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耳工厂化栽培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06228发布日期:2022-07-01 22:34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食用菌裁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金耳工厂化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2.金耳,为真菌植物门真菌,又称黄木耳、茂若色尔布(藏语)、金黄银耳、黄耳、脑耳。金耳的滋补营养价值优于银耳、黑木耳等胶质菌类,是一种理想的高级筳宴佳肴和保健佳品。金耳,因其颜色金黄,又称黄木耳,因其形似人脑,又称脑耳。金耳含有丰富脂肪,蛋白质和磷、硫、锰、铁、镁、钙、钾等微量元素,是一种营养滋补品,并可作为药用。
3.目前,我国野生金耳的数量较少、产量也较低,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近年来,金耳的人工栽培已取得很大的成功,方式也由原来的椴木栽培改为袋料栽培。但各地由于自然资源不同而使得栽培基质各不相同,产量低以及生长状况不良是目前人工栽培所面临的重大难题。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金耳工厂化栽培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5.本发明一种金耳工厂化栽培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6.s1、准备生产原料,所述生产原料包括以下份数配比的组分:棉籽壳30%、木屑29.5%、玉米芯20%、麸皮16%、石膏粉1%、白糖1%、二氢钾0.5%、植物蛋白促长剂2%;
7.s2、拌料,以棉籽壳和木屑为配方主料,并在搅拌前加入所需辅料,所述辅料包括预湿后的玉米芯、麸皮、石膏粉、白糖、二氢钾和植物蛋白促长剂,首先需要把生产原料打碎过筛,加水均匀,采用两次机械搅拌进行混合拌料;
8.s3、装袋,首先取木屑样品进行含水量测定,其余原料含水量默认为零,依据木屑含水量测定结果、60%的配制含水量、装袋数量计算出实际木屑用量、各组分用量、水的添加量,按计算结果称取各组分,装入拌料机加水充分混合两次搅拌均匀,拌料结束后通过装袋窝口一体机分装入聚丙烯袋中;
9.s4、灭菌,采用高压灭菌的方式,将装好的栽培袋通过自动上架机上到烘干车上,然后送入灭菌柜,调节温度至120℃,菌柜湿热高压灭菌4小时;
10.s5、接种,待栽培袋中料温降至25℃以下时进行接种,接种时在净化车间超净工作台内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接种量按4%进行,并保证每个栽培袋中的接种量相当;
11.s6、将接好种的栽培袋自动置放于发菌架上,栽培袋上架养菌架摆放6层,要将出菇口朝上,袋间的间距为0.5cm,摆好后送入养菌室进行避光培养;
12.s7、养菌,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3.s7.1、转入养菌室18~20℃黑暗培养,湿度保持在50~65%之间,菇房内co2浓度不做控制,并在金耳子实体开始再生后,给与加湿保持湿度在75~100%之间;
14.s7.2、培养20~25天,待金耳子实体直径达到6~8cm,颜色呈米黄色,转入光照培养阶段进行转色诱导培养;
15.s7.3、进行光照培养,开启led补光灯带,光照常开,控制菇房内co2浓度低于1200ppm,湿度保持在75~100%之间,经过25~30天的转色诱导金耳子实体整体颜色呈亮橘黄色;
16.s8、采收,金耳出菇是通过上述方法,保证最佳条件,一般从原基形成到采收需10~15天,在采收时用壁纸刀沿着菌袋边缘切断耳基即可。
1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木屑为阔叶木屑。
1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7.3中所述led补光灯带采用蓝色led补光灯带,且波长为460~465nm。
1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7.3在进行光照培养时,每天通风1~2次,每次60~90min,并保证出菇车间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在65~85%之间。
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1.该种金耳工厂化栽培技术,通过对出菇期的光照、温度、湿度和通风进行设定,而且对金耳子实体的转色管理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接种后20-25天,在此阶段内进行培养室黑暗培养;第二阶段为接种后45-55天,在此阶段内进行加湿补光培养,使用专用光源进行光照管理,专用光源发出的光为波长在400-500nm之间的蓝色光。通过本发明的实施可在室内裁培条件下获得高产、转色完整且一致的金耳子实体,由于出菇期的光照、温度、湿度和通风直接影响金耳子实体产量和品质,能够保证子实体的生长状态,避免出现烂菇和畸形菇的现象,并且金耳具有向地性,因此在菌袋摆放时,采用上、中、下分层摆放,从而提高金耳的合格率,实现工厂化周年生产。该技术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洁白浓密、生长势强、子实体紧实、生物学性状好、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通过适宜金耳栽培的基质配方,以此提高金耳的产量、实现金耳高效栽培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3.实施例:本发明一种金耳工厂化栽培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24.s1、准备生产原料,所述生产原料包括以下份数配比的组分:棉籽壳30%、木屑29.5%、玉米芯20%、麸皮16%、石膏粉1%、白糖1%、二氢钾0.5%、植物蛋白促长剂2%;
25.s2、拌料,以棉籽壳和木屑为配方主料,并在搅拌前加入所需辅料,所述辅料包括预湿后的玉米芯、麸皮、石膏粉、白糖、二氢钾和植物蛋白促长剂,首先需要把生产原料打碎过筛,加水均匀,采用两次机械搅拌进行混合拌料;
26.s3、装袋,首先取木屑样品进行含水量测定,其余原料含水量默认为零,依据木屑含水量测定结果、60%的配制含水量、装袋数量计算出实际木屑用量、各组分用量、水的添加量,按计算结果称取各组分,装入拌料机加水充分混合两次搅拌均匀,拌料结束后通过装袋窝口一体机分装入聚丙烯袋中;
27.s4、灭菌,采用高压灭菌的方式,将装好的栽培袋通过自动上架机上到烘干车上,然后送入灭菌柜,调节温度至120℃,菌柜湿热高压灭菌4小时;
28.s5、接种,待栽培袋中料温降至25℃以下时进行接种,接种时在净化车间超净工作台内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接种量按4%进行,并保证每个栽培袋中的接种量相当;
29.s6、将接好种的栽培袋自动置放于发菌架上,栽培袋上架养菌架摆放6层,要将出菇口朝上,袋间的间距为0.5cm,摆好后送入养菌室进行避光培养;
30.s7、养菌,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31.s7.1、转入养菌室18~20℃黑暗培养,湿度保持在50~65%之间,菇房内co2浓度不做控制,并在金耳子实体开始再生后,给与加湿保持湿度在75~100%之间;
32.s7.2、培养20~25天,待金耳子实体直径达到6~8cm,颜色呈米黄色,转入光照培养阶段进行转色诱导培养;
33.s7.3、进行光照培养,开启led补光灯带,光照常开,控制菇房内co2浓度低于1200ppm,湿度保持在75~100%之间,经过25~30天的转色诱导金耳子实体整体颜色呈亮橘黄色;
34.s8、采收,金耳出菇是通过上述方法,保证最佳条件,一般从原基形成到采收需10~15天,在采收时用壁纸刀沿着菌袋边缘切断耳基即可。
35.其中,木屑为阔叶木屑。
36.其中,s7.3中所述led补光灯带采用蓝色led补光灯带,且波长为460~465nm。
37.其中,s7.3在进行光照培养时,每天通风1~2次,每次60~90min,并保证出菇车间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在65~85%之间。通风少时,会出现畸形菇,通风多时应注意通风与保湿的关系,应先喷水后通风,保证出菇车间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在65%~85%之间,保持空气新鲜,以利子实体正常生长发育。
38.该种金耳工厂化栽培技术,通过对出菇期的光照、温度、湿度和通风进行设定,而且对金耳子实体的转色管理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接种后20-25天,在此阶段内进行培养室黑暗培养;第二阶段为接种后45-55天,在此阶段内进行加湿补光培养,使用专用光源进行光照管理,专用光源发出的光为波长在400-500nm之间的蓝色光。通过本发明的实施可在室内裁培条件下获得高产、转色完整且一致的金耳子实体,由于出菇期的光照、温度、湿度和通风直接影响金耳子实体产量和品质,能够保证子实体的生长状态,避免出现烂菇和畸形菇的现象,并且金耳具有向地性,因此在菌袋摆放时,采用上、中、下分层摆放,从而提高金耳的合格率,实现工厂化周年生产。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