在主轴4上,凸台限位环3与深度复位弹簧5套在主轴4上,驱动齿轮1与端盖8分别安装在外轮2两端面上,驱动齿轮1、外轮2和端盖8通过螺栓连接,主轴4一端穿过驱动齿轮中心孔12,另一端穿过,端盖中心孔9。
43.在本发明中,通过顶杆装置6中的移动调节顶杆17上的导轨21与调节凸台7上的斜槽轨38配合,实现播种型孔的深度的调节;通过顶杆装置6中的直径调节内芯16上的减阻圆顶29与调节凸台7上的控制槽39配合,实现播种型孔的直径的调节。
44.在本发明中,本文所述调节凸台7与顶杆装置6的配合不仅可以调节顶杆装置6在播种通孔46中的深度,还可调节播种型孔直径的大小,即当顶杆装置6中的直径调节内芯16运动到调节凸台7上的控制槽43中时,外圈顶出顶杆15不受顶杆复位压缩弹簧14的作用力,向下缩回,使得播种型孔直径增大,以实现播种型孔直径的调节;当顶杆装置6中的直径调节内芯16通过调节凸台7上的过度斜面41运动到调节轨道40时,外圈顶出顶杆15受顶杆复位压缩弹簧14的作用力,向上顶出,使得播种型孔直径减小,以实现播种型孔直径的调节。
45.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当水稻粒型球度较好时,可通过调节型孔深度控制播量,调节方法如下:调节凸台在主轴上轴向固定,通过主轴上的外螺纹ⅱ的作用,主轴作轴向移动,调节凸台随主轴轴向移动,调节凸台的斜槽轨与顶杆装置中的移动调节顶杆的导轨配合,移动调节顶杆的导轨在斜槽轨中运动,从而带动顶杆装置在播种通孔中上下运动,实现播种型孔深度的调节;当水稻粒型为长粒型时,仅通过深度调节无法控制播量,需要播种型孔直径与深度同时调节,以达到加大播种型孔直径、加深播种型孔深度的目的,调节方法如下:直径调节内芯的减阻圆顶与调节凸台上的控制槽、调节轨道或过度斜面之一始终保持接触,在调节凸台随主轴轴向移动时,移动调节顶杆的导轨在调节凸台的斜槽轨移动,播种型孔深度增加,若嵌套安装在移动调节顶杆中的直径调节内芯的减阻圆顶位于调节凸台的调节轨道上,此时直径调节内芯将外圈顶出顶杆向上顶出,播种型孔直径处于小直径的状态;在播种型孔深度增加的过程中,嵌套安装在移动调节顶杆中的直径调节内芯的减阻圆顶移动到调节凸台的过度斜面上时,外圈顶出顶杆的外底面受到直径调节内芯向上的
顶出力,外圈顶出顶杆随着直径调节内芯运动,此时播种型孔直径处于正在调节的状态;随着型孔深度的增大,当嵌套安装在移动调节顶杆中的直径调节内芯的减阻圆顶移动到调节凸台的控制槽中时,顶杆装置中外圈顶出顶杆受到顶杆复位压缩弹簧向下的弹力,使外圈顶出顶杆的外底面始终与直径调节内芯上表面保持接触,此时外圈顶出顶杆未向上顶出,播种型孔直径处于大直径的状态。
4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47.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上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