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形纽扣滴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15717发布日期:2023-01-13 21:22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球形纽扣滴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滴灌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球形纽扣滴头。


背景技术:

2.滴灌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毛管上的滴头,将水和作物需要的水分和养分一滴一滴,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土壤中的灌水方法。滴灌不破坏土壤结构,土壤内部水、肥、气、热经常保持适宜于作物生长的良好状况,蒸发损失小,不产生地面径流,几乎没有深层渗漏,是一种省水的灌水方式。
3.现有技术的滴头多是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下两部分分别注塑成型后,再焊接到一起,而且为了实现压力补偿功能,内部结构设计复杂,工艺繁琐,加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球形纽扣滴头,结构简单,滴头主体一体成形,无需焊接工序,用简单的结构实现压力补偿功能,实现了提高加工效率,降低成本的有益效果。
5.一种球形纽扣滴头包括滴头主体和调节球;滴头主体为一体成型且内部贯通,滴头主体的上端设有进水孔,进水孔下部为上宽下窄渐变的曲面通孔,曲面通孔的内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流道槽;流道槽沿曲面通孔的内表面自上而下贯通设置;调节球内置于进水孔内,调节球的直径小于进水孔上端的直径,且大于曲面通孔下端的直径。
6.通过采用此技术方案,滴头主体设计为一体成型,无需后期焊接组装,减少了一道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压力补偿功能通过调节球和曲面通孔的配合来实现,具体的,设置调节球的直径小于进水孔上端的直径,且大于曲面通孔下端的直径,可以实现调节球在进水孔中上下滚动,进水孔下部为上宽下窄渐变的曲面通孔,调节球在水的推力下向下滚动,直至曲面通孔上和调节球直径相同的位置停止,此时水通过流道槽流过,所以,不管水压力大小,最终都是通过流道槽一滴一滴流出,实现了压力补偿功能,保证了作物所需水分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土壤中。
7.作为优选,曲面通孔的内表面为圆锥面或球面。
8.通过采用此技术方案,采用规则的曲面,保证了曲面与调节球的紧密配合,同时实现了便于加工的有益效果。
9.作为优选,流道槽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多个流道槽沿进水孔的圆周方向均布于曲面通孔的内表面上。
10.通过采用此技术方案,实现了滴头出水的均匀性。
11.作为优选,流道槽的形状为螺旋形或直形。
12.通过采用此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滴头对于多场合浇灌的不同规格的需求。
13.作为优选,进水孔上端设有止挡台,止挡台的内孔径小于调节球的直径。
14.通过采用此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止挡调节球从进水孔内脱落出的作用。
15.作为优选,曲面通孔下端连通有出水孔,出水孔下端设有十字形缝隙。
16.通过采用此技术方案,出水孔下端设有十字形缝隙,可以避免管外泥沙倒灌而堵塞,同时实现一滴一滴的滴灌。
17.作为优选,滴头主体上端的外部形状为圆锥台,圆锥台下连接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下连接有圆柱台。
18.通过采用此技术方案,滴头主体的上端为圆锥台,方便将滴头穿过水管壁,环形凹槽正好卡在水管壁以固定滴头和水管,实现圆锥台在水管内,圆柱台在水管外。
19.作为优选,圆柱台下底面设有圆形凹槽,十字形缝隙贯通圆形凹槽的底面。
20.作为优选,圆形凹槽内设置有弹性垫片。
21.通过采用此技术方案,避免了水管外的泥沙回流,起到过滤抗堵的功效。
22.作为优选,调节球为硅胶材质。
23.通过采用此技术方案,提高了调节球与曲面通孔配合的致密性,避免了水从调节球与曲面通孔的结合面的缝隙流过。
2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技术效果:
25.1. 滴头主体设计为一体成型,无需后期焊接组装,减少了一道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
26.2.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压力补偿功能,保证了作物所需水分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土壤中。
附图说明
27.图1是球形纽扣滴头的立体示意图;
28.图2是球形纽扣滴头的立体剖面图;
29.图3是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球形纽扣滴头的剖面图;
30.图4是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中球形纽扣滴头的剖面图;
31.图5是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三中球形纽扣滴头的俯视图;
32.图6是实施例二和实施例四中球形纽扣滴头的俯视图;
33.图7是实施例五和实施例六中球形纽扣滴头的剖面图;
34.图8是实施例七和实施例八中球形纽扣滴头的剖面图;
35.图9是实施例五和实施例七中球形纽扣滴头的俯视图;
36.图10是实施例六和实施例八中球形纽扣滴头的俯视图。
37.附图标记说明:
38.1-滴头主体;101-进水孔;102-曲面通孔;103-流道槽;104-止挡台;105-出水孔;106-十字形缝隙;107-圆锥台;108-环形凹槽;109-圆柱台;110-圆形凹槽;
39.2-调节球;3-弹性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40.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1.实施例1
4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球形纽扣滴头,参照图1和图2,包括滴头主体1和调节
球2;所述滴头主体1为一体成型且内部贯通,所述滴头主体1的上端设有进水孔101,所述进水孔101下部为上宽下窄渐变的曲面通孔102,所述曲面通孔102的内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流道槽103;所述流道槽103沿曲面通孔102的内表面自上而下贯通设置;所述调节球2内置于进水孔101内,所述调节球2的直径小于所述进水孔101上端的直径,且大于所述曲面通孔102下端的直径;所述调节球2为硅胶材质。
43.参照图3,所述曲面通孔102的内表面为球面。
44.参照图5,所述流道槽103的数量为一个。
45.参照图3和图5,所述流道槽103的形状为螺旋形。
46.参照图3,所述进水孔101上端设有止挡台104,所述止挡台104的内孔径小于所述调节球2的直径。
47.参照图3和图5,所述曲面通孔102下端连通有出水孔105,所述出水孔105下端设有十字形缝隙106。
48.参照图1和图3,所述滴头主体1上端的外部形状为圆锥台107,所述圆锥台107下连接有环形凹槽108,所述环形凹槽108下连接有圆柱台109。
49.参照图3,所述圆柱台109下底面设有圆形凹槽110,所述十字形缝隙106贯通所述圆形凹槽110的底面;所述圆形凹槽110内设置有弹性垫片3。
50.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球形纽扣滴头按照一定的距离安装在灌溉水管壁上,滴头主体1上端的圆锥台109从外向内穿过水管壁,环形凹槽108正好卡在水管壁以固定滴头和水管,圆柱台110在水管外,从水源处流过灌溉水管的水流入球形纽扣滴头的进水孔101,进水孔101下部为上宽下窄渐变的曲面通孔102,调节球2在水的推力下向下滚动,直至曲面通孔102上和调节球2直径相同的位置停止,此时水通过流道槽103流过,所以,不管水压力大小,最终都是通过流道槽103一滴一滴流出,实现了压力补偿功能,保证了作物所需水分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土壤中。
51.实施例2
5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参照图3和图6,所述流道槽10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流道槽103沿进水孔101的圆周方向均布于曲面通孔102的内表面上。
53.实施例3
5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参照图4和图5,所述曲面通孔102的内表面为圆锥面。
55.实施例4
5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参照图4,所述曲面通孔102的内表面为圆锥面。
57.参照图6,所述流道槽10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流道槽103沿进水孔101的圆周方向均布于曲面通孔102的内表面上。
58.实施例5
5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参照图7和图9,所述流道槽103的形状为直形。
60.实施例6
6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参照图7,所述流道槽103的形状为直形。
62.参照图10,所述流道槽10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流道槽103沿进水孔101的圆周方向均布于曲面通孔102的内表面上。
63.实施例7
6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参照图8和图9,所述曲面通孔102的内表面为圆锥面;所述流道槽103的形状为直形。
65.实施例8
6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参照图8,所述曲面通孔102的内表面为圆锥面。
67.参照图10,所述流道槽10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流道槽103沿进水孔101的圆周方向均布于曲面通孔102的内表面上。
68.参照图8和图10,所述流道槽103的形状为直形。
6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上是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