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多功能穴播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69447发布日期:2022-04-30 17:34阅读:83来源:国知局
水稻多功能穴播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多功能穴播一体机。


背景技术:

2.水稻的种植方式有旱种和插秧两种方式。水稻旱种是旱田直播的一种类型,是将种子直接播于旱田里的一种栽培方式。水稻旱种播种较深,播后不灌水,一般靠底墒发芽、扎根、出苗。出苗后,经过一个旱长阶段再开始灌水。其优点是灌溉水用量少,整地、播种基本不用水;一般在4叶期后开始灌水,根系发达,耐旱抗旱性强;出苗成苗率高,扎根深,不易倒伏。实践表明,在水稻播种的同时进行施肥作业,有利于水稻生长。
3.对此,名称为“水稻多功能旱直精量穴播机”,专利号为201811481069.5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机架、开沟装置、施肥装置、播种装置、覆土装置、镇压装置,所述机架上设有挂耳,以连接拖拉机,所述开沟装置、施肥装置、播种装置、覆土装置、镇压装置设置在机架上,所述开沟装置位于机架的前端,以在地面上开出用于盛放化肥的沟槽,所述施肥装置位于开沟装置的后方,以将化肥撒入开沟装置开出的沟槽中,所述播种装置位于施肥装置的后方,以使种子与化肥撒到同一位置,所述覆土装置位于播种装置的后方,以将开沟装置开出的沟填平并使土壤覆盖在种子上,所述镇压装置位于覆土装置的后方,以将覆土后的土地压实。该方案能够同时播撒化肥和种子,上述“水稻多功能旱直精量穴播机”在田间运行中,机架的挂耳和拖拉机后端的液压升降架连接,液压升降架有升起状态和下落状态,升起状态中便于拖拉机带动“水稻多功能旱直精量穴播机”在田间掉头,而下落状态中拖拉机带动“水稻多功能旱直精量穴播机”在田间播种,播种过程中开沟装置所开沟的深度完全依赖液压升降架完全落下后来控制,如果开沟装置所开沟的深度不能达到播种需求,故需要通过挂耳的其他销轴孔和液压升降架连接来实现开沟装置开沟的深度,调整过程需要把连接挂耳和液压升降架的销轴拆卸后,再将挂耳的不同位置销轴孔和液压升降架通过销轴连接,该调整过程费时费力,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调节开沟深度的水稻多功能穴播一体机。
5.一种水稻多功能穴播一体机,包括机架、深度调节装置、开沟装置、施肥装置、播种装置、覆土装置、镇压装置;所述机架上设有挂耳,该挂耳用以连接拖拉机;所述深度调节装置、开沟装置、施肥装置、播种装置、覆土装置、镇压装置设置在机架上;所述开沟装置位于机架的前端,以在地面上开出用于盛放化肥的沟槽;所述施肥装置位于开沟装置的后方,以将化肥撒入开沟装置开出的沟槽中;所述播种装置位于施肥装置的后方,以使种子与化肥撒到同一位置;所述覆土装置位于播种装置的后方,以将开沟装置开出的沟填平并使土壤覆盖在种子上;所述镇压装置位于覆土装置的后方,以将覆土后的土地压实;所述深度调节装置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机架的前端,深度调节装置和镇压装置分别支撑机架的前端和后端使机架的下端与地面保持预设的距离,通过深度调节装置的转动调节改变机架前端与
地面之间的距离,机架前端相对地面之间的距离变化过程中机架带动安装在机架上的开沟装置对田地开沟的深度得以调整。
6.优选的,深度调节装置包括行走轮、支撑架、连接座和调节组件,连接座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支撑架的一端和连接座转动连接,支撑架的另一端安装行走轮,调节组件的一端和连接座连接,调节组件的另一端和支撑架连接,通过调节组件改变支撑架和连接座之间的夹角,支撑架和连接座的转动连接的中心位置为转动连接点,随着上述夹角的改变实现行走轮的着地点和转动连接点的垂直距离的改变,当上述夹角变大时对应的垂直距离变小,对应的垂直距离变小后开沟装置在地面上开沟的深度变深,当上述夹角变小时对应的垂直距离变大,对应的垂直距离变大后开沟装置在地面上开沟的深度变浅。
7.优选的,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和调节杆,第一固定座安装在连接座上,第二固定座安装在支撑架上,调节杆的两端分别和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连接,通过调节杆使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相互靠近或远离实现调整支撑架和连接座之间的夹角。
8.优选的,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和调节杆,第一固定座安装在连接座上,第一固定座上设置第一转动块,第一转动块设置第一螺纹孔,第二固定座安装在支撑架上,第二固定座上设置第二转动块,第二转动块设置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的螺纹槽和第二螺纹孔的螺纹槽相反设置,调节杆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调节杆的中部设置供扳手转动调节的转动部,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的螺纹相反设置,第一外螺纹和第一螺纹孔配合连接,第二外螺纹和第二螺纹孔配合连接,通过正向或反向转动调节杆使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的距离变长或变短,通过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的距离的变化而改变支撑架和连接座之间的夹角。
9.优选的,第一固定座包括第一主体部和两个第一支撑臂,两个第一支撑臂分别设置在第一主体部的两侧,每个第一支撑臂的前端设置第一安装孔,两个第一安装孔同轴心设置,第一转动块的两侧各设置一个第一转轴,两个第一转轴同轴心设置,每一个第一转轴安装在第一安装孔中;第二固定座包括第二主体部和两个第二支撑臂,两个第二支撑臂分别设置在第二主体部的两侧,每个第二支撑臂的前端设置第二安装孔,两个第二安装孔同轴心设置,第二转动块的两侧各设置一个第二转轴,两个第二转轴同轴心设置,每一个第二转轴安装在第二安装孔中。
10.优选的,所述开沟装置包括高度调节支架、第一卡具、开沟刀片和种床成形件,高度调节支架的上端通过第一卡具与机架连接,高度调节支架的下端与开沟刀片可拆卸连接,高度调节支架的前端设有安装槽,该安装槽靠近高度调节支架的下端,开沟刀片设置在安装槽中,所述开沟刀片上设有第三安装孔,安装槽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四安装孔,且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内设有固定销,以使高度调节支架和开沟刀片固定连接,开沟刀片的上端朝前倾斜的安装在高度调节支架上,所述开沟刀片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两个刀刃,同一端的两个刀刃呈v字形设置,高度调节支架后侧设置两个扩充板,两个扩充板对称设置在高度调节支架的后侧,两个扩充板之间设置连接板,两个扩充板和连接板形成肥料引导通道,种床成形件的顶端设置在连接板上,种床成形件的中部为弹簧体,种床成形件的底端为l状,开沟刀片的下端低于扩充板的下端。
11.优选的,所述施肥装置包括施肥箱、施肥辊、肥料引导,所述施肥箱设置在机架上,
施肥箱的下端设有若干出肥嘴,出肥嘴的两侧设有通孔,施肥辊通过出肥嘴的通孔与出肥嘴套设连接,施肥辊的直径与出肥嘴相匹配,以防止肥料从施肥辊与出肥嘴之间的空隙留出,施肥辊上设有若干凹槽,施肥辊在转动过程中将肥料从施肥辊的凹槽中排出,肥料引导管的入口位于施肥辊的凹槽的正下方,肥料引导管的出口位于肥料引导通道内,以将肥料输入肥料引导通道内,输入的肥料经过肥料引导通道播撒在开沟刀片开出的沟槽中。
12.优选的,所述播种装置包括播种箱、撒种辊、稻种引导管、播撒轮,所述播种箱设置在机架上,播种箱的下端设有若干出种嘴,出种嘴的两侧设有通孔,撒种辊通过出种嘴的通孔与出种嘴套设连接,撒种辊的直径与撒种辊相匹配,以防止稻种从撒种辊与出种嘴之间的空隙流出,撒种辊上设有若干凹槽,撒种辊在转动过程中将肥料从撒种辊的凹槽中排出,稻种引导管的入口位于撒种辊的凹槽的正下方,稻种引导管的出口与播撒轮的入口连通,播撒轮的入口位于播撒轮的中心的侧壁上,播撒轮的内部设有若干播撒通道,播撒通道呈放射状均匀分布在播撒轮上,且播撒通道的外端延伸至播撒轮的端面,当播撒通道的出口与地面接触时,稻种从播撒通道落到地面上,播撒轮位于开沟刀片的正后方,以将稻种播撒到施肥和覆土之后的开沟刀片开出的沟槽中。
13.优选的,深度调节装置和施肥辊之间采用链传动连接,深度调节装置和撒种辊之间采用链传动连接;或者,深度调节装置和施肥辊之间采用链传动连接,施肥辊和撒种辊之间采用链传动连接;或者,深度调节装置和撒种辊之间采用链传动连接,撒种辊和施肥辊之间采用链传动连接;所述覆土装置包括若干拢沟件,所述垄沟件的数量与开沟刀片的数量相同,拢沟件的上端与机架固定连接,垄沟件的中部为弹簧体,拢沟件的底部为中空三角状,垄沟件的中部根据地势的起伏调节拢沟件的底部与地面的角度,从而使拢沟件的底部能够始终与地面保持接触,以将开沟刀片开出的沟槽合拢并将稻种覆土。
14.优选的,水稻多功能穴播一体机还包括监测装置,监测装置包括处理器、显示器、多个监测探头,显示器和每个监测探头分别和处理器电性连接,显示器安装在驾驶室内便于驾驶员查看;在施肥箱的侧壁顶端设置一个监测探头,该监测探头将监测施肥箱内剩余肥料的视频图像传输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反馈的施肥箱的内部视频传输至显示器供驾驶人员查看;在播种箱的侧壁顶端设置一个监测探头,该监测探头将监测播种箱内剩余种子的视频图像传输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反馈播种箱的内部视频传输至显示器供驾驶人员查看;在水稻多功能穴播一体机的左右两侧以及后侧也设置监测探头,安装在水稻多功能穴播一体机的左右两侧以及后侧的监测探头将反馈水稻多功能穴播一体机的左右两侧以及后侧的位置情况,便于驾驶员在操作拖拉机在田间掉转水稻多功能穴播一体机时通过显示器查看视觉盲区。
15.上述水稻多功能穴播一体机中,深度调节装置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机架的前端,深度调节装置和镇压装置分别支撑机架的前端和后端使机架的下端与地面保持预设的距离,通过深度调节装置的转动调节改变机架前端下侧面与地面的距离实现快速调整开沟装置在地面上开沟的深度。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发明立体图。
17.图2是图1的前视图。
18.图3是图2的右视图。
19.图4是图1中部分结构立体图。
20.图5是深度调节装置部分结构立体图。
21.图6是第一固定座部分结构立体图。
22.图7是第一转动块的立体图。
23.图8是第二固定座部分结构立体图。
24.图9是第二转动块的立体图。
25.图10是开沟装置的俯视图。
26.图11是图10中a-a处剖视图。
27.图12是高度调节支架和第一卡具的组装图。
28.图13是本发明部分组装后的右视图。
29.图1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右视图。
30.图中:水稻多功能穴播一体机100、机架10、深度调节装置20、行走轮21、支撑架22、连接座23、调节组件24、第一固定座241、第一转动块2411、第一螺纹孔2412、第一主体部2413、第一支撑臂2414、第一安装孔2415、第一转轴2416、第二固定座242、第二转动块2421、第二螺纹孔2422、第二主体部2423、第二支撑臂2424、第二安装孔2425、第二转轴2426、调节杆243、开沟装置30、高度调节支架31、安装槽311、第四安装孔312、固定销313、扩充板314、连接板315、肥料引导通道316、第一卡具32、开沟刀片33、第三安装孔331、种床成形件34、施肥装置40、施肥箱41、施肥辊42、肥料引导管43、播种装置50、播种箱51、撒种辊52、稻种引导管53、播撒轮54、覆土装置60、拢沟件61、镇压装置70、镇压转轴71、镇压轮72。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32.请参阅图1至图3,水稻多功能穴播一体机100包括机架10、深度调节装置20、开沟装置30、施肥装置40、播种装置50、覆土装置60、镇压装置70;所述机架10上设有挂耳,该挂耳用以连接拖拉机;所述深度调节装置20、开沟装置30、施肥装置40、播种装置50、覆土装置60、镇压装置70设置在机架10上;所述开沟装置30位于机架10的前端,以在地面上开出用于盛放化肥的沟槽;所述施肥装置40位于开沟装置30的后方,以将化肥撒入开沟装置30开出的沟槽中;所述播种装置50位于施肥装置40的后方,以使种子与化肥撒到同一位置;所述覆土装置60位于播种装置50的后方,以将开沟装置30开出的沟填平并使土壤覆盖在种子上;所述镇压装置70位于覆土装置60的后方,以将覆土后的土地压实;通过镇压装置70对机架10的后端的定位及支撑作用及深度调节装置20对机架10的前端的支撑作用,用水稻多功能穴播一体机100自身重力使开沟装置30以预设的深度伸入田地中,所述深度调节装置20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机架10的前端,深度调节装置20和镇压装置70分别支撑机架10的前端和后端使机架10的下端与地面保持预设的距离,通过深度调节装置20的转动调节改变机架10前端下侧面与地面的距离快速调整开沟装置30在地面上开沟的深度。通过调整安装在机架10两侧的深度调节装置20使机架10的前端升高或降低就能快速实现开沟装置30在地面上开沟的深浅,与挨个调整开沟装置30相比提升了调整的效率。
33.请参阅图3至图4,深度调节装置20包括行走轮21、支撑架22、连接座23和调节组件24,连接座23固定安装在机架10上,支撑架22的一端和连接座23转动连接,支撑架22的另一端安装行走轮21,调节组件24的一端和连接座23连接,调节组件24的另一端和支撑架22连接,通过调节组件24改变支撑架22和连接座23之间的夹角a,支撑架22和连接座23的转动连接的中心位置为转动连接点,随着上述夹角a的改变实现行走轮21的着地点和转动连接点的垂直距离l的改变,当上述夹角a变大时对应的垂直距离变小,对应的垂直距离变小后开沟装置30在地面上开沟的深度变深,当上述夹角变小时对应的垂直距离变大,对应的垂直距离变大后开沟装置30在地面上开沟的深度变浅。
34.请参阅图5,调节组件24包括第一固定座241、第二固定座242和调节杆243,第一固定座241安装在连接座23上,第一固定座241上设置第一转动块2411,第一转动块2411设置第一螺纹孔2412,第二固定座242安装在支撑架22上,第二固定座242上设置第二转动块2421,第二转动块2421设置第二螺纹孔2422,第一螺纹孔2412的螺纹槽和第二螺纹孔2422的螺纹槽相反设置,调节杆243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外螺纹2431和第二外螺纹2432,调节杆243的中部设置供扳手转动调节的转动部,第一外螺纹2431和第二外螺纹2432的螺纹相反设置,第一外螺纹2431和第一螺纹孔2412配合连接,第二外螺纹2432和第二螺纹孔2422配合连接,通过正向或反向转动调节杆243使第一固定座241和第二固定座242之间的距离变长或变短,通过第一固定座241和第二固定座242之间的距离的变化而改变支撑架22和连接座23之间的夹角a的大小。
35.请参阅图6,第一固定座241包括第一主体部2413和两个第一支撑臂2414,两个第一支撑臂2414分别设置在第一主体部2413的两侧,每个第一支撑臂2414的前端设置第一安装孔2415,两个第一安装孔2415同轴心设置,请参阅图7,第一转动块2411的两侧各设置一个第一转轴2416,两个第一转轴2416同轴心设置,每一个第一转轴2416安装在第一安装孔2415中;请参阅图8,第二固定座242包括第二主体部2423和两个第二支撑臂2424,两个第二支撑臂2424分别设置在第二主体部2423的两侧,每个第二支撑臂2424的前端设置第二安装孔2425,两个第二安装孔2425同轴心设置,请参阅图9,第二转动块2421的两侧各设置一个第二转轴2426,两个第二转轴2426同轴心设置,每一个第二转轴2426安装在第二安装孔2425中。
36.请参阅图1、图10、图11和图12,所述开沟装置30包括高度调节支架31、第一卡具32、开沟刀片33和种床成形件34,高度调节支架31的上端通过第一卡具32与机架10连接,高度调节支架31的下端与开沟刀片33可拆卸连接,高度调节支架31的前端设有安装槽311,该安装槽311靠近高度调节支架31的下端,开沟刀片33设置在安装槽311中,所述开沟刀片33上设有第三安装孔331,安装槽31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四安装孔312,且第三安装孔331和第四安装孔312内设有固定销313,以使高度调节支架31和开沟刀片33固定连接,开沟刀片33的上端朝前倾斜的安装在高度调节支架31上,所述开沟刀片3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两个刀刃,同一端的两个刀刃呈v字形设置,以便于调整开沟刀片33的方向后始终可以对地面进行开沟,此种开沟刀片33的设置便于将聚拢在开沟刀片33上的杂草、根部等聚拢物割断,割断后的杂草、根部等聚拢物脱离开沟刀片33,从而便于后续的开沟顺利进行,解决了以往在田间操作中因杂草、根部等聚拢物大量聚集影响正常的耕种。高度调节支架31后侧设置两个扩充板314,两个扩充板314对称设置在高度调节支架31的后侧,两个扩充板314之
间设置连接板315,两个扩充板314和连接板315形成肥料引导通道316,当开沟刀片33对地面开设沟槽后,两个扩充板314对开沟刀片33所开设的沟槽进一步扩充,从引导通道316洒落的肥料全部落入扩充后的沟槽内,种床成形件34的顶端设置在连接板315上,种床成形件34的中部为弹簧体,种床成形件34的底端为l状,开沟刀片33的下端低于扩充板314的下端,在开沟装置30未开沟时,种床成形件34的底端靠近开沟刀片33,在开沟装置30进行开沟时,种床成形件34的底端接触土地并受到土地的阻力使种床成形件34的底端远离开沟刀片33,此时,种床成形件34的中部根据地势的起伏调节种床成形件34的底部与地面的角度,从而使种床成形件34的底部能够始终与开沟刀片33划开形成的沟槽内的土壤保持接触,种床成形件34的底部朝前滑动过程中将从肥料引导通道316落入沟槽的肥料覆土,对肥料覆土后能使沟槽内的土壤摊平形成水稻种床,该种床成形件34由于占用空间小,故与土壤接触的面积也小,粘接在种床成形件34的底部土壤也少,且种床成形件34的中部由于土壤不同的阻力而产生震动使得粘接在种床成形件34底部的土壤快速脱离,杜绝了种床成形件34的底部聚集大量的粘接性土壤而堵塞肥料引导通道316的出口的现象,确保肥料从肥料引导通道316顺利落入沟槽。
37.请参阅图13,所述施肥装置40包括施肥箱41、施肥辊42和肥料引导管43,所述施肥箱41设置在机架10上,施肥箱41的下端设有若干出肥嘴,出肥嘴的两侧设有通孔,施肥辊42通过出肥嘴的通孔与出肥嘴套设连接,施肥辊42的直径与出肥嘴相匹配,以防止肥料从施肥辊42与出肥嘴之间的空隙留出,施肥辊42上设有若干凹槽,施肥辊42在转动过程中将肥料从施肥辊42的凹槽中排出,肥料引导管43的入口位于施肥辊42的凹槽的正下方,肥料引导管43的出口位于肥料引导通道316内,以将肥料输入肥料引导通道316内,输入的肥料经过肥料引导通道316播撒在开沟刀片33开出的沟槽中。
38.请参阅图13,所述播种装置50包括播种箱51、撒种辊52、稻种引导管53、播撒轮54,所述播种箱51设置在机架10上,播种箱51的下端设有若干出种嘴,出种嘴的两侧设有通孔,撒种辊52通过出种嘴的通孔与出种嘴套设连接,撒种辊52的直径与撒种辊52相匹配,以防止稻种从撒种辊52与出种嘴之间的空隙流出,撒种辊52上设有若干凹槽,撒种辊52在转动过程中将肥料从撒种辊52的凹槽中排出,稻种引导管53的入口位于撒种辊52的凹槽的正下方,稻种引导管53的出口与播撒轮54的入口连通,播撒轮54的入口位于播撒轮54的中心的侧壁上,播撒轮54的内部设有若干播撒通道,播撒通道呈放射状均匀分布在播撒轮54上,且播撒通道的外端延伸至播撒轮54的端面,当播撒通道的出口与地面接触时,稻种从播撒通道落到地面上,播撒轮54位于开沟刀片33的正后方,以将稻种播撒到施肥和覆土之后的开沟刀片33开出的沟槽中。
39.请参阅图4和图13,深度调节装置20和施肥辊42之间采用链传动连接,深度调节装置20和撒种辊52之间采用链传动连接;也可以参照图13和图14,深度调节装置20和施肥辊42之间采用链传动连接,施肥辊42和撒种辊52之间采用链传动连接;还有另一中的传动方式为:深度调节装置20和撒种辊52之间采用链传动连接,撒种辊52和施肥辊42之间采用链传动连接。
40.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覆土装置60包括若干拢沟件61,所述拢沟件61的数量与开沟刀片33的数量相同,拢沟件61的上端与机架10固定连接,拢沟件61的中部为弹簧体,拢沟件61的底部为中空三角状,拢沟件61的中部根据地势的起伏调节拢沟件61的底部与地面的
角度,从而使拢沟件61的底部能够始终与地面保持接触,以将开沟刀片33开出的沟槽合拢并将播撒轮54播散在种床上的稻种覆土。所述镇压装置70包括镇压转轴71、镇压轮72,所述镇压转轴71与镇压轮72套设连接,镇压转轴71的两端与机架20的两端转动连接,上述覆土装置60完成对播散在种床上的稻种覆土后,最后镇压装置70的镇压轮72再将合拢后的土丘压平。
41.进一步的,水稻多功能穴播一体机100还包括监测装置,监测装置包括处理器、显示器、多个监测探头,显示器和每个监测探头分别和处理器电性连接,显示器安装在驾驶室内便于驾驶员查看;在施肥箱41的侧壁顶端设置一个监测探头,该监测探头将监测施肥箱41内剩余肥料的视频图像传输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反馈的施肥箱41的内部视频传输至显示器供驾驶人员查看;在播种箱51的侧壁顶端设置一个监测探头,该监测探头将监测播种箱51内剩余种子的视频图像传输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反馈播种箱51的内部视频传输至显示器供驾驶人员查看;在水稻多功能穴播一体机100的左右两侧以及后侧也设置监测探头,安装在水稻多功能穴播一体机100的左右两侧以及后侧的监测探头将反馈水稻多功能穴播一体机100的左右两侧以及后侧的位置情况,便于驾驶员在操作拖拉机在田间掉转水稻多功能穴播一体机100时通过显示器查看视觉盲区。
42.上述水稻多功能穴播一体机100除了能够实现水稻种植模式外,还可进行大豆,玉米的免耕播种,各种作物地的苗前施肥,其用途可根据用户的需求结合水稻多功能穴播一体机100的功能而实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