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系睡莲种苗繁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270006发布日期:2022-06-02 07:49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种苗繁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澳系睡莲种苗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2.澳系睡莲是指原产澳洲的所有睡莲物种、亚属内杂交种、亚属间杂交种及种间杂交种。澳系睡莲较之其他热带睡莲,具有更好的耐热性、抗病性、花期更长、花色变化更为丰富,有复色、嵌色及渐变色,部分品种由尖端鲜艳的紫、红、粉、蓝色向中心的白、黄色渐变,极为美丽;另有部分品种,花色随开花时间由蓝紫色向红色、黄色变化,应用中呈现色彩缤纷的景观,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可用于高端水景构造。且澳系睡莲花朵巨大、自然花期5天以上,与其他睡莲相比,瓶插后期切花花朵不闭合,可延长瓶插期至7天以上,是热带切花中异军突起的新优种类。
3.但由于原产澳洲的睡莲引到国内后种苗繁殖系数低,难以形成规模化的生产,供需矛盾较大。虽然澳洲睡莲与其他亚属的亚属间杂交种的有些后代可能容易种植些,但种苗的快繁优繁技术缺乏系统的研究,存在种苗质量差成活难等问题。随着澳系睡莲的需求市场扩大,优良品种优质种苗供应是促进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了澳系睡莲种苗繁殖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澳系睡莲种苗繁殖方法,采用本方法有助于克服澳系睡莲种苗规模化繁殖技术瓶颈,既能为杂交育种后代快速成苗进行优良株系筛选,又能突破常规繁育出优质种苗,扩大优质种苗繁育数量,出苗率可以达到80%以上,解决了当前澳系睡莲种苗繁殖率低、出芽后成活系数低等问题。
6.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澳系睡莲种苗繁殖方法,步骤如下:
8.s1、种子繁殖
9.a.在第一年的12月至第二年的1月,海南的播种的温度达到 16-27℃,开始播种;所述播种的方法为:
10.首先用盆从栽培澳系睡莲的池塘中取半盆稀土,并将稀土搅拌均匀;然后将选取的种子撒在搅拌均匀的稀土表面,并用手将表面的稀土与所述种子搅拌均均,然后晾晒一周;
11.b.待所述种子和稀土完全凝固在一起,向盆中加水,并保持水体清澈;
12.c.种子播种后至所述第二年的2月或3月,温度升高,所述种子开始发芽;
13.d.待到所述第二年的4-5月,所述种子长出新芽或所述种子具有 5-6片浮叶时,移栽至田间培养;所述新芽大于5cm;
14.s2、种球繁殖:
15.a.所述第二年的11月底、水温低于15℃时,所述澳系睡莲的种球开始休眠;
16.b.将所述种球从田间收回,用清水洗净,并用清水浸泡保存,在所述浸泡过程中对种球进行筛选,保持水体清澈;
17.c.第三年的3月后,温度达到25℃以上,所述种球出现打破休眠迹象;
18.e.在无病害、无螺害、具有品种抗性的状态下,所述种球长成种苗,且所述种苗具有2-3片浮水叶即可移栽至大田。
19.进一步地:步骤d中所述移栽的条件还可以为:栽培环境水体佳且无病虫害时,所述种子长出1片浮叶进行移栽。
20.进一步地:将所述种球清洗干净后,用微潮泥炭土、水苔或纸巾包裹,放置于密封的塑料袋中。
21.进一步地:步骤b所述的种球筛选方式为:根据所述种球休眠后是否沉于水底判断种球的质量,并将漂于水面的种球丢弃不用。
22.进一步地:步骤c中所述种球打破休眠的方式还可以为:在设施大棚内采取保温措施,用热水浸泡所述种球15-20天,使所述种球打破休眠;所述热水的温度大于28℃。
23.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4.1.本发明提供澳系睡莲种苗繁育方法,有助于克服澳系睡莲种苗规模化繁殖技术瓶颈,既能为杂交育种后代快速成苗进行优良株系筛选,又能突破常规繁育出优质种苗,扩大优质种苗繁育数量,出苗率可以达到80%以上。
25.2.本发明提供澳系睡莲种苗繁育方法,解决了当前澳系睡莲种苗繁殖率低、出芽后成活系数低等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7.实施例1:澳系睡莲种苗繁殖方法,步骤如下:
28.s1、种子繁殖
29.a.于播种前一年10月份采集种子后干藏,然后在第一年1月中旬进行播种,海南的播种的温度达到16-27℃,开始播种;播种的方法为:
30.100粒种子分为20份,首先用盆从栽培澳系睡莲的池塘中取半盆稀土,并将稀土搅拌均匀;然后将选取的种子撒在搅拌均匀的稀土表面,并用手将表面的稀土与种子搅拌均均,然后晾晒一周;
31.b.待种子和稀土完全凝固在一起,向盆中加水,并保持水体清澈;
32.c.种子播种后约30-45天种子陆续发芽;
33.d.待到第二年的4月中旬,种子长出新芽或种子具有5-6片浮叶时,移栽至田间培养;新芽大于5cm,有83株小苗长出浮水叶,综合出苗率为83%。
34.s2、种球繁殖:
35.a.第二年的11月底、水温低于15℃时,澳系睡莲的种球开始休眠;
36.b.将种球从田间收回,用清水洗净,并用清水浸泡保存,在浸泡过程中对种球进行筛选,保持水体清澈;种球筛选方式为:根据种球休眠后是否沉于水底判断种球的质量,并将漂于水面的种球丢弃不用;
37.c.第三年的3月后,温度达到25℃以上,种球出现打破休眠迹象;
38.e.在无病害、无螺害、具有品种抗性的状态下,种球长成种苗,且种苗具有2-3片浮水叶即可移栽至大田。
39.实施例2:步骤a中的播种的时间为12月中旬,100粒种子分为 10份;步骤c中播种后约60-80天种子陆续发芽;步骤d中,待到第二年的4月中旬,有81株小苗长出浮水叶,综合出苗率为81%。
40.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d中移栽的条件为:栽培环境水体佳且无病虫害时,种子长出1片浮叶进行移栽。
41.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b中的保存种球的方式为:将种球清洗干净后,用微潮泥炭土、水苔或纸巾包裹,放置于密封的塑料袋中。
42.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将澳系睡莲种苗繁殖方法应用于北方地区的澳系睡莲种苗繁殖;
43.步骤c中种球打破休眠的方式为:在设施大棚内采取保温措施,用热水浸泡种球15-20天,使种球打破休眠;热水的温度大于28℃。
44.对照例1:于10月份采集种子后干藏,于次年2月中旬进行播种,方法为:100粒种子撒入水面上,2-5天后种子陆续沉入水底、泥土上,约10-15天后种子陆续发芽,发芽数为57粒;待30-45天后,有21株小苗长出浮水叶、其他小苗无浮水叶,综合出苗率为21%。
45.对照例2:于10月份采集种子100粒后立即播种,15天后至次年2月陆续发芽68粒,期间死亡7株;至次年4月,有18株小苗长出浮水叶、其他小苗无浮水叶,综合出苗率为18%。
46.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采用本方法有助于克服澳系睡莲种苗规模化繁殖技术瓶颈,既能为杂交育种后代快速成苗进行优良株系筛选,又能突破常规繁育出优质种苗,扩大优质种苗繁育数量,出苗率可以达到80%以上,解决了当前澳系睡莲种苗繁殖率低、出芽后成活系数低等问题。
47.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