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放流褐菖鲉野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197286发布日期:2023-02-04 13:14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放流褐菖鲉野化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野化目标生物野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放流褐菖鲉野化方法。


背景技术:

2.现有鱼类增殖站多由蓄水池、亲鱼培育池、催产池、鱼种培育池、苗种培育池、活饵培育池、孵化设备、防疫隔离池、野化训练池、污水处理设备等组成。受场地和取排水设备的限制,多数鱼类增殖放流站无野化训练池,仅在放流前放入大水体、库湾或河道缓流岸边进行过度培育,这种方式费时费力,且由于离增殖放流站场区较远,放流苗种过渡培育不易实施管理,为达到好的野化训练,需要对自然水流进行较好的模拟,其重点在于水浪的制造,在us15958683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水池中的并且可以造浪的装置和方法,通过安装支架和悬挂支架将造浪机支撑于水池上,用于制造稳定、可控的水浪。
3.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适合预放流野化目标生物野化方法,尤其是预放流褐菖鲉野化。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化效果好、造浪效果好、提高水体流速、避免形成死水、除污效果好、声噪驱赶野化目标生物、避免生物伤亡、可形成水流干扰、可模拟自然水域涡流、可实现气体与水体混合的预放流褐菖鲉野化方法。
5.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预放流水产野化方法,包括:将野化目标生物放入野化装置内进行野化,野化装置包括:池体1,池体1的角落上设置安装组件6,安装组件6上安装造浪组件2,在池体1相对于安装组件6相对端角落上设置辅助组件3,辅助组件3的两边设置喷射组件4,池体1内中心处设置收集体5;造浪组件2制造水流驱动野化目标生物围绕收集体5游动,对野化目标生物进行野化;
7.造浪组件2的底部设置第一进液网口24,造浪组件2的两侧设置第二进液网口23,造浪组件2前部设置第二导流板组25,造浪组件2内部设置驱动器22和第一导流板组26,第一导流板组26设置于驱动器22和第二导流板组25间;
8.第一导流板组26内设置第一导流板体261,第一导流板体261为曲线型;
9.第二导流板组25内设置第二导流板体251,第二导流板体251的非中心位置上设置摆动连接件252。第一导流板组26具有第一矩形框架,第一导流板体261与矩形框架为固定连接,第一导流板体261为阵列布设。第二导流板组25具有第二矩形框架,第二矩形框架上设置凹槽,第二导流板体251上的摆动连接件252与第二矩形框架上的凹槽形成转动连接,第二导流板体251为阵列布设。本发明通过一个安装组件将造浪组件安装在池体上,造浪组件内部的驱动器能够驱动水流,驱动器内的扇叶旋转后将外部水体从壳体的底部以及两侧引入到壳体内并向第一导流板组、第二导流板组方向流动,第一导流板组上的第一导流板体为曲线型,水流从驱动器方向移动后,经过第一导流板形成曲线流动,第二导流板组上的
第二导流板体可以摆动,在第二导流板体上设置摆动连接件,第二导流板体可以上下摆动,通过第一导流板组的水流,再次经过第二导流板组后,可以实现排出水体形成上下浮动的波浪形态,以此形成造浪,有助于将池体内底部的沉积物带动上下悬浮,还可以刺激鱼类游动,并且可以模拟自然环境状态下水质,收集基体位于池体内部,池体内的水体中的颗粒物及底部的沉积物可以通过贯通孔进入收集体内部,从而进行清除,本发明上述组件的使用还可以提高池体底部沉积物被收集到中部的收集基体内的几率;本发明中收集基体可以与池体形成跑道状态,在造浪组件的作用下,形成第一池体内部水流循环,避免水体形成“死水”,还可以形成造浪声噪来驱赶野化目标生物靠近造浪机,避免野化目标生物伤亡,通过上述方式对野化目标生物进行野化。本发明在池体内的拐角处设置辅助组件和喷射组件,这两个组件用于对水流加速,因为水流从造浪组件这一侧出发到辅助组件的位置后,能量消耗大,会导致水流流速降低,野化目标生物可能在这个地方停留栖息,通过辅助组件和喷射组件提高水体流速,从而避免野化目标生物的栖息,提高野化目标生物野化效果。
10.优选地,收集体5为环形筒状结构,收集体5侧面设置第一贯通孔组51和第二贯通孔组52,收集体5底部设置排污管53;
11.第一贯通孔组51和第二贯通孔组52均由上下两排贯通孔组成。
12.优选地,收集体5内部内置第一网板55和第二网板54,第一网板55设置于第二贯通孔组52间,第二网板54设置于第一贯通孔组51间。
13.优选地,安装组件6包括挂设在池体1上的安装卡板61,安装卡板61的侧方通过支撑杆63连接有安装档板64,安装档板64用于连接造浪组件2。安装卡板61上部为内凹结构,下部为位立两侧的立柱,立柱上设有通槽,支撑杆63为h型杆状结构,支撑杆63的一侧与安装档板64的连接处设置成可转动结构,使安装档板64可以更好的贴合池体,依池体的结构调整角度,支撑杆63的另一侧与安装卡板61下部立柱的通槽相连接,可以沿通槽上下移动,使支撑杆与辅助支撑杆形成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支撑结构,支撑杆的中部和安装卡板61的立柱底部通过辅助支撑杆进行转动连接,在安装卡板61的立柱处设有空槽,可以容纳辅助支撑杆,安装卡板61的立柱上或中部的空间可以安装固定化部件,用于安装造浪组件,使造浪组件与安装组件相连。
14.优选地,驱动器22包括驱动转套225,驱动转套225为圆筒结构,驱动转套225内转动连接驱动扇叶224,驱动扇叶224对称设置,驱动扇叶224的外部设置齿形结构,驱动转套225与驱动扇叶224转动连接处设有开口,驱动转套225外部设有驱动电机221、驱动齿轮222和驱动转轴223,驱动转轴223与驱动扇叶224的外部齿形啮合设置。
15.优选地,辅助组件3上设置连接底板31,连接底板31与滑动杆36相连,滑动杆36与连接杆32相连,连接杆32端部设置扇叶33,连接杆32上设置防护档圈34,防护档圈34两面设置球形网罩35。本发明在池体上设置辅助组件后,在水流冲击状态下,连接杆上的挡护圈能够相对连接杆旋转,同时连接杆也能够相对滑动杆旋转,上述转动或旋转使用轴承连接,连接杆上的扇叶也能够旋转,这样在侧方的喷射组件喷射水流/气体的时候可以辅助组件的扇叶旋转形成水流干扰,实现模拟自然水域中的涡流等情况,避免第一池体内部的水体过于稳定。
16.优选地,喷射组件4包括喷射壳体48,喷射壳体48为圆筒形结构,喷射壳体48一侧通过分隔板42分隔,分隔板42中心位置通过第一进液管43连接有连接球头41,连接球头41
与外部泵体连接,喷射壳体48另一侧设置转动体44、连接钢杆46和导流体45,导流体45通过连接钢杆46与喷射壳体48相连,导流体45与转动体44相连,分隔板42与转动体44之间的喷射壳体48内壁上开设辅助进流槽孔47。本发明在池体上设置喷射组件后,喷射组件或以喷射气流或水流,喷射的气流或水流从连接球头进入到第一进液管内并经过连接球头的转动再排出,由于池体内部在造浪组件的作用下有水流流动,这些水流能够驱动喷射组件转向水流流动方向,然后喷射组件再补充气体或水体,提高野化目标生物野化效果。本发明通过设置辅助组件和喷射组件,可以提高水体流速,并且可以向池体内补充气体或水体,并可以形成涡流模拟自然水域中的水流状态,可以干扰野化目标生物在池体局部区域聚集或停留,辅助组件和喷射组件的联用,可以提高对池体内底部沉积物的提升效果以模拟自然水域底部状态以及促进沉积物被收集基体内收集,在喷射组件喷射的是气体的状态下,辅助组件能够实现辅助喷射的气体与水体混合效果,以及降低气泡向上浮动的速度,提高野化目标生物野化效果。
17.优选地,连接球头41的外部为第二球体414,第二球体414上设置第二进液管413,第二球体414与弹性密封件412相连,弹性密封件412与连接球头41内部的第一球体411相连,第一球体上设置第一进液管43,第一进液管43与分隔板42相连。
18.优选地,野化目标生物为褐菖鲉。
19.本发明由于将野化目标生物放入野化装置内进行野化,野化装置包括:池体,池体的角落上设置安装组件,安装组件上安装造浪组件,在池体相对于安装组件相对端角落上设置辅助组件,辅助组件的两边设置喷射组件,池体内中心处设置收集体;造浪组件制造水流驱动野化目标生物围绕收集体游动,对野化目标生物进行野化,本发明采用野化装置模拟自然水域的表层水流状态以及底部水质状态,形成波浪及提高水体流速,避免野化目标生物的栖息,提高野化目标生物野化效果。因此,本发明是一种野化效果好、造浪效果好、提高水体流速、避免形成死水、除污效果好、声噪驱赶野化目标生物、避免生物伤亡、可形成水流干扰、可模拟自然水域涡流、可实现气体与水体混合的预放流褐菖鲉野化方法。
附图说明
20.图1为野化方法示意图;
21.图2为造浪组件剖面示意图;
22.图3为池体挂载造浪组件示意图;
23.图4为安装组件示意图;
24.图5为第一导流板组和第一导流板体示意图;
25.图6为导流和第二导流板体示意图;
26.图7为造浪组件示意图;
27.图8为辅助组件示意图;
28.图9为驱动器示意图;
29.图10为喷射组件示意图;
30.图11为连接球头剖面示意图;
31.图12为收集体示意图;
32.图13为收集体剖面示意图。
33.附图标号:图1中,池体1,造浪组件2,辅助组件3,喷射组件4,收集体5,安装组件6;
34.图2中,造浪组件中,壳体21,驱动器22,第二进液网口23,第一进液网口24,第二导流板组25,第一导流板组26;
35.图3中,池体1,造浪组件2,安装组件6;
36.图4中,安装卡板61,调节件62,支撑杆63,安装档板64;
37.图5中,第一导流板组26,第一导流板体261;
38.图6中,驱动器22,第一导流板组26,第二导流板体251,摆动连接件252;
39.图7中,壳体21,第二进液网口23,第二导流板组25;
40.图8中,池体1,连接底板31,连接杆32,扇叶33,防护档圈34,网罩35,滑动杆36;
41.图9中,驱动电机221,驱动齿轮222,驱动转轴223,驱动扇叶224,驱动转套225;
42.图10中,连接球头41,分隔板42,第一进液管43,转动体四周布设旋叶44,导流体45,连接钢杆46,辅助进流槽孔47,喷射壳体48;
43.图11中,第一球体411,第一进液管43,弹性密封件412,第二进液管413,第二球体414;
44.图12中,收集体5,第一贯通孔组51,第二贯通孔组52,排污管53;
45.图13中,收集体5,第一贯通孔组51,第二贯通孔组52,排污管53,第二网板54,第一网板55。
具体实施方式
46.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47.实施例1:
48.一种预放流褐菖鲉野化方法,
49.将褐菖鲉放入野化装置内进行野化,野化装置包括:池体1,池体1的角落上设置安装组件6,安装组件6上安装造浪组件2,在池体1相对于安装组件6相对端角落上设置辅助组件3,辅助组件3的两边设置喷射组件4,池体1内中心处设置收集体5;造浪组件2制造水流驱动褐菖鲉围绕收集体5游动,对褐菖鲉进行野化;
50.造浪组件2的底部设置第一进液网口24,造浪组件2的两侧设置第二进液网口23,造浪组件2前部设置第二导流板组25,造浪组件2内部设置驱动器22和第一导流板组26,第一导流板组26设置于驱动器22和第二导流板组25间;
51.第一导流板组26内设置第一导流板体261,第一导流板体261为曲线型;
52.第二导流板组25内设置第二导流板体251,第二导流板体251的非中心位置上设置摆动连接件252。第一导流板组26具有第一矩形框架,第一导流板体261与矩形框架为固定连接,第一导流板体261为阵列布设。第二导流板组25具有第二矩形框架,第二矩形框架上设置凹槽,第二导流板体251上的摆动连接件252与第二矩形框架上的凹槽形成转动连接,第二导流板体251为阵列布设。
53.实施例2:
54.一种预放流褐菖鲉野化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收集体5为环形筒状结构,收集体5侧面设置第一贯通孔组51和第二贯通孔组52,收集体5底部设置排污管53;
55.第一贯通孔组51和第二贯通孔组52均由上下两排贯通孔组成。
56.实施例3:
57.一种预放流褐菖鲉野化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收集体5内部内置第一网板55和第二网板54,第一网板55设置于第二贯通孔组52间,第二网板54设置于第一贯通孔组51间。
58.实施例4:
59.一种预放流褐菖鲉野化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安装组件6包括挂设在池体1上的安装卡板61,安装卡板61的侧方通过支撑杆63连接有安装档板64,安装档板64用于连接造浪组件2。安装卡板61上部为内凹结构,下部为位立两侧的立柱,立柱上设有通槽,支撑杆63为h型杆状结构,支撑杆63的一侧与安装档板64的连接处设置成可转动结构,使安装档板64可以更好的贴合池体,依池体的结构调整角度,支撑杆63的另一侧与安装卡板61下部立柱的通槽相连接,可以沿通槽上下移动,使支撑杆与辅助支撑杆形成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支撑结构,支撑杆的中部和安装卡板61的立柱底部通过辅助支撑杆进行转动连接,在安装卡板61的立柱处设有空槽,可以容纳辅助支撑杆,安装卡板61的立柱上或中部的空间可以安装固定化部件,用于安装造浪组件,使造浪组件与安装组件相连。
60.实施例5:
61.一种预放流褐菖鲉野化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驱动器22包括驱动转套225,驱动转套225为圆筒结构,驱动转套225内转动连接驱动扇叶224,驱动扇叶224对称设置,驱动扇叶224的外部设置齿形结构,驱动转套225与驱动扇叶224转动连接处设有开口,驱动转套225外部设有驱动电机221、驱动齿轮222和驱动转轴223,驱动转轴223与驱动扇叶224的外部齿形啮合设置。
62.实施例6:
63.一种预放流褐菖鲉野化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辅助组件3上设置连接底板31,连接底板31与滑动杆36相连,滑动杆36与连接杆32相连,连接杆32端部设置扇叶33,连接杆32上设置防护档圈34,防护档圈34两面设置球形网罩35。
64.实施例7:
65.一种预放流褐菖鲉野化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喷射组件4包括喷射壳体48,喷射壳体48为圆筒形结构,喷射壳体48一侧通过分隔板42分隔,分隔板42中心位置通过第一进液管43连接有连接球头41,连接球头41与外部泵体连接,喷射壳体48另一侧设置转动体44、连接钢杆46和导流体45,导流体45通过连接钢杆46与喷射壳体48相连,导流体45与转动体44相连,分隔板42与转动体44之间的喷射壳体48内壁上开设辅助进流槽孔47。
66.实施例8:
67.一种预放流褐菖鲉野化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7相比,不同之处在于,连接球头41的外部为第二球体414,第二球体414上设置第二进液管413,第二球体414与弹性密封件412相连,弹性密封件412与连接球头41内部的第一球体411相连,第一球体上设置第一进液管43,第一进液管43与分隔板42相连。
68.本发明实施例1-8中的各方法中不同组件、实施方式均可以自由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例如,实施例2与实施例3的实施方式可以合并至实施例1中形成一个新的技术方
案,或,将实施例2与实施例4的实施方式合并至实施例1中形成一个新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在赘述。
69.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