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飞虱饲养及观测的简易装置

文档序号:30900827发布日期:2022-07-26 23:24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飞虱饲养及观测的简易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虱饲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飞虱饲养及观测的简易装置。


背景技术:

2.稻飞虱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通过取食韧皮部汁液为害,同时其可传播多种类型的水稻病毒病,每年造成大量经济损失,严重影响水稻生产。因其具有远距离迁飞习性,广泛分布于亚洲水稻种植区,对水稻的生产造成巨大危害。褐飞虱的室内饲养,多使用水稻直接饲养,大多使用养虫笼或使用玻璃试管单管单苗饲养。使用养虫笼饲养满足大规模,长期化饲养的需求。但使用养虫笼饲养飞虱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养虫笼占用面积较大,且成本高,不利于小规模饲养飞虱,同时其外部多为尼龙材质,较使用玻璃管饲养,不易对飞虱的生长状况进行观测。使用玻璃管进行单管单苗饲养除不能大规模饲养飞虱外,其多依靠顶部棉塞或尼龙网进行通气,透气性较差,造成管内湿度较大,试虫死亡率高。同时,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及稻苗,工作较为繁琐。为此,迫切需要一款用于稻飞虱饲养及观测的简易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飞虱饲养及观测的简易装置。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用于飞虱饲养及观测的简易装置,包括第一杯体、第二杯体与第三杯体,所述第二杯体与第三杯体的杯底均为开口状,所述第一杯体、第二杯体与第三杯体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孔洞,所述孔洞与第三杯体杯底开口处均设有尼龙网,所述第一杯体内装有培养液,所述第二杯体套接于第一杯体中,所述第二杯体的底部卡接有培养皿,所述培养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硬质泡沫板,所述培养皿与硬质泡沫板上对应位置开设有若干插接孔,所述插接孔中插接有水稻,所述水稻根部浸入第一杯体中的培养液中,所述第一杯体、第二杯体与第三杯体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排气孔,所述第三杯体与第二杯体的杯口间进行固定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杯体与第二杯体的杯口间通过封口膜或胶带固定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尼龙网的孔径为80目。
8.进一步的,所述排气孔的孔径为0.2-0.3mm。
9.进一步的,所述硬质泡沫板通过热熔胶粘接固定于培养皿的底部。
10.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1)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
12.2)用途多样,可同时满足稻飞虱饲养及观测的需要,便于观测稻飞虱的生长状况,可用于生测后稻飞虱的死亡情况观测,稻株的接毒等试验等;
13.3)通风透气好,装置内不易出现水汽,试虫不接触水面,可为试虫生长创造较好条件,减少意外死亡,减小实验误差;
14.4)便于清洗,同时可在~55℃条件下烘干,消毒,便于收纳,占用空间小;
15.5)占用空间小,可在较小空间内同时进行多个水平试验处理;
16.6)使用方便,更换培养液时无需将稻苗及试虫取出,更换稻苗可直接将试虫移入新装置;
17.7)底部泡沫可将稻株固定不滑入培养液中,影响培养液的更换等;
18.8)结构较为严密,试虫不易飞出。
19.9)除可满足飞虱的饲养及观测,本装置也可用于叶蝉,蚜虫等其他小型昆虫的相关研究工作。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培养皿与泡沫板的连接示意图。
22.附图中标号名称如下:
23.第一杯体-1;第二杯体-2;第三杯体-3;孔洞-4;尼龙网-5;培养皿-6;硬质泡沫板-7;插接孔-8;水稻-9;排气孔-10。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参照附图1-2,一种用于飞虱饲养及观测的简易装置,包括第一杯体1、第二杯体2与第三杯体3,三个杯体均采用容积为1200ml的塑料杯(高 150mm,顶部直径118mm,底部直径80mm),利用恒温电烙铁将第二杯体2 与第三杯体3底部去掉,第二杯体2与第三杯体3的杯底均为开口状,第一杯体1、第二杯体2与第三杯体3的侧壁中上部均利用电烙铁裁出面积约为2cm2的长方形孔洞4,孔洞4与第三杯体3杯底开口处均用热熔枪涂胶并粘上尼龙网5,其中,尼龙网5的孔径为20目。第一杯体1内装有培养液,将硬质泡沫板裁剪至直径小于9cm的圆,同时在培养皿6及硬质泡沫板留有若干直径为0.5cm的插接孔8,后将在培养皿及泡沫板上的圆孔对齐,利用热熔胶将硬质泡沫板7粘附于培养皿6内部,再将培养皿6倒置放于第二杯体2中;即第二杯体2的底部卡接有培养皿6,培养皿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硬质泡沫板7,培养皿6与硬质泡沫板7上对应位置开设有若干插接孔8。插接孔8中插接有水稻9,第二杯体2套接于第一杯体1中,水稻9根部浸入第一杯体1中的培养液中,第一杯体1、第二杯体2与第三杯体3的侧壁中上部均匀扎有若干排气孔10,排气孔10孔径为0.5-0.8mm,用以通风透气。第三杯体3与第二杯体2的杯口间通过封口膜或胶带进行固定连接。
26.本装置主体为三个1200ml容量的塑料杯,杯侧留有适当大小孔洞用于透气,其中两个去掉底部,并其中一个底部粘尼龙网,将塑料培养皿与硬质泡沫粘附到一起,并留有5mm左右孔洞,孔洞用以放置水稻,泡沫板用以卡主水稻防止其下落,将其放入去除底部的塑料杯中。将未去掉底部的塑料杯加入适量水培液后,将装有水稻的塑料杯套于其中,将试
虫置于装置后,将带有尼龙网的塑料杯倒扣于该装置,并用封口膜封紧,最后将该装置置于人工气候养虫室饲养。该装置成本较低,制作使用方法简单,透风透气好,不易产生水汽,可同时满足饲养及观测的需要,可满足多种试验需要,可为开展相关试验奠定基础。
27.对本装置的效果进行试验检测,具体如下:
28.试验一:将日龄约为15d稻株固定于硬质泡沫板空洞,每孔洞放置2-3 株稻苗,底部塑料杯注入适量水培液,将稻株根部浸于水培液中,放入约30头褐飞虱若虫,后利用封口膜或胶带将两顶部接触塑料杯粘连。整体置于人工气候养虫室中(温度2621℃,相对湿度60-80%,光周期:16l:8d)。每3天更换一次培养液,每五天更换稻株一次。结果显示,试虫在该装置中均可正常存活并取食稻苗,并可羽化,饲养期间,饲养期间,该装置塑料杯杯壁未有水汽出现,表明该装置透风透气性良好,同时未出现试虫因沾水死亡现象。
29.试验二:采用喷雾法将绿僵菌喷施至褐飞虱体表,每个处理30头褐飞虱,设置三个生物学重复,将褐飞虱晾干后置于本装置饲养,放置于人工气候养虫室中(温度2621℃,相对湿度60-80%,光周期:16l:8d)。每3 天更换一次培养液,每五天更换稻株一次。每日观察死亡情况,并将死虫移除。试验结果表明,褐飞虱的死亡数量随菌液浓度的升高而上升(具体结果见表1),该装置未出现因将死亡虫移除时其余虫飞出现象,具备良好的通风透气性,装置内无水汽出现,无出现试虫因沾水死亡现象。
30.表1 绿僵菌处理褐飞虱后每日平均死亡率统计表
[0031][0032]
以上2个实例说明,本发明的饲养装置可满足用于飞虱的饲养及观测相关试验需要。
[0033]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