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高产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32591673发布日期:2022-12-17 12:40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玉米高产栽培方法

1.本发明涉及玉米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玉米高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2.玉米为禾本科,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在全球三大谷物中,玉米总产量和平均单产均居世界首位。中国的玉米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二位。
3.在世界谷类作物中,玉米的种植范围广。玉米的播种面积以北美洲最多,其次为亚洲、拉丁美洲、欧洲等。玉米占世界粗粮产量的65%以上,占我国粗粮产量的90%。玉米籽粒中含有70-75%的淀粉,10%左右的蛋白质,4-5%的脂肪,2%左右的多种维生素。以玉米为原料制成的加工产品有3000种以上。玉米是制造复合饲料的最主要原料,一般占65-70%。
4.玉米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粮之一,特别是一些非洲、拉丁美洲国家。现今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一人口以玉米作为主要粮食。
5.在世界谷类作物中,玉米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而居第3位,平均单产则居首位。从北纬58
°
到南纬42
°
,从低于海平面的中国新疆吐鲁番盆地到36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都能栽种。以北美洲最多,其次为亚洲、拉丁美洲、欧洲等。中国的玉米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2位。集中分布在从东北经华北走向西南这一斜长形地带内,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玉米面积85%。
6.但是,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种植粮食的土地面积有限。目前玉米还普遍存在着生产水平低,产量远远满足不了人类需求的状况。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玉米高产栽培方法。
8.一种玉米高产栽培方法,包括:
9.在播种时,将玉米种子的正面向上、头尾对准行间的方向摆种;玉米种子的正面为胚根、胚轴和胚芽。
10.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玉米高产栽培方法,将玉米种子按照宽行、窄行平行且交错的方式进行种植;
11.并且将玉米种子的种顶头朝宽行方向、胚根部位向窄行方向摆放的方式进行种植。
12.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玉米高产栽培方法,将玉米种子按照等株距的方式进行播种。
13.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玉米高产栽培方法,株距为16cm至18cm。
14.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玉米高产栽培方法,将每一行玉米种子实行对空摆放的方式进行种植。
15.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玉米高产栽培方法,播种规格为宽行70cm至90cm;窄行在45cm至50cm间。
16.有益效果:
17.本发明提供的玉米高产栽培方法,利用种子特点实行单株定向摆种密植栽培,找准了玉米群体及个体在有限土地及空间上的精准利用,通过将玉米种子的正面向上、头尾对准行间的方向摆种进行播种,实现了玉米增产的技术优势。为发挥玉米潜在增产能力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在有限的土地及空间上增产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18.图1为玉米种子的外形图和结构图;
19.图2为玉米种子正面、反面外形结构对照图;
20.图3为采用本发明摆种方式种植的玉米苗生长状态图;
21.图4为本发明玉米种植宽行摆放播种示意图;
22.图5为玉米田间窄行及果穗定向(宽行方向)生长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本发明从种子形状及特点判定玉米果穗未来生长方向及部位,实施摆种定位定向栽培,提供一种玉米栽培的高产方案。经研究证实,其果穗生长方向与种子顶部伸长方向一致;叶片伸长方向和种子胚根和胚芽对应方向一致。
25.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是一种将玉米种子生理特点及生长特性,在播种时科学地摆放和应用,使玉米植株在土壤里播种出苗后朝固定方向生长,让叶片及果穗按照预定方向生长,达到群体与个体间都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及空间,减少植株间在生长中相互争养(氧)、遮光、挡粉,从而提高玉米植株个体光合能力及授粉率,满足个体生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
26.图1为玉米种子的外形图和结构图,如图1所示,种子胚的部分是关键,种子发芽规律为先长根,等根得到土壤的固定后再长芽,其胚根部分是长根,胚芽部分长苗,子叶随芽一起生长,而芽的方向则往往是果穗形成的方向。
27.图2为玉米种子正面、反面外形结构对照图,如图2所示,左边两排是正面(有明显的胚芽,右边两排是背面)。从玉米种子外形看,正背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及结构,正面为胚根、胚轴和胚芽,是生命延续部分,也是本发明科学合理利用的部分;背面为提供胚根和胚芽生长的胚乳,是提供种子生长的储存营养部分。
28.本发明提供一种玉米高产栽培方法,包括:在播种时,将玉米种子的正面向上、头尾对准行间的方向摆种。
29.图3为采用本发明摆种方式种植的玉米苗生长状态图,如图3所示,从种子形状及特点判定玉米种子萌发及玉米后期生长中的特性,经反复实验证明叶片伸长方向和种子胚根和胚芽对应方向一致。当种子正面向上时,胚根则会在不影响种子的情形下往地下生长,胚芽则向地上生长,此摆放方式不会因种子萌动改变后期叶片及主穗生长方向。
30.本发明利用种子可见胚芽和不可见胚芽的正反两面确定叶片及主果穗生长方向。种子有圆润部位为头,尖稍部位为尾的特点,将玉米种子正面向上头尾对准行间方向摆种,达到胚根部直接向地下生长固定下来,随后胚芽向上生长的目的。因有芽部分在上,萌发时不受种子自身压迫顶翻转形,本发明使用此方法可以固定住未来叶片及果穗生长方向,同时提高玉米出苗的整齐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植株及叶片互让和定向栽培、使土壤肥力及光热气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
31.本发明采用玉米种子直播胚芽向上摆种出苗后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形成的特点:
32.(1)种子在土壤里摆放位置基本不变。
33.(2)胚根生发直接向地下生长特点明显。
34.(3)子叶生长与种头方向标准一致。
35.(4)第一不完全叶都按设定的胚根方向生长,且每株都保持在平行方向。
36.进一步地,图4为本发明玉米种植宽行摆放播种示意图,本发明将玉米种子按照宽行、窄行平行且交错的方式进行种植;并且将玉米种子的种顶头朝宽行方向、胚根部位向窄行方向摆放的方式进行种植。
37.具体地,本发明结合精细整地拉线条播,实行宽窄行拉线定行、定株规格摆播,设计由主果穗叶片生长方向定为宽行,无主果穗叶片方向定为窄行。
38.图5为玉米田间窄行及果穗定向(宽行方向)生长状态图。宽窄行的特点是将玉米种子通过统一定位摆放可使主果穗方向叶片定向舒长在宽行间,其相反方向则不是主穗生长的窄行一面,叶片相对紧凑靠在一起。本发明将种顶头朝宽行方向胚根部位向窄行方向摆放,就会实现主穗朝宽行里生长的结果。这样植株间叶片形成平行生长,就能让出大量空间给主果穗提供更多的阳光及花粉。以此保障结实率及粒重。
39.本发明将玉米种子采用宽窄行摆种,使玉米主穗定格在宽行间生长,避免了密植栽培后叶片及果穗朝不同方向自由生长的现象,而导致的雌蕊受乱叶遮蔽而授粉不良、光合能力弱、形成秃尖度大、穗行数和穗粒数少,枇粒多、百粒重轻等现象。本发明通过摆控播种,保持了叶片生长的一致性,形成对光热吸收互不干扰,从而使结实率大幅度提高,果穗形成饱满的优势。
40.而且,本发明利用种子形状判定未来果穗反向叶片生长利用价值不高的特点,将不长主果穗的方向定为窄行,以此来增加群体数量加密栽培,使宽窄行形成疏密有间,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特长。
41.本发明将玉米种子摆成平行一致方向是为了确保叶片平行生长互不遮挡阳光。
42.需要说明的是:宽窄行密播的规格一般是根据玉米株型而定,叶片紧凑型的可以适当缩小宽窄行距。控叶穗的技术是紧密窄行叶片空间,放宽宽行叶片及主果穗生长空间。
43.进一步地,本发明将玉米种子按照等株距的方式进行播种,株距为16cm至18cm。宽行70cm至90cm;窄行在45cm至50cm间。
44.具体地,本发明利用种子形状判定摆种控制叶片及果穗生长,采用宽窄行叶片平行定位缩小株距和行距。播种密度在常规播种上增加40~45%,即在常规4500株/亩的基础上增加2200~2500株/亩,以此增加单株主果穗达到增产效果。实践证明,增加密度后,其果穗及穗粒数、粒重等能正常生长发育,仍保持良好的经济增长态势。
45.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提高播种量40-45%,每亩增加种植密度2200-2500株,相
当于增加一倍的果穗数量来实现高产吨粮的创新措施。经大田示范平均单产达到1125.18千克,比传统栽培亩产量高400千克以上,大田实验最高亩产达1291.6千克,完全突破世界超高产栽培的模式。
46.进一步地,本发明将每一行玉米种子实行对空摆放的方式进行种植。
47.具体地,本发明利用玉米叶片对等生长成一线的特点,实行等距离平行栽培及小型单株错位摆种栽培,使叶片形成一顺生长,互不干扰,既能壮大群体,也能促进个体生长。
48.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利用种子特点在播种时将种子正面向上,种顶朝宽行、胚根部位朝窄行方向,按等距离平行摆放,并实行每一行进行对空摆放,让玉米生长在各自的平行空间,形成植株生长中对土地、空间、光热的最佳利用方式,使个体光照及营养积累增加,最终达到结实率及粒重提高,单株平均产出率增加,实现亩产吨粮的效果。
49.本发明采用宽窄行定株、定向后既能加大密度栽培,也创造了玉米植株均匀分配土地肥力和空间的先例,既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也是规范种植玉米的典范,为未来发展机械化播种玉米形成了现代农业的机器人播种可操作模型,从而为节约劳动效能,创新农业机械化播种设备提供了依据。
50.进一步地,在小苗期采用小型玉米截土移栽器或者玉米套袋育苗,识别子叶定向移栽转株定向和补缺换株,淘汰弱小病株及补足全苗,保障群体一致性生产优势。
51.本发明虽然利用玉米小苗生长带子叶的特点,解决了摆种定向不完整的补救方法。但是,玉米直播摆种定向受土壤环境及摆种精确率影响,在出苗后仍会有小部分苗颗形成定向错位或弱苗等现象,因此,用小苗子叶生长方向定位果穗生长方向,实行部分袋装育苗补缺换株或用小型人工移栽器大田带土截苗重新移动定向解决问题,完善群体栽培定向一致性生长达到设计要求。
52.在玉米栽培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其他辅助措施:
53.(1)根据品种及密度提高有机肥料及氮磷钾肥使用量,满足壮大的群体需求。
54.(2)玉米抽雄前一星期左右轻施矮状素在叶片上控制节间过度争光生长。
55.(3)雌蕊授粉蔫丝后清除穗位下部分脚叶增加田间气体流通。
56.本发明在适应云南气候种植的多品种作不同栽培方式对比试验及大田高产示范,密度增加,其穗部经济现状仍然仍然保持良好生长态势,在密度达到7000株时产量显著增高。
57.实施例1:
58.玉米品种摆种定向密植控穗栽培与常规种植技术经济现状对照表
[0059][0060]
单位:株、厘米、粒、克、千克
[0061]
备注:每种对比试验面积为同田大于1.2亩以上面积。前作蚕豆,地块平整,肥力均衡,采用对比排列法,每组对比播种面积已排除边际优势后播0.5亩,规格都为宽窄行,常规为开沟条播,定向密植为开沟拉线定位摆种。5月12-16日播种,10月4日至8日收获,不同品种生育期在115-141天。
[0062]
实施例2:
[0063]
玉米宽窄行不同密度定向密植控穗栽培与常规播种对比试验经济现状统计表
[0064][0065]
本实验总面积为2.6亩,周边设隔离保护行,每种处理设置面积0.4亩,实行宽窄行播种,对比小区为0.2亩,窄行统一宽度为40-50cm,宽行各为95cm、90cm、85cm、80cm、75cm。株距分别按30cm,27cm,24cm,22cm,16cm摆播。常规播种按照条播每米平均留3-4.5控制每亩株数。播种时间为5月12-14日,收获时间为10月5-7日;
[0066]
经济指标表现状况分析:
[0067]
(1)摆种定向定穗,播种密度较小时,双穗率比常规种植高20%以上,秃尖度极低,穗粒数及粒重比较高,随着密度增加到1500-2500株,平均穗粒数及百粒重也无明显变化,密度相对增加产量则大弧度提高,本实验紧凑型玉米品种最高密度控制线为7000株,高于此密度玉米经济现状有所下降。
[0068]
(2)常规播种,随着密度递增,穗粒数及百粒重成直线下降。密度高于5500株,秃尖度增加,穗粒数及百粒重减少,穗部经济性状指标明显下降。
[0069]
存在问题:
[0070]
1、玉米摆种定向密植出苗后,仍有少量苗颗出现叶片生长方向错位现象,主要原因是与摆种时粗放、土壤疏松度干湿度及覆盖物影响等因素有关,如果大土块或者杂物覆盖在种子上面,可能影响种子在萌发时变向。一般可通过小型带土移苗器根据子叶重新转型定位或者育苗替换解决。
[0071]
2、受各种因素影响,仍有少量果穗偏移生长的状况,但不影响主体设置。
[0072]
3、因多种栽培因素形成,摆种定向密植栽培到收获期都有表现青杆成熟、生育期稍有推迟现象,这可能是使千粒重增加的因素之一。
[0073]
实施例3:
[0074]
玉米宽窄行摆种定向密植直播控穗大田示范效果:
[0075]
本实施例使用紧凑型玉米,并实行经过实验筛选的上线密度7000株/亩,经多次在大田示范增产效果明显。在一次连片示范面积为22.7亩示范种植中,通过多方实地验收,其亩产量都在1050千克/亩以上,最高单产在为1291.6千克/亩;平均单产为1125.18千克。事实说明,摆种定向定位密植栽培适应于大面积生产。
[0076]
施肥水平说明:随着密度的增加,使用农家肥及化肥数量相对增加,特别是对氮素肥料增加,由常规种植每亩使用尿素量的基础上提高40%左右,钾肥量提高50%,磷肥量提高15-20%。
[0077]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具有以下突破:
[0078]
1、实现了叶面积指数的突破,叶片及果穗处在互相不遮挡光热气的良好空间,光合能力提高40%以上,能最大程度发挥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有机物质提供种子形成。
[0079]
2、壮大群体与个体的突破,定向定型实现较高密度下植株生产能力,虽然从4500株一跃达到7000株,但仍保持成穗率高,穗粒数及粒重增加的现象。
[0080]
3、经济系数的突破,这是一项反映玉米植株定向密植栽培后在玉米生物产量中的比重指标,各项经济指标上行,达到提高产值35%以上显著效果。
[0081]
4、亩产吨粮的突破,常规栽培玉米最高产一般不超过800公斤,而定向密植栽培无论平展型或者紧凑型玉米,亩产都能超过1200公斤及其以上。
[0082]
5、农艺向农业机械化方向发展的突破,实行定位定向播种,正是玉米实现推广规范机械化播种,提高生产水平的前途,这样会大量减轻农村劳动力不足以及长期产出率低影响生产积极性的矛盾。
[0083]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