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滩涂退养还海区域快速定植柽柳恢复生态植被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798957发布日期:2023-04-19 10:48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滩涂退养还海区域快速定植柽柳恢复生态植被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滩涂退养还海区域快速定植柽柳恢复生态植被的方法,属于滩涂植被恢复。


背景技术:

1、我国发展海水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海岸带堤内养殖空间拥挤、水体流动性差,需投放大量化学制剂保持养殖塘中含氧量,传统渔业养殖逐渐向深水网箱和堤外养殖等养殖模式转变,但海水养殖产生的污染物直接排入海洋,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负担。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沿海违规养殖的治理力度,一些滨海养殖场、养殖塘被拆迁,滨海污染治理、湿地修复等政策被逐步落实,如国家实施“海岸整治和修复工程”,在海岸带开展红树林、柽柳、碱蓬、芦苇等植被的自然修复,整治修复受损岸线,有效恢复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2、柽柳(tamarix chinensis)是沿海地区分布较广的少数天然灌木树种之一,树高可达8~10米,因其耐盐、耐旱、耐洪能力强,常用于海滨盐土植被恢复。在盐碱地(含滨海湿地)定植柽柳形成柽柳林,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其物质生产、能量转换能力,而且具有调节气候与水分、防风固沙、护堤等生态与环境功能。然而,密集性的堤外养殖隔断了围堤内外地表水分交换,土壤蒸发增加地下咸水补给,导致表层土壤盐分积聚,土壤含盐量高、土壤贫瘠。因此,滩涂退养还海区域的土壤含盐量高且返盐重,土壤肥力贫薄,气候差异大,故柽柳成活率低。因此,对立地土壤环境进行改良是在滩涂快速定植柽柳的前提。

3、土壤覆盖植被或者植物秸秆利于降水入渗和减少地表水分蒸发,但是由于滩涂土壤含盐量较高,绝大部分植物无法生长,滩涂海风较大,少量的人为覆盖物,很难抵御强风造成的蒸发。申请号为201710411417.0的发明专利开发的生物基覆盖材料,利用功能微生物和生物质材料制成的具有较高气密性的毡状物,可抵御强风,具有加速降水入渗和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的功能,可加速滩涂盐碱土壤改良。

4、当前在植被保育中常施用化肥补充土壤流失的养分,但化肥中不含有机质、腐殖质,容易导致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造成土壤板结,植物成活率下降。水葫芦渣有机物料是利用河湖淡水水面生长的水葫芦生产制成,基本上远低于畜禽粪便等有机物料中的钠离子含量,且含有丰富的养分及功能性物质,是良好的盐碱地改良和生态建设原料及微生物培养基质。腐熟的水葫芦渣有机物料可促进幼苗生长发育,增加幼苗干鲜物质重,是很好的育苗基质,且可满足微生物对各种养分、微量元素及透气性的要求,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功能。因此,以腐熟的水葫芦渣有机物料复配促生微生物代替施用化肥,具有提升土壤地力,改善土壤微生态系统,提高植物产量与品质,减少病虫害发生等作用。

5、因此,利用生物基覆盖材料措施快速定植柽柳既能抑蒸保墒、培肥改土,同时,根系施用的有机肥和促生微生物具有促进植被生长、防治病虫害、经济、长效、环境友好等优点,柽柳的快速定植能够调节土壤水盐运移和分布、防风固沙、护堤,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此恢复生态植被的方法在滩涂退养还海区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6、基本上处于海陆交界处滩涂养殖区才具有退养还海价值,该区域往往是海水养殖区,表层土壤含盐量往往高于海水含盐量,栽种的植物很容易就失活。现阶段退养还海区域植被建设基本直接种植耐盐作物,有的在栽种耐盐植物时候增施用一些化肥或者有机肥。退养还海区域土壤含盐量极高,耐盐植物存活率很低;增施化肥会导致更高的盐胁迫,加剧耐盐植物失活;普通的有机肥能够适当的缓解,但是还是成活率还是偏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滩涂退养还海区域快速定植柽柳恢复生态植被的方法。通过生物基覆盖材料覆盖柽柳根基四周,根系施用保水、促生专用肥料,在滩涂退养还海区域快速定植柽柳。此方法资源化利用水葫芦渣有机物料,成本低廉,定植的柽柳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滩涂退养还海区域土壤含盐量显著降低,养分含量显著提高,是一种经济、长效、环境友好的滨海滩涂退养还海区域植被恢复的方法。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滩涂退养还海区域快速定植柽柳恢复生态植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

4、(1)在海堤向陆一侧的潮湿盐碱地,选择一片退养还海区域作为定植柽柳的植被恢复区。

5、(2)挖种植穴和排水沟。种植穴穴深20~30cm,穴间距为0.6~1m。排水沟为每两列种植穴间挖一条垂向排水沟。

6、(3)将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保水、促生微生物肥料放置于树穴,施用量为1~3kg/株。

7、(4)选择发育良好的柽柳扦插条除去侧枝(叶),下切口面用小刀削为斜面,用淡水浸泡12~24小时后栽入树穴中,每穴一株,回填原位土固定枝条,用淡水浇透。

8、(5)用生物基覆盖材料覆盖根基四周(0.3~0.5)m×(0.3~0.5)m范围,中间开口供柽柳苗伸出,表面覆盖一层薄土。

9、具体的,所述的促生微生物为解淀粉芽孢杆菌iae(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菌种保藏号为cctcc no.m2013086,于2013年3月15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武汉市武昌硌珈山,该菌株的详细信息披露于申请号为cn201310307877.0专利中。

10、再有,所述保水、促生生物有机肥通过如下制备方法制备得到:利用含水量30~50%、有机质含量40~60%、氮含量1.0~2.0%,磷含量0.5~1.0%,钠离子含量低于0.3‰的高有机质、低钠盐含量的水葫芦渣有机物料作为基料,按照1~5%质量分数比例增加解淀粉芽孢杆菌iae(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静置常温发酵,解淀粉芽孢杄菌iae含量0.2~2.0×108cfu g-1。

11、且有,所述的生物基覆盖材料为申请号为201710411417.0的发明专利开发的一种海涂土壤增加降水入渗和减少地表蒸发的生物基覆盖材料,利用自滩涂盐碱土壤中分离出的菌丝具有固结作用的微生物菌株高大毛霉2802(mucor mucedo 2802)和生物质材料制成的具有较高气密性的毡状物。具体制备方法可以参见专利201710411417.0中公开的方法。

12、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滩涂退养还海区域快速定植柽柳恢复生态植被的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3、1)所选微生物能够在植物根际稳定存活并形成优势种群,抑制有害病菌的生命活动,同时,微生物代谢产生氨基酸、生长刺激物质、维生素等多种植物所需的物质,具有防控病害和促生的双重功能。

14、2)所选菌株具有固氮、解磷、解钾能力,能够快速分解腐熟水葫芦渣有机物料为有效养分,持续地、非过量的供给柽柳养分,实现缓释功能。

15、3)本发明中生物基覆盖材料能够增加降水入渗和减少地表水分蒸发,从而降低表层土壤的返盐速率,增加土壤改良速度,而且该材料能够自然降解不会污染环境。

16、4)本产品高附加值化利用水葫芦渣有机物料,水葫芦渣有机物料来源于内陆淡水河流打捞的水葫芦,水葫芦是我国的入侵物种,在河道入海下游水道聚集量很多,其直接腐烂或者打捞后堆置岸边腐烂导致严重的水体污染。其利用对于缓解水葫芦对河湖和近海水质污染有非常好的帮助。

17、5)本发明方法所用材料和微生物均对环境无害,完全没有化学产品使用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有利于滩涂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