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辛烯-3-醇及其组合物在引诱雌性食蚜蝇中的应用

文档序号:30993282发布日期:2022-08-03 02:41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1-辛烯-3-醇及其组合物在引诱雌性食蚜蝇中的应用

1.本发明涉及气味化合物领域,特别涉及1-辛烯-3-醇在引诱食蚜蝇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2.大灰优蚜蝇(eupeodes corollae)属昆虫纲双翅目食蚜蝇科,在全世界分布广泛。食蚜蝇是一种全变态发育昆虫,一生中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不同的生命阶段,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双重服务作用:幼虫是农业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捕食对象广泛,除捕食麦长管蚜、棉蚜、桃蚜、甘蓝蚜等多种蚜虫外,还捕食叶蝉、介壳虫、蓟马及鳞翅目害虫的卵和初孵幼虫;成虫具有访花习性,是重要的传粉昆虫,在多种显花植物的传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作为天敌昆虫,食蚜蝇的利用途径除人工繁殖释放外,化学诱集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昆虫信息素是由昆虫分泌释放至体外,可调节种群行为、发育的微量化学物质,是昆虫种内联系的最重要的方式。因此,利用食蚜蝇信息素对其开展行为调控研究,开发食蚜蝇精准定位蚜虫等重要害虫的行为调控剂有利于提高蚜虫等害虫防治效果。另外,由于食蚜蝇雌成虫比雄虫的生命周期更长,并且担负着后代繁衍的责任,因此研究雌虫引诱剂对于提高生物防治效率和设立天敌昆虫田间繁育保护带显得尤为重要。加之食蚜蝇具有访花习性,通过引诱也能辅以提高作物的授粉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了1-辛烯-3-醇在引诱食蚜蝇科(syrphidae)昆虫中的至少一种的应用。例如,所述食蚜蝇科昆虫为雌性食蚜蝇科昆虫,特别是交配后的雌性食蚜蝇科昆虫。
5.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食蚜蝇科(syrphidae)昆虫选自优蚜蝇属(eupeodes)昆虫中的至少一种。例如,所述优蚜蝇属昆虫为雌性优蚜蝇属昆虫,特别是交配后的雌性优蚜蝇昆虫。
6.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食蚜蝇科(syrphidae)昆虫为大灰优蚜蝇(eupeodes corollae)。例如,所述大灰优蚜蝇为雌性大灰优蚜蝇。
7.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食蚜蝇科(syrphidae)昆虫为交配后的雌性大灰优蚜蝇(eupeodes corollae)。
8.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1-辛烯-3-醇包含在组合物之中。
9.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1-辛烯-3-醇在所述组合物中的浓度为1μg/μl以上。
10.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1-辛烯-3-醇在所述组合物中的浓度为10μg/μl以上。
11.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1-辛烯-3-醇在所述组合物中的浓度为10μg/μl至100μg/μl。
12.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1-辛烯-3-醇在所述组合物中的浓度为10μg/μl至12.5μg/μl。
13.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1-辛烯-3-醇在所述组合物中的浓度为12.5μg/μl以上。
14.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1-辛烯-3-醇在所述组合物中的浓度为12.5μg/μl至100μg/μl。
15.本发明之二提供了一种组合物,其包括1-辛烯-3-醇和罗勒烯。
16.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1-辛烯-3-醇和所述罗勒烯的质量比为1:2至2:1。
17.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1-辛烯-3-醇和所述罗勒烯的质量比为1:1。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9.本发明首次发现1-辛烯-3-醇能对交配后的大灰优蚜蝇雌虫具有引诱效果,以及罗勒烯可以增加1-辛烯-3-醇能对交配后的大灰优蚜蝇雌虫的引诱效果,因此,利用1-辛烯-3-醇或1-辛烯-3-醇和罗勒烯的组合物可以提高交配后的大灰优蚜蝇雌虫在局部区域的种群密度,从而设立天敌昆虫田间繁育保护带用以提高天敌昆虫在田间的利用率,有利于提高生物防治效率;加之食蚜蝇具有访花习性,通过引诱也能辅以提高作物的授粉效率。
附图说明
20.图1显示了未交配雌雄虫触角的eag相对反应值。
21.图2显示了交配后雌雄虫触角的eag相对反应值。
22.图3显示了未交配雌虫触角与交配后雌虫触角的eag相对反应值。
23.图4显示了1-辛烯-3-醇对不同交配状态下大灰优蚜蝇雌、雄虫的引诱效果。
24.图5显示了罗勒烯和1-辛烯-3-醇混配后对大灰优蚜蝇雌虫、雄虫的引诱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通过优选的实施案例的形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26.如无特别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试剂均可通过商业途径购买。
27.1-辛烯-3-醇(原浓)可市售购买获得。
28.实施例1
29.刺激气味的配制
30.以石蜡油作为溶剂,吸取90微升(密度0.837g/ml)1-辛烯-3-醇原浓,定容至总体积为1010微升,混合均匀,得到浓度为100微克/微升的1-辛烯-3-醇溶液。取100微克/微升的1-辛烯-3-醇溶液与900微升石蜡油混合得到浓度为10微克/微升的1-辛烯-3-醇溶液。取10微克/微升的1-辛烯-3-醇溶液与900微升石蜡油混合得到浓度为1微克/微升的1-辛烯-3-醇溶液。取1微克/微升的1-辛烯-3-醇溶液与900微升石蜡油混合得到浓度为0.1微克/微升的1-辛烯-3-醇溶液。取0.1微克/微升的1-辛烯-3-醇溶液与900微升石蜡油混合得到浓度为0.01微克/微升的1-辛烯-3-醇溶液。
31.触角电位实验:
32.自上述制备的取5个浓度的1-辛烯-3-醇溶液和石蜡油(空白对照组)各10μl滴加到大小为0.5cm
×
5cm的滤纸条上,并将滤纸条分别放入规格一致的巴斯德管内,用封口膜密封后,在外管壁上标记好相应的浓度备用。
33.选取不同交配状态下大灰优蚜蝇作为实验对象,分别为羽化后2-3天未交配雌雄虫,和羽化后第3天交配,交配完成后第4天使用的交配后雌雄虫。
34.用眼科剪将大灰优蚜蝇的雌、雄虫的触角从基部剪下,并连接在含有0.1mol/l kcl溶液的玻璃电极上,随后将触角基部与参考电极相连,触角端部与记录电极相连,连接成功后先观察基线的波动情况,待基线平稳后再开始进行测试。在测试中,将巴斯德管的末端连接进气的硅胶管,尖端插入通气的金属管小孔内,紧接着立即踩下脚踏板用10ml/s的气流刺激触角0.2s,每个刺激之间必须间隔至少30s以上,待触角恢复到平稳状态后再进行下个刺激。空白对照石蜡油的刺激为两次,分别为第一次和最后一次。不同浓度气味刺激顺序随机。各状态下雌雄虫各完成不少于30个触角的生物学重复。
35.大灰优蚜蝇的触角eag的相对反应值按照公式:eag的相对反应值=测试气味反应的平均值-两次空白对照的平均值。通过spss statistics 17.0(ibm corp,armonk,new york)软件对相同浓度下雌、雄虫的触角eag的相对反应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未交配雌雄虫触角的eag相对反应值见图1,交配后雌雄虫触角的eag相对反应值见图2,未交配雌虫触角与交配后雌虫触角的eag相对反应值见图3。
36.图1的结果表明,5个不同浓度的1-辛烯-3-醇引起的eag反应在未交配的大灰优蚜蝇雌、雄触角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37.图2的结果表明,在交配后的大灰优蚜蝇中,浓度为100μg/μl,10μg/μl,和1μg/μl的1-辛烯-3-醇引起的雌虫的eag反应极显著地高于雄虫的eag反应(p《0.01),浓度为0.1μg/μl和0.01μg/μl的1-辛烯-3-醇引起的雌虫的eag反应显著地高于雄虫的eag反应(p《0.05)。
38.图3的结果表明,在未交配的大灰优蚜蝇的雌虫与交配后雌虫的比较中,交配后雌虫对浓度为1μg/μl的1-辛烯-3-醇的反应显著高于未交配雌虫,浓度为100μg/μl和10μg/μl的1-辛烯-3-醇引起交配后雌虫的反应极显著高于未交配雌虫,而交配前后雌虫对浓度为0.1μg/μl和0.01μg/μl的1-辛烯-3-醇的反应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39.以上结果说明,不同交配状态下雌、雄虫的触角电位反应均能被1-辛烯-3-醇显著激活,其中交配后雌虫的反应最大,均显著高于未交配雌、雄虫和已交配雄虫。
40.实施例2
41.引诱剂的配制:
42.吸取153μl的1-辛烯-3-醇,用正己烷作为溶剂,定容至终体积为1ml,混合均匀。得到浓度为125μg/μl的1-辛烯-3-醇溶液。
43.吸取100μl的浓度为125μg/μl的1-辛烯-3-醇溶液,加入正己烷至终体积为1ml,混合均匀。得到浓度为12.5μg/μl的1-辛烯-3-醇溶液。
44.以正己烷作为空白对照。
45.引诱实验:
46.利用y型管测定各状态下大灰优蚜蝇雌雄成虫对1-辛烯-3-醇的行为选择反应。
47.y型管为无色透明的玻璃管,其直径约为2.5cm,主体长14cm,两臂长27cm,两臂间的角度为75
°
,将y型管放在100
×
60
×
80cm上下面均安装有3支40w日光灯的行为箱内。使用qc-1b大气采样仪作为气流动力系统(北京劳动保护研究所),由大气采样仪流出的气体先经过活性炭过滤,再经过加湿瓶加湿,最后经过流量计以及气味源到达y型管的两臂。y型管
两个侧臂的气体流速均为0.5l/min,所有装置之间均通过硅胶管连接,室内的温度保持恒定温度为23
±
2℃。
48.在实验开始前,调节两侧臂的气流速度,使其一致。对于上述一种化合物测试样品,1-辛烯-3-醇测试不同交配状态下雌雄虫数各在40至60头之间,每次1头。每完成3次处理后,把实验组(测试化合物)与空白对照组(正己烷)位置互换,以消除位置效应对大灰优蚜蝇的影响,每完成6次更换干净的y型管。实验结束后用水清洗y型管,并在180℃烘箱中烘2h。
49.取10μl浓度为12.5μg/μl的1-辛烯-3-醇滴在1.5
×
1.5cm的滤纸上,并分别放入y型管其中一侧的管臂,另一侧以10μl的正己烷为空白对照。将大灰优蚜蝇成虫单头放入y型管的主管臂中,记录10min内试虫的选择结果,当大灰优蚜蝇进入某侧臂并超过侧壁长度的1/2处后保持30s及以上,即为试虫对该侧臂所连的气味源作出了明确选择,否则记录为无选择,统计之后计算选择率,结果见图4。
50.图4的结果表明,浓度为12.5μg/μl的1-辛烯-3-醇能够极显著的吸引交配后的大灰优蚜蝇雌虫,对未交雌雄虫和交配后雄虫没有显著的吸引作用。
51.以上结果说明1-辛烯-3-醇对交配后大灰优蚜蝇雌虫具有显著的引诱效果。
52.实施例3
53.引诱剂的配制:
54.吸取153μl的1-辛烯-3-醇,用正己烷作为溶剂,定容至终体积为1ml,混合均匀。得到浓度为125μg/μl的1-辛烯-3-醇溶液。
55.吸取100μl的浓度为125μg/μl的1-辛烯-3-醇溶液,加入正己烷至终体积为1ml,混合均匀。得到浓度为12.5μg/μl的1-辛烯-3-醇溶液。
56.吸取156μl的罗勒烯,用正己烷作为溶剂,定容至终体积为1ml,混合均匀,得到浓度为125μg/μl的罗勒烯溶液。
57.吸取100μl的浓度为125μg/μl的罗勒烯溶液,加入正己烷至终体积为1ml,混合均匀。得到浓度为12.5μg/μl的罗勒烯溶液。
58.自上述制备的12.5μg/μl的1-辛烯-3-醇和12.5μg/μl的罗勒烯溶液各10μl混合,制得质量比1:1的混合溶液。
59.以正己烷作为空白对照。
60.引诱实验:
61.同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测试12.5μg/μl的1-辛烯-3-醇、12.5μg/μl的罗勒烯以及1-辛烯-3-醇(12.5μg/μl)和罗勒烯(12.5μg/μl)以1:1质量比配制的混合溶液对交配后的大灰优蚜蝇雌、雄成虫的选择试验。结果见图5。
62.图5的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浓度为12.5μg/μl的1-辛烯-3-醇能够极显著的吸引交配后的大灰优蚜蝇雌虫(p《0.01),对交配后雄虫没有显著的吸引作用;12.5μg/μl的罗勒烯对交配后的大灰优蚜蝇雌雄虫均无引诱作用;1-辛烯-3-醇和罗勒烯以1:1质量比配制后,能够极显著地吸引交配后的大灰优蚜蝇雌虫(p《0.001),对交配后雄虫没有显著的吸引作用。与浓度为12.5μg/μl的1-辛烯-3-醇相比,以1:1质量比混合的1-辛烯-3-醇和罗勒烯对对交配后的大灰优蚜蝇雌虫吸引作用显著性地增强了。这结果说明罗勒烯增加了1-辛烯-3-醇对交配后大灰优蚜蝇雌虫的引诱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