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多层水虻养殖自动精准投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27323发布日期:2022-11-18 18:34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多层水虻养殖自动精准投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多层水虻养殖自动精准投料装置。


背景技术:

2.水虻是双翅目水虻科昆虫的统称。在幼虫蜕的皮内化蛹,水虻属(stratiomys)的腹部宽扁,但长腹水虻属(ptecticus)的腹部长而基部窄,具鲜明的黄、绿或黑色条纹,外形似蜜蜂或黄蜂,亦常出现於花的附近,水虻幼虫在自然界以动物粪便,腐烂的有机物,如腐肉、腐烂的水果、蔬菜和植物性垃圾为食,能够被用于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
3.现有的水虻养殖方式通常为盒养殖,在多层的养殖架上摆放养殖盒,水虻置于养殖盒内进行养殖。
4.由于养殖架的多层结构,每层养殖架具有多个养殖盒,传统的喂养方式一般是人工投料,这样的喂养投料方式耗费人力,增加人员劳动强度,效率低,且人工投料量不精准,因此,设计一种用于多层水虻养殖自动精准投料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多层水虻养殖自动精准投料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水虻养殖人工投料,效率低且投料不精准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多层水虻养殖自动精准投料装置,包括行走装置、给料装置、提升装置和出料平台,所述行走装置上端安装有给料装置,给料装置一侧且位于行走装置上端安装有提升装置,提升装置上端安装有出料平台。
7.优选的,所述行走装置包括底盘支架、轨道轮、接近开关安装板和rfid安装板,底盘支架下端四角均安装有轨道轮,接近开关安装板和rfid安装板安装于底盘支架一侧。
8.优选的,所述接近开关安装板一端安装有第一接近开关,rfid安装板一端安装有rfid装置。
9.优选的,所述给料装置包括四个支撑腿、两个转子泵和料斗,料斗下端四角均安装有支撑腿,四个支撑腿与行走装置上端连接,料斗下端两侧均安装有转子泵,两个转子泵位于料斗底部与行走装置中间。
10.优选的,所述转子泵出口连接有物料提升硬管,物料提升硬管安装于行走装置一侧。
11.优选的,所述提升装置包括安装于行走装置上端一侧的h型钢支架、伺服电机、四个轴承座、四个链轮、两个提升滑道、两根链条、四个提升滑块、两个安装板、提升接近开关支架和两个链轮轴,h型钢支架内侧相对的两端均设有提升滑道,提升滑道上下两侧均对称安装有轴承座,上下两组对应的轴承座之间均连接有链轮轴,位于上侧的链轮轴与伺服电机连接,上下两个链轮轴外端两侧均套接有链轮,同一侧的上下两个链轮外端传动连接有
链条,左右两侧的链条一端均连接有安装板,两个安装板处于同一水平线,左右两个安装板一端均对称连接有提升滑块,提升滑块与提升滑道滑动连接,h型钢支架一侧安装有提升接近开关支架。
12.优选的,所述出料平台包括与安装板连接的出料平台支架、四个接近开关支架、八个平台滑块、四根平台滑道、齿条、出料管、步进电机、出料管支撑板,出料平台支架上端四角均安装有接近开关支架,出料平台支架上端安装有四根平台滑道,平台滑道上端通过平台滑块连接有出料管支撑板,出料管支撑板为两个,两个出料管支撑板下端均安装有步进电机,步进电机输出端连接有齿轮,齿轮一端啮合连接有齿条,齿条安装于出料平台支架上,两个出料管支撑板上端均连接有出料管,两个出料管分别与两个物料提升硬管通过连接管连通。
13.优选的,所述接近开关支架一端安装有第二接近开关。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通过行走装置、给料装置、提升装置和出料平台的配合,行走装置沿养殖场内地面轨道行走移动,控制装置的移动路线,然后给料装置将物料输送至出料管排出,出料管能够随出料平台在提升装置的作用下上下运动,从而控制养殖架给料的层数高度调节,以便物料投放至不同高度的养殖盒内,通过这样的结构,从而可实现出料管前后左右上下移动以及对出料量精准控制,方便用于多层水虻养殖自动精准投料,且工作效率高,有效的降低人员劳动强度,以及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7.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行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给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出料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行走装置;2、给料装置;3、提升装置;4、出料平台;5、底盘支架;6、轨道轮;7、接近开关安装板;8、rfid安装板;9、物料提升硬管;10、支撑腿;11、转子泵;12、料斗;13、h型钢支架;14、伺服电机;15、轴承座;16、链轮;17、提升滑道;18、链条;19、提升滑块;20、安装板;21、提升接近开关支架;22、链轮轴;23、出料平台支架;24、接近开关支架;25、平台滑块;26、平台滑道;27、齿条;28、出料管;29、步进电机;30、出料管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一,由图1-图5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行走装置1、给料装置2、提升装置3和出料平台4,行走装置1上端安装有给料装置2,给料装置2一侧且位于行走装置1上端安装有提升装置3,提升装置3上端安装有出料平台4。
26.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行走装置1包括底盘支架5、轨道轮6、接近开关安装板7和rfid安装板8,底盘支架5下端四角均安装有轨道轮6,接近开关安装板7和rfid安装板8安装于底盘支架5一侧,接近开关安装板7一端安装有第一接近开关,rfid安装板8一端安装有rfid装置。
27.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给料装置2包括四个支撑腿10、两个转子泵11和料斗12,料斗12下端四角均安装有支撑腿10,四个支撑腿10与行走装置1上端连接,料斗12下端两侧均安装有转子泵11,两个转子泵11位于料斗12底部与行走装置1中间,转子泵11出口连接有物料提升硬管9,物料提升硬管9安装于行走装置1一侧,通过转子泵11将料斗12内的物料输送至物料提升硬管9,在物料提升硬管9的作用下将物料进行输送,且转子泵11能够精准控制输送的出料量。
28.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提升装置3包括安装于行走装置1上端一侧的h型钢支架13、伺服电机14、四个轴承座15、四个链轮16、两个提升滑道17、两根链条18、四个提升滑块19、两个安装板20、提升接近开关支架21和两个链轮轴22,h型钢支架13内侧相对的两端均设有提升滑道17,提升滑道17上下两侧均对称安装有轴承座15,上下两组对应的轴承座15之间均连接有链轮轴22,位于上侧的链轮轴22与伺服电机14连接,上下两个链轮轴22外端两侧均套接有链轮16,同一侧的上下两个链轮16外端传动连接有链条18,左右两侧的链条18一端均连接有安装板20,两个安装板20处于同一水平线,左右两个安装板20一端均对称连接有提升滑块19,提升滑块19与提升滑道17滑动连接,h型钢支架13一侧安装有提升接近开关支架21。
29.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出料平台4包括与安装板20连接的出料平台支架23、四个接近开关支架24、八个平台滑块25、四根平台滑道26、齿条27、出料管28、步进电机29、出料管支撑板30,出料平台支架23上端四角均安装有接近开关支架24,出料平台支架23上端安装有四根平台滑道26,平台滑道26上端通过平台滑块25连接有出料管支撑板30,出料管支撑板30为两个,两个出料管支撑板30下端均安装有步进电机29,步进电机29输出端连接有齿轮,齿轮一端啮合连接有齿条27,齿条27安装于出料平台支架23上,两个出料管支撑板30上端均连接有出料管28,两个出料管28分别与两个物料提升硬管9通过连接管连通,接近开关支架24一端安装有第二接近开关,通过第二接近开关判断出料平台4是否处于第一层的位置,然后能够逐层向上运动,将物料进行投放;
30.通过步进电机29驱动齿轮与齿条27啮合传动,使得出料管支撑板30在平台滑块25的作用下能够沿平台滑道26轴向运动,进而调节出料管28在每层养殖架上对不同位置的养殖盒进行投料。
31.工作原理:使用时,该装置与养殖场内地面的移动轨道相适配,行走装置1可沿轨道进行移动,通过安装在rfid安装板8上的rfid装置与接近开关安装板7上的第一接近开关共同识别确定所在养殖架位置与养殖架号,然后通过提升装置3上的伺服电机14驱动位于上方的链轮轴22转动,使得位于上方的链轮轴22带动其外端两侧的链轮16转动,进而使得两根链条18在上下两侧的链轮16外端传动,随着链轮16的传动,使得安装板20上下运动,进
而带动出料平台4上下运动,进而带动出料管28上下运动,然后在给料装置2上的转子泵11的作用下,使得料斗12内的物料被输送至物料提升硬管9,然后由连接管输送至对应的出料管28内,从出料管28排出至养殖架上的养殖盒内,通过这样的结构,使得物料能够提升到一定高度并精准控制出料量,在行走装置1的作用下行走,将每层的养殖盒进行投料,从而完成水虻养殖的投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