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鳝养殖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21478发布日期:2023-03-22 06:39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养殖工具,特别是黄鳝养殖箱。


背景技术:

2.传统的黄鳝养殖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圈定某个区域,让黄鳝在田野自行繁殖和生长;二是建立养殖池或网箱,将黄鳝集中在养殖池或网箱内养殖。以上两种方法养殖品种单一、养殖投入大、占地面积大、耗费人工多、资源浪费严重。每平方的水域最多能投放黄鳝30尾左右。而且,无论野外养殖还是养殖池和网箱养殖,黄鳝都是在开放的水域进行养殖,水域面积广大,少有遮拦网,黄鳝天敌如水鸟、蛇、老鼠很容易进入养殖池或网箱,特别是蜻蜓一旦在水体中产卵,它们的幼虫就能对黄鳝大规模长时间的捕捉和伤害。黄鳝在缺少食物时容易相互残杀,攻击同类,导致减产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于提供一种黄鳝养殖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黄鳝养殖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为胶箱,所述箱体包括底板,位于底板四周的立板,所述底板与立板之间围成一个不透水的容纳腔;其中一个立板上设有若干条固定套管,所述固定套管的一端与该立板固定连接,另外一端悬空;还包括若干条养殖管,所述养殖管插入在所述固定套管中。
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胶箱对黄鳝进行养殖,可以将胶箱放置在室内,从而避免了开放水域对黄鳝养殖的影响,另外箱体中放置有可拆卸的养殖管,方便对黄鳝进行养殖。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多条所述的固定套管阵列排布在立板上。通过阵列排布,可以使得空间的使用更加合理。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位于最上端的固定套管距离所述立板的顶面的距离不小于5cm。套管的顶端留出足够水位高度,保证养殖效果。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多条所述的固定套管包括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管径大于所述第二管体的管径,所述第一管体的安装位置低于所述第二管体的安装位置。不同管径的管体可以对应不同体型的黄鳝。提高黄鳝的养殖能力。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套管以及养殖管均为塑料管。利用塑料管,材料简单方便便宜。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中还设有恒温装置。通过在相同中增加恒温装置,保证水体养殖的温度,提高黄鳝的养殖能力。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其中一个立板上设有卡座,所述恒温装置包括恒温器,所述恒温器与所述卡座可拆连接。方便对恒温器进行拆装。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还包括支撑台,所述底板的底面设有
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支撑台对应设置。利用支撑台,可以使得多个箱体进行叠放,减少占地面积。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台位于两个相邻的立板之间。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呈梯形结构,所述箱体的外径自下往上逐渐增大。梯形的箱体可以使得箱体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1.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同时,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22.参照图1~图2,一种黄鳝养殖箱,包括呈梯形的箱体100,所述的箱体100为现有市面上常见的中转胶箱,例如,本实施例中用到的胶箱尺寸为 600*400*230mm的eu箱。所述的箱体100包括呈矩形的底板110,以及位于底板110四周的四块立板120。其中短边的立板120为第一立板121,而长边的立板120为第二立板122。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的第一立板121有两块,而第二立板122也有两块,四块的立板120稍稍倾斜的安装在底板110上,从而使得箱体
100的开口上大下小。这样的设置是为了方便多个箱体100的叠放。同时,所述的立板120以及底板110均是不透水的密实板,同时立板120与立板120之间、底板110与立板120之间均是可靠的密封。用于本实施例用到的箱体为市面上常见的胶箱,这些胶箱都是一体成型的,因此其密封效果相当可靠。从而使得本箱体100利用四块的120以及底板110能围成一个不透水的容纳腔,该容纳腔也是养殖空间。
23.另外,鉴于黄鳝喜好钻洞,因此,本养殖箱设置了很多的养殖管200,使得黄鳝可以钻到养殖管内进行繁殖与成长。而且为了方便收成,所述的养殖管200与箱体100采用可拆的连接关系。
24.具体的,在所述箱体100的其中一个第一立板121上,通过胶水粘接有多根的固定套管300,所述的固定套管300为市面上常见可买的塑料管。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固定套管300采用了两种规格,一种是管径稍大的第一管体,另外一种是管径稍小的第二管体,管径大的固定套管300有两层,每层并排放置9条,而管径小的固定套管300也同样有两层,每层并排放置12条。安装的时候,第一管体安装在靠下方的位置,第二管体安装在靠上的位置。从而,本箱体100一共设置了42条的固定套管300。42条的固定套管300阵列方式排布在该第一立板121上。且最上层的固定套管300距离箱体的上顶面预留了8cm空间。
25.所有的固定套管300的长度相同,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固定套管300的长度约为6cm。固定套管300的一端通过胶水紧紧的粘接在第一立板121上,而另外一端悬空,且所述固定套管300的轴线基本垂直于该安装的第一立板121。
26.对应的,所述的养殖管200也有两种规格,一种是管径大的,另外一种是管径小的,养殖管200的数量跟固定套管300的数量对应。管径大的养殖管200插入到第一管体中,而管径小的养殖管200插入到第二管体中。本养殖管200同样也是市面上常用的塑料管,选用养殖管200的时候,应该保证养殖管200能顺利套入到固定套管300中。
27.本养殖箱在装配的时候,首先准备好所有的材料,即想箱体100、固定套管300以及养殖管200准备好。然后将固定套管300通过玻璃胶固定在箱体100的第一立板121上。最后再将养殖管200套入固定套管300中即可投入使用。
28.使用的时候,往箱体中灌入水,使得水能漫过所有的养殖管,并保证水位能高出养殖管3-4cm。然后就可以将黄鳝投放到养殖箱中。由于黄鳝天性喜好钻洞,因此,黄鳝会自动钻入到养殖管中。平时只需往养殖箱中投放食物以及更换水体即可进行养殖。
29.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了提高黄鳝的成长速度,可以同改善养殖箱中的水体温度进行实现。有研究表面,黄鳝在32℃的水体中,进食胃口更好。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养殖箱中增加了恒温装置,从而使得水体中的温度能在设定的的温度。
30.所述的恒温装置可以是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恒温器,例如是市面上可以买到的水箱加热器。
31.另外,为了使得该恒温器可以相对固定在箱体中,本实施例通过在另外一个短立板121上设置卡座,然后将所述恒温器卡接在该卡座上。在养殖过程中,根据环境的温度,决定是否实用恒温器,当实用恒温器的时候,直接将恒温器卡在卡座上进行使用即可。
32.除了上述的恒温器外,所述的恒温装置还可以是其他的温控系统。例如是水循环的加热系统,通过将箱体中的水做成是流动的水体,然后在水体的流体过程中加入加热器等温控设置,从而保证养殖箱中的水体温度。
33.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了提高场地的使用率,养殖的时候,可以将多个箱体叠放一起进行使用。而由于本箱体采用的是梯形结构,直接叠放的时候,上方的箱体会部分卡入到下方的箱体中。为此,本实例中,通过在箱体100中增加支撑台,然后再底板的底面设置对应的卡槽。支撑台采用与箱体100可拆的连接结构,在安装了支撑台后,所述的支撑台的顶部高出所述箱体的立板的上表面,然后将上一个箱体放在支撑台上即可。而为了支撑台能牢固的放置在箱体100上,所述的支撑台可以设置在两个相邻的立板之间。通过立板对支撑台进行固定。
3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