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清粪的猪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07702发布日期:2022-07-27 00:30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清粪的猪舍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畜牧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便于清粪的猪舍。


背景技术:

2.猪舍是饲养猪群的建筑物。根据饲养目的不同,可分为种猪舍、妊娠猪舍、分娩猪舍、育成猪舍、育肥猪舍等。喂饲和饮水一般在舍内进行,舍外留有猪群运动场或粪便通道,舍内用隔墙或隔栏分开;
3.但是现有的猪舍在使用时对于猪粪的清理十分不便,多数是采用人工进行清理,但是部分地方清理不到位,容易导致猪粪残留,从而造成细菌滋生,并且人工清理时需要将猪粪集中到一起,再向外清除,此操作工作强度十分巨大,并且对于猪舍面积较大的来说,清理起来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工,并且在清理过程中在猪的移动下,容易将堆积起来的猪粪给拱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便于清粪的猪舍,该装置通过在养育腔中设置有用于对粪便进行收集导流的导流腔,能够对支撑板顶面的粪便进行收集,避免在收集过程中被猪拱散,还设置有用于将导流腔中的粪便进行集中的收集框,以及用于将收集框中的粪便进行收集的集粪框,并且在处理粪便的过程中通过清洁水从高到低进行流动,从而将粪便带动,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清理粪便轻松。
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清粪的猪舍,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为矩形结构,所述底板前端面设置有台阶,所述底板顶面设置有两个u形块,两个所述u形块的开口对向设置,两个所述u形块内均设置有多个隔板,多个隔板将两个所述u形块内分隔形成多个养育腔,两个所述u形块之间设置有用于粪便收集的收集框,所述收集框安装在所述底板顶面,所述底板上方设置用于防护棚安装的安装框,所述防护棚设置在所述安装框上方,所述防护棚与所述安装框之间通过安装架进行连接,所述安装框的底面通过多根连接杆与两个所述u形块顶面进行连接;所述收集框为矩形结构,且内部为中空顶部为开口,所述收集框顶面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顶面开设有多个观察孔,所述收集框的前端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处连接有第三输水管,所述第三输水管上安装有手阀,所述收集框内壁设置有第二分流管与所述第三输水管进行连通,所述第二分流管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喷头,所述收集框的两侧面上均开设有多个与养育腔配合的进料口,所述收集框后端面开设有排污孔,所述收集框内底面连接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一端高一端低倾斜设置,所述导流板的高端靠近所述第二喷头处设置,其底端靠近所述排污孔处设置,多个所述进料口均设置在所述导流板上方,所述底板后端面设置有与所述排污孔配合的集粪框,所述集粪框为矩形结构且顶面为开口;所述养育腔内底面设置有引导块,所述引导块顶面为一端高一端低斜面,较低端靠近所述进料口的内底面设置,且与之水平,较高端靠近所述u形块内壁设置,所述引导块上方水
平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引导块之间为导流腔,所述支撑板顶面开设有通孔与导流腔连通,所述通孔上方设置有能够转动的防护盖,所述导流腔内设置有第一分流管,所述第一分流管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喷头,所述第一分流管设置在导流腔内靠近引导块高端处,所述u形块外侧设置有第二输水管,所述第二输水管与所述第一分流管之间通过第一输水管连通,所述第一输水管上安装有手阀。
7.采用上述一种便于清粪的猪舍,装置在使用时,将该设置在指定位置,打开靠近台阶处的防护门,然后将猪通过台阶赶入到养育腔中,当养育腔中出现粪便时,工作人员通过打开防护盖,使粪便通过通孔进入到导流腔中,此时接通第二输水管和第三输水管的水源,根据对应的养育腔转动对应第一输水管上的手阀,粪便在清洁水的作用下沿引导块顶面从高到低从进料口处进入到收集框中,然后打开第三输水管上的手阀,使清洁水从第二喷头中喷出,使落在导流板的粪便在清洁水的作用下从排污孔向外排出,从而进入到集粪框中。
8.作为优选,所述台阶上开设有用于第三输水管安装的安装槽。
9.作为优选,两个所述u形块之间设置有两个防护门,两个防护门分别设置在靠近集粪框和台阶处。
10.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架为三角形框型结构。
11.作为优选,所述引导块顶面以及所述导流板顶面均连接有高精度的不锈钢板。
12.作为优选,所述集粪框为不锈钢材质。
13.有益效果在于:该装置通过在养育腔中设置有用于对粪便进行收集导流的导流腔,能够对支撑板顶面的粪便进行收集,避免在收集过程中被猪拱散,还设置有用于将导流腔中的粪便进行集中的收集框,以及用于将收集框中的粪便进行收集的集粪框,并且在处理粪便的过程中通过清洁水从高到低进行流动,从而将粪便带动,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清理粪便轻松。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养育腔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收集框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1.1、底板;2、台阶;201、安装槽;3、u形块;4、连接杆;5、安装框;6、安装架;7、防护棚;8、隔板;9、养育腔;901、支撑板;902、导流腔;903、引导块;904、第一分流管;905、第一喷头;10、收集框;1001、安装孔;1002、排污孔;1003、进料口;1004、导流板;11、防护盖;12、第一输水管;13、第二输水管;14、集粪框;15、第三输水管;16、第二分流管;17、第二喷头;18、防护门;19、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清粪的猪舍,包括底板1,底板1为矩形结构,底板1前端面设置有台阶2,底板1顶面设置有两个u形块3,两个u形块3的开口对向设置,两个u形块3内均设置有多个隔板8,多个隔板8将两个u形块3内分隔形成多个养育腔9,两个u形块3之间设置有用于粪便收集的收集框10,收集框10安装在底板1顶面,底板1上方设置用于防护棚7安装的安装框5,防护棚7设置在安装框5上方,防护棚7与安装框5之间通过安装架6进行连接,安装框5的底面通过多根连接杆4与两个u形块3顶面进行连接;
24.收集框10为矩形结构,且内部为中空顶部为开口,收集框10顶面连接有顶板19,顶板19顶面开设有多个观察孔,收集框10的前端面开设有安装孔1001,安装孔1001处连接有第三输水管15,第三输水管15上安装有手阀,收集框10内壁设置有第二分流管16与第三输水管15进行连通,第二分流管16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喷头17,收集框10的两侧面上均开设有多个与养育腔9配合的进料口1003,收集框10后端面开设有排污孔1002,收集框10内底面连接有导流板1004,导流板1004呈一端高一端低倾斜设置,导流板1004的高端靠近第二喷头17处设置,其底端靠近排污孔1002处设置,多个进料口1003均设置在导流板1004上方,底板1后端面设置有与排污孔1002配合的集粪框14,集粪框14为矩形结构且顶面为开口;
25.养育腔9内底面设置有引导块903,引导块903顶面为一端高一端低斜面,较低端靠近进料口1003的内底面设置,且与之水平,较高端靠近u形块3内壁设置,引导块903上方水平设置有支撑板901,支撑板901的顶面与顶板19的顶面相平行,支撑板901与引导块903之间为导流腔902,支撑板901顶面开设有通孔与导流腔902连通,通孔上方设置有能够转动的防护盖11,防护盖11顶面靠近边缘处设置有转轴与支撑板901进行连接,设置防护盖11是为了避免猪蹄卡入通孔中,导流腔902内设置有第一分流管904,第一分流管904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喷头905,第一分流管904设置在导流腔902内靠近引导块903高端处,u形块3外侧设置有第二输水管13,第二输水管13与第一分流管904之间通过第一输水管12连通,第一输水管12上安装有手阀。
26.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台阶2上开设有用于第三输水管15安装的安装槽201。
27.两个u形块3之间设置有两个防护门18,两个防护门18分别设置在靠近集粪框14和台阶2处。
28.安装架6为三角形框型结构,通过三角形框型结构能够更阿红的与防护棚7进行连接。
29.引导块903顶面以及导流板1004顶面均连接有高精度的不锈钢板,高精度为表面粗糙度较高,不锈钢板表面较光滑,便于对粪便进行导流,从而避免粪便堆积。
30.集粪框14为不锈钢材质,这样设置是为了便于使用,并且易清洁、易生产。
31.采用上述结构,装置在使用时,将该设置在指定位置,打开靠近台阶2处的防护门18,然后将猪通过台阶2赶入到养育腔9中,当养育腔中出现粪便时,工作人员通过打开防护盖11,使粪便通过通孔进入到导流腔902中,此时接通第二输水管13和第三输水管15的水
源,根据对应的养育腔9转动对应第一输水管12上的手阀,粪便在清洁水的作用下沿引导块903顶面从高到低从进料口1003处进入到收集框10中,然后打开第三输水管13上的手阀,使清洁水从第二喷头17中喷出,使落在导流板1004的粪便在清洁水的作用下从排污孔1002向外排出,从而进入到集粪框14中。
3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