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度养殖海蛏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988738发布日期:2023-01-17 23:08阅读:76来源:国知局
2.5米的蛏埕,相邻的两条蛏埕之间间隔0.3-0.4米。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传统的蛏养殖利用羊粪、鸡粪、化学氮(碳铵)等作为氮源,肥料流失严重,每7-10天施肥一次,蛏有没有吸收到肥料无法正常生长。本发明的高密度养殖海蛏方法中,采用鱼类发酵高氮白作为氮源并结合浮游生物培养池等培养方式,提高养殖畦面面积为95%,提高了蛏养殖产量,传统养殖方法才500-600斤/亩,通过本发明高密度养殖可以达到1400-1500斤/亩的海蛏养殖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予以说明。
19.实施例1
20.一种高密度养殖海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1.养殖池清池消毒;
22.养殖池整理;
23.播苗:每年11月种蛏放苗,每平方放苗500粒,种蛏大小3000粒/斤;
24.进水施肥:播苗后进水,养殖池与浮游生物培养池连接,养殖池与浮游生物培养池的面积比为2:1;浮游生物培养池每10天放水一次,养殖池也10天排干水,然后,新培养的浮游生物不断的补入养殖池。所述养殖池以鱼类发酵高氮白作为氮源。所述养殖池的海水盐度保持12.0

。所述养殖池的面积的95%为养殖畦面。
25.实施例2
26.一种高密度养殖海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7.养殖池清池消毒: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均匀铺撒养殖池,杀灭池中的有害病菌;
28.养殖池整理:清池5天后,沿养殖池内四周挖环沟,宽度约2.1米,深度1.3米;养殖池中间区域耙土间隔的开设宽度2.3米的蛏埕,相邻的两条蛏埕之间间隔0.3米。
29.播苗:每年11月种蛏放苗,每平方放苗550粒,种蛏大小3000粒/斤;
30.进水施肥:播苗后进水,养殖池与浮游生物培养池连接,养殖池与浮游生物培养池的面积比为2:1;浮游生物培养池每10天放水一次,养殖池也10天排干水,然后,新培养的浮游生物不断的补入养殖池。所述养殖池以鱼类发酵高氮白作为氮源。所述养殖池的海水盐度保持1.2%。所述养殖池的面积的95%为养殖畦面。
31.实施例3
32.一种高密度养殖海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3.养殖池清池消毒: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均匀铺撒养殖池,杀灭池中的有害病菌;
34.养殖池整理:清池5天后,沿养殖池内四周挖环沟,宽度约2.1米,深度1.3米;养殖池中间区域耙土间隔的开设宽度2.5米的蛏埕,相邻的两条蛏埕之间间隔0.4米。
35.播苗:每年12月种蛏放苗,每平方放苗600粒,种蛏大小3000粒/斤;
36.进水施肥:播苗后进水,养殖池与浮游生物培养池连接,养殖池与浮游生物培养池的面积比为2:1;浮游生物培养池每10天放水一次,养殖池也10天排干水,然后,新培养的浮游生物不断的补入养殖池。所述养殖池以鱼类发酵高氮白作为氮源。所述养殖池的海水盐度保持18.0

。所述养殖池的面积的95%为养殖畦面。
3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传统的蛏养殖利用羊粪、鸡粪等作为外来氮源,肥料流失
严重,每7-10天施肥一次,蛏有没有吸收到肥料无法正常生长,本发明的高密度养殖海蛏方法中,采用鱼类发酵高氮白作为氮源并结合浮游生物培养池等培养方式,提高养殖畦面面积为95%,提高了蛏养殖产量,传统养殖方法才500-600斤/亩,通过本发明高密度养殖可以达到1400-1500斤/亩的蛏养殖产量。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密度养殖海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养殖池清池消毒;养殖池整理;播苗:每年11-12月种蛏放苗,每平方放苗500-600粒,种蛏大小3000粒/斤;进水施肥:播苗后进水,养殖池与浮游生物培养池连接,养殖池与浮游生物培养池的面积比为2:1;浮游生物培养池每10天放水一次,养殖池也10天排干水,然后,新培养的浮游生物不断的补入养殖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养殖海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以鱼类发酵高氮白作为氮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养殖海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的海水盐度保持12.0
‰‑
18.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养殖海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的面积的95%为养殖畦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养殖海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清池消毒具体为: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均匀铺撒养殖池,杀灭池中的有害病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养殖海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整理具体为:清池5天后,沿养殖池内四周挖环沟,宽度约2.1米,深度1.3米;养殖池中间区域耙土间隔的开设宽度2.3-2.5米的蛏埕,相邻的两条蛏埕之间间隔0.3-0.4米。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密度养殖海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养殖池清池消毒;养殖池整理;播苗;进水施肥:播苗后进水,养殖池与浮游生物培养池连接,养殖池与浮游生物培养池的面积比为2:1;浮游生物培养池每10天放水一次,养殖池也10天排干水,然后,新培养的浮游生物不断的补入养殖池。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传统的蛏养殖中,蛏有没有吸收到肥料无法正常生长,本发明的高密度养殖海蛏方法中,采用鱼类发酵高氮白作为氮源并结合浮游生物培养池等培养方式,提高养殖畦面面积为95%,提高了蛏养殖产量,传统养殖方法才500-600斤/亩,通过本发明高密度养殖可以达到1400-1500斤/亩的蛏养殖产量。1500斤/亩的蛏养殖产量。


技术研发人员:许璐 林宇铖 林小强 林贵 陈伟兴 李小生 钟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清稻香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9
技术公布日:2023/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