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鳜鱼捕捞装置

文档序号:33192768发布日期:2023-02-04 09:21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鳜鱼捕捞装置

1.本发明涉及肉食性鱼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鳜鱼捕捞装置。


背景技术:

2.鳜鱼是我国一种淡水名贵鱼类,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刺,极具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而倍受小孩、老人及体质较弱的人们青睐。近年来,鳜鱼专用配合饲料的突破、驯化转食和绿色健康养殖技术的发展,以及“臭鳜鱼”加工产业的形成,助推了整个鳜鱼产业链趋于完整,拥有上百亿的市场潜力,发展空间巨大。
3.目前,鳜鱼的捕捞多采用网捕方式。由于鳜鱼属于肉食性鱼类,性格凶猛且鱼鳍上有尖刺,鱼塘内网捕时鳜鱼因缺水和缺氧状态下挤压在一起,很容易因为张开的鳍条相互刺伤,造成机体体表和内部损伤,导致部分鳜鱼在运输过程和后续进入市场时发生死亡,影响整体的存活率、卖相和商品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鳜鱼捕捞装置,能够在捕捞养殖鱼时带水一起捕捞,以减少挤压刺伤。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鳜鱼捕捞装置,包括捕捞箱和驱动结构;
6.所述捕捞箱包括内箱;
7.所述驱动结构包括驱动臂,所述驱动臂的一端与内箱转动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动力源。
8.捕捞鱼群时,通过驱动臂将捕捞箱放入到养殖塘内,将鱼群引入到捕捞箱内后,即可通过捕捞箱连鱼带水一起打捞,并通过驱动臂将捕捞箱转运至鱼车处。
9.上述一种鳜鱼捕捞装置的有益效果是:在捕捞鱼群时能够带水捕捞,从而在捕捞后转运至鱼车的过程中,鱼群能够存放在水里,避免出现缺水缺氧和相互拥挤刺伤的状况,确保了整体的品质和存活率。
10.进一步地,所述捕捞箱还包括注水管和外箱,所述注水管设置在内箱的顶部,所述内箱的箱壁上开设有多个排水孔,所述外箱与内箱均为弧形箱体,所述外箱可转动地套设在内箱外侧。
11.在捕捞时,可将外箱转动至套设在内箱外侧,避免水从排水孔流出。从养殖塘取出捕捞箱后,可将外箱相对于内箱向上转动,打开排水孔将内箱中的水排出,同时打开注水管向内箱中注入净水,从而在进入鱼车前完成换水,避免将脏水带入到鱼车内。
12.进一步地,所述内箱的顶部设有限位槽和网格盖板,所述限位槽固定设置在内箱上,所述网格盖板与限位槽滑动连接,且能够盖设在内箱顶部;
13.所述内箱的顶部中心处设有转轴,并通过转轴与外箱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上套设有主动齿轮,所述内箱的顶部一端转动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通过皮
带传动,所述网格盖板上设有与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相啮合的齿条。
14.外箱相对于内箱转动时,转轴带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通过齿条带动网格盖板移动,当外箱向下转动套设至内箱外侧时,网格盖板向外移动打开,以便进入水下捕捞。当外箱向上转动打开内箱的排水孔时,网格盖板向内移动将内箱开口关闭,避免鱼从箱内蹦出。卸料时先向下转动外箱,同时网格盖板向外移动打开,捕捞箱整体相对于驱动臂向下转动,即可将水和鱼一起倒出。
15.进一步地,所述外箱的内侧连接有内板,所述内板呈弧形状,且靠近外箱的一侧绕周向设有多个勾槽,所述内板的一端设有夹槽;
16.所述外箱的内部设有具有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弧形齿条、弧形勾块和传动齿轮,所述弧形齿条绕外箱的周向设置,且能够绕周向转动,所述弧形齿条的一端通过自锁开关与腔体内壁连接,多个所述传动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腔体内,且均与弧形齿条相啮合,所述弧形勾块的一端设置在传动齿轮上,另一端能够伸出腔体至勾槽内;
17.所述内箱的一端外壁上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设有夹块和压块,所述夹块能够插入夹槽且过盈配合,所述压块能够伸入腔体内,并按压弧形齿条远离自锁开关的一端。
18.当外箱转动并套设在内箱外侧时,内箱固定板上的压块伸入到腔体内并按压弧形齿条后,弧形齿条转动并带动多个传动齿轮转动,转动齿带动弧形勾块转动并伸出腔体插入到内板的勾槽内,并且弧形齿条在自锁开关的作用下固定在当前位置,从而使外箱在转动离开内箱时能够带动内板一起转动。当外箱再次转动并套设在内箱外侧时,压块按压弧形齿条将自锁开关松开,同时夹块插入到夹槽内过盈配合,当外箱转动离开时,弧形齿条在自锁开关的作用下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使弧形勾块从勾槽内收回,并且夹块和夹槽相对固定,因此内板固定在内箱外侧,外箱相对于内箱转动。
19.进一步地,所述弧形齿条的内侧和外侧均设有轮齿,多个所述传动齿轮间隔均匀、交错地设置在弧形齿条的内侧和外侧且相啮合,两侧的所述弧形勾块的弯曲方向相反。
20.交错设置且方向相反的弧形勾块在插入勾槽后,能够提升外箱与内板之间的固定效果。
21.进一步地,所述内箱内沿竖直方向设有多个网格隔板,多个所述网格隔板的网目大小不一,从上往下逐渐变小,所述网格隔板的一端与内箱的内壁转动连接,另一端搭接在内箱的内壁上。
22.鱼群在进入内箱后,能够通过网目大小不一的网格隔板将鱼群按体型大小分隔,小鱼可通过穿过网格隔板向下游,将鱼群分开后,能够避免在鱼群密集的情况下出现大鱼吃小鱼的状况。
23.进一步地,所述内箱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弧形槽,所述弧形槽与网格隔板一一对应、绕网格隔板的转动轨迹设置,所述网格隔板与内箱转动连接的一端设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位于弧形槽内且与弧形槽滑动连接。
24.捕捞箱整体向下转动时,在配重块作用下网格隔板朝向内箱的开口端转动,从而将使分隔的空间均朝外打开,让水和鱼能够卸出。
25.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基座,所述驱动臂包括转动连接的大臂和小臂,所述小臂与捕捞箱转动连接,所述大臂可移动地设置在基座上,所述大臂上设有液压缸一,并
通过液压缸一与小臂连接,所述小臂上设有液压缸二,并通过液压缸二与捕捞箱连接。
26.通过大臂的移动和小臂的移动,使捕捞箱具有更大的移动范围,便于捕捞箱在养殖塘内打捞。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28.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鳜鱼捕捞装置的主视图;
29.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鳜鱼捕捞装置的内箱的剖视图;
30.图3为图1所示的一种鳜鱼捕捞装置的外箱的剖视图;
31.图4为图1所示的一种鳜鱼捕捞装置的外箱打开后状态一的示意图;
32.图5为图1所示的一种鳜鱼捕捞装置的外箱打开后状态二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
34.1-捕捞箱、3-驱动结构;
35.10-内箱、101-排水孔、102-限位槽、103-弧形槽、11-注水管、12-网格盖板、121-齿条、13-转轴、131-主动齿轮、132-从动齿轮、14-网格隔板、141-配重块、15-固定板、151-夹块、152-压块;
36.20-外箱、201-弧形齿条、202-弧形勾块、203-传动齿轮、204-自锁开关、21-内板、211-夹槽;
37.30-驱动臂、31-大臂、311-液压缸一、32-小臂、321-液压缸二、33-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39.请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鳜鱼捕捞装置,包括相连接的捕捞箱1和驱动结构3,通过驱动结构3将捕捞箱1放入到养殖塘内,能够连鱼带水一起打捞,从而确保捕捞过程中鱼不会离开水。
40.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捕捞箱1包括内箱10和外箱20,且均为弧形状的箱体,外箱20可转动地套设在内箱10外侧,顶部通过转轴13相连接。内箱10的箱壁上开设有多个排水孔101,顶部设有注水管11,通过外箱20的转动能够封堵或打开排水孔101,打开排水孔101后,通过注水管11向箱内注入净水,可在捕捞出塘后转运至鱼车的过程中进行换水,避免将脏水带入鱼车。在本实施方式中,转轴13通过电机驱动。
41.内箱10的顶部设有限位槽102和网格盖板12,限位槽102固定设置,网格盖板12滑动连接在限位槽102内,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槽102为t型轨,能够起到对网格盖板12的支撑和限位作用。网格盖板12上设有齿条121,转轴13上设有主动齿轮131,内箱10顶部的一端还设有转动连接的从动齿轮132,主动齿轮131和从动齿轮132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且均能够与齿条121相啮合。当外箱20相对于内箱10转动时,转轴13带动主动齿轮131和从动齿轮132转动,从而带动齿条121移动,使网格盖板12打开或关闭内箱10。在捕捞箱1入水时,外箱20
套设至内箱10外侧,同时网格盖板12打开,此时内箱10顶部为打开状态,鱼群即可在箱内的诱饵作用下进入到箱内。捕捞箱1在出水时,即可将外箱20转动至内箱10上方,网格盖板12关闭使鱼群无法游出,并且网格盖板12和外箱20也能够避免鱼跳出。同时,外箱20将排水孔101打开,即可打开注水管11进行换水。
42.具体地,如图3至图5所示,外箱20的内侧连接有内板21,内板21呈弧形状,能够贴合在内箱10的外壁上封堵排水孔101。内板21的外侧即靠近外箱20的一侧绕周向设有多个勾槽212,内板21的一端设有夹槽211。外箱20的内壁内部具有腔体,腔体内设有弧形齿条201、弧形勾块202和传动齿轮203,弧形齿条201绕外箱20的周向设置,且能够绕周向转动,多个传动齿轮203绕周向、可转动地设置在腔体内,且均与弧形齿条201相啮合,弧形齿条201的一端通过自锁开关204与腔体的内壁连接,且弧形齿条201在腔体内被限位,只能够沿其弧线转动。弧形勾块202的一端套设在传动齿轮203上,另一端能够伸出腔体并插入到勾槽212内,腔体上开设有用于弧形勾块202伸出的通槽。
43.内箱10的一端外壁上设有固定板15,固定板15底部设有夹块151和压块152,夹块151能够插入夹槽211内,并与夹槽211过盈配合,压块152能够伸入到腔体内,并按压弧形齿条201远离自锁开关204的一端。如图3所示,当外箱20转动至内箱10下方外侧时,压块152伸入到腔体内按压并推动弧形齿条201转动,从而带动多个传动齿轮203转动,传动齿轮203带动弧形勾块202向外转动并插入到勾槽212内,并通过自锁开关204固定当前位置,同时夹块151插入到夹槽211内完成固定。如图4所示的状态一,当外箱20转动离开内箱10时,通过弧形勾块202和勾槽212的配合,带动内板21一起移动,从而将排水孔101打开泄水。当外箱20再次转动至内箱10下方后,压块152推动弧形齿条201并按下自锁开关204,同时夹块151与夹槽211过盈配合。如图5所示的状态二,当外箱20再次转动离开内箱10时,在自锁开关204的作用下弧形齿条201发生移动,通过传动齿轮203带动弧形勾块202从勾槽212内转出,使外箱20和内板21相对脱离,内板21通过夹块151和夹槽211继续封闭在内箱10外侧,这种状态适用于捕捞箱1在转运过程中处于不适合排水的位置,既能够通过内板21封闭排水孔101,又能够通过外箱20和网格盖板12关闭内箱10顶部。
44.为了提升外箱20和内板21的固定效果,弧形齿条201为双面齿条121,其内侧和外侧均设有轮齿,传动齿轮203间隔均匀且交错地设置在弧形齿条201的内侧和外侧,且均与弧形齿条201相啮合,两侧传动齿轮203的弧形勾块202的弯曲方向相反,对应的勾槽212方向也相反。当弧形齿条201转动时,能够带动两侧的传动齿轮203朝向相反方向运动,并带动弧形勾块202分别插入到相应的勾槽212内,从而提升外箱20与内板21的固定效果。
45.在本实施方式中,内箱10的外壁上设有限位滑轨,外箱20和内板21均与限位滑轨滑动连接,限位滑轨既能够对外箱20和内板21起到限位的作用,又能够起到支撑的作用。
46.具体地,如图2所示,内箱10内部沿竖直方向设有多个网格隔板14,多个网格隔板14的网目大小不一,从上往下逐渐变小,通过网格隔板14能够对进入的鱼群进行大小筛分,避免大鱼和小鱼挤在一起,出现大鱼吃小鱼的状况。网格隔板14的一端与内箱10的内壁转动连接,内箱10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弧形槽103,分别与各网格隔板14相对应,绕网格隔板14的转动轨迹开设,网格隔板14设有位于弧形槽103内的配重块141,配重块141能够在弧形槽103内滑动,当捕捞箱1整体向下转动卸鱼时,配重块141能够起到平衡作用,在捕捞箱1倾斜时带动网格隔板14转动,从而将分隔的各层空间打开,便于快速地卸鱼。
47.具体地,如图1所示,驱动结构3还包括可移动的基座33,驱动臂30包括转动连接的大臂31和小臂32,大臂31可移动地设置在基座33上,大臂31上设有液压缸一311,并通过液压缸一311与小臂32连接。小臂32与捕捞箱1转动连接,小臂32上设有液压缸二321,并通过液压缸二321与捕捞箱1连接。通过基座33、液压缸一311和液压缸二321能够带动大臂31、小臂32和捕捞箱1移动,从而在养殖塘内捕捞鱼群。
48.上述一种鳜鱼捕捞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先通过转轴13带动外箱20转动至内箱10的下方,并打开了网格隔板14,通过驱动臂30将捕捞箱1放入水中后,鱼群在诱饵作用下进入箱内,而后即可捕捞箱1吊起,并将外箱20转动至内箱10的上方并关闭网格隔板14,可选择实际状况使用内板21封闭或打开排水孔101,如打开排水孔101,即可通过注水管11向箱内注水,以起到换水的效果,最后将捕捞箱1移动至鱼车处,将外箱20和网格盖板12打开后即可倾倒鱼群,网格隔板14在配重块141的平衡下转动打开各层空间,让大小鱼都能够倒出。
49.使用上述一种鳜鱼捕捞装置,能够在捕捞鱼群时连鱼带水一起捞出,让鱼群在捕捞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在水里,避免了缺氧的状况,确保了品质率,同时也能够避免挤在一起相互伤害,影响存活率。
50.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