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植物杀虫剂及其配制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9945634发布日期:2022-05-07 16:03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植物杀虫剂及其配制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植物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保植物杀虫剂及其配制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农药是用于预防、消灭或控制危害农、林业等病虫的化学合成或来源于生物或其它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混合剂及其制剂。农药为农林业植物正常生长保驾护航,是植农、植林人员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重要手段之一。根据原料来源,农药可分为化学农药,微生物源农药及植物源农药。化学农药以其高效、速效、方便、简易、经济等优点占据了农药研究、应用中的主要地位,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意识到化学农药不但会对害虫产生抗性,不利于作物生长,而且造成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人畜中毒等影响了人类健康。因此,研究天然环保、无污染的微生物、植物等新型农药,不仅是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更是人类健康、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
3.辣蓼(laliao,herba polygoni pubescentis),又称辣草,为蓼科蓼属植物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的全草,水蓼生长在湖边河岔及潮湿地方,根须状,表面灰棕色,茎类圆形,表面紫红色或灰绿色,有细棱线,具有毛茸,少数有紫红色小斑点,有的可见穗状花序,气微,味辣。
4.苦苓树(melia azedarach linn)是楝科的落叶乔木,又称苦楝,多生在山坡脚下或栽在农村屋前房后,道旁路边。树冠宽阔而平顶,小枝粗壮,小叶卵形至椭圆形,先端渐尖,缘何钝尖锯齿,深浅不一,基部略偏斜。树皮暗褐色纵裂,老皮紫色,有多数细小皮孔,花淡紫色,核果圆形或近球形,熟时黄色,宿存枝头,逢冬才落。气微,味苦涩。
5.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innaeus)录属鳞翅目,别名小青虫,菜蛾科,世界性迁飞害虫,主要危害甘蓝、紫甘蓝、青花菜等十字花科植物。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ue)也是作物一大害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斜纹夜蛾属的一个物种,是棉花主要虫害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获得针对鳞翅目昆虫的环保植物杀虫剂。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首先提供了植物杀虫剂。所述植物杀虫剂的活性成分为辣蓼汁和苦苓树汁。所述辣蓼汁可为将新鲜的水蓼全草进行榨汁和过滤得到的滤液。所述苦苓树汁可为用水在高温条件下从苦苓树的组织和/或器官中提取出来的物质。
8.上文所述植物杀虫剂中,所述榨汁和过滤可进行1~3次。所述榨汁和过滤具体可进行2次。所述高温可为用火加热煎煮。所述火可为武火和/或文火。
9.上文所述辣蓼汁可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将新鲜的水蓼全草进行榨汁和过滤,收集滤液得到滤液a,将过滤取液后的水蓼渣使用水进行漂洗,过滤,收集滤液得到滤液b,将所述滤液a和所述滤液b混合得到所述辣蓼汁。
10.所述苦苓树的组织和/或器官可为新鲜的苦苓树的组织和/或器官。所述苦苓树的组织和/或器官可为苦苓树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和/或皮等任何组织和/或器官。
11.所述苦苓树汁可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将苦苓树的组织和/或器官粉碎后,加等量水煎煮提取得到的提取液,该提取液即为所述苦苓树汁。
12.所述煎煮提取可为1-3次。所述煎煮提取每次可进行1~3小时,如1~2小时。所述煎煮提取可为武火加热至沸腾后改为文火加热。所述煎煮提取具体可为2次。所述煎煮每次具体可进行1.5小时。上文所述植物杀虫剂中水蓼渣的漂洗过程中,所述水和所述水蓼渣的质量比可为0.5:1。
13.上文所述植物杀虫剂中,所述使用文火加热的时间可为50~60分钟。
14.上文所述的植物杀虫剂中,所述辣蓼汁和所述苦苓树汁的质量比为4~30:5~40。
15.上文所述的植物杀虫剂中,所述辣蓼汁和所述苦苓树汁的质量比以原料计满足1g新鲜的水蓼全草:0.6~0.8g新鲜苦苓树的组织和/或器官的比例。
16.上文所述植物杀虫剂中,所述辣蓼汁和所述苦苓树汁的质量比具体可为4.8:10或10:12。
17.上文所述的植物杀虫剂可含有水。所述水可为清水。所述辣蓼汁、苦苓树汁和水的质量比可为4~30:5~40:100。所述辣蓼汁、苦苓树汁和水的质量比具体可为4.8:10:100或10:12:100。
18.上文所述的植物杀虫剂的防治对象可为鳞翅目昆虫。
19.上文所述的植物杀虫剂中,所述鳞翅目昆虫可为小菜蛾和/或斜纹夜蛾。
20.上文所述的植物杀虫剂中,所述植物可为下述任一种:
21.c1)单子叶植物;
22.d1)双子叶植物,
23.d2)白花菜目植物,
24.d3)十字花科植物,
25.d4)芸苔属植物,
26.d5)甘蓝;
27.e2)锦葵目植物,
28.e3)锦葵科植物,
29.e4)棉属植物,
30.e5)棉花。
31.辣蓼和苦苓树在制备植物杀虫剂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32.所述辣蓼可为水蓼全草。所述水蓼可为新鲜的水蓼。所述苦苓树可为上述苦苓树的组织和/或器官。所述苦苓树可为新鲜的苦苓树。
3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制备上文所述任一所述植物杀虫剂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上文任一所述植物杀虫剂中所述的辣蓼汁和所述苦苓树汁作为活性成分,得到植物杀虫剂。
34.上文所述植物杀虫剂的使用的方法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所述方法可包括将所述植物杀虫剂配成溶液,在植物生长期进行叶面喷施。
35.上文所述方法中,所述植物可为下述任一种:
36.c1)单子叶植物;
37.d1)双子叶植物,
38.d2)白花菜目植物,
39.d3)十字花科植物,
40.d4)芸苔属植物,
41.d5)甘蓝;
42.e2)锦葵目植物,
43.e3)锦葵科植物,
44.e4)棉属植物,
45.e5)棉花。
46.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大田试验和室内观察证明,使用辣蓼汁加苦苓树汁的混合物比其单独喷施对鳞翅目昆虫的杀伤力要高。通过配制辣蓼汁加苦苓树汁的混合物得到的辣蓼汁+苦苓树汁植物杀虫剂,使用该植物杀虫剂对鳞翅目昆虫进行喷施,结果显示:对于防治小菜蛾,使用本发明中配制的辣蓼汁+苦苓树汁植物杀虫剂与多杀霉素的防治效果相当,且在喷施处理7天后的防治效果更为明显;对于防治斜纹夜蛾,喷施本发明的辣蓼+苦苓树汁植物杀虫剂7天后的效果更为明显,且防治效果反超甲维
·
茚虫威处理1.36%。
47.因此,发明中制备的辣蓼汁+苦苓树汁植物杀虫剂为利用天然植物得到的环保无污染的杀虫剂,从节约成本、环境保护、发展绿色、可持续农业的角度来看,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4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给出的实施例仅为了阐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以下提供的实施例可作为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进行进一步改进的指南,并不以任何方式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49.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50.本发明实施例中25g/l多杀霉素悬浮剂为上海帅克(河南)化学有限公司产品;甲维.茚虫威水分散粒剂为江苏省通州正大农药化工有限公司产品。
51.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清水为无菌水。
52.实施例1、辣蓼+苦苓树汁植物杀虫剂提取及配制方法
53.1.辣蓼汁的提取:
54.采收鲜水蓼的全草得到辣蓼(原料),将其榨汁(用电压380v/50hz,功率4kw的单筒压榨机压榨),过滤(80-100目过滤网过滤),分别收集滤液(滤液a)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是滤渣质量的0.5倍的水进行漂洗得到水漂洗后的水蓼渣,将水漂洗后的水蓼渣进行上述榨汁和过滤,收集滤液(滤液b),然后把滤液a和滤液b混合一起,得到的液体即为即得到辣蓼汁。
55.2.苦苓树汁的提取:
56.用新鲜的苦苓树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皮、枝等(苦苓树的任何组织和/或器
官),洗净粉碎至颗粒至最长直径为1-3mm,得到苦苓树物(原料),称重,放入容器,加入等重量清水(苦苓树物:水=1:1)用武火加热至沸腾,沸腾后改用文火煎50~60分钟后,待冷却后过滤,过滤得到的滤取液即为苦苓树汁。
57.3.辣蓼+苦苓树汁植物杀虫剂的配制:
58.将步骤1的辣蓼汁和步骤2的苦苓树汁按照1.2kg辣蓼汁:2.5kg的苦苓树汁的比例混合得到辣蓼+苦苓树汁植物杀虫剂的活性成分。活性成分中,辣蓼汁和苦苓树汁以原料计为1g新鲜的水蓼全草:0.6~0.8g新鲜苦苓树的组织和/或器官的比例。将该辣蓼+苦苓树汁植物杀虫剂的活性成分与水(即清水)按照3.7kg活性成分:25kg水的比例混合,得到辣蓼+苦苓树汁植物杀虫剂。其中辣蓼汁、苦苓树汁和水的质量比为4.8:10:100。
59.可根据虫龄大小,选用特定的浓度,进行作物全株喷雾。辣蓼汁用于触杀,苦苓树汁用于胃杀。
60.实施例2、辣蓼+苦苓树汁植物杀虫剂对蔬菜甘蓝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对比试验
61.1.试验方法
62.2020年1月3日,将圆球甘蓝京丰1号(昆明市华兴种业有限公司)种植于江西省九江市西郊九瑞大道16公里试验大田,密度6000株/亩,小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包含辣蓼+苦苓树汁处理小区、多杀霉素处理小区和清水处理对照小区,处理小区面积为60m2(10m
×
6m)。2020年4月19日,圆球甘蓝小菜蛾低龄幼虫(甘蓝自生,小菜蛾2-3龄期)施药一次,试验采用叶面喷雾法,整株植株叶面均匀喷雾。辣蓼+苦苓树汁处理小区喷施实施例1制备的辣蓼+苦苓树汁植物杀虫剂,多杀霉素处理小区喷施多杀霉素杀虫剂(25g/l多杀霉素悬浮剂与水按照0.8g:25kg的质量比混合得到的液体),清水处理对照小区喷施清水。
63.2.调查统计方法
64.2.1调查时间和次数
65.于施药前调查小菜蛾活幼虫数,于施药后第3、7天(即2020年4月22日、4月26日)各调查1次活幼虫数量,共计3次。
66.2.2调查统计方法
67.每小区五点取样,每点固定2株有虫株,每个小区挂牌调查统计10株圆球甘蓝上活幼虫数。
68.2.3药效计算方法见公式(1)~(2)
69.虫口减退率=(施药前活虫数-施药后活虫数)/施药前活虫数
×
100%(1)
70.防治效果(防效)=(药剂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
100%(2)
71.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进行样本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比较,实验结果以平均值
±
标准偏差表示,数据后的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的差异显著性。
72.3.结果与分析
73.表1不同处理药效对比
[0074][0075]
由表1结果可知,喷施辣蓼汁苦苓树汁植物杀虫剂的处理的圆球甘蓝,用药后3天和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较清水对照处理高99.96%和124.27%,差异显著(p<0.05);辣蓼汁苦苓树汁植物杀虫剂处理的圆球甘蓝在用药后3天较喷施多杀霉素杀虫剂处理的圆球甘蓝的防治效果低1.41%,而在药后7天,防治效果反超多杀霉素杀虫剂1.52%,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由此可知,对于小菜蛾的防治效果,使用本发明中配制的辣蓼+苦苓树汁植物杀虫剂与多杀霉素的防治效果相当,且在喷施处理7天后的防治效果更为明显,从节约成本、环境保护、发展绿色、可持续农业的角度来看,此发明中制备的辣蓼汁+苦苓树汁植物杀虫剂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0076]
实施例3、室内观察辣蓼汁和苦苓树汁单独使用对小菜蛾防治效果分析
[0077]
从大田取回6棵新鲜圆球甘蓝京丰1号(结球期)带回实验室,用清水洗干净后晾干,分别放入3个已消毒的塑料盒(60cm
×
30cm)内,每盒放2棵,每棵甘蓝上放10条小菜蛾(60条2-3龄小菜蛾)。
[0078]
配制25%辣蓼汁液:使用实施例1步骤1中提取的辣蓼汁与清水按照1:3的比例配制。
[0079]
配制30%苦苓树汁液:使用实施例1步骤2中提取的苦苓树汁与清水按1:2.34的比例配制。
[0080]
使用25%辣蓼汁液、30%苦苓树汁液及25%辣蓼汁液+30%苦苓树汁液的混合液(25%辣蓼汁液:30%苦苓树汁液:清水质量比为=1:1.29:3)分别对塑料盒内放置的甘蓝进行喷雾(4-5g),喷清水(4-5g)作为对照,分别在喷施处理后的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进行调查统计处理甘蓝上小菜蛾的活虫数。
[0081]
表2不同药剂药效对比
[0082][0083]
由表2结果可知,施用25%辣蓼汁液在喷施24、48和72小时后分别较喷药前可减少小菜蛾40%、55%和60%;喷施30%苦苓树汁液后24、48和72小时后分别较喷药前减少25%、40%和75%;喷施25%辣蓼汁液+30%苦苓树汁液后24、48和72小时后分别较喷药前减少40%、50%和85%;三种药剂均在喷施后72小时药效明显,小菜蛾数量分别较清水对照减少55.5%、72.2%和83.3%。
[0084]
因此,通过大田试验和室内观察证明,辣蓼汁加苦苓树汁的混合物比其单独喷施杀伤力要高。
[0085]
实施例4、辣蓼+苦苓树汁植物杀虫剂对斜纹夜蛾防治效果
[0086]
1.试验方法
[0087]
分别于2019年5月20日和2020年5月22日,将棉花赣棉杂109(由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提供,相关文献:孙亮庆,田绍仁,陈俊英,等.双价转基因抗虫新品种——赣棉杂109,中国棉花,2011,38(1):26)种植于江西省九江市西郊九瑞大道16公里试验地大田,密度为3000株/亩,小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包含辣蓼+苦苓树汁处理小区、甲维
·
茚虫威处理小区和清水处理对照小区各3个,处理小区面积为60m2(10m
×
6m),进行两年多点多次在棉花上应用,以观察对防治斜纹夜蛾的效果。
[0088]
其中,辣蓼+苦苓树汁处理小区使用本发明实例1步骤1中的辣蓼汁和步骤2中的苦苓树提取方法配制的辣蓼+苦苓树汁植物杀虫剂(辣蓼汁:苦苓树汁:清水的质量比为2.5kg:3.0kg:25kg,即10:12:100)进行处理,于棉花蕾期斜纹夜蛾2-3龄幼虫(棉花自生)施药一次,试验采用叶面喷雾法,整株植株叶面均匀喷雾。
[0089]
甲维
·
茚虫威处理小区使用25%甲维
·
茚虫威水分散粒剂(4000倍)(即6.25g 25%甲维
·
茚虫威水分散粒剂加清水25kg)进行处理,也于棉花蕾期斜纹夜蛾2-3低龄幼虫(棉花自生)施药一次,试验采用叶面喷雾法。
[0090]
调查统计方法同实施例2。
[0091]
2.结果分析
[0092]
由表3结果可知,喷施本发明的辣蓼+苦苓树汁植物杀虫剂的处理,药后3天和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较清水对照处理高79.85%和103.89%,差异显著(p<0.05);药后3天较喷施甲维
·
茚虫威处理低7.66%,而在药后7天,防治效果反超甲维
·
茚虫威处理1.36%,但差异均不显著。由此可知,喷施本发明的辣蓼+苦苓树汁植物杀虫剂7天后在防治斜纹夜蛾的效果更为明显。
[0093]
表3不同处理药效对比
[0094][0095]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和范围,以及无需进行不必要的实验情况下,可在等同参数、浓度和条件下,在较宽范围内实施本发明。虽然本发明给出了特殊的实施例,应该理解为,可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改进。总之,按本发明的原理,本技术欲包括任何变更、用途或对本发明的改进,包括脱离了本技术中已公开范围,而用本领域已知的常规技术进行的改变。按以下附带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可以进行一些基本特征的应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