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清洁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39333发布日期:2023-06-29 16:33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清洁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是高密度水产养殖领域,具体为一种自清洁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1、在水产养殖中,需要按时对养殖池内鱼类排出的粪便、残饵等杂质进行处理,以保持水质干净,保障水产品的正常生长。同时,提升养殖环境水质,有利于降低其发病的可能性,提升水产品的品质。

2、目前,在常见的观赏鱼养殖室内中,通常采用过滤的方式,对养殖环境的污染物进行去除,过滤后的水返回鱼缸内继续使用。当鱼缸内的水通过过滤介质时,粪便等污染物会残留在过滤介质上;当水流再次通过过滤介质时,粪便等污染物中的水溶性物质会进入水流中,从而使污染物再次返回鱼缸内。因此,采用过滤的方式去除水产养殖产生的粪便等污染物效果并不理想。室内鱼缸采用过滤方式进行养殖,其也能生长较长时间,本质上是因为鱼缸内鱼的数量相对较少,产生的粪便等污染物不多。当养殖环境内的水产品数量达到一定密度时,去除养殖环境内的粪便等污染物,才是保持水质干净的有效措施。

3、高位池养殖模式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在高位池养殖过程中,由于投饵量大,鱼类残饵和粪便产生过多,导致水体污染严重。尤其在养殖后期,大量的残饵和粪便排入水中,导致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倍增,极易导致鱼类发生疾病。为此,人们进行了研发。

4、中国专利申请cn110810319a公开了一种高位池循环水养殖的自过滤排污系统,其包括高位池养殖单元和过滤单元;所述的高位池养殖单元为养殖池,呈正方形或长方形,一侧设有进水口;池壁和池底以弧形角相连接,池底呈碗状;池底中央设有排污口,排污口面积从上往下依次递减,至最低处与排污管相连接通向池外,排污管在池外设有排污阀门;排污口上方设有尼龙网做成的防逃装置;池底放置有可移动的纳米增氧盘,纳米增氧盘与池底留有间隙;高位池养殖单元四周安放有多台水车式增氧机;所述的过滤单元呈长方形,高度和高位池养殖单元池壁一致,底部铺设有钢丝网支架,钢丝网支架与池底留有空间;过滤单元包含过滤区,过滤区两侧分别为第一缓冲区和第二缓冲区,三个区之间用钢丝网隔开,第一缓冲区内设有水质实时监测装置;第一缓冲区与高位池养殖单元连通处设置有进水滤网,第二缓冲区与高位池养殖单元连通处设置有出水滤网;过滤单元中,钢丝网支架与高位池养殖单元底部相通,对过滤单元的底部增氧。

5、中国专利申请cn108739627a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自动吸污装置,其包括依次连接的吸污盒、吸污管、虹吸弯管、空气管、空气弯管、排水管、排水口弯头和排水口;所述的吸污盒位于养殖池底部上方,所述的吸污管位于所述吸污盒的上方;所述的空气管靠近所述虹吸弯管的端部设有止排窗。

6、如上所述,在现有技术中,已有部分专利采用了虹吸方式,以去除养殖环境内的粪便等污染物。但如何进一步提升清理效果,则是人们孜孜不倦的追求。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自清洁养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在水产养殖中,水产品产生的粪便等污染物会严重影响水产品的生长环境,需要对污染进行有效、高效处理的问题,提供一种自清洁养殖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自清洁养殖装置,包括养殖桶体、集污增氧单元、排污单元、启动单元;

4、所述集污增氧单元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一水泵、第一出水管、第一增氧器,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一端与养殖桶体相连,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水泵的进水端相连且养殖桶体内的水流能依次经第一进水管、第一水泵流出;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端与第一出水管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另一端与养殖桶体相连且水流能依次经第一水泵、第一出水管返回养殖桶体内;所述第一增氧器设置在第一出水管上且水流经第一增氧器与氧气混合后能通过第一出水管排出,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出水口朝向养殖桶体的筒壁且第一出水管喷出的水流能带动养殖桶体内的水流沿养殖桶体的筒壁转动以使养殖桶体内的污染物向养殖桶体的底端中心位置汇集;

5、所述排污单元包括集污组件、第二吸污管、第二虹吸管、第二隔离网;

6、所述集污组件包括第二挡板、用于设置在养殖桶体底板上的第二环形板;所述第二挡板设置在第二环形板的顶端,所述第二挡板下端与第二环形板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集污腔体;所述第二挡板的外径大于第二环形板的外径,将第二挡板的半径与第二环形板的半径的差值记为a,将第二挡板的高度记为b,a≥b;第二挡板的下端与第二环形板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二暂存空间;

7、所述第二环形板的侧壁上设置有污染物收集槽、第二吸污口,所述污染物收集槽为至少一个且第二暂存空间内的污染物能经污染物收集槽进入第二集污腔体内;所述第二吸污口与第二吸污管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吸污管的另一端与第二虹吸管的进水端相连且第二集污腔体内的污染物能在虹吸作用下依次通过第二吸污口、第二吸污管通过第二虹吸管排出;所述集污组件、第二吸污管均位于第二虹吸管的下方,所述第二虹吸管为倒u型弯管;

8、所述第二隔离网设置在养殖桶体内,所述第二隔离网位于第二挡板上方;

9、所述启动单元包括第三储水池、第三虹吸开关,所述第三储水池位于养殖桶体的上方;所述第三虹吸开关的进水端与第三储水池相连,所述第三虹吸开关的出水端与养殖桶体相连且第三储水池内的水能通过第三虹吸开关进入养殖桶体内;

10、所述第三虹吸开关的排水流量大于第二虹吸管的排水流量且通过第三虹吸开关的排水能引发第二虹吸管的虹吸现象发生,所述第三虹吸开关的排水口朝向养殖桶体的筒壁且第三虹吸开关喷出的水流能带动养殖桶体内的水流沿养殖桶体的筒壁转动以使养殖桶体内的污染物向养殖桶体的底端中心位置汇集。

11、所述养殖桶体的底壁呈平面形或倒锥形。

12、所述养殖桶体沿垂直于其轴向的剖面呈圆形或多边形。

13、所述养殖桶体沿垂直于其轴向的剖面呈圆形、椭圆形或矩形。

14、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出水方向为水平方向。

15、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出水方向不能朝向养殖桶体的底端中心位置,以避免第一出水管的出水将养殖桶体底端中心的污染物向上翻起。

16、所述第二环形板呈圆管状、椭圆管状或多边形管状。

17、所述第二环形板沿垂直于其轴向的剖面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

18、所述污染物收集槽为至少三个且均布于第二环形板的下端。

19、所述污染物收集槽呈圆形或多边形。

20、所述污染物收集槽呈矩形。

21、所述第二挡板呈圆片状,所述第二环形板呈圆环状,所述第二环形板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第二挡板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内侧;

22、所述第二环形板的高度为b,所述第二挡板的半径与第二环形板的半径的差值为a,a≥b。

23、所述第二隔离网与养殖桶体底壁之间的间距为10~25cm。

24、所述排污单元还包括第二排污管、第二出水开关,所述第二出水开关为g个,g为自然数且g≥1;

25、所述第二排污管与第二虹吸管的出水端相连,所述第二出水开关与第二排污管相连且第二虹吸管内的水流能依次经第二排污管、第二出水开关后排出。

26、所述排污单元还包括第四连接组件,所述第四连接组件h个,h为自然数且h≥1;

27、所述第四连接组件包括第四连接管、设置在第四连接管上的第四开关,所述第四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吸污管、第二排污管相连;

28、将第二虹吸管内壁顶端所在水平面记为水平面c,将第四连接管内壁顶端所在水平面记为水平面j,所述水平面j位于水平面c的下方。

29、还包括第五排污管,所述养殖桶体侧壁上设置有第五排污口,所述第五排污管通过第五排污口与养殖桶体相连且养殖桶体内养殖水产产生的漂浮物能依次经第五排污口、第五排污管排出。

30、还包括第五二通弯管,所述第五二通弯管位于养殖桶体内,所述第五二通弯管与第五排污口相连且第五二通弯管能对养殖桶体内养殖水产产生的漂浮物进行截流并依次通过第五排污口、第五排污管排出。

31、还包括第六过滤单元;

32、所述第六过滤单元包括第六进水管、第六水泵、第六出水管、第六过滤装置、第六回水管,所述第六回水管的出水口朝向养殖桶体的筒壁且第六回水管喷出的水流能带动养殖桶体内的水流沿养殖桶体的筒壁转动;

33、所述养殖桶体、第六进水管、第六水泵、第六出水管、第六过滤装置依次相连且养殖桶体内的水流能依次经第六进水管、第六水泵、第六出水管进入第六过滤装置中进行过滤,所述第六过滤装置通过第六回水管与养殖桶体相连且第六过滤装置过滤后的水流能通过第六回水管返回养殖桶体内;

34、或所述第六过滤单元包括第六出水管、第六过滤装置、第六回水管,所述第六出水管的一端与第一出水管相连,所述第六出水管的另一端与第六过滤装置相连且养殖桶体内的水流部分能依次经第一进水管、第一水泵、第六出水管进入第六过滤装置中进行过滤,所述第六过滤装置通过第六回水管与养殖桶体相连且第六过滤装置过滤后的水流能通过第六回水管返回养殖桶体内。

35、针对前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自清洁养殖装置。本技术以水力作为自清洁启动的开关,采用双虹吸配合、水位压差排污设计,采用集污组件提升集污效果,使得在能耗相同的前提下,水质得到大幅改善。同时,由于本技术采用水力驱动,能够通过控制第三储水池的进水流量,实现定时排污,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廉,无需人工干预,具有低成本、低劳力、可控制、可靠性高的特点。本技术对于改善水产养殖环境,增加养殖密度,降低养殖成本,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