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育苗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紫花野菊组培苗移栽育苗盘。
背景技术:2.育苗穴盘的穴孔形状主要有方形和圆形,方形穴孔所含基质一般要比圆形穴孔多30%左右,水分分布亦较均匀,种苗根系发育更加充分。紫花野菊培育时需要将紫花野菊养殖在育苗盘上。
3.由于紫花野菊自身生理特性,其组培苗比其它菊花的组培苗细长,娇嫩,所以再经过炼苗、洗苗处理后,会产生很大的组培苗损耗,而且栽培时候苗经常倒伏在基质中,由于细菌及不通风的环境发生大批量组培苗腐烂及病害多发现象。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紫花野菊组培苗移栽育苗盘,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紫花野菊组培苗移栽育苗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紫花野菊娇嫩,容易倒伏在基质中,从而造成大批量组培苗腐烂及病害多发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紫花野菊组培苗移栽育苗盘,包括盘体,所述盘体的底部设有支撑板,所述盘体上设有等距分布的种植槽,所述种植槽的内部设有基质,所述基质的内部插有竖直晾杆,两个所述竖直晾杆的顶部固接有水平晾杆,所述盘体的底部设有漏水孔。
7.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板对称固接在所述盘体的底部上。
8.通过在盘体的底部设置支撑板,利用支撑板能够将盘体的底部与地面分离,同时实现盘体的支撑。
9.优选的,所述种植槽与所述漏水孔一一对应,所述种植槽与所述漏水孔相连通。
10.通过漏水孔,能够实现紫花野菊生长过程的透水作用。
11.优选的,所述竖直晾杆的顶端露出所述基质以上五厘米,所述水平晾杆与所述盘体平行设置。
12.通过设置竖直晾杆和水平晾杆,小苗生长过程中会靠在水平晾杆上,能够防止小苗倒伏在基质中,能够保证小苗的透气性,保证小苗不接触基质,避免细菌及不通风的环境发生大批量组培苗腐烂及病害多发现象。
13.优选的,所述水平晾杆的顶部对称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支撑板的底部相适配。
14.当需要将盘体进行堆叠,进行移动运输时,通过凹槽和支撑板之间的配合,能够避免下方的紫花野菊苗被上方的盘体底部压坏,同时实现便于运输的效果。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
16.1.通过将竖直晾杆插在基质内,将水平晾杆设置在竖直晾杆的顶部,紫花野菊苗生长的过程中,能够靠在水平晾杆上,从而能够防止小苗倒伏在基质中,能够保证小苗的透气性,保证小苗不接触基质,避免细菌及不通风的环境发生大批量组培苗腐烂及病害多发现象。
17.2.通过在盘体底部设置支撑板,能够防止盘体底部直接与地面接触,同时当需要将盘体进行堆叠,进行移动运输时,通过凹槽和支撑板之间的配合,能够避免下方的紫花野菊苗被上方的盘体底部压坏,同时实现便于运输的效果。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盘体堆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3.1-盘体,2-支撑板,3-种植槽,4-基质,5-竖直晾杆,6-水平晾杆,7-漏水孔,8-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两个具体实施例。
26.实施例1
27.一种紫花野菊组培苗移栽育苗盘,包括盘体1,盘体1上设有等距分布的种植槽3,种植槽3与漏水孔7一一对应,种植槽3与漏水孔7相连通。
28.通过漏水孔7,能够实现紫花野菊生长过程的透水作用。
29.种植槽3的内部设有基质4,基质4的内部插有竖直晾杆5,竖直晾杆5的顶端露出基质4以上五厘米,水平晾杆6与盘体1平行设置。
30.通过设置竖直晾杆5和水平晾杆6,小苗生长过程中会靠在水平晾杆6上,能够防止小苗倒伏在基质4中,能够保证小苗的透气性,保证小苗不接触基质,避免细菌及不通风的环境发生大批量组培苗腐烂及病害多发现象。
31.两个竖直晾杆5的顶部固接有水平晾杆6,盘体1的底部设有漏水孔7。
32.实施例2
33.一种紫花野菊组培苗移栽育苗盘,包括盘体1,盘体1的底部设有支撑板2,支撑板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撑板2对称固接在盘体1的底部上。
34.通过在盘体1的底部设置支撑板2,利用支撑板2能够将盘体1的底部与地面分离,同时实现盘体1的支撑。
35.盘体1上设有等距分布的种植槽3,种植槽3与漏水孔7一一对应,种植槽3与漏水孔7相连通。
36.通过漏水孔7,能够实现紫花野菊生长过程的透水作用。
37.种植槽3的内部设有基质4,基质4的内部插有竖直晾杆5,竖直晾杆5的顶端露出基质4以上五厘米,水平晾杆6与盘体1平行设置。
38.通过设置竖直晾杆5和水平晾杆6,小苗生长过程中会靠在水平晾杆6上,能够防止小苗倒伏在基质4中,能够保证小苗的透气性,保证小苗不接触基质,避免细菌及不通风的环境发生大批量组培苗腐烂及病害多发现象。
39.两个竖直晾杆5的顶部固接有水平晾杆6,水平晾杆6的顶部对称设有凹槽8,凹槽8与支撑板2的底部相适配。
40.当需要将盘体1进行堆叠,进行移动运输时,通过凹槽8和支撑板2之间的配合,能够避免下方的紫花野菊苗被上方的盘体1底部压坏,同时实现便于运输的效果。
41.盘体1的底部设有漏水孔7。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紫花野菊组培苗移栽育苗盘,包括盘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1)的底部设有支撑板(2),所述盘体(1)上设有等距分布的种植槽(3),所述种植槽(3)的内部设有基质(4),所述基质(4)的内部插有竖直晾杆(5),两个所述竖直晾杆(5)的顶部固接有水平晾杆(6),所述盘体(1)的底部设有漏水孔(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花野菊组培苗移栽育苗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板(2)对称固接在所述盘体(1)的底部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花野菊组培苗移栽育苗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槽(3)与所述漏水孔(7)一一对应,所述种植槽(3)与所述漏水孔(7)相连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花野菊组培苗移栽育苗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晾杆(5)的顶端露出所述基质(4)以上五厘米,所述水平晾杆(6)与所述盘体(1)平行设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花野菊组培苗移栽育苗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晾杆(6)的顶部对称设有凹槽(8),所述凹槽(8)与所述支撑板(2)的底部相适配。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育苗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紫花野菊组培苗移栽育苗盘,包括盘体,所述盘体的底部设有支撑板,所述盘体上设有等距分布的种植槽,所述种植槽的内部设有基质,所述基质的内部插有竖直晾杆,两个所述竖直晾杆的顶部固接有水平晾杆,所述盘体的底部设有漏水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竖直晾杆插在基质内,将水平晾杆设置在竖直晾杆的顶部,紫花野菊苗生长的过程中,能够靠在水平晾杆上,从而能够防止小苗倒伏在基质中,能够保证小苗的透气性,保证小苗不接触基质,避免细菌及不通风的环境发生大批量组培苗腐烂及病害多发现象。环境发生大批量组培苗腐烂及病害多发现象。环境发生大批量组培苗腐烂及病害多发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吴超 郭方其 林森洪 黎侠 付曼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2.01.19
技术公布日:202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