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沙木蓼组织快繁方法

文档序号:34063638发布日期:2023-05-06 13:44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沙木蓼组织快繁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具体涉及了一种沙木蓼组织快繁方法。


背景技术:

1、沙木蓼(atraphaxis bracteata a.los)为蓼科木蓼属的荒漠旱生灌木,是我国荒漠地区优良的沙旱生植物资源之一,具有耐旱、抗寒、抗风蚀、耐沙埋的优良特性,它以特化的形态适应严酷的荒漠环境,集沙区造林与景观优势为一体,适宜推广造林,而且衰老退化时可通过平茬方式更新复壮,其枝条可作为饲料二次利用,具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故加强沙木蓼的开发应用对丰富沙区造林树种、促进沙区产业开发意义重大。而对其育苗技术的研发是关键一步,目前关于其繁殖措施主要采用硬质扦插技术和种子育苗技术,但是扦插存在插条有限、扦插成本较高、成活率较低的问题,使得该植物苗木价格较高,造成造林成本增加,而影响其推广应用;种子育苗时因其花期不一致,收获种子成熟度差异较大,进而影响出苗率,目前还未应用于生产实践。而利用组织快繁技术可快速繁殖植物,保持品种优良特性,但是现有技术中关于沙木蓼的组织快繁技术还未见研究报道。故本发明通过攻克其组织快繁技术以为其苗木繁育提供新的路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沙木蓼组织快繁方法。

2、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沙木蓼组织快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初代培养:将切段后的带有部分叶片的沙木蓼外植体ⅰ依次采用酒精、氯化汞消毒;然后将消毒后的外植体接入初代培养基上,薄膜封口,于24~26℃、光暗交替条件下培养,直至培养至高度5~8cm,获得无菌苗ⅰ;

5、s2.继代培养:将所述无菌苗ⅰ切段,获得外植体ⅱ,将所述外植体ⅱ接入继代培养基上,薄膜封口,于24~26℃、光暗交替条件下培养,直至培养至高度5~8cm,获得无菌苗ⅱ;

6、s3.炼苗移栽:将所述无菌苗ⅱ置于带有小拱棚的日光温室中炼苗3~5d,然后去掉封口膜,加入适量无菌水,所述无菌水加入量以没过培养基为宜,再炼苗3~5d,移栽于沙土苗床上,保持在温度为23~26℃、湿度70~80%下培养,待长出新根后,去掉小拱棚,正常管理,翌年移栽至苗圃地;

7、所述初代培养基和继代培养基为添加了吲哚乙酸的b5培养基,所述吲哚乙酸添加量为0.15~0.25mg/l培养基,所述b5培养基还含有20~30g/l蔗糖,4~6g/l琼脂。

8、优选的,所述外植体ⅰ为选自以下三种采集方式的任意一种采集获得;

9、方法a:采集野外无病虫害、健康的沙木蓼枝条顶部嫩枝作为外植体ⅰ;

10、方法b:采集野外成熟沙木蓼无病虫害、健康的当年生枝条,剪成10~15cm插穗,于营养钵中扦插,以其生长出的嫩枝作为外植体ⅰ;

11、方法c:采集成熟沙木蓼种子种植于营养钵中,以其生长出的嫩枝作为外植体ⅰ。

12、优选的,步骤s1所述切段长度为1.5~2.5cm,并且叶片剪去至少三分之一。

13、优选的,步骤s1采用所述酒精消毒20~40s。

14、优选的,采用所述氯化汞的质量百分浓度为0.08~0.12%,消毒时间为3~4min。

15、优选的,步骤s1~s2所述光暗交替培养周期为12h/12h。

16、优选的,步骤s1~s2所述光暗交替培养过程中光照培养光强为1500~2500lx。

17、优选的,步骤s2所述切段长度为1.5~2.5cm。

18、优选的,步骤s3所述沙土苗床中的沙土预先采用质量百分含量为0.15~0.25%的高锰酸钾消毒。

19、本申请提供的快繁方法,相比沙木蓼传统的扦插技术,腋芽分化速度快,分化率高,生根速度快,炼苗移栽成活率高,值得大面积推广。



技术特征:

1.一种沙木蓼组织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沙木蓼组织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沙木蓼组织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沙木蓼组织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沙木蓼组织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沙木蓼组织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沙木蓼组织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沙木蓼组织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沙木蓼组织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沙木蓼组织快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切段后的带有部分叶片的沙木蓼外植体Ⅰ依次采用酒精、氯化汞消毒;然后将消毒后的外植体接入初代培养基上进行初代培养;之后接入继代培养基上,薄膜封口,进行继代培养;将继代培养无菌苗置于带有小拱棚的日光温室中炼苗3~5d,然后去掉封口膜,加入适量无菌水,再炼苗3~5d,移栽于沙土苗床上培养,待长出新根后,去掉小拱棚,正常管理,翌年移栽至苗圃地;初代培养基和继代培养基为添加了吲哚乙酸的B5培养基。本申请提供的快繁方法,相比沙木蓼传统的扦插技术,腋芽分化速度快,分化率高,生根速度快,炼苗移栽成活率高,值得大面积推广。

技术研发人员:何彩,张勤德,李毅,张正中,刘伟,金娜,晋敏,李强,李栋,董存元,胡芳,张涛,陈岩辉,叶芳,任德全,高生春,曹虎,张秉铭,张利年,赵三虎,姚元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甘肃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