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种植用水稻秧苗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59453发布日期:2022-08-09 19:19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稻种植用水稻秧苗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种植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稻种植用水稻秧苗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2.水稻种植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季风区水稻的种植约有7000多年的历史,大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作物,所产大米占世界大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自1991年起,我国稻谷播种面积一般稳定在3000万公顷(4.5亿亩)左右,在谷物中占比约为32%根据《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到今年我国水稻面积都将稳定在4.5亿亩,水稻在我国的谷类中处十分重要的地位。
3.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将水稻秧苗转运到田地中,以进行移栽种植;传统的方式在南方因为地理条件的不便是通过人工挑运将水稻秧苗运到田地中,在北方也是经过人工将水稻秧苗整体铲起后用大量的人力拉运到田地中进行移栽,这两种移植过程皆费时费力,人工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或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水稻种植用水稻秧苗转运装置。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稻种植用水稻秧苗转运装置,包括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顶部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转运箱,所述转运箱的一侧铰接有箱盖,所述转运箱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板,每个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均滑动连接有转运槽板,每个所述转运槽板的底部均等距开设有多个出水孔,每个所述支撑板上均等距开设有多个导水孔,每个所述出水孔和导水孔之间一一连通设置,所述转运箱的顶部设置有喷洒机构。
7.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每个所述转运槽板的底部四角均安装有滑轮,每个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与滑轮相匹配的滑槽。
8.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喷洒机构包括水箱,所述水箱固定安装于转运箱的顶部,所述转运箱的顶部一侧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固定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固定连通于水箱的内部。
9.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贯穿于转运箱的顶部且延伸至转运箱的内部。
10.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出水管上等距连通有多个喷水罩,每个所述喷水罩均设置于相对应的转运槽板上方,每个所述喷水罩的底部均等距分布有多个雾化喷头。
11.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每个所述喷水罩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上层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于相对应的转运箱内顶部,下层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
于上端所述支撑板的底部。
12.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转运箱内靠近底部固定连接有过滤弧形板,所述过滤弧形板上等距开设有多个滤孔,所述转运箱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回收管,所述回收管的一端贯穿于移动板且延伸至水箱的内部。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稻种植用水稻秧苗转运装置,其有益效果包括有:
14.1、通过设置喷洒机构,在转运之前,首先启动水泵将水箱水资源汲取到转运箱内,并输送至喷水罩内部并由多个雾化喷头喷出,通过雾化喷头对放置在转运槽板内的秧苗进行湿润,防止秧苗因缺少水分而导致死亡,同时打开日光灯对秧苗进行照射,促进秧苗的光合作用,进一步提高秧苗的存活率;
15.2、通过设置转运槽板、滑轮、支撑板和滑槽,滑轮与滑槽构成滑移结构,转运槽板中可以放置秧苗,通过滑轮与滑槽的作用能够抽出转运槽板,便于取放秧苗,且转运槽板在转运箱内设置有多个,可以运载较多的秧苗,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立体图一;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立体图二;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转运槽板的立体图。
21.图中:101、移动板;102、转运箱;103、箱盖;104、竖板;105、自锁式万向轮;106、把手;107、支撑板;108、转运槽板;109、滑轮;110、滑槽;111、出水孔;112、导水孔;200、喷洒机构;201、水箱;202、水泵;203、进水管;204、出水管;205、回收管;206、喷水罩;207、雾化喷头;208、支撑杆;209、过滤弧形板;210、滤孔。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4.实施例
25.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稻种植用水稻秧苗转运装置,包括移动板101,移动板101的顶部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转运箱102,转运箱102的一侧铰接有箱盖103,转运箱102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板107,每个支撑板107的顶部均滑动连接有转运槽板108,每个转运槽板108的底部均等距开设有多个出水孔111,每个支撑板107上均等距开设有多个导水孔112,每个出水孔111和导水孔112之间一一连通设置,转运箱102的顶部设置有喷洒机构200,打开箱盖103,将多个转运槽板108从转运箱102的内部拉出,将秧苗放置在多个转运槽板108的内部,再通过滑轮109和滑槽110配合将多个转运槽板108推进转运箱102的内部,关闭箱盖103,可以运载较多的秧苗,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
2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转运槽板108的底部四角均安装有滑轮109,每个支撑板107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与滑轮109相匹配的滑槽110。
2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喷洒机构200包括水箱201,水箱201固定安装于转运箱102的顶部,转运箱102的顶部一侧安装有水泵202,水泵202的输入端固定连通有进水管203,进水管203的一端固定连通于水箱201的内部。
2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水泵202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出水管204,出水管204的一端贯穿于转运箱102的顶部且延伸至转运箱102的内部。
2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出水管204上等距连通有多个喷水罩206,每个喷水罩206均设置于相对应的转运槽板108上方,每个喷水罩206的底部均等距分布有多个雾化喷头207,启动水泵202通过进水管203将水箱201内部的水抽出,并通过出水管204输送至多个喷水罩206的内部,并由多个雾化喷头207喷出,通过雾化喷头207对放置在转运槽板108内的秧苗进行湿润,防止秧苗因缺少水分而导致死亡;同时在转运箱102的内壁两侧均等距安装有多个日光灯,两侧的日光灯均对准在转运槽板108的上方,打开日光灯对秧苗进行照射,促进秧苗的光合作用,进一步提高秧苗的存活率,转运箱102上设有蓄电池,用于为水泵202和日光灯供电。
3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喷水罩206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08,上层支撑杆208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于相对应的转运箱102内顶部,下层支撑杆208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于上端支撑板107的底部,通过设置支撑杆208对喷水罩206进行安装固定。
3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转运箱102内靠近底部固定连接有过滤弧形板209,过滤弧形板209上等距开设有多个滤孔210,转运箱102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回收管205,回收管205的一端贯穿于移动板101且延伸至水箱201的内部,雾化喷头207喷出的水由出水孔111和导水孔112导出,并流向过滤弧形板209上,通过过滤弧形板209上的滤孔210对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通过回收管205重新流回水箱201内部,节约了水资源。
3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移动板101的底部四角均安装有自锁式万向轮105,移动板101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竖板104,竖板10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106,通过设置竖板104和把手106配合使用,便于对本装置进行推动。
33.具体的,该一种水稻种植用水稻秧苗转运装置的工作过程或工作原理为:使用时,打开箱盖103,将多个转运槽板108从转运箱102的内部拉出,将秧苗放置在多个转运槽板108的内部,再通过滑轮109和滑槽110配合将多个转运槽板108推进转运箱102的内部,关闭箱盖103,可以运载较多的秧苗,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
34.启动水泵202通过进水管203将水箱201内部的水抽出,并通过出水管204输送至多
个喷水罩206的内部,并由多个雾化喷头207喷出,通过雾化喷头207对放置在转运槽板108内的秧苗进行湿润,防止秧苗因缺少水分而导致死亡,同时打开日光灯对秧苗进行照射,促进秧苗的光合作用,进一步提高秧苗的存活率。
35.需要说明的是,水泵202、蓄电池和日光灯为现有技术存在的装置或设备,或者为现有技术可实现的装置或设备,其供电、具体组成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故不再详细赘述。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