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菌丝在植物个体间转移重金属元素的装置

文档序号:31843435发布日期:2022-10-18 23:10阅读:55来源:国知局
研究菌丝在植物个体间转移重金属元素的装置

1.本实用新型属于土壤微生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研究菌丝在植物个体间转移重金属元素的装置。


背景技术:

2.丛枝菌根真菌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一类真菌,能够与陆地上80%以上的植物根系建立共生关系。菌根共生体的形成能够促进宿主植物对n、p营养元素及k、fe、ca、zn、cu等矿质元素的吸收,增强植物的抗逆性,从而使植物更少的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更好地吸收转运重金属。因此,利用富集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所形成的共生体系来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已经成为新的研究领域和热点问题,并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重金属污染的条件下,amf能够显著提高宿主植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耐受能力,减轻重金属对植物体的毒害并根据重金属的浓度调节植株对重金属的吸收和转运,使重金属从土壤中高效移出,实现生物修复的目的。amf是植物根际内分布最普遍、生物量最大、作用最显著的有益真菌类群,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充分的证明。
3.有关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中,利用植物间作修复已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发展。间作条件下根际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在改变植物交互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其中就有丛枝菌根真菌。植物通过延伸到土壤中的根外菌丝形成的“菌丝桥”结构联系着。但是有关菌丝是如何影响间作体系中植物对重金属吸收的报道非常少,相关过程与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研究菌丝在植物个体间转移重金属元素的装置,旨在实现量化菌丝在植物个体间所传递重金属元素的绝对值。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研究菌丝在植物个体间转移重金属元素的装置,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种植室以及连接两个所述种植室的传递室,所述种植室和所述传递室之间均借助带有孔洞的隔板和设于所述隔板一侧的尼龙网隔开,其中一个所述种植室的底板高于或平齐于另外一个所述种植室的顶板。
6.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种植室的外侧壁为玻璃加工制成。
7.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隔板为玻璃加工制成或铁板。
8.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隔板上所开设的孔洞内径大于2cm。
9.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尼龙网位于所述隔板的两侧。
10.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尼龙网孔径为0.38μm。
11.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种植室的高度为40cm。
12.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种植室的长度为40cm、宽度为40cm。
13.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传递室在纵向倾斜角为30度。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研究菌丝在植物个体间转移重金属元素的装置的有益效果在
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研究菌丝在植物个体间转移重金属元素的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法,通过计算较高的种植室内的植物中的重金属含量研究出菌丝在植物个体间传递重金属的绝对值,方便了科研人员的研究。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研究菌丝在植物个体间转移重金属元素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植室和传递室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第一种植室;2、传递室;3、第二种植室;4、植物;5、菌丝;6、支撑腿;7、隔板;8、孔洞;9、尼龙网。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0.请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研究菌丝在植物个体间转移重金属元素的装置进行说明。所述研究菌丝在植物个体间转移重金属元素的装置,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种植室以及连接两个种植室的传递室2,种植室和传递室2之间均借助带有孔洞8的隔板7和设于隔板7一侧的尼龙网9隔开,两个种植室的高度差大于或等于种植室的高度。
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研究菌丝在植物个体间转移重金属元素的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两个种植室和传递室2内均填充土壤,在两个种植室内种植植物4,如玉米等;在较低的种植室内施加重金属和菌剂,如丛枝菌根真菌。尼龙网9可以阻挡根系通过同时允许菌丝5通过,避免根系的干扰,提高了准确性。
22.以较低的种植室为第一种植室1,较高的种植室为第二种植室3。随着时间的发展,第一种植室1内的菌剂生出菌丝5并与该种植室内的植物4的根系建立共生;进而菌丝5穿过隔板7的孔洞8和尼龙网9,通过传递室2进入第二种植室3内并与第二种植室3内的植物4的根系建立共生;第一种植室1内的土壤中的重金属借助菌丝5传递至第二种植室3内,转运至第二种植室3内的土壤和植物4中。且第二种植室3的底板的高度大于第一种植室1的高度,因水渗透传递输送的重金属可忽略不计,第二种植室3中的重金属含量均为菌丝5传导,因此可通过第二种植室3内的植物4中的重金属含量,量化菌丝5在植物4个体间传递重金属的绝对值。
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研究菌丝在植物个体间转移重金属元素的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法,通过计算较高的种植室内的植物4中的重金属含量研究出菌丝5在植物4个体间传递重金属的绝对值,方便了科研人员的研究。
24.第二种植室3的下端设置有支撑腿6。
25.可选的,支撑腿6设于第二种植室3下端的四个角部。
2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种植室的外侧壁为玻璃加工制成。
27.种植室的外侧壁以及传递室2的外侧壁均采用玻璃加工制成,在试验中,将植物4种植在靠近种植室外侧壁的部位,便于对植物4的根系的观察和对种植室内的水分观察等。
28.对应的,隔板7可采用玻璃板或铁板,隔板7起到支撑和分隔的作用。隔板7上开设有多个孔洞8,孔洞8容许菌丝5穿过。在隔板7的一侧设置有尼龙网9,菌丝5在通过孔洞8后或者在通过孔洞8之前需要通过尼龙网9。隔板7上设置有大量的孔洞8,孔洞8的密度越大,越便于菌丝5的通过。孔洞8的内径大于2cm。
29.如图2所示,尼龙网9设于隔板7靠近种植室的一侧。图2中,尼龙网9设于隔板7靠近第二种植室3的一侧;对应的,位于第一种植室1内的尼龙网9设于隔板7靠近第一种植室1的一侧。
30.可选的,尼龙网9设于隔板7的两侧,位于第一种植室1内的菌丝5需要依次通过尼龙网9、隔板7、尼龙网9才能进入传递室2;进而在通过传递室2后,再次穿过尼龙网9、隔板7、尼龙网9才能进入第二种植室3。
31.可选的,尼龙网9孔径为0.38μm。
3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种植室的高度为40cm。
33.为避免水自第一种植室1进入第二种植室3时将重金属元素带入第二种植室3,对试验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将第二种植室3的底板高度设为高度或等于第一种植室1的顶板。此时,第一种植室1内的水不会进入第二种植室3内,反而第二种植室3内的水可能会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传递室2进入第一种植室1,但这不会影响到重金属元素传递。
34.第二种植室3的高度不小于第一种植室1的高度。在此,第一种植室1和第二种植室3的高度均为40cm。因此,第二种植室3的底板的高度不小于40cm。
35.可选的,为便于观察和测试,使用的第一种植室1和第二种植室3均为正方体形,其中两个种植室的尺寸均为40
×
40
×
40cm。
36.可选的,传递室2为中空的棱柱形,传递室2的高度等于第一种植室1和第二种植室3的高度。
37.可选的,传递室2的底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小于30度。
38.为提高试验的准确性,第一种植室1和第二种植室3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第一种植室1和第二种植室3的宽度,即第一种植室1和第二种植室3之间的距离不小于40cm。即传递室2的底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大于45度。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