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臭氧杀菌功能的蚕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27544发布日期:2022-11-09 08:40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臭氧杀菌功能的蚕室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家蚕饲养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具有臭氧杀菌功能的蚕室。


背景技术:

2.蚕室是专指养蚕的房间,即用于养蚕的建筑物,现在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蚕室也指代专门用来饲养蚕有着密闭空间的盒体。严格消毒防病是家蚕饲养的重要技术措施,相较于传统的家蚕防病消毒的药品如含氯和含甲醛两大类制剂,臭氧因其杀菌效率高、杀菌谱广、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并且经过多次实验表明臭氧可以有效的用于家蚕防病消毒,避免了含氯和含甲醛两大消毒药物对人体的伤害,使人的健康得到了有效的保证。但是现有的蚕室在使用时臭氧无法对蚕进行完全覆盖,从而导致灭菌效果较差。
3.中国专利cn214910966u公开了一种一化性柞蚕蛹虫草育成用消毒灭菌装置,通过将臭氧消毒发生器和培养板均放置在密闭壳体中,臭氧消毒发生器设置在培养板上方,使得臭氧向下释放后移动一定距离或再次上移,从而使得培养板上的蚕充分与臭氧接触,但是该方案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存在多个培养板,每个培养板上的蚕均可能在培养期间出现不同的情况,此时如果要将培养板取出不可避免的会打开壳体,此时壳体内部的臭氧将会大范围的扩散,从而影响到其它培养板上的蚕的正常培养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臭氧杀菌功能的蚕室,通过滑动组件快速的将箱体内部的单个培养板取出,通过密封组件阻挡箱体内部的臭氧泄露。
5.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提供一种具有臭氧杀菌功能的蚕室,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侧面的开合门和培养板,还包括滑动组件和密封组件,箱体的顶面开设有若干个与臭氧消毒发生器输出端连接的通风口,开合门为透明材质,培养板的中心开设有用于放置蚕的固定槽,滑动组件的数量为若干个,滑动组件整体呈框型,所有的滑动组件沿箱体的高度方向均匀设置,滑动组件滑动设置在箱体的内部,滑动组件的滑动方向与箱体靠近开合门的两个侧面连线方向平行,箱体的侧面开设有配合滑动组件工作的通孔,滑动组件滑动时穿过通孔移动到箱体的外侧,培养板可拆卸的设置在滑动组件中,密封组件的数量与通孔的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密封组件滑动设置在箱体开设有通孔的侧面上,密封组件的滑动方向与箱体的高度方向平行,密封组件设置在箱体的外部。
7.优选的,滑动组件包括固定框、滑动框和第一限位螺栓,固定框固定设置在箱体的内部,固定框与箱体的顶面平行,滑动框与固定框滑动配合,滑动框的滑动方向与箱体靠近开合门的两个侧面连线方向平行,第一限位螺栓固定设置在滑动框上,第一限位螺栓的轴线与箱体的高度方向平行,固定框上开设有配合第一限位螺栓工作的第一限位长槽。
8.优选的,滑动框的四个角落均设置有定位板,定位板的厚度小于滑动框的厚度,培养板的厚度加上定位板的厚度等于滑动框的厚度。
9.优选的,滑动组件还包括定位块,定位块与滑动框滑动配合,定位块设置在滑动框上靠近通孔的一端,培养板上开设有配合定位块的定位孔。
10.优选的,滑动组件还包括滑动板和第一弹簧,滑动板整体呈“l”型,滑动板与固定框滑动配合,滑动板的滑动方向与滑动框的滑动方向保持平行,滑动板设置在滑动框远离通孔的一端,第一弹簧固定设置在固定框和滑动板之间,第一弹簧的轴线与滑动板的滑动方向平行。
11.优选的,滑动组件还包括有固定板,固定板与滑动框固定连接,固定板设置在滑动框上远离滑动板的一端,固定板与滑动框保持平行。
12.优选的,固定板整体呈“u”型,固定板的两个凸起端朝向远离滑动框的方向,固定板上开设有固定孔。
13.优选的,滑动组件还包括滑动块、第二弹簧和磁条,滑动块滑动设置在固定板中,滑动块的滑动方向与滑动框的滑动方向平行,滑动块整体呈“口”字型,滑动块与定位块固定连接,第二弹簧设置在固定板与滑动块之间,第二弹簧的轴线与滑动块的滑动方向平行,滑动块与第二弹簧轴线平行的两个侧面上设置有固定凸起,固定凸起上开设有u型槽,磁条与固定板滑动配合,磁条的滑动方向与箱体的高度方向平行,磁条与u型槽的底面通过磁力配合工作,磁条与密封组件通过磁力配合工作。
14.优选的,密封组件包括密封板、磁板和第二限位螺栓,密封板滑动设置在箱体开设有通孔的侧面上,密封板的滑动方向与箱体的高度方向平行,磁板固定设置在密封板朝下的一面上,第二限位螺栓与箱体固定连接,密封板上开设有配合第二限位螺栓工作的第二限位长槽,第二限位长槽的长度方向与密封板的滑动方向平行。
15.优选的,密封组件还包括第三弹簧,第三弹簧固定设置在第二限位长槽中,第三弹簧的轴线与第二限位长槽的长度方向平行。
16.本技术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7.本发明通过滑动组件和密封组件实现了取出培养板时箱体内部的臭氧不会大范围的泄漏的功能,从而避免了蚕室内多个培养板中某一个出现问题时将其取出会导致蚕室内的臭氧浓度快速下降影响其他正常培养板的工作。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状态一的立体示意图;
19.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状态一的剖视示意图;
20.图3是本技术的整体状态二的立体示意图;
21.图4是本技术的整体状态二的剖视示意图;
22.图5是本技术的箱体的立体示意图;
23.图6是本技术的密封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24.图7是本技术的密封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25.图8是本技术的滑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26.图9是本技术的滑动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一;
27.图10是本技术的滑动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二。
28.图中标号为:
29.1-箱体;1a-通风口;1b-通孔;
30.2-开合门;
31.3-培养板;3a-固定槽;3b-定位孔;
32.4-滑动组件;4a-固定框;4a1-第一限位长槽;4b-滑动框;4b1-定位板;4c-第一限位螺栓;4d-定位块;4e-滑动板;4f-第一弹簧;4g-固定板;4g1-固定孔;4h-滑动块;4h1-固定凸起;4h2u-型槽;4i-第二弹簧;4j-磁条;
33.5-密封组件;5a-密封板;5a1-第二限位长槽;5b-磁板;5c-第二限位螺栓;5d-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5.参见图1至图10所示,一种具有臭氧杀菌功能的蚕室,包括箱体1、设置在箱体1侧面的开合门2和培养板3,还包括滑动组件4和密封组件5,箱体1的顶面开设有若干个与臭氧消毒发生器输出端连接的通风口1a,开合门2为透明材质,培养板3的中心开设有用于放置蚕的固定槽3a,滑动组件4的数量为若干个,滑动组件4整体呈框型,所有的滑动组件4沿箱体1的高度方向均匀设置,滑动组件4滑动设置在箱体1的内部,滑动组件4的滑动方向与箱体1靠近开合门2的两个侧面连线方向平行,箱体1的侧面开设有配合滑动组件4工作的通孔1b,滑动组件4滑动时穿过通孔1b移动到箱体1的外侧,培养板3可拆卸的设置在滑动组件4中,密封组件5的数量与通孔1b的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密封组件5滑动设置在箱体1开设有通孔1b的侧面上,密封组件5的滑动方向与箱体1的高度方向平行,密封组件5设置在箱体1的外部。
36.通过将开合门2打开,将蚕放置在培养板3的固定槽3a中,随后将若干数量的培养板3放置在滑动组件4上,当培养板3都放置完成后,关闭开合门2,将臭氧消毒发生器的输出端与箱体1的通风口1a连接,启动臭氧消毒发生器,臭氧不断的被送进箱体1内部,通过开合门2观察箱体1内部的培养板3情况,发现摸一个培养板3培养情况出现问题时,控制与其位置相对应的密封组件5沿箱体1高度方向向上滑动,此时所述培养板3所在的滑动组件4通过通孔1b与外部相通,控制滑动组件4移动使得所述培养板3来到外部并将所述培养板3取下,随后滑动与所述培养板3位置相对应的密封组件5下移穿过滑动组件4,此时使得滑动组件4的一端处于箱体1外部的同时箱体1还保证密封,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滑动组件4和密封组件5配合使得取出培养板3时臭氧不会大范围的泄漏,从而避免了蚕室内多个培养板3某一个出现问题时,若是将其取出则会导致蚕室内的臭氧浓度快速下降影响其他正常培养板3的工作。
37.参见图8至图10所示:滑动组件4包括固定框4a、滑动框4b和第一限位螺栓4c,固定框4a固定设置在箱体1的内部,固定框4a与箱体1的顶面平行,滑动框4b与固定框4a滑动配合,滑动框4b的滑动方向与箱体1靠近开合门2的两个侧面连线方向平行,第一限位螺栓4c固定设置在滑动框4b上,第一限位螺栓4c的轴线与箱体1的高度方向平行,固定框4a上开设有配合第一限位螺栓4c工作的第一限位长槽4a1。
38.通过控制滑动框4b进行滑动,滑动框4b与固定框4a进行相对滑动,当滑动框4b移
动一定距离后,第一限位螺栓4c与第一限位长槽4a1的端部接触,此时滑动框4b停止移动,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第一限位螺栓4c和第一限位长槽4a1对滑动框4b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定,从而避免了滑动框4b移动距离过大从而完全脱离箱体1内部。
39.参见图8至图10所示:滑动框4b的四个角落均设置有定位板4b1,定位板4b1的厚度小于滑动框4b的厚度,培养板3的厚度加上定位板4b1的厚度等于滑动框4b的厚度。
40.通过将培养板3放置在滑动框4b中时,滑动框4b中的四个定位板4b1完成对培养板3的支撑工作,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定位板4b1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快速方便的将培养板3放置在滑动框4b中,从而避免了滑动框4b移动过程中培养板3的无法跟随滑动框4b移动。
41.参见图8至图10所示:滑动组件4还包括定位块4d,定位块4d与滑动框4b滑动配合,定位块4d设置在滑动框4b上靠近通孔1b的一端,培养板3上开设有配合定位块4d的定位孔3b。
42.通过培养板3放置在滑动框4b中后,定位块4d卡入定位孔3b中,对培养板3的位置进行固定,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定位块4d和定位孔3b对培养板3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避免了滑动框4b移动过程中培养板3抖动从而使得培养板3与箱体1冲突阻止滑动框4b的移动。
43.参见图8至图10所示:滑动组件4还包括滑动板4e和第一弹簧4f,滑动板4e整体呈“l”型,滑动板4e与固定框4a滑动配合,滑动板4e的滑动方向与滑动框4b的滑动方向保持平行,滑动板4e设置在滑动框4b远离通孔1b的一端,第一弹簧4f固定设置在固定框4a和滑动板4e之间,第一弹簧4f的轴线与滑动板4e的滑动方向平行。
44.通过移动密封组件5使通孔1b打开时,与所述通孔1b位置相对应的滑动板4e在第一弹簧4f的工作下进行移动,滑动板4e推动滑动框4b移动一定距离,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滑动板4e和第一弹簧4f配合使得滑动密封组件5后相对应的滑动框4b将移动一部分至箱体1外,从而避免了工作人员不方便控制处于箱体1内部的滑动框4b进行移动的情况发生。
45.参见图8至图10所示:滑动组件4还包括有固定板4g,固定板4g与滑动框4b固定连接,固定板4g设置在滑动框4b上远离滑动板4e的一端,固定板4g与滑动框4b保持平行。
46.通过处于箱体1内部时,固定板4g和滑动板4e分别处于滑动框4b的两端,此时滑动框4b处于通风口1a的正下方,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固定板4g和滑动板4e使得培养板3可以充分的移动的臭氧发生接触达到完全覆盖,从而避免了部分蚕被遮挡无法第一时间接触臭氧的情况出现。
47.参见图8至图10所示:固定板4g整体呈“u”型,固定板4g的两个凸起端朝向远离滑动框4b的方向,固定板4g上开设有固定孔4g1。
48.通过固定板4g和滑动框4b一起移动到箱体1外部后,工作人员抓住固定孔4g1后控制固定板4g移动,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固定板4g开设有固定孔4g1用于方便工作人员操纵固定板4g移动,从而避免了固定板4g不方便工作人员控制移动的情况出现。
49.参见图8至图10所示:滑动组件4还包括滑动块4h、第二弹簧4i和磁条4j,滑动块4h滑动设置在固定板4g中,滑动块4h的滑动方向与滑动框4b的滑动方向平行,滑动块4h整体呈“口”字型,滑动块4h与定位块4d固定连接,第二弹簧4i设置在固定板4g与滑动块4h之间,
第二弹簧4i的轴线与滑动块4h的滑动方向平行,滑动块4h与第二弹簧4i轴线平行的两个侧面上设置有固定凸起4h1,固定凸起4h1上开设有u型槽4h2u,磁条4j与固定板4g滑动配合,磁条4j的滑动方向与箱体1的高度方向平行,磁条4j与u型槽4h2u的底面通过磁力配合工作,磁条4j与密封组件5通过磁力配合工作。
50.通过固定板4g从箱体1内部移动到外部时,固定板4g经过密封组件5下方,磁条4j与密封组件5磁力配合,此时磁条4j移动至u型槽4h2u的上方,第二弹簧4i工作推动滑动块4h和固定板4g发生相对滑动,滑动块4h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定位块4d移动,此时培养板3的固定被解除,固定板4g穿过密封组件5后磁条4j移动至u型槽4h2u下方,使得滑动块4h与固定板4g相对固定,当固定板4g从箱体1外部移动到内部时,固定板4g经过密封组件5下方,磁条4j与密封组件5磁力配合,此时磁条4j移动至u型槽4h2u的上方,此时推动滑动块4h移动将带动定位块4d移动插入至定位孔3b中,完成培养板3的固定,固定板4g穿过密封组件5后磁条4j移动至u型槽4h2u下方,使得滑动块4h与固定板4g相对固定,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滑动块4h、第二弹簧4i和磁条4j配合使得推动滑动块4h控制整个固定板4g移动便可以自动完成培养板3的固定和解除固定,从而避免了需要再次操作固定块移动来解除和固定培养板3。
51.参见图6至图7所示:密封组件5包括密封板5a、磁板5b和第二限位螺栓5c,密封板5a滑动设置在箱体1开设有通孔1b的侧面上,密封板5a的滑动方向与箱体1的高度方向平行,磁板5b固定设置在密封板5a朝下的一面上,第二限位螺栓5c与箱体1固定连接,密封板5a上开设有配合第二限位螺栓5c工作的第二限位长槽5a1,第二限位长槽5a1的长度方向与密封板5a的滑动方向平行。
52.通过密封板5a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箱体1的高度方向下移,密封板5a移动一定距离后第二限位螺栓5c与第二限位长槽5a1的端部接触,密封板5a停止移动,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第二限位螺栓5c和第二限位长槽5a1对密封板5a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定,从而避免了密封板5a移动距离过大从而无法遮挡通孔1b的情况发生。
53.参见图6至图7所示:密封组件5还包括第三弹簧5d,第三弹簧5d固定设置在第二限位长槽5a1中,第三弹簧5d的轴线与第二限位长槽5a1的长度方向平行。
54.通过向上移动密封板5a,当释放密封板5a时第三弹簧5d工作使得密封板5a向下方移动,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第三弹簧5d保证了密封板5a可以向下方移动,从而避免了密封板5a被箱体1的外侧壁卡住无法下移的情况发生。
55.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