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柑橘串果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027328发布日期:2023-01-20 19:54阅读:31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柑橘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柑橘串果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2.柑橘是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较柚、酸橙、甜橙稍强。芸香科柑橘亚科分布在北纬16
°
~37
°
之间。是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除枳以外),用作经济栽培的有3个属:枳属、柑橘属和金柑属。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栽培的柑橘主要是柑橘属。
3.现有的柑橘的单个枝梢上通常只能结3-4个果实,结果率较低,导致柑橘的产量不佳,影响种植的收益。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柑橘串果的栽培方法,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柑橘串果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1)土壤改善:检测并调和土壤的酸碱度,将土壤的ph值调整到5.5—6.5之间;多翻土;
7.(2)施肥:在基肥施加过程中,按照20~40cm的标准严格控制种植沟的深度,科学调整施肥方向;共分为四次施肥,首先在柑橘采摘7天后进行施肥;其次在春季,将23℃以上将适量的水与尿素、微生物肥混匀,静置两三天,将肥料混合液喷施于柑橘的树冠;再次每年6月进行第2次施肥,施加的肥料与第1次相同,喷洒于柑橘滴水线附近;最后,春季树梢生长时将微量元素喷洒于叶子表面;
8.(3)整形修剪:交替结果,早秋梢培养结果主枝;将多余枝条剪掉以防影响主枝,按照主枝三四个、侧主枝五六个的标准控制主枝与复枝的总量,晚秋梢使用剪刀去除;
9.(4)保花保果: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
10.(5)灌溉:根据柑橘的需水特点进行科学灌溉,节约用水;
11.(6)防病害:
12.s1、对炭疽病的防范是通过在柑橘植株上喷洒药水;
13.s2、对通常在梅雨季节所产生的疮痂病,防治措施是喷撒药水;
14.s3、对黑斑病的防治方式是对其进行喷药水,在柑橘植株落花以后的45天之内,需要喷洒3次药液;
15.s4、对流胶病的防护措施是控制柑橘果园中的湿度在一定范围中,之后在树干干裂的地方,抹上药液。
16.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的翻土采用浅耕与深耕两种方式,浅耕每年两次,深耕则二到四年一次,浅耕与深耕的时间为每年9—10月份和采果后。
17.优选的,步骤(4)所述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方法是,在花谢2/3时喷1次0.005%浓度的赤霉素,对准花及幼果快速喷施,在间隔15天喷第2次。
18.优选的,s1中所述的药水采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
19.优选的,s2中所述的药水采用喷洒50%托布津500倍液。
20.优选的,s3中所述的药液采用50%多菌灵1000倍。
21.优选的,s4中所述的药液采用1层25%甲霜安l00倍液。
2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柑橘串果的栽培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3.本发明提供一种柑橘串果的栽培方法,通过调整土壤的酸碱度并进行多次翻土,可增加土壤内氧气的含量;整形修剪时,早秋梢培养结果主枝;将多余枝条剪掉以防影响主枝,按照主枝三四个、侧主枝五六个的标准控制主枝与复枝的总量,晚秋梢使用剪刀去除,提前半年完成花芽分化,柑橘呈现出一串一串的果实,能够提高产量,增加生产收益。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一
26.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27.(7)土壤改善:检测并调和土壤的酸碱度,将土壤的ph值调整到5.5—6.5之间;翻土,采用浅耕与深耕两种方式,浅耕每年两次,深耕则二到四年一次,浅耕与深耕的时间为每年9—10月份和采果后;
28.(8)施肥:在基肥施加过程中,按照20~40cm的标准严格控制种植沟的深度,科学调整施肥方向;共分为四次施肥,首先在柑橘采摘7天后进行施肥;其次在春季,将23℃以上将适量的水与尿素、微生物肥混匀,静置两三天,将肥料混合液喷施于柑橘的树冠;再次每年6月进行第2次施肥,施加的肥料与第1次相同,喷洒于柑橘滴水线附近;最后,春季树梢生长时将微量元素喷洒于叶子表面;
29.(9)整形修剪:交替结果,早秋梢培养结果主枝;将多余枝条剪掉以防影响主枝,按照主枝三四个、侧主枝五六个的标准控制主枝与复枝的总量,晚秋梢使用剪刀去除,橘类可提前半年完成花芽分化;
30.(10)保花保果: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谢2/3时喷1次0.005%浓度的赤霉素,对准花及幼果快速喷施,在间隔15天喷第2次;
31.(11)灌溉:根据柑橘的需水特点进行科学灌溉,节约用水;
32.(12)防病害:
33.s1、对炭疽病的防范是通过在柑橘植株上喷洒药水,药水采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
34.s2、对通常在梅雨季节所产生的疮痂病,防治措施是喷撒药水,可喷洒50%托布津500 倍液或是50%多菌灵800倍液;
35.s3、对黑斑病的防治方式是对其进行喷药水,在柑橘植株落花以后的45天之内,需要喷洒3次50%多菌灵1000倍,从而达到对柑橘果实保护的目的;
36.s4、对流胶病的防护措施是控制柑橘果园中的湿度在一定范围中,之后在树干干裂的地方,抹上药液,药液采用1层25%甲霜安l00倍液。
3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柑橘串果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土壤改善:检测并调和土壤的酸碱度,将土壤的ph值调整到5.5—6.5之间;多翻土;(2)施肥:在基肥施加过程中,按照20~40cm的标准严格控制种植沟的深度,科学调整施肥方向;共分为四次施肥,首先在柑橘采摘7天后进行施肥;其次在春季,将23℃以上将适量的水与尿素、微生物肥混匀,静置两三天,将肥料混合液喷施于柑橘的树冠;再次每年6月进行第2次施肥,施加的肥料与第1次相同,喷洒于柑橘滴水线附近;最后,春季树梢生长时将微量元素喷洒于叶子表面;(3)整形修剪:交替结果,早秋梢培养结果主枝;按照主枝三四个、侧主枝五六个的标准控制主枝与复枝的总量,晚秋梢使用剪刀去除;(4)保花保果: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5)灌溉:根据柑橘的需水特点进行科学灌溉,节约用水;(6)防病害:s1、对炭疽病的防范是通过在柑橘植株上喷洒药水;s2、对通常在梅雨季节所产生的疮痂病,防治措施是喷撒药水;s3、对黑斑病的防治方式是对其进行喷药水,在柑橘植株落花以后的45天之内,需要喷洒3次药液;s4、对流胶病的防护措施是控制柑橘果园中的湿度在一定范围中,之后在树干干裂的地方,抹上药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柑橘串果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翻土采用浅耕与深耕两种方式,浅耕每年两次,深耕则二到四年一次,浅耕与深耕的时间为每年9—10月份和采果后。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柑橘串果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方法是,在花谢2/3时喷1次0.005%浓度的赤霉素,对准花及幼果快速喷施,在间隔15天喷第2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柑橘串果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的药水采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柑橘串果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的药水采用喷洒50%托布津500倍液。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柑橘串果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所述的药液采用50%多菌灵1000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柑橘串果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所述的药液采用1层25%甲霜安l00倍液。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柑橘串果的栽培方法,涉及柑橘种植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土壤改善:检测并调和土壤的酸碱度,将土壤的PH值调整到5.5—6.5之间;多翻土;施肥:在基肥施加过程中,按照20~40cm的标准严格控制种植沟的深度,科学调整施肥方向;整形修剪:交替结果,早秋梢培养结果主枝;将多余枝条剪掉以防影响主枝,按照主枝三四个、侧主枝五六个的标准控制主枝与复枝的总量,晚秋梢使用剪刀去除;保花保果: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灌溉:根据柑橘的需水特点进行科学灌溉,节约用水;防病害。本发明提供一种柑橘串果的栽培方法,柑橘呈现出一串一串的果实,能够提高产量,增加生产收益。增加生产收益。


技术研发人员:明若愚 明平杜 付军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省农垦示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2
技术公布日:2023/1/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