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园林土壤改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47130发布日期:2022-10-26 05:01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园林土壤改良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园林土壤改良设备,具体为生态园林土壤改良装置,属于土壤改良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铸就生态园林,就需要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而不同的植物群落对于其生长的土壤要求不同,这就涉及到会对园林地进行实地改良,而由于打造生态园林的需要,也需要对一些种植过其他植物的林地进行改造,喷洒或针对肥力,或针对酸碱度等的性能指标的调节,此时就需要使用对应的改良剂进行改良。
3.当前对于改良剂的使用,通常以人工喷洒施为主,且喷洒之前还需要进行翻土,之后才进行喷洒,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翻土后因为不能及时喷洒改良剂,部分土壤又再次发生板结,导致改良剂终究无法充分地与土壤相结合,对于改良剂只能喷洒在土壤表面,无法渗透到土壤深处,改良效果差,且由于时效性的原因,改良剂所带来的改良效果也会减弱。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生态园林土壤改良装置,以解决现有林地土壤改良时,通常以人工喷洒改良剂等试剂为主,翻土和喷洒试剂两个关联工序彼此独立、分离,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试剂无法与翻土相结合,对于改良剂只能在土壤表面,无法渗透到土壤深处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生态园林土壤改良装置,包括移动框,所述移动框内部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贯穿移动框并与移动框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外侧固定连接有翻土辊,所述移动框内部设有蓄水框,所述移动框内部固定连接有多喷嘴装置,所述多喷嘴装置设置于翻土辊上方,所述移动框顶部固定连接有试剂箱,所述蓄水框内部设有往复传动组件。所述往复传动组件包括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一侧铰接连接有第一连板,所述第一连板一端铰接连接有第二连板,所述蓄水框外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有移动框内壁。
8.同时,本发明的往复传动组件还包括滑板,所述滑板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板一端,所述滑板与蓄水框内壁滑动连接,以使得滑板在第二连板的带动下在蓄水框内滑动,所述滑板边缘环绕固定连接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与蓄水框内壁滑动挤压接触,所述密封环由橡胶材料制成,有利于提高滑板与蓄水框之间的密封性。还包括联动组件和联动阀组,所述联动组件用于实现转动杆和往复传动组件之间的联动传动,所述联动阀组用于控制试剂箱和多喷嘴装置各自与所述蓄水框之间的通断。
9.优选的,所述多喷嘴装置与蓄水框之间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蓄水框和多
喷嘴装置相连通,所述蓄水框外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贯穿移动框并与试剂箱固定连通。
10.具体而言,本发明中的上述联动阀组结构之一可以是:包括单向进水阀和单向出水阀,单向进水阀安装在进水管上,单向出水阀安装在出水管上,且所述滑板朝转动盘一侧移动时,单向进水阀打开而单向出水阀关闭,当滑板朝出水管一侧移动时,单向进水阀关闭而单向出水阀打开。
11.本发明中的上述联动阀组结构最优设计结构推荐为:主要可包括固接在所述滑板背离第二连板一端的两根推杆,每根推杆的自由端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凹槽;
12.其中一根推杆所正对的所述进水管内滑动安装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与固接在进水管内的第一撑杆之间通过第一弹簧连接,靠撑杆处的进水管侧壁开设有与蓄水框内部连通的进水孔;
13.另一根推杆正对的所述出水管内滑动安装有活塞柱,活塞柱内具有一个输送通道,活塞柱与固定在出水管内的第二撑杆之间通过第二弹簧连接,且在进水管的管壁上开设有与蓄水框内部连通的出水孔;所述输送通道的入口端贯穿活塞柱的侧壁,其出口端贯穿活塞柱靠第二弹簧的一端;
14.所述活塞板和活塞柱的端面上均具有一个插孔,插孔的孔底侧壁处具有一个盲孔,盲孔内通过复位弹簧连接一个滑柱,且自然状态下,该复位弹簧将滑柱的球形端顶出盲孔之外;两根所述推杆的自由端插入到所述插孔内时,所述滑柱的球形端滑入到所述凹槽内而实现卡接;
15.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须使得各自在自然状态下时,令所述活塞板位于将进水孔封堵的位置,而所述活塞柱位于所述出水孔与输送通道的入口端相连通的位置。
16.为便于制作时扩大滑板行程,蓄水框的端部具有两个朝外侧凸起的凸柱,两个凸柱内分别同轴安装有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
17.优选的,所述移动框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液压杆,多个所述液压杆底部均安装有万向轮,有利于对移动框进行升降,便于翻土辊对土壤进行翻土。
18.本发明提供了生态园林土壤改良装置,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19.1、该生态园林土壤改良装置,使移动框进行下降,从而使转动杆外侧固定连接的翻土辊与土壤相接触,并通过在移动框外侧安装电机,使电机输出轴与转动杆固定连接,从而使电机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当转动杆转动时带动翻土辊进行转动,从而进行翻土,将土壤变的松软,并且将野草翻起,成为其肥料,改善土壤,操作人员通过推动移动框进行不间断的操作。
20.2、该生态园林土壤改良装置,当转动盘转动时通过第一连板、第二连板拉动滑板在蓄水框内部进行往复移动,由于在蓄水框与试剂箱之间固定连通有进水管,并在进水管外侧固定连接有联动阀组,通过将试剂箱内部注入可调节土壤的混合试剂,当滑板进行往复时,将试剂箱内部的试剂,抽入蓄水框,并通过出水管,再由多喷嘴装置喷出,配合翻土辊的翻土,解决了改善土壤改良剂与土壤混合不均的问题,翻土与喷洒试剂同步进行,充分融合。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的移动框局部剖视图;
23.图3为本发明的往复传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连板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发明的联动阀组的一种结构图;
26.图6为联动阀组的进水管处的结构图;
27.图7为联动阀组的两个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移动框;2、转动杆;3、翻土辊;4、蓄水框;5、齿轮轴;6、第一齿轮;7、第二齿轮;8、芯轴;9、转动盘;10、第一连板;11、第二连板;12、滑板;13、安装板;14、多喷嘴装置;15、出水管;16、试剂箱;17、进水管;18、链轮;19、液压杆;20、万向轮;21、推杆;22、活塞板;23、第一弹簧;24、进水孔;25、第一撑杆;26、活塞柱;27、输送通道;28、第二弹簧;29、第二撑杆;30、出水孔;31、磁体;32、复位弹簧;33、滑柱;34、凸柱。
具体实施方式
29.本发明实施例具体介绍的生态园林土壤改良装置的制作结构,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就其结构而言,主要包括一个作为外壳的移动框1,这个移动框1可以是长方体结构,移动框1的一端固定有一个便于手握后推动移动框1前进的推杆。在移动框1内部设有一根可以转动的转动杆2,这根转动杆2贯穿移动框1并与移动框1转动连接,转动杆2外侧固定连接有翻土辊3,翻土辊3用于翻转搅拌泥土,最好是呈环形阵列布置在转动杆2外侧,以便提高拌和的均匀性。并且,在制作时,上述的移动框1内部还设有一个蓄水框4,这个蓄水框4也可以是长方体状的盒体结构。
30.并且,在前述的那个移动框1内部还固定连接有多喷嘴装置14,多喷嘴装置14设置于翻土辊3上方,其具有多个喷嘴以喷射用于改善土壤的试剂。而在移动框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试剂箱16,前述的蓄水框4的内部设有往复传动组件。此外,为便于移动,在移动框1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液压杆19,多个液压杆19底部均安装有万向轮20,有利于对移动框1进行升降,便于翻土辊3与土壤充分接触,从而更好地对土壤进行翻土作业。
31.请再次参阅图3和图4,以上实施例中的往复传动组件包括转动盘9,转动盘9一侧铰接连接有第一连板10,第一连板10一端铰接连接有第二连板11,蓄水框4外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3,安装板13固定连接在移动框1内壁上,以实现对蓄水框4的安装。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往复传动组件还包括滑板12,这块滑板12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板11的一端,滑板12与蓄水框4内壁滑动连接,以使得滑板12在第二连板11的带动下在蓄水框4内滑动,滑板12边缘环绕固定连接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与蓄水框内壁滑动挤压接触,这个密封环可以是诸如与之适应的矩形或者正方形,密封环由橡胶材料制成,有利于提高滑板12与蓄水框4之间的密封性,从而使得密封环与滑板12形成一个类似活塞的元件。
32.具体的,当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时,通过将本改良装置移动至林园内的既定位置处,通过启动液压杆19,使液压杆19收缩,使移动框1进行下降,从而使转动杆2外侧固定连接的翻土辊3与土壤相接触,以便翻土作业;并通过在移动框1外侧安装电机(图中未示出),使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杆2固定连接,从而使电机带动转动杆2进行转动,当转动杆2转动时
带动翻土辊3进行转动,从而进行翻土,将土壤翻拌得更为松软,并且还可以随之而将野草翻起,成为园林内土壤的肥料,从而改善土壤,操作人员通过推动移动框1就可以进行不间断的连续翻土改良操作。
33.作为具体实施细节,上述的多喷嘴装置14与蓄水框4之间连接有出水管15,出水管15与蓄水框4和多喷嘴装置14相连通,蓄水框4外侧连接有进水管17,进水管17贯穿移动框1并与试剂箱16固定连通,以将试剂注入到滑板12和蓄水框4侧壁之间的存储空间内。
34.转动盘9另一侧同轴地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7,第二齿轮7转动安装于芯轴8,芯轴8与移动框1内壁固定连接,第二齿轮7外侧啮合连接有第一齿轮6,第一齿轮6固定安装于齿轮轴5上,齿轮轴5贯穿移动框1并与移动框1转动连接,联动组件包括两个链轮18,两个链轮18分别固定于转动杆2上和齿轮轴5上,两个链轮18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有利于使翻土辊3进行翻土的同时达到同步喷洒的效果。
35.具体的,当转动杆2进行转动时,通过联动组件中的两个链轮18,使转动杆2带动齿轮轴5进行转动,当齿轮轴5转动通过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6,带动啮合连接的第二齿轮7转动,第二齿轮7固定连接的转动盘9进行同步转动,当转动盘9转动时,通过第一连板10、第二连板11来拉动滑板12在蓄水框4内部进行往复移动,或者说是活塞运动,由于在蓄水框4与试剂箱16之间连有进水管17,并在进水管17上固定连接有单向进水阀,以及出水管15上也固定连接有单向出水阀,于是,可以通过将试剂箱16内部注入可调节土壤的混合试剂到滑板12和蓄水框4侧壁之间的存储空间内,且当滑板12进行往复移动过程中,处于朝转动盘9一侧移动的状态时,即将试剂箱16内部的试剂,抽入到蓄水框4的上述存储空间内,并在滑板12处于朝出水管15一侧移动的状态时,将试剂挤出蓄水框4后再通过出水管15,经多喷嘴装置14喷出,洒在翻土辊3翻起的土壤上,从而解决了改善土壤改良剂与土壤混合不均的问题。
36.特别地,作为具体实施结构,本实施例的上述联动阀组结构可以如下设计,采用两个单向阀(图中未示出),亦即:包括单向进水阀和单向出水阀,单向进水阀安装在进水管17上,单向出水阀安装在出水管15上,且所述滑板12朝转动盘9一侧移动时,单向进水阀打开而单向出水阀关闭,当滑板12朝出水管15一侧移动时,单向进水阀关闭而单向出水阀打开,从而实现试剂的补充和推射输出。
37.作为最佳实施例,请参阅图5-7所示,上述联动阀组结构如下制作:设置固接在所述滑板12背离第二连板一端的两根推杆21,每根推杆21的自由端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凹槽,凹槽最好是径向开设,呈圆柱状结构为佳。其中一根推杆21所正对的所述进水管17内滑动安装有活塞板22,活塞板22在进水管17内动密封配合,所述活塞板22与固接在进水管17内的第一撑杆25之间通过第一弹簧23连接,第一撑杆25可以是一根固接在进水管17内的条板。并且还在靠撑杆处的进水管17侧壁开设有与蓄水框4内部连通的进水孔24,用于朝蓄水框4内注入试剂。
38.与此同时,另一根推杆21正对的所述出水管15内滑动安装有活塞柱26,活塞柱26内具有一个输送通道27,这个输送通道27用于输送试剂,可以设计成l型路径。活塞柱26与固定在出水管15内的第二撑杆29之间通过第二弹簧28连接,且在进水管17的管壁上开设有与蓄水框4内部连通的出水孔30;输送通道27的入口端贯穿活塞柱26的侧壁,例如沿活塞柱26的径向贯穿活塞柱26侧壁,输送通道27的出口端贯穿活塞柱26靠第二弹簧28的一端,以
便将试剂从蓄水框4内输出至出水管15内。
39.为了使得各推杆21能与对应的活塞板22或活塞柱26可拆卸连接,在活塞板22和活塞柱26的端面上均具有一个插孔,插孔的孔底侧壁处具有一个盲孔,盲孔内通过复位弹簧32连接一个滑柱33,且自然状态下,该复位弹簧32将滑柱33的球形端顶出盲孔之外,当两根所述推杆21的自由端插入到所述插孔内时,所述滑柱33的球形端滑入到所述凹槽内而实现卡接,而在推杆21被朝外侧拉出过程中,最终可以克服复位弹簧32的顶推力而使得滑柱33从凹槽内滑出,脱离连接关系。
40.并且,同样关键地,如图7,第一弹簧23和第二弹簧28须使得各自在自然状态下时,令所述活塞板22位于将进水孔24封堵的位置,而所述活塞柱26位于所述出水孔30与输送通道27的入口端相连通的位置。在使用时,第二连板带动滑板12靠拢进水管17和出水管15,并最终移动至极限位置,使得两根推杆21分别插入到对应的活塞板22和活塞柱26端面的插孔内,并因为滑柱33的滑入而实现卡接,此时滑板12再反向移动时,就会带动相应的活塞板22和活塞柱26一起朝远离两根撑杆的一侧运动,从而使得前述的进水孔24被打开,试剂从进水管17流入蓄水框4内,而与此同时,输送通道27的入口端与前述的出水孔30错开,导致出水管15道被关闭,于是实现了将蓄水框4内补入试剂的目的,且在滑板12反向移动时,因为两根弹簧的弹力,会使得推杆21与对应的活塞板22和活塞柱26瞬间彻底分离,活塞板22和活塞柱26在相应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迅速退回到初始位置,将进水孔24重新封闭而将出水孔30与输送通道27的入口端连通,从而在第二连板带动滑板12再次靠拢进水管17和出水管15的过程中,实现对蓄水框4内的试剂的挤压推动,令其从出水孔30进入到活塞柱26后,再流入出水管15,以便喷洒试剂,结构设计非常简单而巧妙,控制效果突出。
41.在实际制作时,为便于扩大滑板12行程,提升补试剂或输出试剂的量,蓄水框4的端部具有两个朝外侧凸起的凸柱34,两个凸柱34内分别同轴安装有所述进水管17和出水管15。并且,本实施例还在活塞板22和第一撑杆25内,以及所述活塞柱26与第二撑杆29内,均内嵌有磁体31,彼此正对的一对磁体31相互吸引,从而在推杆21与滑柱33分离时,活塞板22和活塞柱26可以快速复位且保证复位后即保持稳定。
4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