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正芽播种装置

文档序号:33000384发布日期:2023-01-18 01:04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马铃薯正芽播种装置

1.本发明属于播种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正芽播种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我国多采用勺链式马铃薯播种机进行种薯切块种植,该机具有可靠性高、造价低、株距可调且精度高等优点,但该机不能保证种薯切块正芽播种且存在严重的漏播问题,从而影响马铃薯出苗率,导致马铃薯出现减产,出现产量低、品质差的现象。
3.本处所指的现有技术中的种薯切块采用如图10所示分切方式,通过种薯切块机将马铃薯沿长轴纵向切一刀从而使其分为两部分,在种植种薯时,由于马铃薯正芽种植可以保证马铃薯向上生长的顶端优势,因此需要保证种薯种植的正芽播种率(也即图10中的1032和1034所指示的种薯切块外表面朝上种植为正芽播种方式)。当马铃薯正芽种植时,芽直接向上生长,缩短了出苗时间,出苗后的马铃薯植株生长旺盛,分支少,果实单重高且品质好,但是现有的马铃薯虽然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种植,但如何实现正芽状态种植仍然是行业难题。因此如何保证种薯切块正芽播种是当下亟需研究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马铃薯正芽播种装置。本装置采用种薯切块正芽播种技术,可大大降低马铃薯弱苗现象,充分发挥作物植株的顶端优势,缩短出苗时间,保证植株生长旺盛,减少了马铃薯生长过程中过多的管理过程,提高单位面积的马铃薯产量。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马铃薯正芽播种装置,包括种箱和正芽传送带,所述种箱具有腔体,腔体内用于存放待播的种薯切块,所述腔体底部具有下料口,所述下料口与正芽传送带的输入端相衔接,所述正芽传送带的第一侧高于第二侧,从而使所述正芽传送带沿第一方向形成有一定的向下坡度,所述第一方向是指由所述正芽传送带的第一侧指向第二侧的方向。
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正芽传送带包括正芽段和折线段,所述正芽段和折线段之间的传输面的过渡位置具有向外凸起的折角。
7.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与正芽传送带输出端衔接的凹槽传送带,所述凹槽传送带沿其输送带外环面的长度方向形成有一列间隔设置的种槽。
8.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矫位组件,所述矫位组件设置在凹槽传送带的上方,用于将未入种槽内的种薯切块推入所述种槽内;所述矫位组件横截面为v形结构,矫位组件的开口一侧朝向凹槽传送带的头端,矫位组件的尖端一侧位于所述种槽运动轨迹的上方,用于对落入种槽外的种薯切块矫正归位。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种箱内的侧壁上设置有搅种机构,所述搅种机构包括搅种电机和搅种件,所述搅种件安装在种箱侧壁,搅拌件用于防止种薯切块在种箱内堆积堵塞。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凹槽传送带的末端设置有惯性排种机构,所述惯性排种机构
包括排种通道,所述排种通道与所述凹槽传送带运行至末端的种槽相衔,所述排种通道在所述惯性排种机构的驱动下沿凹槽传送带的输送方向往复式运动,从而与所述凹槽传送带的末端实现衔接和分离排种。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惯性排种机构还包括排种电机、固定架、伸缩架、弹簧和缺齿轮,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滑孔,所述伸缩架包括两端的光滑段和中间的齿条段,所述伸缩架其中一端与排种通道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架的光滑段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孔中且能够往复运动,所述排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缺齿轮,所述缺齿轮的外缘具有缺齿段和外齿段,所述缺齿轮能够与所述伸缩架的齿条段间歇式啮合,所述弹簧穿设在靠近排种通道一端的所述伸缩架上,用于为所述排种通道向远离凹槽传送带的一侧弹出提供弹力。
12.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肥箱,所述肥箱具有下料口;所述排种通道上设置肥料通道,所述肥料通道沿排种通道的长度方向布置,并与排种通道相互独立设置;所述下料口与肥料通道的进口端通过管道连接。
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排种通道内设置有护种弹性板,所述护种弹性板的一端固定在排种通道的进口端,另一端伸入所述排种通道的腔体内,在护种弹性板和排种通道的底板之间形成有种薯切块的排种空间。
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排种通道底部设置有包覆盒,所述包覆盒用于种薯切块的灰料包覆,所述包覆盒固定在排种通道的底板上,且与包覆盒对应的所述排种通道底板上设置有灰料透出的孔。
15.有益效果其一、本方案通过对装置进行改进,可以使种薯切块实现正芽播种,解决了种薯切块在播种过程中的正芽播种的难题,正芽传送带包括正芽段和折线段,通过将种箱内的无序的种薯切块导入正芽段上,用于将非正芽状态的种薯切块筛除,其中处于正芽状态的种薯切块的分切面与传送带的传送斜面接触配合,而非正芽状态的种薯切块的表皮的弧面与传送带斜面接触,在传送带斜面坡度的作用下,由于非正芽状态种薯切块弧面侧与传送面接触面积较小,因此大部分非正芽状态种薯切块将自动滑落至挡边处。
16.其二、本方案,还设置有凹槽传送带,凹槽传送带上方设置有矫位组件,用于实现无序马铃薯的间隔定位排序,矫位组件可以将落入凹槽外侧的种薯推入凹槽内,由于矫位板采用v形结构,在矫位组件矫位作用和凹槽传送带输送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将落入种槽外侧的种薯切块逐渐推入凹槽传送带的种槽内。
17.其三、本方案,还设置有惯性排种机构,可以一次完成种薯切块的草木灰包覆、施肥、正芽种植工作,减少了作业工序,提升了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发明正芽播种装置的结构图1;图2为本发明正芽播种装置的结构图2;
图3为本发明正芽播种装置的结构图3;图4为本发明中正芽段的倾斜角度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中惯性排种机构的结构图1;图6为本发明中惯性排种机构的结构图2;图7为本发明中惯性排种机构的结构图3;图8为本发明中搅拌件的侧视图;图9为本发明中搅拌件的立体图;图10为本发明中马铃薯的分切示意图;图中标记:1、种箱,11、搅种电机,12、搅种件,121、连接轴,122、搅种板,2、正芽传送带,21、正芽段,22、折线段,23、挡边,24、折角,25、弧形挡板,26、正芽传送电机,3、凹槽传送带,31、种槽,32、传送带,33、基架,34、连接板,341、接种部,342、夹柱,35、凹槽传送电机,4、矫位组件,41、矫位板,42、毛刷,43、立柱,5、肥箱,51、挡板,52、施肥口,6、惯性排种机构,61、排种通道,611、水平段,612、倾斜段,613、护种弹板,614、包覆盒,615、肥料通道,616、施肥软管,617、推薯弹性片,618、孔,62、排种电机,63、固定架,64、伸缩架,641、缺齿段,642、齿条段,65、弹簧,66、缺齿轮,67、电机架,68、安装架;100、待切马铃薯,103、长轴,101、种薯块ⅰ,102、种薯块ⅱ,1031、分切面ⅰ,1032扁平状外表面,1033、分切面ⅱ,1034、凸起状外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的结合到其它实施方式中。
21.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做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不表述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但并不排除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元件或者物件。
22.此处先对切块种薯进行说明,如图中所示,本方案种薯切块加工采用沿马铃薯100的长轴103将其纵切方式一分为二,从而分切为种薯块ⅰ101和种薯块ⅱ102,由于种薯的外表皮并不规则,绝大部分分切后为此两类种薯块,其中种薯块ⅰ101的外表弧度如图中1032所示呈扁平状,其分切面ⅰ如图1301所示;种薯块ⅱ102的外表弧度如图中1034所示呈凸起状,其分切面ⅱ如图1033所示。
23.如图所示,本方案提供一种马铃薯正芽播种装置,包括种箱1和位于种箱1下方的正芽传送带2,其中种箱1设置于正芽传送带2的输入端,且正芽传送带2的输入端与种箱1的下种口衔接,种箱1的内腔体用于存放大量切块种薯,在种箱1侧壁上设置有搅种机构,搅种机构包括搅种电机11和搅种件12,搅种件12安装在搅种电机11的输出轴上并位于种箱1侧壁的圆形缺口处,搅种件12包括连接轴121和搅种板122,其中搅种板122的第一端面中心与连接轴121垂直连接,搅种板122的第二端面与第一端面不平行,搅种板122的整体呈一侧厚
一侧薄的圆饼结构,将搅种板122安装在种箱1的侧壁上,搅种板122一侧会由种箱1内壁向内凸起,在各面之间的过渡位置形成圆滑过渡,因此搅种板122在搅动过程中不易伤害种,为了进一步防止其搅拌过程中伤种,可以将搅种板122采用柔性材质制成,例如橡胶块或者采用柔性材料包覆等,搅拌块122在搅拌的过程中,利用其独特的结构能够不断改变种箱1内种薯的堆积状态,从而防止种薯堆积堵死,通过控制搅种电机11带动搅种件12的转动,从而实现种薯切块的动态供种,有效防止种薯在种箱1内堆积堵塞,且稳定的落在正芽传送带2上,种箱1的下种口处的底板为斜面,有利于种箱1顺利落种。
24.如图4所示,正芽传送电机26固定在正芽传送带2的底部,正芽传送带2的上下传送面相平行,正芽传送带2与种薯切块贴合的传送面具有两侧边,其中一侧边高于另一侧边的高度,因此正芽传送带沿第一方向e形成有一定的向下坡度,第一方向e是指由正芽传送带的第一侧指向第二侧的方向。正芽传送带2传送面相对于水平参照面d形成一定角度的倾角a,特别地,在传送面位置较低的一侧设置有挡边23。正芽传送带2包括靠近输入端的正芽段21和靠近输出端的折线段22,其中正芽段21与水平参照面d的倾角坡度为15-25
°
,通过该倾角设计,能够利用正芽传送带2与非正芽位姿的种薯切块接触面积较小进行筛除。
25.本方案,挡板23的作用是:防止正芽状态的种薯切块由传送带处滑落,并且不影响非正芽状态的种薯切块由传送带上脱离,挡边23有如下实施方式:第一种实施方式是:挡边23与图中的水平参照面d相平行,挡边23与输送带一体设计,挡边23的设置宽度仅能支撑挡住正芽种薯切块,而对非正芽状态种薯切块,由于挡边23上的空间有限,非正芽状态种薯切块在正芽传送带2的斜面作用下,滚落或滑落至挡边23后,将下落至正芽传送带2下方的收集箱(图中未示出),收集箱内用于收集脱落的非正芽种薯切块。当收集箱满载后,可重新倒入种箱1内。设置挡边23与水平参照面d的夹角为零,或略微具有一定的向下倾角角度,挡边23与正芽传送带2的输送面一体设置。挡边23能够防止正芽后的种薯切块在正芽传送带2上掉落,同时实现种薯切块的正芽工程,对于落入挡边23处的非正芽状态种薯,略微的向下倾角能够更好地使得该类种薯的顺利的脱落。第二种实施方式是:挡边23包括水平台阶和具有一定向下倾斜角度的外侧板,水平台阶用于防止正芽状态的种薯下滑,因此水平台阶的宽度较窄,外侧板相对水平参照面d具有向下倾角的作用是:用于将落在挡边处的非正芽位姿的种薯自动由外侧板下滑脱落并进入收集箱内,以实现非正芽位姿的种薯的筛除。
26.本方案,当种薯块ⅰ101和种薯块ⅱ102与正芽传送带2接触时,因此当种薯块ⅰ101和种薯块ⅱ102的外皮弧面一侧与输送带面接触,由于种薯块ⅱ102的外表皮较为凸起,与正芽传送带2的接触面较小,因此滑动摩擦力较小,当其处于非正芽状态时(种薯块ⅱ102的外表皮弧面与传送面接触),在正芽段21的斜面上容易滚落或滑落至挡边23处,并从传送带脱落至收集箱内,对于种薯块ⅰ101的表皮较为扁平,与传送带面的接触面积较大,因此摩擦力较大,当其处于非正芽状态时(种薯块ⅰ101外表皮弧面与传送带接触),仍然可能会出现不易由正芽段21的斜面上滚落或滑落的状况,因此在正芽段仍然可能没有完全筛除非正芽位姿的种薯块ⅰ101,如此则该类的种薯块ⅰ101运行至折角处时,随着接触面积的进一步较小,种薯切块会发生滚落或滑落,从而进一步筛除该类的非正芽状态的种薯切块,由于处于正芽状态的种薯切块的分切面与传送面接触较好,同时由于传送面倾斜角度有限,因此正芽状态的种薯切块并不会发生滑落,或少部分滑落后会被挡边23拦截,而且该类种薯切块的分切面仍然与传送面贴合接触,因此仍然处于正芽状态。
27.本方案,由于将正芽传送带设置了两段,其中在折线段22和正芽段21的过渡区形成有折角,目的是如上所述的:使得传送带与种薯切块的接触面在过渡区的折角处减小,此时对应外表皮扁平状的种薯块ⅰ101由于接触面的减小,会沿传送带面发生滚落或下滑,从而由挡板23处脱离传送带以筛除该类的马铃薯切块。在挡边23上的非正芽状态的马铃薯虽然大部分会脱离,但不排除有少量的非正芽状态的马铃薯在挡边23处未完成脱离,因此在折线段22的输出端设置有弧形挡板25,弧形挡板25朝向正芽传送带2的一端具有向内侧弯曲的弧形结构,随着传送带运动,弧形结构用于将未完全脱离挡边23的多余种薯切块剥离顶出从而进入收集箱内,本方案的正芽传送带2为后续的正芽播种提供了基础。
28.本实施例,还包括凹槽传送带3,凹槽传送带3的作用是:用于实现无序正芽种薯切块的间隔定位排序,凹槽传送带3的结构如下:凹槽传送带3包括基架33和设置在基架33上的凹槽传送电机35和传送带32,传送带32的带面上沿其环形长度方向设置有一列种槽31,优选地设置为10-30个,种槽31内用于定位盛放种薯切块。
29.本方案,在凹槽传送带3的上方设置有矫位组件4,矫位组件4设置在凹槽传送带3的输入端一侧,矫位组件4的作用是:将落入种槽31外侧的种薯切块扫入种槽31内,本方案,通过正芽传送带2、凹槽传送带3和挡板组件4可以对种薯切块进行正芽排序后精确排种,从而实现正芽播种的效果,同时提高播种效率。
30.本方案矫位组件4包括矫位板41、立柱43和柔性刷42,矫位板42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为平板直形,矫位板42沿与传送带32输种方向相垂直方向布置,矫位板42的两侧通过立柱43固定在基架33上,柔性刷42采用尼龙材料,避免对种薯造成损伤,柔性刷42固定布置在矫位板42上并向下伸出,此种结构对于马铃薯落入种槽31沿传送方式前后侧的种薯矫位效果更佳,且易于通过柔性刷42和传送带32配合把种薯切块扫入种槽31内,而对于落入种槽31左右两侧的种薯切块则难以将其推入种槽31,因此我们设计了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矫位板41。第二种矫位板41的结构如下:矫位板41的切面为v形,其中v形矫位板41的开口一侧朝向传送带32来种侧方向,来种侧方向是指凹槽传送带3的头端方向,v形矫位板41的尖端一侧朝向凹槽传送带3的尾端方向,且v性矫位板41的折弯尖端处位于种槽31运行轨迹的正上方位置,柔性刷42布置在矫位板41上并向下伸出,其中柔性刷43与凹槽传送带3传送面的间隙应小于单个种薯块的尺寸,目的是通过柔性刷43下端阻挡种薯切块在种槽31外侧通过,v形矫位板41不仅能够将落入种槽31输送方向前后两侧的种薯切块推入种槽31内,同时也有利于将位于种槽31输送方向左右两侧的种薯切块进行阻挡,并在凹槽传送带3和柔性刷42的共同作用下,将落入种槽31左右两侧的槽外种薯向种槽31内逐渐推送。
31.本方案,还设置有惯性排种机构6,惯性排种机构6安装在凹槽输送带3的输出端一侧的基架33上,排种通道61与凹槽传送带3运行至末端的种槽31衔接排种,排种通道61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排种通道61的输入端与凹槽传送带3的种槽31相衔接,排种通道61在惯性排种机构6的驱动下,沿凹槽传送带3输种方向来回往复式运动,与凹槽传送带3末端实现对接和分离动作,从而实现惯性排种。
32.以下对排种通道61的结构进行分析:排种通道61包括水平段611和倾斜段612,水平段611和倾斜段612之间采用平滑过渡,水平段611为靠近排种通道61输入端一侧,与水平参照面d基本处于同一平面内,用于和凹槽传送带3运行至尾端的种槽31衔接,倾斜段612向排种口一侧具有逐渐向下的坡度,目的是保证倾斜段612内的种薯切块沿倾斜向下的角度
顺利排种,在排种通道61内设置有护种弹板613,护种弹板613的第一端固定在排种通道6的入口处,护种弹板612的第二端为自由端并延伸至排种通道61的排种口处,目的是保证种薯下滑过程中的位姿保持正芽姿态,护种弹板613具有与排种通道6底板相同幅度的形状,在护种弹板612与排种通道61的底板之间形成有种薯的排种通道空间,其刚好容纳一个种薯通过,由于护种弹板613的第二端为自由状态,因此其保证了护种弹板613具有一定的弹性作用,既能保证种薯的自由下落,同时其具有一定的弹力又有利于保持种薯的正芽位姿状态。
33.以下对惯性排种机构的结构进行分析:惯性排种机构6包括排种通道61、排种电机62、固定架63、伸缩架64和弹簧65,固定架63包括横跨在基架33上的两个相对设置的立架631,电机架67与固定架63通过焊接、螺栓连接或一体成型,电机架67用于固定排种电机62的基座,固定架63包括立架和连接架,在两个立架上横跨设置有连接架,连接架具有竖杆和横杆,横杆两端分别与竖杆垂直连接并通过竖杆固定在立架上,所述连接架的竖杆上设置有伸缩架64穿过的滑孔,伸缩架64包括伸缩杆以及位于伸缩杆一端的安装架68,排种通道61设置在安装架68的下方,伸缩杆是两端为光滑段641中间为齿条段642的一体式杆状结构,其中两端的光滑段641分别滑动设置在固定架63的滑孔内,其中一端的光滑段641横截面为圆形,用于安装弹簧65,另一端的光滑段641为三角形、矩形或多边形,如此形状的光滑段641与滑孔配合用于防止伸缩架64绕轴线扭转,齿条段642在排种电机62的驱动下来回往复移动,排种电机62安装在固定架63的一侧,排种电机62的运行速度与凹槽输送带3的运行速度相对应设计,实现两者配合协调,排种电机62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缺齿轮66,缺齿轮66的外缘包括缺齿段和外齿段,缺齿轮66的外齿段能够与伸缩架64的齿条段642啮合,排种电机62的输出轴转动一圈,能够带动缺齿轮66的外齿与伸缩杆641的齿条段啮合一次,带动排种通道61靠近凹槽传送带3一侧,用于将凹槽传送带3内的种薯顺利送入排种通道61内,靠近排种通道61一侧的伸缩架64的光滑段641上穿设有弹簧65,弹簧65的一端与固定架63抵靠接触,另一端与安装架68抵靠接触,目的是当缺齿轮66的缺齿段与伸缩杆的齿条段642相对,此时缺齿轮66与齿条段642脱离接触,弹簧65由于伸缩架64向凹槽传送带3一侧运动积压的弹性势能将被释放,排种通道61在弹簧65的弹性势能的作用下向外弹出,从而实现种薯的顺利排种,最终实现正芽播种。本方案在弹簧65和缺齿轮66、伸缩架64的驱动传动作用下,实现惯性播种,施肥,种薯包覆。
34.本方案,考虑到在排种的同时完成种薯切块切口的包覆工作,在排种通道61的倾斜段612的底板中段设置有包覆盒64,在包覆盒64的上表面的排种通道61底板上形成有孔,包覆盒64内可以用于盛装草木灰,倾斜段612底板上的孔618可以用于草木灰在惯性作用下顺利排出进入排种通道61内,对通过排种通道61的种薯切块进行草木灰包覆,从而将马铃薯块切面裹上草木灰粉末,同时也可节省草木灰的用量,如此有利于薯块的生长。包覆盒64的形状切面可以采用如图示的结构,包覆盒64的底板与水平参照面d基本保持水平,包覆盒64底部采用水平设计,可保证包覆盒64中的草木灰始终处于水平平铺,使薯块底部包裹草木灰更加均匀,同时减少草木灰的浪费。草木灰在惯性作用下顺利排出进入排种通道61内。排种通道61在弹簧65的弹性势能的作用下,将会向远离凹槽传送带3的一侧弹出,当排种通道61到位后,草木灰将在其惯性的作用下通过孔进入排种通道61内,当种薯经过排种通道61内时,种薯切块将粘附草木灰,从而在排种过程中实现顺利包覆,以降低虫害率。
35.为了在排种的同时进行施肥,在凹槽传送带3的上方设置有肥箱5,肥箱5内盛放有液体肥料,第一种方式是:肥箱5的底部设置有施肥口52,施肥口52设置有可开合的挡板51,挡板51可通过伸缩电机自动控制,以固定时间间隔控制挡板的开合从而进行间隔施肥,第二种方式是:在施肥口52的下料管道出设置控制开关,下料管道通过施肥软管616与排种通道61的肥料通道615连接,从而间隔控制下料管与肥箱5的连通,第三种方式是:如图所示,肥箱5的底部设置有施肥口52,施肥口52设置有可开合的挡板51,挡板51与伸缩架64的一端相连,通过伸缩架64的带动,也可以带动挡板51打开或关闭施肥口52,肥箱5出口的挡板51与惯性排种机构6的联动使用,保证液体肥料的精准排放。排种通道61底部两侧设置肥料通道615,可实现播种、施肥一体化,减少了播种、施肥的繁琐过程。当排种通道61向靠近凹槽传送带3一侧运动时,挡板51移动以关闭肥箱5的施肥口,当排种通道61向远离凹槽传送带3一侧运动时,施肥口52将被打开,此时液体肥料通过施肥口52进入排种通道61外壁上的肥料通道615内。
36.本实施例,肥料通道615与排种通道61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肥料通道615可设置在排种通道61的下部两侧边上,肥料通道61的进口通过施肥软管616与施肥口52的下料管连通,施肥软管616可以采用伸缩式软管,肥料通道615的出肥口用于将肥料播撒在种薯切块的周围,以利于产量的提升。
37.为了具有更好效果,本方案中在种薯凹槽传带3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板34,连接板34形成有向凹槽传送带3一侧延伸的接种部341,接种部341与种槽31衔接用于接收种薯切块,连接板34具有用于临时存放种薯切块的空间,连接板34的两侧与基架33固定连接,为了实现连接板34的种薯切块顺利进入排种通道61内,在连接板34与排种通道61之间设置有夹推组件,夹推组件包括设置在连接板34端面上的两个夹柱342以及设置在排种通道61进口端的两个推薯弹性片617,两个推薯弹性片617为相对弯曲的弧形结构,且对称设置于排种通道61进口两侧,推薯弹性片617的外弧面与夹柱342抵靠,当种薯到达凹槽传送带3尾部时,会进一步进入连接板34上端面并位于两推薯弹性片617之间,排种通道61在排种电机驱动的作用下向凹槽传送带3尾部运动,推薯弹性片617在夹柱342的作用下产生形变将种薯推至排种通道61内,在排种通道61内壁上方固定的护种弹板613的作用下,保证种薯切块正芽姿态不变。当排种通道61向靠近凹槽传送带3一侧运行时,种薯由两个推薯弹性片617的开口进入,推薯弹性片617在夹柱342作用下相对靠近,会将种薯顺利推入排种通道61内。
38.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