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饲用辣木与青贮玉米复合经营方法

文档序号:33049807发布日期:2023-01-24 23:07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饲用辣木与青贮玉米复合经营方法

1.本发明属于农林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饲用辣木与青贮玉米复合经营方法。


背景技术:

2.饲用辣木(moringa 0leifera lam.)又称鼓槌树、神奇之树等,属饲用辣木科(moringaceae)饲用辣木属(moringaadans.),热带、亚热带落叶木本蔬菜及油料植物,原产于印度及非洲,其叶片、花朵、嫩芽、嫩茎、嫩荚和根均可食用,且营养丰富全面,是当前已发现的最好的植物蛋白、维生素、叶酸、泛酸、钙、铁、硒等多种营养素的来源,具有治疗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增强体力、抑制病菌等医疗保健功效。饲用辣木是一种速生树种,主根长,抗高温,抗干旱,最佳生长温度25℃~35℃,能适应各种土壤类型,以沙壤土最好,土壤ph值范围在4.5~8均可以正常生长,适宜在我国热带、南亚热带海拔600m以下地区种植。近年来受饲用辣木需求量剧烈增长的影响,饲用辣木原料价格连年攀升,原料供给不足。海南、云南、广西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饲用辣木的地道产区,所产饲用辣木质量较佳,随着畜牧养殖业对优质饲料需求量不断增加,饲用辣木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然而,土地资源紧缺、辣木饲料得不到高效转化利用阻碍了饲用辣木产业的发展进程。
3.青贮玉米是用于畜禽饲料的特用玉米,具有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消化率高等优点,自2015年启动“粮改饲试点计划”以来,青贮玉米在我国广泛种植推广。饲用辣木茎叶现已纳入我国《饲料原料目录》,饲用辣木叶蛋白含量高达27%,可作为优质蛋白饲料来源。饲用辣木叶含有黄酮类、多酚类、苯丙素类、萜类、甾体类、生物碱类、异硫氰酸酯类及有机酸类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降尿酸、抗肿瘤、调血脂、抗氧化及保肝等药理活性,将饲用辣木添加到畜禽饲料中可以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抗氧化和免疫功能,调节肠道健康,改善肉蛋奶品质,目前已应用于牛、羊、猪、鸡、鸭、鹅等畜禽养殖,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在我国有限的耕地范围内大面积发展青贮玉米或饲用辣木单作,必然会产生与粮食作物争地的矛盾,使其发展空间受限。因此,饲用辣木和青贮玉米复合经营模式不仅能增加饲粮种类,提高畜禽生长性能促进增收,而且有助于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草地生态保护和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4.饲用辣木虽然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功效价值,但是目前饲用辣木饲喂安全性研究还位于起步阶段,作为饲料使用时,一般按比例添加至畜禽日粮,因此,养殖户实际应用时,还需增加其余饲喂原料支出,技术推广受限。同时,单作饲用辣木,有限的土地资源及光温水资源得不到高效利用,种植技术单一,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饲用辣木与青贮玉米复合经营方法,该方法解决了在我国有限的耕地范围内大面积发展青贮玉米或饲用辣木单作而产生的与粮食作物争地的矛盾,以及饲料原料采收效率不高,产量和品质得不到保障,动物饲喂配比不科学,饲料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饲用辣木与青贮玉米复合经营方法,包括以下措施:
7.(1)地块选择及规划:选择地势平坦,土层疏松,排水良好,光照充足,无重金属污染的地块,清除地块上的杂草,用1吨/亩的农家肥施足底肥,翻耕混匀底肥,土壤翻耕深度>25cm,平整土地。
8.(2)种子选择;选择籽粒成熟饱满,无病虫害且种子纯度≥98%,发芽率>95%的饲用辣木和青贮玉米种子,且选择枝叶生长茂盛的饲用辣木品种的种子,青贮玉米选择正大808品种。
9.(3)播种方法:3~4月,每个种植塘播种2粒青贮玉米和/饲用辣木种子,饲用辣木种子覆土3~5cm压实,玉米种子覆土2~3cm压实;所述青贮玉米和饲用辣木每行间隔种植,且每行种植模式相同,饲用辣木:青贮玉米的间隔种植比例为1:1,每塘2粒青贮玉米或饲用辣木种子。
10.(4)田间管理:饲用辣木和玉米萌发10~15天后,观测幼苗出芽情况,去除弱苗,并进行补植,及时清除杂草;每亩用10kg氮磷钾含量为40%~45%的复合肥作为种肥;每隔4~5天灌溉一次,保持土壤湿润,雨季天排水。
11.(5)收获:青贮玉米全株采收,在收割青贮玉米的同时,对饲用辣木进行截杆收获,饲用辣木留茬高度为30cm~60cm,饲用辣木采收后每亩追加氮磷钾复合肥10kg。
12.(6)饲喂:将步骤(5)中所述饲用辣木和青贮玉米晾晒后粉碎至1~2cm,加入em发酵菌剂进行青贮,所述青贮玉米:饲用辣木饲喂质量比为80:20。
13.进一步地,步骤(3)中,间行种植饲用辣木和青贮玉米,株距30cm,行距50cm。
14.进一步地,步骤(5)中饲用辣木收获高度为60cm。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发明在有限的耕地范围内,提出饲用辣木和青贮玉米复合经营模式,以实现饲用辣木和青贮玉米高效生产。该技术既能减少种植维护成本,实现一年内多次采收,充分保障饲料原料供应,又能减少单喂饲用辣木/青贮玉米所需的添加饲料支出,更好的与饲喂实际应用相结合,实现农牧户增收,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17.2、首次集成饲用辣木和青贮玉米高效种植、采收及饲喂技术,提出饲用辣木和青贮玉米复合经营方法,保障了饲料原料的供应与品质,显著提升饲喂动物生长性能,实现种植加工技术系统化,提升饲料原料生产及利用水平,对缓解国内优质饲料供给压力,降低养殖业对谷物、大豆等粮食作物的依赖具有重要意义,对保障粮食和生态安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附图说明
18.图1不同比例青贮玉米和饲用辣木饲喂对牛体重的影响图。
19.图2七种不同种植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一种饲用辣木与青贮玉米复合经营方法,具体如下:
22.(1)地块选择及规划:选择地势平坦,土层疏松,排水良好,光照充足,无重金属污染的地块,清除地块上的杂草,用1吨/亩的农家肥施足底肥,翻耕混匀底肥,土壤翻耕深度>25cm,平整土地;
23.(2)种子选择;选择籽粒成熟饱满,无病虫害且种子纯度≥98%,发芽率>95%的饲用辣木和青贮玉米种子,且选择枝叶生长茂盛的饲用辣木品种的种子,青贮玉米选择正大808品种;
24.(3)播种方法:3~4月份,具体设计7种不同种植模式,间行种植饲用辣木和青贮玉米,株距30cm,行距50cm,每个种植塘均播种2粒种子,饲用辣木种子覆土3~5cm压实,玉米种子覆土2~3cm压实。
25.具体试验设计7种不同种植模式,种植图详见图2,具体设置如下:
26.(a)饲用辣木和青贮玉米直接混合种植:
27.mc1:每塘种植2粒青贮玉米种子和2粒饲用辣木种子。
28.(b)饲用辣木和青贮玉米隔行混合种植:
29.mc2:饲用辣木和青贮玉米隔行混合种植,青贮玉米和饲用辣木每行间隔且行间交错种植,每塘2粒青贮玉米或饲用辣木种子。
30.mc3:饲用辣木和青贮玉米种植的种子数量比例为20:80,饲用辣木种子不能相邻种植,每塘2粒青贮玉米或饲用辣木种子。
31.mc4:饲用辣木和青贮玉米种植的种子数量比例为40:60,饲用辣木种子不能相邻种植,每塘2粒青贮玉米或饲用辣木种子。
32.mc5:饲用辣木和青贮玉米种植的种子数量比例为50:50,青贮玉米和饲用辣木每行间隔种植,且每行种植模式相同,每塘2粒青贮玉米或饲用辣木种子。
33.mc6:饲用辣木和青贮玉米种植的种子数量比例为60:40,饲用青贮玉米种子不能相邻种植,每塘2粒青贮玉米或饲用辣木种子。
34.mc7:饲用辣木和青贮玉米种植的种子数量比例为80:20,饲用青贮玉米种子不能相邻种植,每塘2粒青贮玉米或饲用辣木种子。
35.mc2~mc7每塘均2粒种子,试验小区面积为30

(6m
×
5m),设置4个重复,种植图详见图2。
36.(4)田间管理:饲用辣木和玉米萌发10-15天后,观测幼苗出芽情况,去除弱苗、小苗、病苗,并进行补植,及时清除杂草。每亩用10kg氮磷钾含量为40%-45%的复合肥作为种肥;每隔4-5天灌溉一次,保持土壤湿润,雨季天注意排水。
37.(5)收获:青贮玉米全株采收,在收割青贮玉米的同时,以留茬高度10~60cm对饲用辣木进行截杆收获,饲用辣木采收后每亩追加氮磷钾复合肥10kg;其中,设置不同的留茬高度,具体为:杆的留茬高度10cm~60cm、叶的留茬高度10cm~60cm、全株的留茬高度10cm~60cm;根据饲用辣木的生长情况及时追加肥料。
38.(6)加工:将饲用辣木和青贮玉米地上部分晾晒2小时,粉碎至1~2cm,加入em发酵菌剂进行青贮,按照青贮玉米:饲用辣木为80:20的质量比饲喂。
39.实验结果具体如下:
40.1、饲用辣木收获依据如下:开展不同复合种植模式性状的影响试验。
41.表1不同复合种植模式对青贮玉米和饲用辣木生物农艺性状的影响
[0042][0043]
不同复合种植模式对青贮玉米和饲用辣木农艺性状的影响详见表1,由表1可知,随着饲用辣木种植比例的增加,青贮玉米的株高、茎粗、单株重、叶长、穗长、穗粗参数有增高的趋势,mc5、mc6、mc7的种植模式青贮玉米农艺性状表现好。随着饲用辣木种植比例的增加,饲用辣木其株高、茎粗、单株重等参数呈现增加的趋势,mc5、mc6、mc7的种植模式饲用辣木农艺性状表现好。
[0044]
表2不同复合种植模式对青贮玉米和饲用辣木生物产量的影响
[0045][0046]
不同复合种植模式对青贮玉米和饲用辣木的生物产量的影响详见表2,由表2可知,相同的种植面积下,mc5的种植模式青贮玉米的生物产量最大,而mc7的种植模式饲用辣木的生物产量最大。
[0047]
表3不同复合种植模式的隶属函数分析及评价
[0048][0049]
为了确定青贮玉米和饲用辣木生物产量最佳的复合种植模式,拟采用隶属函数法分析不同种植比例对青贮玉米和饲用辣木生物产量的影响,并进行综合排序,具体结果详见表3。
[0050]
由表3可知,相同种植面积下,mc5的种植模式,即青贮玉米和饲用辣木种植比例为50:50时,隶属函数值最高,青贮玉米和饲用辣木的生物产量综合表现较好。
[0051]
2、不同留茬高度的性状影响试验
[0052]
表4不同留茬高度对饲用辣木农艺性状的影响
[0053][0054]
表5不同留茬高度对饲用辣木品质性状的影响
[0055][0056]
不同留茬高度对饲用辣木农艺性和品质性状的影响详见表4,由表4可知,30cm和60cm的留茬高度饲用辣木农艺性状表现为植株高、地茎粗、小区产量大。
[0057]
由表5可知,60cm留茬高度的饲用辣木全株品质性状表现好,具体为淀粉、总糖、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高于10cm和30cm处理组,通过对叶片和茎秆的品质性状分析发现,60cm留茬处理有利于叶片粗蛋白积累,茎秆总糖、粗脂肪积累。
[0058]
表6不同留茬高度农艺性状的隶属函数分析
[0059][0060]
表7不同留茬高度品质性状的隶属函数分析
[0061][0062]
饲用辣木不同留茬高度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隶属函数分析见表6和表7,由表6可知,60cm的留茬高度农艺性状表现好于10cm和30cm,表现为地茎粗、植株高、生物产量大、茎叶干物质含量高。
[0063]
由表7可知,30cm和60cm的留茬高度品质性状表现好。与此同时,10cm,30cm,60cm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隶属函数平均值分别为0.45,0.47,0.52,综合排序为60cm>30cm>10cm,即60cm的留茬高度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综合表现较好。
[0064]
3、饲喂方法如下:
[0065]
饲喂方式如下:开展不同质量比青贮玉米、饲用辣木混合饲喂对牛体重增长的影响试验,试验设置四种青贮玉米和饲用辣木质量百分数,其中,第一组青贮玉米100%;第二组青贮玉米80%,饲用辣木20%;第三组青贮玉米60%,饲用辣木40%;第四组青贮玉米20%,饲用辣木80%;每组设置4个重复。分别于第45天、90天、135天对牛进行称重,并计算不同处理的平均日增重,结果见图1。由图1可知,第二组的饲喂配比,即采用青贮玉米80%,饲用辣木20%混合饲喂的平均日增重高于其余组,且当青贮玉米配比高于20%时,牛平均日增重降低,由此可知,80%的青贮玉米添加20%的饲用辣木更有利于牛生长。
[0066]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发明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