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田间育种精播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80825发布日期:2022-06-29 12:0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花生田间育种精播机,包括机架(1)、安装在机架(1)底部的驱动地轮装置和安装于机架(1)中后端的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装置包括预充种装置(31)、气吸排种装置(32)、气吸清种装置(33)和播种调整装置(34);所述预充种装置(31)用以控制种子按照要求进入气吸排种装置(32),气吸排种装置(32)用以将种子排出至气吸清种装置(33),将残存在气吸排种装置(32)排种腔内的种子进行收集,完成清种工作,播种调整装置(34)实现播种深度及播种距离的调节,实现精确播种;所述气吸排种装置(32)包括喂种管(321)、气吸排种盘(322)、气吸排种管(323)、排种轴(325)、排种链轮(326)、气吸排种机架(327)、风机(328)以及风压分流管(329);所述喂种管(321)安装在气吸排种机架(327)上方,所述排种链轮(326)和气吸排种盘(322)安装在排种轴(325)上,排种拨片(324)设置在气吸排种机架(327)上,排种链轮(326)将动力传递到排种轴(325),从而带动气吸排种盘(322)旋转;气吸排种机架(327)的气吸排种口通过气吸排种管(323)与风压分流管(329)相连,风压分流管(329)与风机(328)相连接,风机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播种调整装置(34)包括播深调整装置(341)、穴距调整档位器(342)、穴距调整链轮(343)和穴距调整链条(344),播深调整装置(341)安装在气吸排种机架(327)上;穴距调整档位器(342)安装在机架(1)上,穴距调整链轮(343)安装在穴距调整档位器(342)的输出轴上,通过穴距调整链条(344)与排种链轮(326)相接,通过调整穴距调整档位器(342)的档位,从而控制排种轴的转速,实现穴距的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生田间育种精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充种装置(31)包括充种漏斗(311)、充种管(312)、充种板(313)、充种气缸(314),充种漏斗(311)通过充种管(312)与充种板(313)相连,充种板(313)安装在充种气缸(314)推杆上;工作时,花生种子从充种漏斗(311)通过充种管(312)利用自身重力掉落到充种板(313)上,通过气缸推杆的前后移动,从而使充种板(313)完成开合工作,从而控制种子按照要求进入气吸排种装置(3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生田间育种精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吸清种装置(33)包括清种阀(331)、清种气缸(332)、余种收集管(333)、余种收集器(334)、挡种网(335)和气吸清种管(336);清种阀(331)安装在气吸排种机架(327)的清种口处,与清种气缸(332)的推杆相连接,通过气缸推杆的前后移动,控制清种口的开合;所述余种收集管(333)将气吸排种机架(327)的清种口和余种收集器(334)的入种口相接,余种收集器(334)的气吸口通过气吸清种管(336)与风压分流管(329)相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生田间育种精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地轮装置包括发动机(21)、联轴器(22)、变速箱(23)、双离合器(24)、左驱动轮(25)、右驱动轮(26)、方向杆(27)、左驱控(28)、右驱控(29)、动力轴(210)、链轮(211);发动机(21)通过联轴器(22)连接到变速箱(23),变速箱内有双离合器(24),双离合器(24)是由方向杆(27)上的左右驱控装置来控制,然后通过动力轴(210)将动力输出到左右驱动轮,从而实现直线行驶;当按下方向杆(27)上的左驱控(28)按钮时,左驱动轮(25)停止转动,右驱动轮(29)继续行驶,从而实现原地左转弯,当按下方向杆(27)上的右驱控(29)按钮时即实现原地右转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花生田间育种精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地轮装置整体形
状呈v形。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花生田间育种精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驱动轮(25)前后两轮间距为20cm-25c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生田间育种精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吸排种盘(322)的圆周边分布均匀的吸种孔,吸种孔的直径小于花生种子的三轴尺寸,且能将花生种子牢牢吸住。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生田间育种精播机,其特征在于:在余种收集器(334)的气吸口安装挡种网(335),所述挡种网(335)孔径为3-5mm。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花生田间育种精播机,包括机架、驱动地轮装置以及播种装置,所述播种装置包括预充种装置、气吸排种装置、气吸清种装置和播种调整装置等,通过预充种装置控制种子按照要求进入气吸排种装置,结合气吸清种装置对残存的种子进行收集,播种调整装置可以根据花生播种速度自动调节排种速度以及刮板相对于排种口的距离,降低花生种子损伤率,实现最佳充种性能;驱动地轮装置整体形状呈V形,具有相对较低的滑移率,以保证花生播种机排种器的排种稳定性和播种穴距的精确性。本方案有效提高花生播种过程中充种效率,降低花生种子损伤率,保持播种过程中播深一致性,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及推广价值。际应用及推广价值。际应用及推广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伟 李国莹 孙钦华 何晓宁 尚书旗 侯亚秀 杨帅 李雪 刘知鑫 郑超 李墨贤 王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普兰泰克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04
技术公布日:2022/6/2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