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行鸡高效养殖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606809发布日期:2022-09-21 10:59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行鸡高效养殖的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太行鸡高效养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

2.太行鸡也叫河北柴鸡,具有体型小、耐粗饲、适应性强、抗病力高、遗传性能稳定等品种特征,是河北省宝贵的地方品种资源。近年来太行鸡消费市场急剧扩大,养殖出现强劲势头,饲养数量呈上升趋势。然而传统农村散养太行鸡过程中,母鸡存在产蛋率不高,产蛋周期短的问题,制约了太行鸡的养殖收益,为了增加太行鸡的养殖收益,从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并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将传统养殖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天然的林地、草场、果园、农田、荒山等资源,实施散牧结合半舍饲的无公害养殖方式。这种方式充分满足了鸡群喜觅食昆虫、嫩草、树叶、籽实和腐殖质等自然食源的动物福利,同时实施人工科学补料为辅,严格限制化学药品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禁用任何激素和人工合成促生长剂,通过良好的饲养环境、科学饲养管理和卫生保健措施,最大限度地满足鸡群的营养、生理和心理需要,提高鸡群本身的免疫力,标准化生产,使肉、蛋产品达到无公害食品乃至绿色食品的标准。抓住原始、生态、无污染环节,满足现代饮食业追求纯天然的要求。
3.因此,为了提高太行鸡养殖的综合效益,需要开发一套完备的太行鸡高效养殖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太行鸡高效养殖的方法,在沿袭太行鸡生活习性的基础上,通过补给纯天然绿色饲料来增加太行鸡的营养,加快太行鸡生长发育,在保证太行鸡蛋品质的基础上,通过对太行鸡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太行鸡产蛋率、减少死淘率、增加养殖收益;同时从大自然获得所需要的部分青饲料和蛋白质饲料,降低饲养成本,促使家养鸡有了野味,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无公害污染,肉、蛋属绿色食品。
5.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太行鸡高效养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1)散养场地选择:选择背风向阳、水源充足的成片树林,或选择远离居民区公路、环境偏僻、避风向阳、地势较平坦、不积水的草坡,草坡内种植树木;散养场地四周用围栏和网围住;
7.(2)场地鸡棚准备:鸡棚场地四周采用围栏和网围住,以保温材料铺盖鸡棚顶部;鸡棚内底面铺设底网,鸡棚内设置育雏室;
8.(3)雏鸡阶段管理:首先采用石灰水对散养场地进行喷雾消毒,再用高锰酸钾加甲醛密闭熏蒸育雏室,消毒完成后通风4-5天;雏鸡进入前调节育雏室温度和相对湿度,提前5-8h将育雏室的温度控制为30-32℃;
9.a、育雏期:0-25日龄为育雏期,雏鸡孵出后9-21小时,开始让雏鸡饮水,饮水后3-4
小时,对雏鸡开始喂食,育雏室的温度为1-3日龄35-40℃,4-5日龄为33-35℃,6-8日龄为32-33℃,9-12日龄为30-32℃,13-20日龄为28-30℃,满20日龄育雏室为常温,保持育雏室内空气新鲜;
10.b、过渡期:26-50日龄为过渡期,白天将鸡群转至鸡棚内喂养,夜晚再放回育雏室过夜,喂养采用过渡期饲料,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3-4只;
11.c、成年期:51日龄以后为成年期,成年期的鸡在饲养过程中,育雏室内温度保持为10-20度,保证食物供应充足、清洁的饮水,相对湿度为25%-35%,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3只;鸡群每天在散养场地的树林中放养8小时,夏季为上午5点-9点,下午3点-7点,冬季为上午8点-12点,下午1点-5点,树林中鸡群放养密度为每100平方米不超过3只,树林中设有多个带顶蓬的搭架,搭架内投放成年期饲料和水;
12.(4)成长期管理:成长期的鸡采用土鸡饲料喂养,从第二个月开始,加入混合饲料,第四个月开始,混合饲料中拌入青绿饲料;太行鸡春夏秋三季在第二个月开始散养于树林,冬季在第四个月开始散养于树林,每天放养2次,早晚各一次,人工饲料逐渐减少;
13.(5)病疫防治管理:鸡棚放入鸡前,喂食器具用高锰酸钾消毒,鸡棚每10-15天用消毒药消毒一次;成鸡每周喂食0.1%敌百虫驱除寄生虫;
14.(6)冬季管理:入冬前将鸡群中体重低于太行鸡标准体重10%以下的鸡只全部挑出淘汰;一个鸡棚的容量密度以每只鸡平均占鸡栖架长度20~25cm为宜;维持鸡棚温度在10℃以上,在放养树林中搭建暖棚维持活动场地温度不低于8℃;通风排出有害气体,防止诱发呼吸道疾病;母鸡在归巢后要补足光照至16~17h;调高饲料能量水平,饲料能量水平比平时提高4~6%;
15.(7)加强补饲:冬季太行鸡每天消耗饲料110~120g/只,除了放养自由觅食外,每天需补饲饲料两次,第一次在上午9:00~10:00,补饲日粮的30~40%,再按4~8g/只的量补饲玉米粒、高粱粒中的一种或两种;第二次在下午16:00~17:00,鸡只归巢后,补饲日粮的50~60%;补饲青绿饲料一次,补饲青绿饲料量为日粮的10~20%,补饲时间选择在下午13:00~14:00;
16.(8)日常保健:补充益生菌添加剂,添加量为日粮的0.05~0.2%;
17.(9)监测抗体,及时免疫:冬季每2月进行一次抗体监测,确保鸡新城疫、禽流感抗体不低于国家规定标准。
18.进一步地,所述围栏高2m,所述网孔小于成鸡。
19.进一步地,所述鸡棚面积为20平方米,鸡棚高2米。
20.进一步地,所述石灰水浓度为5%-8%。
21.进一步地,所述消毒药为过氧乙酸。
22.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散养太行鸡充分利用荒山林地等天然的青饲料和昆虫、蚯蚓等动物性饲料库这一资源优势,对养殖环境隔离条件好,家禽类疾病发生少,成活率高,成本投资少;利用太行鸡好动活泼、觅食力强的特性,降低饲养成本;促使太行鸡有了野味,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无公害污染,肉、蛋属绿色食品。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是本发明一种太行鸡高效养殖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1,一种太行鸡高效养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7.(1)散养场地选择:选择背风向阳、水源充足的成片树林,或选择远离居民区公路、环境偏僻、避风向阳、地势较平坦、不积水的草坡,草坡内种植树木;散养场地四周用围栏和网围住,围栏高2m,网孔小于成鸡;
28.(2)场地鸡棚准备:鸡棚面积为20平方米,鸡棚高2米,鸡棚场地四周采用围栏和网围住,围栏高2m,网孔小于成鸡,以保温材料铺盖鸡棚顶部;鸡棚内底面铺设底网,鸡棚内设置育雏室;
29.(3)雏鸡阶段管理:首先采用浓度为5%的石灰水对散养场地进行喷雾消毒,再用高锰酸钾加甲醛密闭熏蒸育雏室,消毒完成后通风4天;雏鸡进入前调节育雏室温度和相对湿度,提前5h将育雏室的温度控制为30℃;
30.a、育雏期:0-25日龄为育雏期,雏鸡孵出后9小时,开始让雏鸡饮水,饮水后3-4小时,对雏鸡开始喂食,育雏室的温度为1-3日龄35-40℃,4-5日龄为33-35℃,6-8日龄为32-33℃,9-12日龄为30-32℃,13-20日龄为28-30℃,满20日龄育雏室为常温,保持育雏室内空气新鲜;
31.b、过渡期:26-50日龄为过渡期,白天将鸡群转至鸡棚内喂养,夜晚再放回育雏室过夜,喂养采用过渡期饲料,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3-4只;
32.c、成年期:51日龄以后为成年期,成年期的鸡在饲养过程中,育雏室内温度保持为10-20度,保证食物供应充足、清洁的饮水,相对湿度为25-35%,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3只;鸡群每天在散养场地的树林中放养8小时,夏季为上午5点-9点,下午3点-7点,冬季为上午8点-12点,下午1点-5点,树林中鸡群放养密度为每100平方米不超过3只,树林中设有多个带顶蓬的搭架,搭架内投放成年期饲料和水;
33.(4)成长期管理:成长期的鸡采用土鸡饲料喂养,从第二个月开始,加入混合饲料,第四个月开始,混合饲料中拌入青绿饲料;太行鸡春夏秋三季在第二个月开始散养于树林,冬季在第四个月开始散养于树林,每天放养2次,早晚各一次,人工饲料逐渐减少;
34.(5)病疫防治管理:鸡棚放入鸡前,喂食器具用高锰酸钾消毒,鸡棚每10-15天用过氧乙酸消毒一次;成鸡每周喂食0.1%敌百虫驱除寄生虫;
35.(6)冬季管理:入冬前将鸡群中体重低于太行鸡标准体重10%以下的鸡只全部挑出淘汰;一个鸡棚的容量密度以每只鸡平均占鸡栖架长度20cm为宜;维持鸡棚温度在10℃以上,在放养树林中搭建暖棚维持活动场地温度不低于8℃;通风排出有害气体,防止诱发
呼吸道疾病;母鸡在归巢后要补足光照至16h;调高饲料能量水平,饲料能量水平比平时提高4~6%;
36.(7)加强补饲:冬季太行鸡每天消耗饲料110~120g/只,除了放养自由觅食外,每天需补饲饲料两次,第一次在上午9:00~10:00,补饲日粮的30~40%,再按4~8g/只的量补饲玉米粒、高粱粒中的一种或两种;第二次在下午16:00~17:00,鸡只归巢后,补饲日粮的50~60%;补饲青绿饲料一次,补饲青绿饲料量为日粮的10~20%,补饲时间选择在下午13:00~14:00;
37.(8)日常保健:补充益生菌添加剂,添加量为日粮的0.05~0.2%;
38.(9)监测抗体,及时免疫:冬季每2月进行一次抗体监测,确保鸡新城疫、禽流感抗体不低于国家规定标准。
39.实施例2,一种太行鸡高效养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0.(1)散养场地选择:选择背风向阳、水源充足的成片树林,或选择远离居民区公路、环境偏僻、避风向阳、地势较平坦、不积水的草坡,草坡内种植树木;散养场地四周用围栏和网围住,围栏高2m,网孔小于成鸡;
41.(2)场地鸡棚准备:鸡棚面积为20平方米,鸡棚高2米,鸡棚场地四周采用围栏和网围住,围栏高2m,网孔小于成鸡,以保温材料铺盖鸡棚顶部;鸡棚内底面铺设底网,鸡棚内设置育雏室;
42.(3)雏鸡阶段管理:首先采用浓度为6.5%的石灰水对散养场地进行喷雾消毒,再用高锰酸钾加甲醛密闭熏蒸育雏室,消毒完成后通风4.5天;雏鸡进入前调节育雏室温度和相对湿度,提前6.5h将育雏室的温度控制为31℃;
43.a、育雏期:0-25日龄为育雏期,雏鸡孵出后9-21小时,开始让雏鸡饮水,饮水后3-4小时,对雏鸡开始喂食,育雏室的温度为1-3日龄35-40℃,4-5日龄为33-35℃,6-8日龄为32-33℃,9-12日龄为30-32℃,13-20日龄为28-30℃,满20日龄育雏室为常温,保持育雏室内空气新鲜;
44.b、过渡期:26-50日龄为过渡期,白天将鸡群转至鸡棚内喂养,夜晚再放回育雏室过夜,喂养采用过渡期饲料,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3-4只;
45.c、成年期:51日龄以后为成年期,成年期的鸡在饲养过程中,育雏室内温度保持为10-20度,保证食物供应充足、清洁的饮水,相对湿度为25%-35%,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3只;鸡群每天在散养场地的树林中放养8小时,夏季为上午5点-9点,下午3点-7点,冬季为上午8点-12点,下午1点-5点,树林中鸡群放养密度为每100平方米不超过3只,树林中设有多个带顶蓬的搭架,搭架内投放成年期饲料和水;
46.(4)成长期管理:成长期的鸡采用土鸡饲料喂养,从第二个月开始,加入混合饲料,第四个月开始,混合饲料中拌入青绿饲料;太行鸡春夏秋三季在第二个月开始散养于树林,冬季在第四个月开始散养于树林,每天放养2次,早晚各一次,人工饲料逐渐减少;
47.(5)病疫防治管理:鸡棚放入鸡前,喂食器具用高锰酸钾消毒,鸡棚每10-15天用过氧乙酸消毒一次;成鸡每周喂食0.1%敌百虫驱除寄生虫;
48.(6)冬季管理:入冬前将鸡群中体重低于太行鸡标准体重10%以下的鸡只全部挑出淘汰;一个鸡棚的容量密度以每只鸡平均占鸡栖架长度20~25cm为宜;维持鸡棚温度在10℃以上,在放养树林中搭建暖棚维持活动场地温度不低于8℃;通风排出有害气体,防止
诱发呼吸道疾病;母鸡在归巢后要补足光照至16.5h;调高饲料能量水平,饲料能量水平比平时提高4~6%;
49.(7)加强补饲:冬季太行鸡每天消耗饲料110~120g/只,除了放养自由觅食外,每天需补饲饲料两次,第一次在上午9:00~10:00,补饲日粮的30~40%,再按4~8g/只的量补饲玉米粒、高粱粒中的一种或两种;第二次在下午16:00~17:00,鸡只归巢后,补饲日粮的50~60%;补饲青绿饲料一次,补饲青绿饲料量为日粮的10~20%,补饲时间选择在下午13:00~14:00;
50.(8)日常保健:补充益生菌添加剂,添加量为日粮的0.05~0.2%;
51.(9)监测抗体,及时免疫:冬季每2月进行一次抗体监测,确保鸡新城疫、禽流感抗体不低于国家规定标准。
52.实施例3,一种太行鸡高效养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3.(1)散养场地选择:选择背风向阳、水源充足的成片树林,或选择远离居民区公路、环境偏僻、避风向阳、地势较平坦、不积水的草坡,草坡内种植树木;散养场地四周用围栏和网围住,围栏高2m,网孔小于成鸡;
54.(2)场地鸡棚准备:鸡棚面积为20平方米,鸡棚高2米,鸡棚场地四周采用围栏和网围住,围栏高2m,网孔小于成鸡,以保温材料铺盖鸡棚顶部;鸡棚内底面铺设底网,鸡棚内设置育雏室;
55.(3)雏鸡阶段管理:首先采用浓度为8%的石灰水对散养场地进行喷雾消毒,再用高锰酸钾加甲醛密闭熏蒸育雏室,消毒完成后通风5天;雏鸡进入前调节育雏室温度和相对湿度,提前8h将育雏室的温度控制为32℃;
56.a、育雏期:0-25日龄为育雏期,雏鸡孵出后9-21小时,开始让雏鸡饮水,饮水后3-4小时,对雏鸡开始喂食,育雏室的温度为1-3日龄35-40℃,4-5日龄为33-35℃,6-8日龄为32-33℃,9-12日龄为30-32℃,13-20日龄为28-30℃,满20日龄育雏室为常温,保持育雏室内空气新鲜;
57.b、过渡期:26-50日龄为过渡期,白天将鸡群转至鸡棚内喂养,夜晚再放回育雏室过夜,喂养采用过渡期饲料,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3-4只;
58.c、成年期:51日龄以后为成年期,成年期的鸡在饲养过程中,育雏室内温度保持为10-20度,保证食物供应充足、清洁的饮水,相对湿度为25%-35%,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3只;鸡群每天在散养场地的树林中放养8小时,夏季为上午5点-9点,下午3点-7点,冬季为上午8点-12点,下午1点-5点,树林中鸡群放养密度为每100平方米不超过3只,树林中设有多个带顶蓬的搭架,搭架内投放成年期饲料和水;
59.(4)成长期管理:成长期的鸡采用土鸡饲料喂养,从第二个月开始,加入混合饲料,第四个月开始,混合饲料中拌入青绿饲料;太行鸡春夏秋三季在第二个月开始散养于树林,冬季在第四个月开始散养于树林,每天放养2次,早晚各一次,人工饲料逐渐减少;
60.(5)病疫防治管理:鸡棚放入鸡前,喂食器具用高锰酸钾消毒,鸡棚每10-15天用过氧乙酸消毒一次;成鸡每周喂食0.1%敌百虫驱除寄生虫;
61.(6)冬季管理:入冬前将鸡群中体重低于太行鸡标准体重10%以下的鸡只全部挑出淘汰;一个鸡棚的容量密度以每只鸡平均占鸡栖架长度20~25cm为宜;维持鸡棚温度在10℃以上,在放养树林中搭建暖棚维持活动场地温度不低于8℃;通风排出有害气体,防止
诱发呼吸道疾病;母鸡在归巢后要补足光照至17h;调高饲料能量水平,饲料能量水平比平时提高4~6%;
62.(7)加强补饲:冬季太行鸡每天消耗饲料110~120g/只,除了放养自由觅食外,每天需补饲饲料两次,第一次在上午9:00~10:00,补饲日粮的30~40%,再按4~8g/只的量补饲玉米粒、高粱粒中的一种或两种;第二次在下午16:00~17:00,鸡只归巢后,补饲日粮的50~60%;补饲青绿饲料一次,补饲青绿饲料量为日粮的10~20%,补饲时间选择在下午13:00~14:00;
63.(8)日常保健:补充益生菌添加剂,添加量为日粮的0.05~0.2%;
64.(9)监测抗体,及时免疫:冬季每2月进行一次抗体监测,确保鸡新城疫、禽流感抗体不低于国家规定标准。
6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6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