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林下竹荪轻简化栽培的方法

文档序号:33110280发布日期:2023-02-01 02:03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橡胶林下竹荪轻简化栽培的方法。


背景技术:

2.竹荪,中药名。为鬼笔科竹荪属真菌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vent.expers.)fisch.、短裙竹荪d. duplicata (bosch) fisch的子实体。竹荪分布于华南、西南及江苏、安徽、江西、福建等地;短裙竹荪分布于西南及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具有补气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利湿之功效。用于肺虚热咳,喉炎,痢疾,白带,高血压病,高血脂症。也用于抗肿瘤的辅助治疗,一般作营养食品。
3.现有的竹荪在种植过程中,其成本较高,并且其“出菇”率有较低,因此,我们提出这种橡胶林下竹荪轻简化栽培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橡胶林下竹荪轻简化栽培的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橡胶林下竹荪轻简化栽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林地选择:选择郁闭度高的成龄胶园,胶林土壤肥沃,坡度平缓,且交通便利,并具有良好的灌溉和排水条件;步骤2、接种时间确定:在10-12月份开始接种,接种期气温不超过28℃,接种后的2-3个月内日均温不低于25℃;步骤3、栽培基质发酵:以橡胶木屑作为栽培基质的主要原料,在接种菌种前建堆发酵14-16天;步骤4、整地接种:在林地选好的位置上进行沿水平方向整地作畦,采用“双层接种法”(在畦内铺一层培养基料,然后将菌种接种在培养基料上,再铺第二培养基料,继续接种第二层菌种,最后再铺一层培养基料),接种后在培养基料表面覆盖碎土;步骤5、发菌及出菇管理: 发菌期及出菇期要注意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步骤6、采收管理: 当菌蕾破壳出菇后的3h内采收,选择早上7-10点采收,采收后的竹荪根据需求置于冷库保鲜或者及时烘干。
6.优选的,所述步骤1的林地选择,所选胶园要求郁闭度大于0.6,为竹荪发育和生长提供适宜的隐蔽环境,交通便利、林地周围有充足的水源供应,保证竹荪的灌溉需求。
7.优选的,所述步骤2的接种时间确定,接种期内气温不超过28℃,对菌丝生长发育有利,且接种后2-3个月内日均温不低于25℃,确保菌蕾正常发育成子实体。
8.优选的,所述步骤3的栽培基质发酵,选择粒径不同的两种木屑进行混合作为栽培基质发酵的原料,粗木屑颗粒直径3mm,细木屑直径小于1.5mm,粗细木屑按重量比1:3的比
例混合均匀建堆,发酵料内湿度保持在50-75%,发酵堆高度在1-1.5m(堆料过高,内部木屑容易因温度过高发生碳化),每隔5-7天翻一次料,并补充水分,循环三次直至堆内部温度达到65-75℃。
9.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的整地作畦时,要求畦的深度控制在5-10cm,宽度控制在40cm,畦与畦之间的距离控制在30cm,畦与畦之间形成“m”形,在畦内铺一层10-12cm的培养基料,然后将菌种接种于培养基料上,继续铺一层8-10cm的培养基料,再接种第二层菌种,最后再铺一层6-8cm的培养基料,略压实,压实后的培养基料呈龟背状;菌种在接种前需要均匀分成3-5cm方块状,接种时需要按五点式梅花形进行排列,每隔7-9cm接种一块菌种,在培养基料面上覆盖一层碎土,覆土厚度要求控制在3-5cm,覆土过厚影响竹荪产量、过薄则影响竹荪品质。
10.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的发菌期,菌丝爬上基料时需使用湿度检测仪检测培养基料的水分含量,若低于60%需喷水保湿;出菇期要及时进行补水,补水量视林下的温度情况而定,且每天检测两遍,出菇期若出现轻微病虫害,以人工捕杀或生物防治为主,病虫害严重时,则需在菇潮间隔期喷洒0.1%的多菌灵药液,竹荪成熟时,菌球的顶端破裂,菌盖、菌柄、菌裙依次伸出。
11.优选的,所述步骤6中的竹荪要及时采摘,采收时左手轻托竹荪底部,右手用小刀切断菌索,切勿将菌索抽出,否则影响竹荪生长、降低产量,之后要剥离菌托、菌盖,以免菌盖分泌的粘液污染菌柄和菌裙,剥离的菌托、菌盖要集中收集处理,切勿丢弃在竹荪栽培区域范围内,采收好的竹荪要整齐放在筐中,保持洁净,若采摘后的竹荪食用鲜品,则置于冷库中保鲜,要求温度控制在0-3℃,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若采摘后的竹荪食用干品,则需及时烘干,烘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时间为2个小时,第一阶段温度为45℃、第二阶段温度为60℃、第三阶段温度为50℃。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橡胶林下竹荪轻简化栽培的方法,其选用橡胶木屑作为培养基料,不仅来源广且成本较低,进而降低了竹荪的种植成本,且营养物质丰富。作畦时,充分根据竹荪边缘出菇的特点采用“m”形的畦形,增加垄面的出菇面积,促进了竹荪子实体的形成,有效提高产量根据需求采用不同的加工和贮存方式,确保采摘的竹荪不发生变质。
具体实施方式
13.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14.实施例一:步骤一、 在海南省儋州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试验场三队选择的郁闭度为0.6的胶园,林地内土壤肥沃,林地内通车方便,能够满足运输栽培基质、菌种以及采收的竹荪的要求。有蓄水及喷灌系统,可满足竹荪的日常水分管理。该胶林行间距为5米,适宜农用机械工作,种植面积共3亩。
15.步骤二、在2021年12月中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5-28℃时接种,且接种后2个月内日均温度在25℃以上。接种后在4月遇低温天气,及时搭建塑料小拱棚进行保温。
16.步骤三、将重量比1:3的粒径不同的两种粗细木屑混合均匀发酵,堆料的同时在基料表面洒水,洒水后基料湿度在50-60%,发酵堆高度1.5m左右,每隔5天翻一次料,并补充
水分,循环三次直至堆内部温度达到65-70℃,且发酵好的基质颜色为褐色。
17.步骤四、在橡胶树林行间距内整地作畦,畦深度为10cm,宽度为40cm,畦与畦之间的距离为30cm,畦与畦之间形成“m”形;首先在畦面铺一层10cm的培养基料,将菌种均匀分成3-5cm方块状,按五点式梅花形放置于培养基料上,每隔7-9cm接种一块菌种。再铺一层8cm的培养基料,继续接种第二层菌种,最后再铺一层6cm的培养基料。略压实,压实后的培养基料呈龟背状。然后覆土,厚度在5cm左右,最后覆盖一层遮阳网减少水分蒸发。
18.步骤五、进行日常水分管理,可利用自然降雨。天气干旱时则及时补水,浇水时应慢浇、多浇,保证水分渗透培养基料;遇低温天气时,要及时搭建拱棚应对,但也要注意拱棚通风避免湿度过大;注意病虫害防治,尤其是蛞蝓、菇蝇等虫害,出菇前可喷洒杀螟灵。
19.步骤六、竹荪出菇时间主要在早上7-10点,要及时采摘,采收时左手轻托竹荪底部,右手用小刀切断菌索,切勿将菌索抽出。之后剥离菌托、菌盖。剥离的菌托、菌盖要集中处理,倒在橡胶树根穴。采收好的竹荪整齐放在筐中,保持洁净。也可采摘成熟的菌蛋,菌蛋放置潮湿环境中也可出菇。采摘的竹荪要求加工成干品,因此进行烘干处理,烘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时间为2个小时,第一阶段温度为45℃、第二阶段温度为60℃、第三阶段温度为50℃。烘干后的竹荪放入密封袋,置于阴凉处保存。
20.实施例二:步骤一、 选择的郁闭度为0.8的成龄胶园,林地土壤肥沃,有一条主干道可通车,橡胶林中有多口水井,能够保障菌菇生长期内的水分供应。
21.步骤二、选择12月上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6-28℃时接种,且接种后2个月的日均温在25℃以上。
22.步骤三、将重量比1:3的两种粒径不同的粗细两种木屑混合均匀发酵,堆料的同时在木屑表面洒水,保持55%-65%的湿度,发酵堆高度1.2m左右,每隔12天翻一次料,并补充水分,循环三次直至堆内部温度达到65-75℃,且发酵好的基质可见白色菌丝布满整个料堆。
23.步骤四、在橡胶林行间距内整地作畦,畦深度为10cm,宽度为40cm,畦与畦之间的距离为30cm,使畦与畦之间形成波浪形,可增大菌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采用“双层接种法”接种菌种,首先在畦面铺一层10cm的培养基料,将菌种均匀分成3-5cm方块状,按五点式梅花形接种于培养基料上,每隔7-9cm接种一块菌种,再铺一层8cm的培养基料,继续接种第二层菌种,最后再铺一层6cm的培养基料。接种后及时覆土保湿,覆土厚度为4cm。覆土完成后铺上一层橡胶枝叶以减少水分蒸发,橡胶枝叶也作为菌丝生长的养分。
24.步骤五、进行日常水分管理,可利用自然降雨。天气干旱时则及时补水,浇水时应慢浇、多浇,保证水分渗透培养基料;遇低温天气时,要及时搭建拱棚应对,但也要注意拱棚通风避免湿度过大;注意病虫害防治。
25.步骤六、竹荪出菇时间主要在早上7-10点,要及时采摘。采摘时取下的菌托、菌盖应收集起来集中处理,可掩埋至橡胶树根区域用作肥料。采摘的竹荪要求新鲜保存,因此置于冷库中保鲜,冷库温度控制在0-3℃,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
26.实施例三:步骤一、 选择的郁闭度为0.7的成龄胶园,土壤肥沃,林地内靠近公路,林地内有多条车道,能够满足运输栽培基质、菌种以及采收的竹荪的要求;橡胶林内装有喷灌装置。
27.步骤二、选择11月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24-28℃时接种,且保证后期2个月的日均
温在25℃以上,若温度偏低,及时搭建塑料小拱棚进行保温。
28.步骤三、将重量比1:3的粒径不同的两种粗细两种木屑混合均匀发酵,堆料的同时在木屑表面洒水,保持50%-65%的湿度,发酵堆高度1.5m左右,每隔11天翻一次料,并补充水分,循环三次直至堆内部温度达到70-75℃,且发酵好的基质颜色为褐色,布满白色菌丝,基质手感柔软有弹性。
29.步骤四、在橡胶树林行间距内整地作畦,畦深度为10cm,宽度为40cm,畦与畦之间的距离为30cm,畦与畦之间形成“m”形;首先在畦面铺一层10cm的培养基料,将菌种均匀分成3-5cm方块状,按五点式梅花形接种于培养基料上,每隔7-9cm接种一块菌种。再铺一层8cm的培养基料,继续接种第二层菌种,最后铺一层6cm的培养基料。略压实,压实后的培养基料呈龟背状。然后覆土,厚度在5cm左右,最后覆盖一层遮阳网减少水分蒸发。
30.步骤五、进行日常水分管理。天气干旱时则及时补水,浇水时应慢浇、多浇,保证水分渗透培养基料,遇暴雨时要注意开排水沟及时排水;遇低温天气时,要及时搭建拱棚应对,但也要注意拱棚通风避免湿度过大;注意病虫害防治。
31.步骤六、竹荪出菇时间主要在早上7-10点,要及时采摘。采摘时取下的菌托、菌盖应收集起来集中处理,掩埋至橡胶树根区域用作肥料。采摘的竹荪一部分置于冷库中保鲜,要求温度控制在0-3℃,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其余竹荪采用烘干方法制成干品,烘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时间为2个小时,第一阶段温度为45℃、第二阶段温度为60℃、第三阶段温度为50℃。烘干后的竹荪放入密封袋,置于阴凉处保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