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咸水滴灌重度盐碱地原土种植食葵的方法

文档序号:32786866发布日期:2023-01-03 19:19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咸水滴灌重度盐碱地原土种植食葵的方法

1.本发明属于农业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咸水滴灌重度盐碱地原土种植食葵的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人地矛盾紧张,盐碱地的治理开发利用已成为我国农业空间拓展和农业产量提升的重要路径,盐碱地治理核心问题是通过灌溉将土壤中的盐分淋洗走,为植物生长创造一个适宜的土壤环境,而随着水资源日益紧缺,节水和非常规水利用的灌溉淋盐成为盐碱地治理开发的迫切需求和重要趋势。在滨海地区、河套平原等盐碱地分布区,浅层地下水埋深浅且大部分为微咸水、咸水,有效利用这部分微咸水、咸水资源不仅可以节约淡水资源,还可以降低浅层地下水位,有效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滴灌是现代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一种,具有节水、省工、高效、水肥调理剂一体化等特点,也是被研究证明最适合微咸水、咸水的灌溉形式。食用型向日葵(食葵)耐盐耐旱,经济效益显著,已成为东北、西北和华北等区域盐碱地治理和盐渍化农田效益提升的重要的种植作物。
3.对于灌溉水水质来说,一般认为灌溉水矿化度《1g/l的为淡水,灌溉水矿化度1~5g/l的为微咸水,灌溉水矿化度5~10g/l的为咸水。灌溉水矿化度越高,水盐胁迫程度越大,潜在的土壤积盐问题越严重,对作物出苗、萌发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也越大。随着灌溉水矿化度增加,作物产量普遍会降低甚至绝产。目前通过合理采用农艺措施提高微咸水(《5g/l)灌溉条件下的盐碱地作物产量的研究已有报道,且基本上都是针对油用型向日葵(油葵),而没有针对食用型向日葵(食葵)的方法。
4.cn102326487a公开了一种在滨海重盐碱地种植油葵的方法,其步骤包括:a、土地整理,修建条田或台田;b、冬季咸水灌溉结冰;c、地膜覆盖;d、播种;e、生长期管理;f、待油葵长成时进行采收。本发明通过土地整理、冬季咸水结冰灌溉、春季咸水冰融冲淋、地膜覆盖抑盐保墒等一系列措施,降低油葵根层土壤的含盐量,保证油葵的正常生长。
5.cn108077029a公开了一种盐碱地油葵的微咸水地下滴灌栽培方法,提出构建油葵根区水肥气理想调控结构体,通过将微地形构造、地下滴灌及地膜覆盖技术相耦合,最大程度的起到保墒减盐的作用,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一个相对较好的土壤环境。提出盐碱地油葵地下滴灌的水肥气理想调控阈值,采用地下滴灌的方式,将适量的水与肥以及适宜浓度的溶解氧直接输送到作物根系附近,使油葵主根区土壤始终保持在最优的水分和养分状态以及含氧量。
6.cn109287391a公开了一种中重度盐碱地种植食葵的施肥方法。该发明所提供的中重度盐碱地种植食葵的施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拌种:用含维生素b6水溶液浸泡食葵种子,晾干后播种;(2)施基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并补充微量元素肥料锌肥作底肥;(3)追肥:在食葵现蕾期追施,追施氮肥为主,氮肥总质量的50%作追肥;在土壤有效硼含量低于0.4mg/kg土时,用0.1~0.2硼砂水溶液喷施叶片。该配方施肥法是针对河套灌区中重度盐碱地类型特征和食葵生长发育特点制定的,适合于河套灌区中重度盐碱地食葵种植。
7.但现有的上述方案对于采用对作物胁迫更加严重的咸水(5~7g/l)滴灌,在不向土壤添加任何改良剂条件下进行重度盐碱地原土直接种植食葵,缺少可以参考的价值,且无法很好地解决存在的土壤盐渍化程度高、种子出苗困难、水肥盐不协调、土壤水分饱和后入渗系数降低造成盐分淋洗困难和根区透气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咸水滴灌重度盐碱地原土种植食葵的方法,该方法以咸水(5~7g/l)作为灌溉水源,种植前期不向土壤添加任何改良剂,在重度盐碱地原土中直接播种,通过配套咸水滴灌重度盐碱地原土种植条件下包括食葵适宜播种关键参数、垄作模式等节水控盐高产的农艺措施,提出了食葵根区水肥盐适宜生境的综合调控方案,形成了一套适宜在重度盐碱地咸水条件下滴灌食葵的原土种植方法。
9.为达到此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0.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咸水滴灌重度盐碱地原土种植食葵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1)土地整理与垄作覆膜:对盐碱化土地进行深松,并进行旋耕,再依次对旋耕后的农田进行起垄、滴灌带铺设和覆膜;
12.(2)食葵播种:将食葵种子和种子处理剂混合进行拌种后,进行播种;
13.(3)土壤墒情监测:在田间至少选3个墒情监测点,每个点在滴头正下方埋设土壤墒情监测真空表负压计和/或电子负压计;
14.(4)咸水滴灌水盐调控:将播种后至食葵收获前的灌溉时期分为播种、出苗和定苗三个阶段进行水肥一体化的施肥灌溉。
15.在本发明中,主要针对重度盐碱地咸水条件下原土种植食葵过程中存在的土壤盐渍化程度高、种子出苗困难、水肥盐不协调、土壤水分饱和后入渗系数降低造成盐分淋洗困难和根区透气差等问题,通过确定咸水滴灌条件下食葵适宜播种深度、播种行距和初次造墒咸水灌溉量等关键农艺参数解决种子出苗难题,通过选择适宜滴头流量、滴头间距并制定合理的咸水滴灌灌溉制度解决土壤积盐和根区水盐气不协调问题,通过水肥一体化以及增施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实现养分增效解决水肥盐不协调问题,提出一种在不添加土壤改良剂条件下,通过利用咸水(5~7g/l)进行滴灌在重度盐碱地上原土种植食葵的方法,目的是提高盐渍区域资源效能,促进盐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提升。
16.在本发明中,提出咸水滴灌条件下重度盐碱地原土种植食葵的适宜播种深度、播种行距、垄作规格等关键农艺参数,解决了与重度盐碱地咸水滴灌条件下水、热、盐变化过程相匹配相适宜的食葵种植模式问题,为食葵生长发育提供了一个相对较好的土壤空间环境。
17.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深松具体为:对盐碱化土地进行深松,深松的深度为45~55cm(例如可以是45cm、46cm、48cm、50cm、52cm、55cm等),且每间隔2~3年(例如可以是2年、2.5年、3年等)深松一次。
18.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旋耕具体为:每年进行旋耕,耕地的深度为25~35cm(例如可以是25cm、26cm、28cm、30cm、32cm、34cm、35cm等),打破犁底层,疏松土壤。
19.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起垄中,垄高为10~20cm(例如可以是10cm、11cm、12cm、
13cm、14cm、15cm、16cm、17cm、18cm、19cm、20cm等),垄面宽为35~45cm(例如可以是35cm、36cm、38cm、40cm、42cm、45cm等),垄间距70~80cm(例如可以是70cm、71cm、73cm、75cm、77cm、80cm等)。
20.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滴灌带铺设在垄面中间。
21.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覆膜具体为:在垄上覆盖农用膜,所述农用膜的材质选自po膜和/或pe膜,所述农用膜的厚度为0.006~0.2mm,例如可以是0.006mm、0.007mm、0.008mm、0.01mm、0.02mm、0.04mm、0.06mm、0.08mm、0.10mm、0.20mm等。
22.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种子处理剂为咯菌腈。
23.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咯菌腈的质量浓度为23~27g/l,例如可以是23g/l、24g/l、25g/l、26g/l、27g/l、28g/l等。
24.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食葵种子处理剂和种子的用量比为900~1200ml:100kg,例如可以是900ml:100kg、950ml:100kg、1000ml:100kg、1050ml:100kg、1100ml:100kg、1150ml:100kg、1200ml:100kg等。
25.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播种具体为:在距离滴灌带4~6cm(例如可以是4cm、4.5cm、5cm、5.5cm、6cm等)远点播食葵种子,每穴1粒,播种深度在3.5~4.5cm(例如可以是3.5cm、3.7cm、4cm、4.2cm、4.5cm等),播种后在种穴上覆盖沙子。
26.优选地,步骤(2)中,食葵播种的行距与垄间距相同。
27.优选地,步骤(2)中,食葵播种的株距根据食葵品种的播种密度确定。
28.优选地,所述食葵品种为sh363和/或sh361,所述播种密度为2000~2400株/亩,例如可以是2000株/亩、2100株/亩、2200株/亩、2300株/亩、2400株/亩等。
29.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墒情监测点为3个代表性的点,该点的食葵长势可以代表农田食葵平均长势,该点的土壤土质可以代表农田2/3以上的土壤土质情况,该点避免选在田块边缘上。
30.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埋设的深度为每个点在滴头正下方20cm。
31.优选地,步骤(4)中,在播种阶段的灌溉中,采用5~7g/l(例如可以是5g/l、5.5g/l、6g/l、6.5g/l、7g/l等)的咸水进行灌溉,所述灌溉的总量为28~35mm,例如可以是28cm、29cm、31cm、33cm、35cm等。
32.优选地,步骤(4)中,在播种阶段的灌溉中,所述农田出现占农田总面积1/4以上(例如可以是1/4、1/3、1/2等)的大面积明水,则停止灌溉,至明水消失后再继续灌溉,直至将总量为28-35mm(例如可以是28cm、29cm、31cm、33cm、35cm等)的5~7g/l(例如可以是5g/l、5.5g/l、6g/l、6.5g/l、7g/l等)的咸水灌溉完。
33.优选地,步骤(4)中,在播种阶段的灌溉中,农田不进行施肥。
34.优选地,步骤(4)中,在出苗阶段的灌溉中,检测到出苗后播种穴附近0~20cm(例如可以是0cm、5cm、10cm、15cm、20cm等)的土壤盐分含量为3ds/m以上(例如可以是3ds/m、3.1ds/m、3.2ds/m、3.3ds/m、3.4ds/m、3.5ds/m等),采用5~7g/l(例如可以是5g/l、5.5g/l、6g/l、6.5g/l、7g/l等)的咸水进行灌溉,所述灌溉的总量为4~5mm(例如可以是4mm、4.5mm、5mm等)。
35.优选地,步骤(4)中,在出苗阶段的灌溉中,降水量为0~10mm/d(例如可以是0.1mm/d、0.5mm/d、1mm/d、2mm/d、4mm/d、6mm/d、8mm/d、10mm/d等)的降雨过后,采用5~7g/l
(例如可以是5g/l、5.5g/l、6g/l、6.5g/l、7g/l等)的咸水进行灌溉,所述灌溉的总量为4~5mm(例如可以是4mm、4.5mm、5mm等)。
36.优选地,步骤(4)中,在定苗阶段的灌溉中,按照土壤墒情进行灌溉:第一年负压计中的任意2支的土壤基质势降低到-5kpa以上(例如可以是-5kpa、-6kpa、-8kpa等),进行水肥一体化的施肥灌溉,每次灌水量为7~10mm(例如可以是7mm、7.5mm、8mm、8.5mm、9mm、9.5mm、10mm等),灌溉过后,负压计中的任意2支的土壤基质势低于-5kpa(例如可以是-6kpa、-7kpa、-8kpa、-9kpa、-10kpa等),则再灌溉一次,负压计中的任意2支的土壤基质势高于-5kpa(例如可以是-5kpa、-4kpa、-3kpa、-2kpa、-1kpa等),则停止灌溉。
37.优选地,第一年的灌溉中,连续5天以上未进行灌溉,需要施肥灌溉一次,灌水量为4~5mm,例如可以是4mm、4.2mm、4.5mm、4.8mm、5mm等。
38.优选地,步骤(4)中,在定苗阶段的灌溉中,第二年以后根据土壤盐分状况设定土壤墒情控制灌溉阈值:所述农田表层80cm以上(例如可以是80cm、82cm、84cm、86cm等)的土壤层均变为轻度盐碱土,所述轻度盐碱土的ece《4ds/m(例如可以是3.9ds/m、3.8ds/m、3.5ds/m、3ds/m等),则按照-20kpa进行灌溉,否则继续按照-5kpa进行灌溉。
39.优选地,所述按照-20kpa进行灌溉具体为:进行水肥一体化的施肥灌溉,每次灌水量为7~10mm(例如可以是7mm、7.5mm、8mm、8.5mm、9mm、9.5mm、10mm等);灌溉过后,负压计中任意2支土壤基质势低于-20kpa(例如可以是-20kpa、-21kpa、-22kpa、-23kpa、-24kpa、-25kpa等),则再灌溉一次,负压计中任意2支土壤基质势高于-20kpa(例如可以是-19kpa、-18kpa、-17kpa、-16kpa、-15kpa等),则停止灌溉;
40.优选地,所述按照-5kpa进行灌溉具体为:进行水肥一体化的施肥灌溉,每次灌水量为7~10mm,灌溉过后,负压计中的任意2支的土壤基质势低于-5kpa,则再灌溉一次,负压计中的任意2支的土壤基质势高于-5kpa,则停止灌溉。
41.在本发明中,提出重度盐碱地原土种植食葵的咸水滴灌节水控盐水盐调控方法及阈值,选用与土壤质地相匹配的滴头间距,以及与土壤入渗系数相匹配的动态调整滴头流量,将食葵生育期划分为播种后、出苗后和定苗后三个阶段进行不同模式不同阈值控制的水盐调控处理,解决了重度盐碱地土壤水分饱和后土壤孔隙关闭、透水透气性差和土壤积盐问题,为食葵生长发育营造了一个水盐适宜的生境。
42.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水肥一体化的操作具体为:通过注肥系统将肥液在整个灌溉期间注入到管道中,随灌溉水同时施入到田间。
43.优选地,所述施肥包括底肥和追肥两部分,其中追肥通过水肥一体化施加。
44.优选地,所述底肥为磷酸二铵,所述底肥的施加量为10~20kg/亩,例如可以是10kg/亩、11kg/亩、12kg/亩、15kg/亩、17kg/亩、20kg/亩等。
45.优选地,所述追肥包括尿素、钾肥和微量元素肥。
46.优选地,所述尿素的施加量为10~20kg/亩,例如可以是10kg/亩、11kg/亩、13kg/亩、15kg/亩、17kg/亩、20kg/亩等。
47.优选地,所述钾肥为硫酸钾,所述钾肥的施加量为25~40kg/亩,例如可以是25kg/亩、26kg/亩、27kg/亩、29kg/亩、31kg/亩、34kg/亩、37kg/亩、40kg/亩等。
48.优选地,所述微量元素肥中的微量元素包括铁元素、镁元素、锌元素、硼元素或锰元素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49.优选地,所述微量元素肥的施加量为3~5kg/亩,例如可以是3kg/亩、3.5kg/亩、4kg/亩、4.5kg/亩、5kg/亩等。
50.在本发明中,提出了重度盐碱地原土种植食葵的咸水滴灌水肥一体化高产施肥灌溉方法,提出了相比常规施肥增施钾肥和额外施加中微量元素肥的养分增效施肥策略,通过增施钾肥提高食葵抗逆性和促进植株养分吸收平衡,通过施加中微量元素肥提高食葵抗逆性和促进植株根系养分吸收,解决了盐分胁迫下植物养分吸收不平衡和养分吸收减少的问题,为食葵生长发育营造了一个水肥适宜的生境。
51.优选地,在步骤(1)土地整理与垄作覆膜前需要进行滴灌灌溉系统设计与安装:根据灌溉水源位置、种植面积与地块形状、食葵株行信息进行种植区域的滴灌灌溉首部系统、田间管网布置、轮灌区划分的规划设计,设计标准按照国家《微灌工程技术标准》(gb/t50485-2020)执行。
52.优选地,所述灌灌溉首部系统至少要包括变频、过滤系统、注肥系统关键装置,且满足咸水灌溉防腐蚀抗堵塞要求。
53.优选地,根据种植区土壤特点,确定滴头间距参数,对于偏沙质类型盐碱土滴头间距为20cm,对于偏泥质类型盐碱土适宜滴头间距为30cm。
54.在本发明中,所述方法中的施加底肥、查苗补种、间定苗、中耕除草、辅助授粉、病虫害防治等具体田间管理措施按照所种植的食葵品种要求进行。
55.在本发明中,所述的播种后的首次灌溉,灌溉时可以将田间压力调节在2~3m的水头压力范围,使得田间滴头流量与盐碱土初始土壤入渗相适应,出苗以后可以将田间压力调为设计压力进行正常灌溉,使得滴头流量与不同盐分含量阶段的表层土壤入渗系数相匹配。
56.在本发明中,所述的按照土壤墒情进行灌溉,对埋设的表盘式负压计,可以上午9点前和下午3点后各观测一次,只要超过设定阈值,当天就进行灌溉;对于实时采集土壤墒情的电子负压计,只要采集数据超过设定阈值,当天就进行灌溉。
57.在本发明中,所述的施加的尿素、硫酸钾和中微量元素肥应为水溶性肥,可以用氯化钾、磷酸二氢钾等其他钾肥替代硫酸钾,中微量元素肥主要包含铁、镁、锌、硼、锰等元素即可。
5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59.(1)本发明针对盐碱地或盐渍化农田,通过将浅层地下咸水或周边咸水用于滴灌,结合提出重度盐碱地原土食葵播种农艺模式、咸水滴灌水盐调控方法和水肥一体化施肥灌溉养分增效方法,在不添加土壤改良剂情况下进行食葵种植,不仅可以扩大农业生产还可以节约淡水资源,有效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60.(2)本发明方法不进行土壤改良,不添加土壤改良剂,采用重度盐碱地原土直接种植模式,通过确定咸水滴灌条件下食葵适宜播种深度、播种行距和初次造墒咸水灌溉量等关键农艺参数解决种子出苗难题;
61.(3)本发明通过选择适宜滴头流量、滴头间距并制定合理的咸水滴灌灌溉制度解决土壤积盐和根区水盐气不协调问题;
62.(4)本发明通过水肥一体化以及增施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实现养分增效解决水肥盐不协调问题,实现盐分淋洗与播种同步进行,具有节水控盐、省工降本、优质高产等效果,
方法操作简单、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63.图1为盐碱地原土种植食葵滴灌系统布置图;
64.其中,1为咸水水井,2为离心过滤系统,3为叠片过滤系统,4为注肥系统,5为田间小首部。
65.图2为本发明盐碱地原土种植食葵剖面视图;
66.图3为本发明盐碱地原土种植食葵田间布置图;
67.图4为盐碱土负压计埋设图。
具体实施方式
68.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本发明所使用的的各种原料及各项设备均为常规市售产品,均能够通过市场购买直接获得。
69.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滴灌灌溉系统设计与安装如下所示(如图1所示):
70.①
根据灌溉水源位置、种植面积、食葵株行距等信息进行种植区域的滴灌灌溉首部系统、田间管网布置、轮灌区划分等规划设计,设计标准按照国家《微灌工程技术标准》(gb/t50485-2020)执行;
71.②
滴灌灌溉首部系统至少要包括变频、过滤系统、注肥系统等关键装置,且满足咸水灌溉防腐蚀抗堵塞要求;
72.③
根据种植区土壤特点,确定滴头间距参数,对于偏沙质类型盐碱土滴头间距可选20cm,对于偏泥质类型盐碱土适宜滴头间距可选30cm;
73.④
根据规划设计的滴灌灌溉系统方案,进行滴灌灌溉系统设备安装。
74.实施例1
7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咸水滴灌重度盐碱地原土种植食葵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6.(1)土地整理与垄作覆膜(如图2所示):
77.对盐碱化农田进行深松,深松至少50cm,每间隔2~3年深松一次;每年进行旋耕,耕地深度至少30cm,打破犁底层,疏松土壤;对旋耕后的农田进行起垄、滴灌带铺设、覆膜等,垄高12cm左右,垄面宽40cm,垄间距80cm,滴灌带铺设在垄面中间,垄上覆盖农用膜。
78.(2)食葵播种(如图2所示):
79.选用三瑞农科的杂交食葵系列种子sh361,播种前每100kg种子用25g/l的咯菌腈25g进行拌种用以防治食葵菌核病和霜霉病;并在距离滴灌带5cm远点播食葵种子,每穴1粒,播种深度在4cm,播种后在种穴上覆盖沙子,食葵行距与滴灌带行距相同为80cm,本实施例所选食葵品种为sh361,适宜播种密度为2083,株距为40cm;其他按照食葵种植正常田间管理进行。
80.(3)土壤墒情监测(如图3所示):
81.在田间选3个代表性的点,3个代表性的点,该点的食葵长势可以代表农田食葵平均长势,该点的土壤土质可以代表农田2/3以上的土壤土质情况,该点避免选在田块边缘
上,每个点在滴头正下方20cm深度处埋设土壤墒情监测真空表负压计或电子负压计。
82.(4)咸水滴灌水盐调控方法:
83.将播种后至食葵收获前的灌溉时期分为播种、出苗和定苗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按照以下灌溉原则就行灌溉管理;
84.①
播种后:播种后首次灌溉咸水(6g/l)30mm,连续灌溉,如农田出现大面积明水,则停止灌溉,等到明水消失后继续灌溉,直至将30mm水量灌溉完,该阶段不施肥;
85.②
出苗后:出苗后实时检测播种穴附近土壤盐分(ec),当播种穴附近ec大于3ds/m,则灌溉4mm的咸水,期间如遇小雨则小雨过后立即灌溉咸水4mm,该阶段同样不施肥;
86.③
定苗后:定苗后按照土壤墒情进行灌溉,第一年,当负压计中的任意2支的土壤基质势降低到-5kpa以上时,进行水肥一体化的施肥灌溉,每次灌水量7mm。如果连续5天以上未进行灌溉,则需要施肥灌溉一次,灌水量4mm。第二年以后根据土壤盐分状况设定土壤墒情控制灌溉阈值。如果农田表层80cm以上土壤均变为轻度盐碱土(ece《4ds/m),则按照阈值为-20kpa进行灌溉,否则继续按照-5kpa进行灌溉;
87.其中,具体的咸水滴灌水肥一体化施肥灌溉方法如下所示:
88.①
底肥:施加磷酸二铵15kg/亩。
89.②
追肥:追施尿素15kg/亩,追施硫酸钾26kg/亩,追施中微量元素肥4kg/亩。施肥灌溉天数按照定苗后到收获前计算,将追施的肥料换算成每天的施肥量,每次灌溉时计算与上次灌溉的间隔天数,然后用间隔天数乘以每日施肥量就是本次灌溉所需施肥量。将计算出的施肥量加入肥料桶中,通过注肥系统将肥液在整个灌溉期间注入到管道中,随灌溉水施入到田间。
90.其他田间管理措施:施加底肥、查苗补种、间定苗、中耕除草、辅助授粉、病虫害防治等具体田间管理措施按照所种植的食葵品种要求进行。
91.实施例2
9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咸水滴灌重度盐碱地原土种植食葵的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播种深度在2cm。
93.实施例3
9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咸水滴灌重度盐碱地原土种植食葵的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播种深度在6cm。
95.实施例4
9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咸水滴灌重度盐碱地原土种植食葵的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步骤(4)播种后:播种后首次灌溉咸水(6g/l)21mm,连续灌溉。
97.实施例5
9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咸水滴灌重度盐碱地原土种植食葵的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农田表层80cm以上土壤变为轻度盐碱土,仍按照-5kpa进行灌溉。
99.实施例6
10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咸水滴灌重度盐碱地原土种植食葵的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不追施微量元素肥。
101.对比例1
102.本对比例提供一种种植食葵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3.a、土地整理:于入冬前进行,在春季地下水位小于1.5m大于1m的滨海盐碱地,修建条田,条田宽20m,长度500m,沟深1.5m,底宽1m,上口宽3m;在春季地下水位小于1m的滨海盐碱地,修建台田,台田宽12m,台田地面距地下水1.5m;在条、台田上每隔10m埋设直径10cm的芦苇把,埋深40cm,排水芦苇把长度较条田或台田宽度长1m,埋设后两端露于排水沟内;在条田或台田四周修建高度为30cm的蓄水埂,翻耕土壤,施入有效含量为12%的过磷酸钙100kg/亩;
104.b、冬季咸水灌溉结冰:日均气温稳定低于-5℃,抽提地下咸水进行灌溉,灌溉水含盐量为9.6-11.2g/l,灌水量180mm;具体操作方法为先用小水灌溉结冰,待地表形成稳定冰层后,一次灌足180mm水量,灌水后形成稳定咸水冰层;
105.c、地膜覆盖:待咸水冰完全融化入渗土壤后,及时利用90-120cm地膜进行覆盖,以减少蒸发抑制春季返盐;
106.d、播种:选用耐盐的油葵品种美国矮大头进行播种,采用膜上点播或机械化覆膜播种,等行距播种,行距60cm,株距28-30cm;播种前一次性施入包衣尿素(有效含量34%)20kg/亩,并喷施除草剂;
107.e、生长期管理:对油葵进行间苗、定苗,亩株数3700-4000株;在油葵的花期和种盘发育期及时防治虫害,主要是螟虫的防治;
108.f、进行采收。
109.测试例
110.测试样品:实施例1-6提供的方法和的对比例1提供的方法各阶段的土壤及最终采收得到的产品;
111.测试选区:试验示范区0-40cm土壤ece均值为23.8ds/m,ph均值为8.73,0-120cm土壤ece均值为14.2ds/m,ph均值为8.33,属于重度盐碱地;
112.测试项目:亩产,各项目均测试5次,取平均值进行记录;
113.具体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
114.表1
115.项目亩产(kg)实施例1253实施例2220实施例3159实施例4215实施例5190实施例6177对比例1159
116.由表1所示,按照本发明方法种植食葵后,种植的食葵第一年产量接近中高产良田水平,且葵花籽皮薄仁大,籽粒饱满,味道香美,品质独特。
117.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咸水滴灌重度盐碱地原土种植食葵的方法,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工艺步骤,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工艺步骤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所选用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
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