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鸡蛋自动收集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54629发布日期:2022-08-17 06:56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鸡蛋自动收集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蛋鸡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鸡蛋自动收集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在蛋鸡养殖业中,鸡蛋收集也逐渐实现自动化。但目前的鸡蛋自动收集传输装置中,仍缺乏在自动收集鸡蛋的同时还能分离出软蛋的装置,其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自动收集装置存在收集效率低、收集效果差和鸡蛋破损率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层叠式鸡笼中尤为突出。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鸡蛋自动收集传输装置。
4.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鸡蛋自动收集传输装置,包括沿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传送带装置、软蛋分流装置和第二传送带装置;
6.所述第一传送带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传送带带体和第一驱动装置,第一传送带带体可设置在鸡笼侧边,鸡蛋滚落至第一传送带带体上,便于及时收集传输鸡蛋;
7.所述软蛋分流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链杆式传送带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链杆式传送带装置用于分离和传输第一传送带带体上的鸡蛋;
8.所述第二传送带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二传送带带体、若干蛋爪和第三驱动装置,若干所述蛋爪呈矩形阵列布设在所述第二传送带带体外表面上,所述蛋爪用于抓夹链杆式传送带装置上的鸡蛋。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主动滚筒和第一从动滚筒,第一主动滚筒和第一从动滚筒紧贴所述第一传送带带体内侧平行左右设置,第一主动滚筒和第一从动滚筒均配合所述第一传送带带体转动,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链条连接所述第一主动滚筒。第一驱动电机通第一过链条带动第一主动滚筒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一传送带带体转动,第一从动滚筒在第一传送带带体的带动下转动,使得第一传送带带体内侧上下均发生转动,减小摩擦阻力。
10.进一步的,所述链杆式传送带装置包括两根第二链条、若干支撑杆,两根所述第二链条沿传输方向平行设置,若干所述支撑杆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根第二链条上,软蛋从相邻两根支撑杆之间的间隔中向下掉落,从而分离软蛋;
11.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电机、四个链轮和两个驱动轴,驱动轴沿垂直于传输方向平行左右设置,驱动轴两端均装有两个与驱动轴同步转动的链轮,链轮紧贴所述第二链条内侧,驱动轴配合所述第二链条转动,第二驱动电机通过第三链条连接所述其中一个驱动轴。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第三驱动电机、第二主动滚筒和第二从动滚筒,第二主动滚筒和第二从动滚筒紧贴所述第二传送带带体内侧平行上下设置,第二主动滚筒
和第二从动滚筒均配合所述第二传送带带体转动,第三驱动电机通过第四链条连接所述第二主动滚筒。
13.进一步的,还包括输蛋槽,所述第一传送带带体装于输蛋槽内,可避免传输过程中鸡蛋从第一传送带带体上掉落。
14.优选地,所述输蛋槽的横截面为u形。
15.进一步的,还包括两块沿传输方向平行设置的引导挡片,引导挡片一端连接输蛋槽端部,引导挡片另一端延伸至链杆式传送带装置上,所述引导挡片用于将输蛋槽内的鸡蛋引导至链杆式传送带装置,防止输蛋槽槽口鸡蛋太多时,鸡蛋从输蛋槽槽口的侧面掉落至地面。
16.优选地,所述输蛋槽、引导挡片的材质为镀镁锌铝合金。
17.进一步的,同一排的相邻两个蛋爪之间的间隔为15mm。
18.优选地,相邻两根支撑杆之间的间隔为4-4.5cm。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使用本实用新型鸡蛋自动收集传输装置时,鸡蛋从第一传送带装置上水平传输至软蛋分离装置上,然后第二传送带装置上的蛋爪抓夹已分离完软蛋的鸡蛋并竖直传输至其他装置上。第一传送带带体可设置在鸡笼侧边,鸡蛋从鸡笼滚落至第一传送带带体上,便于及时收集传输鸡蛋。其次,竖直设置的第二传送带带体可同时收集来自不同竖直高度的鸡蛋,通过在前端设置不同高度的第一传送带装置、软蛋分离装置,可适用于收集层叠式鸡笼的鸡蛋,提高鸡蛋收集效率,减少鸡蛋收集装置的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2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限定。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置中第二传送带带体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实施例一
29.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鸡蛋自动收集传输装置,包括沿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传送带装置1、软蛋分流装置2和第二传送带装置3;
30.第一传送带装置1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传送带带体4和第一驱动装置;
31.软蛋分流装置2包括水平设置的链杆式传送带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链杆式传送带装置用于分离和传输第一传送带带体4上的鸡蛋;
32.第二传送带装置3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二传送带带体8、若干蛋爪9和第三驱动装置,若干蛋爪9呈矩形阵列布设在第二传送带带体8外表面上,同一排的相邻两个蛋爪9之间的间隔为15mm,蛋爪9用于抓夹链杆式传送带装置上的鸡蛋。
33.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使用方法:
34.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通电后分别带动第一传送带带体4、链杆式传送带装置和第二传送带带体8转动,其中第一传送带带体4、链杆式传送带装置沿水平方向转动,第二传送带带体8沿竖直方向转动,使得鸡蛋从第一传送带带体4移动到链杆式传送带装置上,然后链杆式传送带装置分离软蛋并继续水平传输鸡蛋,最后第二传送带带体8上的蛋爪9抓夹链杆式传送带装置传输而来的鸡蛋,并竖直向上传输至其他装置上,从而实现鸡蛋的自动收集。
35.实施例二
36.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主动滚筒和第一从动滚筒,第一主动滚筒和第一从动滚筒紧贴第一传送带带体4内侧平行左右设置,第一主动滚筒和第一从动滚筒均配合第一传送带带体4转动,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链条连接第一主动滚筒。
37.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38.第一驱动电机通电后通过第一链条带动第一主动滚筒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一传送带带体4转动,第一传送带带体4再带动第一从动滚筒转动,使得第一传送带带体4将鸡蛋收集传输至链杆式传送带装置上。
39.实施例三
40.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链杆式传送带装置包括两根第二链条16、若干支撑杆17,两根第二链条16沿传输方向平行设置,若干支撑杆17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根第二链条16上,相邻两根支撑杆17之间的间隔用于分离软蛋,相邻两根支撑杆17之间的间隔为4-4.5cm;
41.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电机、四个链轮19和两个驱动轴20,驱动轴20沿垂直于传输方向平行左右设置,驱动轴20两端均装有两个与驱动轴20同步转动的链轮19,链轮19紧贴第二链条16内侧,驱动轴配合第二链条16转动,第二驱动电机通过第三链条连接其中一个驱动轴20。
42.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43.第二驱动电机通电后通过第三链条带动其中一个驱动轴20转动,进一步带动链轮
19、第二链条16转动,第二链条16再带动另一个驱动轴20转动,第二链条16上的支撑杆17也随着第二链条16不停向前移动,软蛋在往前移动的过程中从相邻两根支撑杆17之间的间隔中掉落。
44.实施例四
45.在实施例一、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的基础上,第三驱动装置包括第三驱动电机、第二主动滚筒23和第二从动滚筒24,第二主动滚筒23和第二从动滚筒24紧贴第二传送带带体8内侧平行上下设置,第二主动滚筒23和第二从动滚筒24均配合第二传送带带体8转动,第三驱动电机通过第四链条连接第二主动滚筒23。
46.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47.第三驱动电机通电后通过第四链条带动第二主动滚筒23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二传送带带体8转动,第二传送带带体8再带动第二从动滚筒24转动,使得第二传送带带体8外表面的蛋爪9抓夹鸡蛋,然后随着第二传送带带体8的转动收集传输到其他装置上。
48.实施例五
49.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包括横截面为u形的输蛋槽26和引导挡片27,第一传送带带体4装于输蛋槽26内。
50.引导挡片27有两块,沿传输方向平行设置,引导挡片27一端连接输蛋槽26端部,引导挡片27另一端延伸至链杆式传送带装置上,引导挡片用于将输蛋槽26内的鸡蛋引导至链杆式传送带装置。
51.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52.在第一传送带带体4转动时,输蛋槽26可避免鸡蛋从第一传送带带体4上掉落,其次,引导挡片27可避免输蛋槽26槽口鸡蛋太多时,鸡蛋从输蛋槽26槽口的侧面掉落至地面。
53.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