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丘陵山区小型马铃薯挖掘分级一体收获机

文档序号:32285991发布日期:2022-11-23 00:31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丘陵山区小型马铃薯挖掘分级一体收获机

1.本实用新型涉及马铃薯收获机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丘陵山区小型马铃薯挖掘分级一体收获机。


背景技术:

2.目前,引进或国产的大型马铃薯收获机对于丘陵山区的地形难以适应及成交成本较高,而小中型的收获机需要提前人工杀秧及去膜,以及收获后铺放在田间需要人工捡拾,增加了收获成本,且明薯率低、伤薯率高、破皮较严重、机械化收获程度低。
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适应丘陵山区的小机型,将覆膜、薯块、秧蔓、土块挖掘,将马铃薯从秧蔓、覆膜、土块分离出来,并将马铃薯等级分级集中,土块分离到田间,残膜和秧蔓收集集中,集挖掘、分离、收获及分级为一体,既提高了马铃薯的挖掘及分级效率,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强度,又保证生态环保无污染的丘陵山区小型马铃薯挖掘分级一体收获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应丘陵山区的小机型,集挖掘、分离、收获及分级为一体,既提高了马铃薯的挖掘及分级效率,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强度,又保证生态环保无污染的丘陵山区小型马铃薯挖掘分级一体收获机。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丘陵山区小型马铃薯挖掘分级一体收获机,包括机架、滚筒二次分离分级装置、升运分离装置、挖掘装置、二次输送分离装置、过渡壳及收集车;
6.所述滚筒二次分离分级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内部,所述升运分离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前端,且与所述滚筒二次分离分级装置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挖掘装置位于所述升运分离装置的前端;所述二次输送分离装置及所述过渡壳均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侧端,且所述过渡壳的入口位于所述滚筒二次分离分级装置的下方;出口位于所述二次输送分离装置的上方;所述收集车位于所述二次输送分离装置的后端;
7.所述升运分离装置包括升运分离安装架、升运分离主动轴、升运分离主动轮、分离筛一、升运分离从动轴及升运分离从动轮;所述升运分离安装架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前端,且所述升运分离安装架远离所述机架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升运分离主动轴,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升运分离从动轴,所述升运分离主动轴和所述升运分离从动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升运分离主动轮和所述升运分离从动轮;所述分离筛一设置在所述升运分离安装架上,且所述分离筛一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升运分离主动轮和所述升运分离从动轮连接;所述升运分离安装架通过悬挂装置与拖拉机连接。
8.采用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能够适应丘陵山区的小机型,将覆膜、薯块、秧蔓、土块挖掘,经过升运分离装置进行分离,并通过滚筒二次分离分级装置进行二次分离分级,将马铃薯从秧蔓、覆膜、土块分离出来,通过二次输送分离装置再进一步分
离除杂,并将薯块输送至收集车中,集挖掘、分离、收获为一体,既提高了马铃薯的挖掘及分级效率,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强度,又保证了生态环保无污染。
9.进一步的,所述升运分离安装架包括安装架一和安装架二;所述安装架二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机架的前端,且所述安装架二靠近所述机架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升运分离主动轴,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升运分离从动轴,所述安装架一与所述安装架二靠近所述升运分离主动轴的一端连接,且设置有夹角;
10.所述安装架一远离所述安装架二的一端通过所述悬挂装置与拖拉机连接,且所述悬挂装置通过加强筋与所述安装架二靠近所述机架的一端连接。
11.采用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所述悬挂装置通过三点悬挂悬挂在拖拉机上。
12.进一步的,所述分离筛一由若干个分离筛杆条组成,每个所述分离筛杆条外侧都设置有一排分离杆。
13.采用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分离杆能够促进枝蔓上的薯块分离效果。
14.进一步的,所述挖掘装置包括挖掘铲及挖掘铲固定板;所述挖掘铲通过固定铆钉固定在所述挖掘铲固定板上,所述挖掘铲固定板通过固定铆钉固定在所述安装架二靠近所述升运分离主动轴的一端;
15.所述安装架二和所述挖掘装置均呈倾斜设置,且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45
°

16.采用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倾斜设置能够更好的进行挖掘和分离。
17.进一步的,所述滚筒二次分离分级装置包括滚筒和螺旋输送筋;
18.所述机架为上下两层,所述滚筒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层内部,且所述滚筒由钢筋焊接成圆形滚筒,所述滚筒的侧壁设置有空隙;所述螺旋输送筋设置在所述滚筒内壁;所述滚筒位于所述安装架二靠近所述升运分离从动轴的一端。
19.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上层设置为方形,且所述机架上层内部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三个支撑所述滚筒的轴承座,所述机架上层内部的顶端设置有一个轴承座,所述机架上层内部的底端设置有两个轴承座。
20.进一步的,所述螺旋输送筋为多个,均设置在所述滚筒内壁。
21.采用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所述轴承座与所述滚筒相互配合,将滚筒支撑在轴承座上,使得滚筒能够沿自身中心线转动;螺旋状的输送筋能够有效对薯块、枝蔓和残膜进行螺旋输送。
22.进一步的,所述二次输送分离装置包括二次输送分离安装架、二次输送分离主动轴、二次输送分离主动轮、分离筛二、二次输送分离从动轴和二次输送分离从动轮。
23.所述二次输送分离安装架固定在所述机架下层的侧边,且所述二次输送分离安装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二次输送分离主动轴和所述二次输送分离从动轴;所述二次输送分离主动轴和所述二次输送分离从动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二次输送分离主动轮和所述二次输送分离从动轮;所述分离筛二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二次输送分离装置主动轮和所述二次输送分离装置从动轮上。
24.进一步的,所述滚筒侧壁前端的空隙尺寸小于所述滚筒侧壁后端的空隙尺寸;所
述滚筒侧壁前端的空隙尺寸为二级薯块尺寸,所述滚筒侧壁后端的空隙尺寸为一级薯块尺寸;
25.所述二次输送分离装置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机架下层的左右两侧,所述分离筛二由若干个分离筛杆条连接组成,且根据一级薯块和二级薯块尺寸的大小,两个所述分离筛二的分离筛杆条的连接空隙不同;
26.所述过渡壳由钢板焊接而成,四面封闭,呈弯曲状,留有入口和出口,所述过渡壳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机架下层的左右两侧;
27.进一步的,一个所述过渡壳入口位于所述滚筒侧壁前端二级薯块空隙下方,且向右朝向,出口位于同侧所述分离筛二靠近所述二次输送分离主动轴一端的上方;另一个所述过渡壳入口位于所述滚筒侧壁后端一级薯块空隙下方,且向左朝向,出口位于同侧所述分离筛二靠近所述二次输送分离主动轴一端的上方;
28.所述收集车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分离筛二靠近所述二次输送分离装置从动轴一端的后方。
29.采用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能够对薯块进行分级收获,且前端小后端大的空隙尺寸能够更有效的实现薯块分级,可以一次性完成马铃薯挖掘、输送、薯土分离、分级、二次分离和收集等工序,有效提高马铃薯的收获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30.进一步的,还包括:动力传递装置一、动力传递装置二及动力传递装置三;
31.所述动力传递装置一包括:变速箱、输出链轮、输出主动链轮、主动链轮及从动链轮;所述升运分离主动轴一端通过键连接所述输出主动链轮和所述主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在所述输出主动链轮的内侧,且留有空隙;所述升运分离从动轴上设置有所述从动链轮;所述变速箱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一靠近所述悬挂装置的一端,所述变速箱的输入轴与拖拉机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变速箱的输出轴端设置有所述输出链轮;所述输出链轮与所述输出主动链轮通过链一连接,所述主动链轮和所述从动链轮通过链二连接;
32.所述动力传递装置二包括滚筒动力输入轴、滚筒动力输入链轮、蜗轮蜗杆链轮、蜗轮蜗杆及滚筒动力输入橡胶环;所述滚筒动力输入轴固定在所述机架上层靠近所述升运分离从动轴的一端,且所述滚筒动力输入轴上设置有两个所述滚筒动力输入链轮,所述蜗轮蜗杆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层的侧面,所述蜗轮蜗杆的一端设置有所述蜗轮蜗杆链轮,另一端设置有所述滚筒动力输入橡胶环;所述升运分离从动轴上还设置有输出从动链轮,所述输出从动链轮和其中一个所述滚筒动力输入链轮通过链三连接;另一个所述滚筒动力输入链轮和所述蜗轮蜗杆链轮通过链四连接;
33.所述动力传递装置三为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二次输送分离装置动力连接;所述动力传递装置三包括二次输入链轮、二次主动链轮及二次从动链轮;所述二次输送分离主动轴上设置有两个所述二次主动链轮,所述二次输送分离从动轴上设置有所述二次从动链轮;所述滚筒动力输入轴上设置有所述二次输入链轮,所述二次输入链轮和其中一个所述二次主动链轮通过链五连接,另一个所述二次主动链轮和所述二次从动链轮通过链六连接。
34.进一步的,所述滚筒动力输入橡胶环与所述滚筒外壁环形封闭。
35.采用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动力传递装置一为升运分离装置提供动力,动力传递装置二为滚筒二次分离分级装置提供动力,动力传递装置三为二次输送
分离装置提供动力;
36.拖拉机动力输出轴带动变速箱,进而带动输出链轮转动,输出链轮带动输出主动链轮转动,进而通过升运分离主动轴带动主动链轮转动,主动链轮通过链二带动从动链轮转动,为升运分离装置提供动力;从动链轮通过升运分离从动轴带动输出从动链轮转动;输出从动链轮通过链三带动带动滚筒动力输入链轮转动,滚筒动力输入链轮通过滚筒动力输入轴带动蜗轮蜗杆链轮转动,蜗轮蜗杆链轮通过蜗轮蜗杆带动滚筒动力输入橡胶环从而带动滚筒转动,为滚筒二次分离分级装置提供动力;滚筒动力输入轴上二次输入链轮通过链五带动二次主动链轮转动,通过二次输送分离主动轴带动二次从动链轮转动,为二次输送分离装置提供动力。
37.进一步的,所述收集车包括:收集车厢、车轮及推运把手;所述车轮设置在所述收集车厢的下方,且所述车轮在地面上行驶;所述收集车厢通过挂接钩设置在所述二次输送分离安装架的后方,所述推运把手设置在所述收集车厢远离所述二次输送分离安装架的一端。
3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丘陵山区小型马铃薯挖掘分级一体收获机,挖掘铲挖出马铃薯薯块、秧蔓、覆膜和土块的混合物,混合物在升运分离装置进行分离除杂;混合物在分离筛杆条的作用下能够实现筛分效果,土块会在混合物相互之间及与杆条的碰撞过程中发生变形(即土块尺寸变小),小尺寸的土块会在杆条之间的缝隙落至地面,剩余的混合物薯块、秧蔓和覆膜会被运送至滚筒二次分离分级装置进行二次分离,秧蔓和覆膜从滚筒后面轴向送出,滚筒下方不同空隙尺寸对其进行大小分级,土块和薯块通过从滚筒侧壁相应的的空隙落出,经过渡壳至各自级别的二次输送装置,土块在杆条的碰撞过程中再次发生变形,小尺寸的土块会在杆条之间的缝隙落至地面,且薯块输送到收集车中;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能够适应丘陵山区的小机型,集挖掘、分离、收获及分级为一体,既提高了马铃薯的挖掘及分级效率,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强度,又保证了生态环保无污染。
附图说明
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0.图1附图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挖掘分级一体收获机的结构示意图;
41.图2附图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挖掘分级一体收获机的主视图;
42.图3附图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挖掘分级一体收获机的右视图;
43.图4附图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挖掘分级一体收获机中过渡壳的结构示意图;
44.其中,1为悬挂装置;2为挖掘装置;21为挖掘铲;22为挖掘铲固定板;23为固定铆钉;3为升运分离装置;31为升运分离安装架;311为升运分离主动轮;312为分离筛杆条;313为分离杆;314为升运分离主动轴;315为加强筋;316为升运分离从动轴;317为升运分离从动轮;318为安装架一;319为安装架二;32为动力传递装置一;321为变速箱;322为输出链轮;323为链一;324为输出主动链轮;325为主动链轮;326为链二;327为从动链轮;328为输出从动链轮;329为链三;4为滚筒二次分离分级装置;41为机架;411为滚筒;412为轴承座;
413为螺旋输送筋;42为动力传递装置二;421为滚筒动力输入轴;422为滚筒动力输入链轮;423为蜗轮蜗杆;424为滚筒动力输入橡胶环;425为链四;426为蜗轮蜗杆链轮;5为过渡壳;6为二次输送分离装置;61为二次输送分离安装架;611为二次输送分离从动轴;612为分离筛二;613为二次输送分离主动轴;614为二次输送分离从动轮;615为二次输送分离主动轮;62为动力传递装置三;621为二次输入链轮;622为链五;623为二次主动链轮;624为链六;625为二次从动链轮;7为收集车;71为收集车厢;711为车轮;712为推运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4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丘陵山区小型马铃薯挖掘分级一体收获机,包括机架41、滚筒二次分离分级装置4、升运分离装置3、挖掘装置2、二次输送分离装置6、过渡壳5及收集车7;
47.所述滚筒二次分离分级装置4设置在所述机架41内部,所述升运分离装置3设置在所述机架41前端,且与所述滚筒二次分离分级装置4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挖掘装置2位于所述升运分离装置3的前端;所述二次输送分离装置6及所述过渡壳5均设置在所述机架41的侧端,且所述过渡壳5的入口位于所述滚筒二次分离分级装置4的下方;出口位于所述二次输送分离装置6的上方;所述收集车7位于所述二次输送分离装置6的后端;
48.所述升运分离装置3包括升运分离安装架31、升运分离主动轴314、升运分离主动轮311、分离筛一、升运分离从动轴316及升运分离从动轮317;所述升运分离安装架31设置在所述机架41的前端,且所述升运分离安装架31远离所述机架41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升运分离主动轴314,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升运分离从动轴316,所述升运分离主动轴314和所述升运分离从动轴31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升运分离主动轮311和所述升运分离从动轮317;所述分离筛一设置在所述升运分离安装架31上,且所述分离筛一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升运分离主动轮311和所述升运分离从动轮317连接;所述升运分离安装架31通过悬挂装置1与拖拉机连接。
49.采用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能够适应丘陵山区的小机型,将覆膜、薯块、秧蔓、土块挖掘,经过升运分离装置进行分离,并通过滚筒二次分离分级装置进行二次分离分级,将马铃薯从秧蔓、覆膜、土块分离出来,通过二次输送分离装置再进一步分离除杂,并将薯块输送至收集车中,集挖掘、分离、收获为一体,既提高了马铃薯的挖掘及分级效率,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强度,又保证了生态环保无污染。
50.进一步的,所述升运分离安装架31包括安装架一318和安装架二319;所述安装架二319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机架41的前端,且所述安装架二319靠近所述机架41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升运分离主动轴314,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升运分离从动轴316,所述安装架一318与所述安装架二319靠近所述升运分离主动轴314的一端连接,且设置有夹角;
51.所述安装架一318远离所述安装架二319的一端通过所述悬挂装置1与拖拉机连接,且所述悬挂装置1通过加强筋315与所述安装架二319靠近所述机架41的一端连接。
52.采用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所述悬挂装置通过三点悬挂悬挂在拖拉机上。
53.进一步的,所述分离筛一由若干个分离筛杆条312组成,每个所述分离筛杆条312外侧均设置有一排分离杆313。
54.采用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分离杆能够促进枝蔓上的薯块分离效果。
55.进一步的,所述挖掘装置2包括挖掘铲21及挖掘铲固定板22;所述挖掘铲21通过固定铆钉23固定在所述挖掘铲固定板22上,所述挖掘铲固定板22通过固定铆钉23固定在所述安装架二319靠近所述升运分离主动轴314的一端;
56.所述安装架二319和所述挖掘装置2均呈倾斜设置,且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45
°

57.采用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倾斜设置能够更好的进行挖掘和分离。
58.进一步的,所述滚筒二次分离分级装置4包括滚筒411和螺旋输送筋413;
59.所述机架41为上下两层,所述滚筒411设置在所述机架41上层内部,且所述滚筒411由钢筋焊接成圆形滚筒,所述滚筒41的侧壁设置有空隙;所述螺旋输送筋413设置在所述滚筒411内壁;所述滚筒411位于所述安装架二319靠近所述升运分离从动轴316的一端。
60.进一步的,所述机架41上层设置为方形,且所述机架41上层内部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三个支撑所述滚筒411的轴承座412,所述机架41上层内部的顶端设置有一个轴承座412,所述机架41上层内部的底端设置有两个轴承座412。
61.进一步的,所述螺旋输送筋413为多个,均设置在所述滚筒411内壁。
62.采用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所述轴承座与所述滚筒相互配合,将滚筒支撑在轴承座上,使得滚筒能够沿自身中心线转动;螺旋状的输送筋能够有效对薯块、枝蔓和残膜进行螺旋输送。
63.进一步的,所述二次输送分离装置6包括二次输送分离安装架61、二次输送分离主动轴613、二次输送分离主动轮615、分离筛二612、二次输送分离从动轴611和二次输送分离从动轮614。
64.所述二次输送分离安装架61固定在所述机架41下层的侧边,且所述二次输送分离安装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二次输送分离主动轴613和所述二次输送分离从动轴611;所述二次输送分离主动轴613和所述二次输送分离从动轴6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二次输送分离主动轮615和所述二次输送分离从动轮614;所述分离筛二61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二次输送分离装置主动轮615和所述二次输送分离装置从动轮614上。
65.进一步的,所述滚筒411侧壁前端的空隙尺寸小于所述滚筒411侧壁后端的空隙尺寸;所述滚筒411侧壁前端的空隙尺寸为二级薯块尺寸,所述滚筒411侧壁后端的空隙尺寸为一级薯块尺寸;
66.所述二次输送分离装置6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机架41下层的左右两侧,所述分离筛二612由若干个分离筛杆条连接组成,且根据一级薯块和二级薯块尺寸的大小,两个所述分离筛二612的分离筛杆条的连接空隙不同;
67.所述过渡壳5由钢板焊接而成,四面封闭,呈弯曲状,留有入口和出口,所述过渡壳5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机架41下层的左右两侧;
68.进一步的,一个所述过渡壳5入口位于所述滚筒411侧壁前端二级薯块空隙下方,且向右朝向,出口位于同侧所述分离筛二612靠近所述二次输送分离主动轴613一端的上方;另一个所述过渡壳5入口位于所述滚筒411侧壁后端一级薯块空隙下方,且向左朝向,出口位于同侧所述分离筛二612靠近所述二次输送分离主动轴613一端的上方;
69.所述收集车7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分离筛二612靠近所述二次输送分离装置从动轴611一端的后方。
70.采用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能够对薯块进行分级收获,且前端小后端大的空隙尺寸能够更有效的实现薯块分级,可以一次性完成马铃薯挖掘、输送、薯土分离、分级、二次分离和收集等工序,有效提高马铃薯的收获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71.进一步的,还包括:动力传递装置一32、动力传递装置二42及动力传递装置三62;
72.所述动力传递装置一32包括:变速箱321、输出链轮322、输出主动链轮324、主动链轮325及从动链轮327;所述升运分离主动轴314一端通过键连接所述输出主动链轮324和所述主动链轮325,所述主动链轮325在所述输出主动链轮324的内侧,且留有空隙;所述升运分离从动轴316上设置有所述从动链轮327;所述变速箱321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一318靠近所述悬挂装置1的一端,所述变速箱321的输入轴与拖拉机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变速箱321的输出轴端设置有所述输出链轮322;所述输出链轮322与所述输出主动链轮324通过链一323连接,所述主动链轮325和所述从动链轮327通过链二326连接;
73.所述动力传递装置二42包括滚筒动力输入轴421、滚筒动力输入链轮422、蜗轮蜗杆链轮426、蜗轮蜗杆423及滚筒动力输入橡胶环424;所述滚筒动力输入轴421固定在所述机架41上层靠近所述升运分离从动轴316的一端,且所述滚筒动力输入轴421上设置有两个所述滚筒动力输入链轮422,所述蜗轮蜗杆423设置在所述机架41上层的侧面,所述蜗轮蜗杆423的一端设置有所述蜗轮蜗杆链轮426,另一端设置有所述滚筒动力输入橡胶环424;所述升运分离从动轴316上还设置有输出从动链轮328,所述输出从动链轮328和其中一个所述滚筒动力输入链轮422通过链三329连接;另一个所述滚筒动力输入链轮422和所述蜗轮蜗杆链轮426通过链四425连接;
74.所述动力传递装置三62为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二次输送分离装置6动力连接;所述动力传递装置三62包括二次输入链轮621、二次主动链轮623及二次从动链轮625;所述二次输送分离主动轴613上设置有两个所述二次主动链轮623,所述二次输送分离从动轴611上设置有所述二次从动链轮625;所述滚筒动力输入轴421上设置有所述二次输入链轮621,所述二次输入链轮621和其中一个所述二次主动链轮623通过链五622连接,另一个所述二次主动链轮623和所述二次从动链轮625通过链六624连接。
75.进一步的,所述滚筒动力输入橡胶环424与所述滚筒411外壁环形封闭。
76.采用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动力传递装置一为升运分离装置提供动力,动力传递装置二为滚筒二次分离分级装置提供动力,动力传递装置三为二次输送分离装置提供动力;拖拉机动力输出轴带动变速箱,进而带动输出链轮转动,输出链轮带动输出主动链轮转动,进而通过升运分离主动轴带动主动链轮转动,主动链轮通过链二带动从动链轮转动,为升运分离装置提供动力;从动链轮通过升运分离从动轴带动输出从动链轮转动;输出从动链轮通过链三带动带动滚筒动力输入链轮转动,滚筒动力输入链轮通过滚筒动力输入轴带动蜗轮蜗杆链轮转动,蜗轮蜗杆链轮通过蜗轮蜗杆带动滚筒动力输入橡
胶环从而带动滚筒转动,为滚筒二次分离分级装置提供动力;滚筒动力输入轴上二次输入链轮通过链五带动二次主动链轮转动,通过二次输送分离主动轴带动二次从动链轮转动,为二次输送分离装置提供动力。
77.进一步的,所述收集车7包括:收集车厢71、车轮711及推运把手712;所述车轮711设置在所述收集车厢71的下方,且所述车轮711在地面上行驶;所述收集车厢71通过挂接钩设置在所述二次输送分离安装架61的后方,所述推运把手712设置在所述收集车厢71远离所述二次输送分离安装架61的一端。
7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丘陵山区小型马铃薯挖掘分级一体收获机,挖掘铲挖出马铃薯薯块、秧蔓、覆膜和土块的混合物,混合物在升运分离装置进行分离除杂;混合物在分离筛杆条的作用下能够实现筛分效果,土块会在混合物相互之间及与杆条的碰撞过程中发生变形(即土块尺寸变小),小尺寸的土块会在杆条之间的缝隙落至地面,剩余的混合物薯块、秧蔓和覆膜会被运送至滚筒二次分离分级装置进行二次分离,秧蔓和覆膜从滚筒后面轴向送出,滚筒下方不同空隙尺寸对其进行大小分级,土块和薯块通过从滚筒侧壁相应的的空隙落出,经过渡壳至各自级别的二次输送装置,土块在杆条的碰撞过程中再次发生变形,小尺寸的土块会在杆条之间的缝隙落至地面,且薯块输送到收集车中;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能够适应丘陵山区的小机型,集挖掘、分离、收获及分级为一体,既提高了马铃薯的挖掘及分级效率,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强度,又保证了生态环保无污染。
79.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施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施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施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