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动水循环功能的可移动式生态绿墙屏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57489发布日期:2022-09-17 10:33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具有自动水循环功能的可移动式生态绿墙屏风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屏风技术领域,具体为具有自动水循环功能的可移动式生态绿墙屏风。


背景技术:

2.现有公开专利一种景观设计的绿化生态屏风(公开号:cn213073717u),包括屏风板、浇灌管、滚轮、储水箱、连接板,屏风板包括支撑板、集水箱以及排水管,屏风板下表面设有安装槽,集水箱与安装槽连接,排水管一端与集水箱连接,支撑板一表面与屏风板焊接,支撑板上表面与储水箱连接,浇灌管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一端与屏风板焊接,第一支撑柱另一端与浇灌管连接,若干滚轮均与屏风板下表面旋转配合,连接板一表面与屏风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集水箱的设置使得经浇灌绿植后的多余的水能够排到集水箱内,便于清理,通过滴水管的设置,使得能够以较缓慢的速度均匀的对绿植进行浇灌。
3.上述专利中,在浇灌后多余的水排到集水箱内,无法有效的自动对集水箱内水进行充分利用,为此,我们提出了具有自动水循环功能的可移动式生态绿墙屏风。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具有自动水循环功能的可移动式生态绿墙屏风,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具有自动水循环功能的可移动式生态绿墙屏风,包括底座组件,所述底座组件的顶部连接种植组件,所述底座组件的底部和种植组件的内部设有注水组件,所述底座组件的顶部且位于种植组件的下方连接有过滤组件;
6.所述注水组件包括水箱和水泵,所述水箱的顶部设有排水管,所述水箱的底部侧壁和水泵的进口端共同连接有抽水管,所述水泵的出口端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自由端底部连接有若干组支管,每组所述支管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组出水孔;
7.所述种植组件包括无机棉,所述无机棉的侧面开设有若干组植被种植孔,所述无机棉的顶端开设有若干组第一通孔,所述无机棉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上固定框和下固定框,所述上固定框和下固定框的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与若干组第一通孔对应的若干组第二通孔和若干组第三通孔,所述无机棉、上固定框和下固定框的侧面共同连接有两组连接板;
8.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排水斗,所述排水斗的顶部设有滤框,所述滤框的内部设有活性炭板和滤板,所述滤框的顶端边缘且位于排水斗的顶端连接有两组边板。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若干组所述支管位于若干组第二通孔和若干组第一通孔的内部,若干组所述出水孔分别位于若干组第一通孔内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水斗的底端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管的顶部位于排水孔内部,且为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端设
有若干组刹车万向轮,所述底座的顶端连接有连接框和两组侧板,所述连接框的侧壁开设有管孔,一组所述侧板的侧面开设有凹槽。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水箱和水泵均位于连接框的内部,所述出水管的进口端位于凹槽的内部,且穿过管孔。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两组所述侧板的侧面分别与两组连接板和排水斗相连。
14.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具有自动水循环功能的可移动式生态绿墙屏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1、具有自动水循环功能的可移动式生态绿墙屏风,水泵通过抽水管将水箱内水抽出,经过出水管进入若干组支管,从而由若干组出水孔排出,进而使无机棉均匀的对水进行吸收,多余的水经过若干组第三通孔落入过滤组件内,进而水流进入排水斗的底部经过排水管进入水箱内部,进而形成自动水循环结构。
17.2、具有自动水循环功能的可移动式生态绿墙屏风,通过水流落入滤框内,经过滤板和活性炭板对水流携带的杂物进行过滤,并对水质进行净化,进而水流进入,排水斗的底部经过排水孔排出,在需要对滤板和活性炭板进行清理时,提拉两组边板,进而使滤框移出排水斗的顶部,进而对滤板和活性炭板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18.图1为具有自动水循环功能的可移动式生态绿墙屏风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具有自动水循环功能的可移动式生态绿墙屏风中底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具有自动水循环功能的可移动式生态绿墙屏风中注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具有自动水循环功能的可移动式生态绿墙屏风中种植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具有自动水循环功能的可移动式生态绿墙屏风中过滤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底座组件;11、底座;12、刹车万向轮;13、连接框;14、管孔;15、侧板;16、凹槽;2、注水组件;21、水箱;22、水泵;23、排水管;24、抽水管;25、出水管;26、支管;27、出水孔;3、种植组件;31、无机棉;32、植被种植孔;33、第一通孔;34、上固定框;35、下固定框;36、第二通孔;37、第三通孔;38、连接板;4、过滤组件;41、排水斗;42、排水孔;43、滤框;44、活性炭板;45、滤板;46、边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具有自动水循环功能的可移动式生态绿墙屏风技术方案:具有自动水循环功能的可移动式生态绿墙屏风,包括底座组件1,底座组件1的顶部连
接种植组件3,底座组件1的底部和种植组件3的内部设有注水组件2,底座组件1的顶部且位于种植组件3的下方连接有过滤组件4。
26.请参阅图3,注水组件2包括水箱21和水泵22,水箱21的顶部设有排水管23,水箱21的底部侧壁和水泵22的进口端共同连接有抽水管24,水泵22的出口端连接有出水管25,出水管25自由端底部连接有若干组支管26,每组支管26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组出水孔27。
27.注水组件2在实际使用中,水泵22通过抽水管24将水箱内水抽出,经过出水管25进入若干组支管26,从而由若干组出水孔27排出。
28.请参阅图4,种植组件3包括无机棉31,无机棉31的侧面开设有若干组植被种植孔32,无机棉31的顶端开设有若干组第一通孔33,无机棉31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上固定框34和下固定框35,上固定框34和下固定框35的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与若干组第一通孔33对应的若干组第二通孔36和若干组第三通孔37,无机棉31、上固定框34和下固定框35的侧面共同连接有两组连接板38,若干组支管26位于若干组第二通孔36和若干组第一通孔33的内部,若干组出水孔27分别位于若干组第一通孔33内部。
29.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若干组植被种植孔32培育有绿植。
30.请参阅图5,过滤组件4包括排水斗41,排水斗41的顶部设有滤框43,滤框43的内部设有活性炭板44和滤板45,滤框43的顶端边缘且位于排水斗41的顶端连接有两组边板46,排水斗41的底端开设有排水孔42,排水管23的顶部位于排水孔42内部,且为固定连接。
31.过滤组件4在实际使用中,水流落入滤框43内,经过滤板45和活性炭板44对水流携带的杂物进行过滤,并对水质进行净化,进而水流进入,排水斗41的底部经过排水孔42排出,在需要对滤板45和活性炭板44进行清理时,提拉两组边板46,进而使滤框43移出排水斗41的顶部,进而对滤板45和活性炭板44进行清理。
32.请参阅图2,底座组件1包括底座11,底座11的底端设有若干组刹车万向轮12,底座11的顶端连接有连接框13和两组侧板15,连接框13的侧壁开设有管孔14,一组侧板15的侧面开设有凹槽16,水箱21和水泵22均位于连接框13的内部,出水管25的进口端位于凹槽16的内部,且穿过管孔14,两组侧板15的侧面分别与两组连接板38和排水斗41相连。
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水泵22通过抽水管24将水箱内水抽出,经过出水管25进入若干组支管26,从而由若干组出水孔27排出,进而使无机棉31均匀的对水进行吸收,多余的水经过若干组第三通孔37落入滤框43内,经过滤板45和活性炭板44对水流携带的杂物进行过滤,并对水质进行净化,进而水流进入排水斗41的底部经过排水管23进入水箱21内部,进而形成自动水循环结构;
34.在需要对滤板45和活性炭板44进行清理时,提拉两组边板46,进而使滤框43移出排水斗41的顶部,进而对滤板45和活性炭板44进行清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