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花苜蓿田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

文档序号:32466738发布日期:2022-12-07 05:40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紫花苜蓿田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

1.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紫花苜蓿田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


背景技术:

2.胺鲜酯是具有广谱和突破性效果的高能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化学名称为: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化学式为:c
12h25
no2,结构式如下:
[0003][0004]
胺鲜酯对植物生长具有调节和促进作用,其能提高植株内叶绿素、蛋白质和核酸的含量;提高光合速率以及过氧化物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活力;提高植株碳氮的代谢,增强植株对水肥的吸收,调节植株体内水分的平衡,从而提高植株的抗寒和抗旱性。另外,申请号cn202110520443.3,公开了一种防治香蕉蓟马农药组合物,在其说明书中公开了胺鲜酯对香蕉黄胸蓟马具有防治作用,胺鲜酯对香蕉黄胸蓟马的lc
50
值为47.06mg/l。同时还公开了d-柠檬烯和胺鲜酯进行复配时,对香蕉黄胸蓟马的共毒系数大于80,不表现出拮抗作用,其中,混配比例为1:1时共毒系数为178,增效作用最强。而在混配比例为1:2.5时共毒系数为101,表现为相加。
[0005]
紫花苜宿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的豆科牧草之一,因其产量高、品质好,素有“牧草之王”的美誉。紫花苜蓿具有营养丰富、质地柔软、味道清香、适口性好和利用周期长等优点,一直作为优质的饲草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是目前养殖业中最理想的牧草之一。
[0006]
虫害会使紫花苜蓿的茎叶大量受到损失,影响产草量和质量,危害紫花苜蓿的虫害主要有蚜虫类、蓟马类、金龟子类和叶蝉类。其中,蓟马类主要危害苜蓿的幼嫩组织,其将新叶表皮锉破,新叶展开后伤口愈合引起叶片畸形。苜蓿田内的蓟马主要有:牛角花齿蓟马、西花蓟马、花蓟马、烟蓟马和普通蓟马等。
[0007]
目前防蓟马的方法以化学防治为主,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单一药剂容易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导致防效降低;而加大用药剂量容易导致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苜蓿田内蓟马已对现有多种化学药剂产生抗性,导致对其防治效果逐年降低。将不同农药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开发新型药剂的常用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农药品种的复配都是相加作用,真正具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很少。发明人通过大量室内试验发现,将胺鲜酯与双丙环虫酯或环氧虫啉复配时对西花蓟马表现出增效作用,可以提高对西花蓟马的防治效果。目前还未见有胺鲜酯与双丙环虫酯或环氧虫啉复配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紫花苜蓿田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其既可以发挥胺鲜酯植物生长调剂的作用,促进紫花苜蓿植株生长;又可以有效防治紫花苜蓿上的蓟马类
害虫,减少虫害对紫花苜蓿植株的影响,保证紫花苜蓿的产草量和质量。
[0009]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10]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紫花苜蓿田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其由胺鲜酯与双丙环虫酯或环氧虫啉二元复配而成;所述胺鲜酯与双丙环虫酯的质量比为1:80-120;所述胺鲜酯与环氧虫啉的质量比为1:260-380。
[0011]
为了保证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具有更好的增效作用,作为优选,所述胺鲜酯与双丙环虫酯的质量比为1:110。
[0012]
为了保证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具有更好的增效作用,作为优选,所述胺鲜酯与环氧虫啉的质量比为1:320。
[0013]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剂,包括上述的紫花苜蓿田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和农药上可接受的辅助成分。在现有技术中,农药上可接受的辅助成分包括溶剂、填料、乳化剂、湿润分散剂、防冻剂、增稠剂、稳定剂、消泡剂、崩解剂和成膜剂等,可以根据制剂剂型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辅助成分。
[0014]
作为优选,所述紫花苜蓿田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的质量占所述制剂总质量的1-37.5%。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
(1)本发明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中由胺鲜酯与双丙环虫酯或环氧虫啉复配而成。使用时,胺鲜酯可以植物生长调剂的作用,促进紫花苜蓿植株生长,增强植株抗逆性;另外,胺鲜酯与双丙环虫酯或环氧虫啉复配时对蓟马的共毒系数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可以提高对虫害的防治效果,减少虫害对紫花苜蓿植株的影响,进而可以减少农药的施用剂量,降低农药残留,保证紫花苜宿的产草量和质量。
[0017]
(2)本发明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由二种有效成分复配而成,可以克服长期使用单一药剂容易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导致防效降低;而加大用药剂量容易导致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而可以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0019]
实施例:西花蓟马防治药剂复配筛选
[0020]
1.试验对象:西花蓟马,采自郑州市惠济区花园口镇河南合博草业有限公司苜蓿基地,在试验室内用新鲜干净的苜蓿嫩叶连续饲养多代,选择大小一致且健康的1龄若虫为试验对象。
[0021]
2.供试药剂:98%胺鲜酯原药、92.5%双丙环虫酯原药和95%环氧虫啉原药,以上药剂均为市售。
[0022]
3.试验方法:(参考《ny/t 1154.6-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第6部分:杀虫活性试验浸虫法》)
[0023]
将原药用二甲基亚砜溶解并用0.1%吐温-80的水溶液稀释配制成单剂母液,设置多组配比,各单剂及每组配比混剂均按等比方法设置7个质量浓度梯度,每个质量浓度50ml,备用。
[0024]
将试虫浸入药液中10s,用滤纸吸取多余药液后转移至正常条件下饲养,每个处理重复4次,每重复浸虫25头,并设只含有二甲基亚砜和0.1%吐温-80的处理作为空白对照。处理后24h观察试虫的死亡情况,分别记录各处理的总虫数和死虫数,并以此计算出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
[0025][0026]
上式中:p
‑‑
死亡率,单位为%;k
‑‑
死亡虫数;n
‑‑
处理总虫数。
[0027][0028]
上式中:p1‑‑
校正死亡率,单位为%;p
t
‑‑
处理死亡率,单位为%;p0‑‑
空白对照死亡率,单位为%。
[0029]
4.数据分析:用dps软件对各处理药剂浓度对数值和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几率值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各处理药剂的lc
50
,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
[0030]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50/供试药剂lc50)
×
100。
[0031]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
×
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
×
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0032]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
×
100。
[0033]
5.药效评价
[0034]
根据计算的共毒系数(ctc)评价药剂的增效作用,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结果见表1-2。
[0035]
表1胺鲜酯与双丙环虫酯复配对西花蓟马1龄若虫(24h)的毒力测定结果
[0036][0037]
由表1可知,胺鲜酯与双丙环虫酯以一定质量比进行复配时,在1:80-120内,复配组合对西花蓟马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复配质量比为1:110时共毒系数为241.1284,增效作用最强。
[0038]
表2胺鲜酯与环氧虫啉复配对西花蓟马1龄若虫(24h)的毒力测定结果
[0039][0040]
由表2可知,胺鲜酯与环氧虫啉以一定质量比进行复配时,在1:260-380内,复配组合对西花蓟马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复配质量比为1:320时共毒系数为302.1489,增效作用最强。
[0041]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紫花苜蓿田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既可以发挥胺鲜酯植物生长调剂的作用,促进紫花苜蓿植株生长;又可以有效防治紫花苜蓿上的蓟马类害虫,尤其是西花蓟马,可以减少虫害对紫花苜蓿植株的影响,保证紫花苜蓿的产草量和质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