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过程中自相残食的躲避装置

文档序号:30425170发布日期:2022-06-15 14:44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低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过程中自相残食的躲避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降低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过程中自相残食的躲避装置。


背景技术:

2.中华绒螯蟹是我国重要的淡水蟹养殖品种,由于其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河蟹的主流养殖方式为种植水草的生态池塘养殖方式,这是因为河蟹性情凶猛,喜打斗,在蜕壳过程中容易受到同类的残食,在池塘中种植水草为其提供了天然的躲避屏障,有效降低了因打斗和残食造成的死亡。但是,这样的养殖模式也会造成负面的影响,首先,池塘中大量种植水草会使池塘中的ph升高,在有些池塘甚至会升高到9.8左右。高ph胁迫对河蟹的生长、抗逆产生不利的影响。其次,夏天温度较高时,水草容易死亡,死亡腐烂的水草不仅会对河蟹产生负面的影响,同时也让河蟹失去了躲避的场所,大大提高了河蟹的残食和死亡率,影响河蟹的产量。综上,水草种植能够为河蟹提供躲避场所,有效降低因打斗和残食造成的死亡。但是,水草种植也对河蟹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因此,开发出一种既能为河蟹提供躲避场所,又对河蟹无负面影响的装置,对河蟹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4.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主体模块,所述主体模块包括壳体、底端固定在壳体顶端中部的固定杆、设置在壳体内底壁上的配重块、设置在固定杆顶端的定位组件、设置在固定杆外侧面上的支杆以及安装在支杆上的躲避网片。
5.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壳体外侧面上开有躲避管道。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躲避管道用于提供河蟹躲避的场所,增加河蟹的生存率。
7.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躲避管道横向设置为四个,上下设置为四层且交错设置。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层纵横交错的躲避管道方便河蟹进行躲避。
9.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设置在固定杆上方的泡沫浮球以及连接固定杆顶端与泡沫浮球的连接线。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线连接固定杆与泡沫浮球,使装置在定位组件的作用下保持垂直状态。
11.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杆呈环形阵列设置且呈三层设置,所述支杆长度由上到下递增。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支杆更好的模拟水中的水草状态。
13.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躲避网片端部固定在支杆的端部上,且设置为三个。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躲避网片用于模拟水中漂浮的水草状态,供河蟹活动和蜕壳时候躲避。
15.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壳体为圆柱状,底端直径为30cm,高度为50cm。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同于设置躲避管道以供河蟹进行躲避。
17.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杆高度为40cm。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杆用于安装支杆以及躲避网片。
19.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泡沫浮球直径为15cm。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泡沫浮球用于在水浮力作用下,带动壳体保持垂直的状态。
21.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躲避网片的长度为40cm。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躲避网片用于模拟漂浮在水中的水草状态。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24.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壳体的外侧面上设置多层且纵横交错的躲避管道,使河蟹在逃避同类时能够进行有效的躲避,为河蟹提供了躲避的场所,提高的河蟹的生存率,降低了河蟹的相互残食和死亡率,增加了河蟹产量。
25.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壳体的顶端设置高度杆,并在固定杆上呈环形阵列设置多个支杆,支杆的长度由上向下递增,并在支杆的端部安装三组网片,以此来模拟自然状态下漂浮在水中的水草,供河蟹活动和蜕壳时候躲避,有效降低蜕壳过程中的残食死亡率。
26.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固定杆的顶端设置泡沫浮球和连接线,使装置始终处于垂直状态,使其不会翻到,同时在壳体的内底壁上设置配重块,使装置能够稳定的沉在水底,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29.附图标记:
30.100、主体模块;110、壳体;111、躲避管道;120、固定杆;130、配重块;140、定位组件;141、连接线;142、泡沫浮球;150、支杆;160、躲避网片。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2.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3.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34.实施例1:
35.参照图1-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降低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过程中自相残食的躲避装置,其包括:主体模块100,所述主体模块100包括壳体110、底端固定在壳体110顶端中
部的固定杆120、设置在壳体110内底壁上的配重块130、设置在固定杆120顶端的定位组件140、设置在固定杆120外侧面上的支杆150以及安装在支杆150上的躲避网片160,壳体110呈圆柱状,直径为30cm,高度为50cm,用于设置躲避管道111,同时用于安装定位组件140以及躲避网片160,在壳体110的外侧面上开有躲避管道111,躲避管道111横截面呈圆形,横向设置为四个,上下设置为四层且呈纵横交错的状态分布,用于供河蟹在逃避同类时进行有效躲避。
36.实施例2:
3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固定杆120的底端固定在壳体110的顶端中部,固定杆120呈圆柱状,高度为40cm,用于安装定位组件140以及支杆150,支杆150呈环形阵列设置且呈三层设置,支杆150长度由上到下递增,使其更加的贴近水中的水草状态,在支杆150的端部安装有躲避网片160,躲避网片160的端部与支杆150的端部相互固定,且躲避网片160设置为三组,长度为40cm,用于模拟漂浮在水中的水草状态,供河蟹活动和蜕壳时候躲避,定位组件140包括设置在固定杆120上方的泡沫浮球142以及连接固定杆120顶端与泡沫浮球142的连接线141,用于使装置始终处于垂直状态,使其不会翻到,连接线141采用牛筋绳,确保泡沫浮球142与固定杆120顶端连接的稳定性,防止其断裂,泡沫浮球142的直径为15cm,在面对不同的池塘深度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多组定位组件140,使装置刚好沉在底部又不倾斜翻到,在壳体110的内底壁上设置有配重块130,配重块130采用水泥支座,且呈圆柱状,配重块130的中心与壳体110的中心重合,使壳体110能够稳定的沉在水底,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3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根据养殖池塘的深度增加或者减少定位组件140,将定位组件140安装在固定杆120的顶端,将装置放置到水中,在配重块130的作用下使装置沉入到池塘底端,并在定位组件140的作用下处于垂直状态,当河蟹在蜕壳的过程中,设置在壳体110外侧面上的多层纵横交错的躲避管道111为河蟹提供了躲避的场所,增加河蟹的生产率,同时设置在支杆150带上的水草,有效的模拟处自然状态下漂浮在水中的水草,供河蟹活动和蜕壳时躲避使用。
39.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装配于”、“安装于”、“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4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
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