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用循环节水滴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02641发布日期:2023-01-13 02:02阅读:40来源:国知局
园林绿化用循环节水滴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绿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园林绿化用循环节水滴灌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园林绿化中,为了节约用水,通常采用滴灌的方式进行灌溉,为树木和花草的生长提供所需的水分。现有技术中,滴灌装置大多只使用自来水,并没有充分利用雨水,导致水资源循环利用率不高。已有的利用雨水的滴灌装置,如申请号为202022302477.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园林绿化用自主蓄水滴灌设备,在蓄水箱的顶部设置雨水收集斗,利用雨水收集斗接收雨水,实现雨水的回收利用,但是雨水收集斗的顶部敞口,在不下雨时,蓄水箱内的水分会蒸发,造成水分的浪费,降低节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4.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园林绿化用循环节水滴灌装置,能够封闭和打开集水斗的顶部,在不下雨时,能够有效避免蓄水箱内的水分蒸发,在下雨时,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实现雨水的回收利用,从而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和节水效果。
5.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园林绿化用循环节水滴灌装置,包括:
6.蓄水箱,其为竖直设置且顶部敞口的中空圆柱体结构,所述蓄水箱的上部设有进水口,下部设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进水管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滴灌机构连通;
7.第一过滤网,其水平设于所述蓄水箱内,且位于所述进水口的下方;
8.集水斗,其为上大下小且两端敞口的中空圆台结构,所述集水斗同轴设于所述蓄水箱内,且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上方,所述集水斗的顶部与所述蓄水箱的顶部密封连接;
9.第二过滤网,其水平设于所述集水斗的底部;
10.挡板,其设于所述集水斗内,且位于所述集水斗的顶部,所述挡板为由多个扇形板组成的圆形结构,任一扇形板的弧形边与所述集水斗的内侧壁铰接;
11.多个支撑杆,其位于所述集水斗内,一个扇形板对应设置一个支撑杆,任一支撑杆竖直设于与其对应的扇形板的正下方,任一支撑杆的上端和与其对应的扇形板的底面抵接;所述集水斗不限制任一支撑杆沿竖直方向的移动。
12.优选的是,还包括:
13.连接框,其为同轴设于所述集水斗内的圆环结构,任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框连接;
14.一对气缸,其沿水平方向间隔排布于所述连接框的下方,任一气缸竖直设于所述集水斗的内侧壁上,活塞杆的自由端与所述连接框连接。
15.优选的是,所述蓄水箱的顶部沿其径向水平向外延伸形成环形的第一连接板;所
述集水斗的顶部上水平设有环形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集水斗同轴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正上方;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可拆卸连接。
16.优选的是,还包括一对第一连接杆,其沿水平方向间隔排布,任一第一连接杆竖直设于所述蓄水箱内,任一第一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集水斗的外侧壁连接,下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连接。
17.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过滤网与任一第一连接杆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与所述集水斗可拆卸连接。
18.优选的是,还包括:
19.圆筒,其同轴套设于所述集水斗的下部,所述圆筒通过轴承与所述集水斗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圆筒的外侧壁上环设有齿条,所述齿条的多个锯齿沿所述圆筒的周向均匀排布;
20.一对第二连接杆,其沿水平方向间隔排布,任一第二连接杆竖直设置,且上端与所述圆筒连接;
21.第一刮板,其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结构,所述第一刮板设于任一第二连接杆与第一过滤网之间,所述第一刮板的上端与任一第二连接杆连接,下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接触;
22.第三连接杆,其与所述集水斗同轴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刮板连接,上端沿竖直方向延伸并穿过所述第二过滤网;
23.第二刮板,其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结构,所述第二刮板位于所述集水斗内,且设于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上端,所述第二刮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过滤网接触;
24.电机,其设于所述集水斗的外侧壁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设有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齿轮。
25.优选的是,任一扇形板的底面上设有沿其径向延伸的滑槽,任一支撑杆的上端位于与其对应的滑槽内。
26.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面上设有橡胶层。
27.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28.本实用新型在蓄水箱的顶部设置集水斗,集水斗的顶部设置由多个扇形板组成的挡板,任一扇形板的弧形边与集水斗的内侧壁铰接,一个扇形板对应设置一个支撑杆,任一支撑杆的上端和与其对应的扇形板的底面抵接;通过多个支撑杆沿竖直方向的移动,实现多个扇形板封闭和打开集水斗的顶部,在不下雨时,能够有效避免蓄水箱内的水分蒸发,在下雨时,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实现雨水的回收利用,从而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和节水效果。
29.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所述的园林绿化用循环节水滴灌装置的其中一个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所述的园林绿化用循环节水滴灌装置的
另一个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所述的园林绿化用循环节水滴灌装置的其中一个状态的俯视图;
3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所述的园林绿化用循环节水滴灌装置的另一个状态的俯视图;
34.附图标记说明:蓄水箱1;进水管2;第一过滤网3;集水斗4;第二过滤网5;扇形板6;支撑杆7;连接框8;气缸9;第一连接板10;第二连接板11;第一连接杆12;圆筒13;轴承14;齿条15;第二连接杆16;第一刮板17;第三连接杆18;第二刮板19;电机20;齿轮21;橡胶层22;出水管23;分水管24;滴灌管25;滴头26;阀门27;螺栓28。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3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7.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园林绿化用循环节水滴灌装置,包括:
38.蓄水箱1,其为竖直设置且顶部敞口的中空圆柱体结构,所述蓄水箱1的上部设有进水口,下部设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进水管2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滴灌机构连通;
39.第一过滤网3,其水平设于所述蓄水箱1内,且位于所述进水口的下方;
40.集水斗4,其为上大下小且两端敞口的中空圆台结构,所述集水斗4同轴设于所述蓄水箱1内,且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3的上方,所述集水斗4的顶部与所述蓄水箱1的顶部密封连接;
41.第二过滤网5,其水平设于所述集水斗4的底部;
42.挡板,其设于所述集水斗4内,且位于所述集水斗4的顶部,所述挡板为由多个扇形板6组成的圆形结构,任一扇形板6的弧形边与所述集水斗4的内侧壁铰接;
43.多个支撑杆7,其位于所述集水斗4内,一个扇形板6对应设置一个支撑杆7,任一支撑杆7竖直设于与其对应的扇形板6的正下方,任一支撑杆7的上端和与其对应的扇形板6的底面抵接;所述集水斗4不限制任一支撑杆7沿竖直方向的移动;
4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滴灌机构包括出水管23、分水管24和多个滴灌管25,出水管23的一端与出水口连通,另一端与分水管24连通,多个滴灌管25沿分水管24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任一滴灌管25与分水管24连通,任一滴灌管25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滴头26;进水管2和出水管23上均设有阀门27;任意两个扇形板6之间互不连接;
45.当任一支撑杆7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至极限时,任一扇形板6水平,任意相邻的两个扇形板6的直边接触,多个扇形板6将集水斗4的顶部封闭;当任一支撑杆7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至极限时,任一扇形板6向下倾斜,任意相邻的两个扇形板6的直边不接触,多个扇形板6之间形成开口;
46.在不下雨时,使任一支撑杆7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至极限,任一支撑杆7的上端和
与其对应的扇形板6的底面抵接,任一支撑杆7推动与其对应的扇形板6转动至水平,任意相邻的两个扇形板6的直边接触,多个扇形板6将集水斗4的顶部封闭,能够有效避免蓄水箱1内的水分蒸发,提高节水效果;需要通过滴灌机构对园林绿化进行灌溉时,打开出水管23的阀门27,蓄水箱1内的水通过出水管23和分水管24进入多个滴灌管25内,再由多个滴头26流至地面并向下渗透,实现对园林绿化的灌溉;蓄水箱1内的水量不足时,打开进水管2的阀门27,通过进水管2向蓄水箱1内加水,从进水管2加入的水经过第一过滤网3的过滤后存入蓄水箱1内,再通过滴灌机构进行滴灌,能够有效避免水中的杂质堵塞滴头26,有利于保障滴灌效率和效果;
47.在下雨时,使任一支撑杆7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至极限,任一扇形板6随与其对应的支撑杆7的移动而转动至向下倾斜,任一支撑杆7的上端和与其对应的扇形板6的底面抵接,任意相邻的两个扇形板6的直边不接触,多个扇形板6之间形成开口;雨水通过开口进入集水斗4内,依次经过第二过滤网5和第一过滤网3的过滤后存入蓄水箱1内,再通过滴灌机构进行滴灌;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实现雨水的回收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和节水效果;第一过滤网3和第二过滤网5对雨水进行两级过滤,能够有效避免雨水中的杂质堵塞滴头26,有利于保障滴灌效率和效果;
48.本实用新型在蓄水箱1的顶部设置集水斗4,集水斗4的顶部设置由多个扇形板6组成的挡板,任一扇形板6的弧形边与集水斗4的内侧壁铰接,一个扇形板6对应设置一个支撑杆7,任一支撑杆7的上端和与其对应的扇形板6的底面抵接;通过多个支撑杆7沿竖直方向的移动,实现多个扇形板6封闭和打开集水斗4的顶部,在不下雨时,能够有效避免蓄水箱1内的水分蒸发,在下雨时,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实现雨水的回收利用,从而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和节水效果;另外,在下雨时,任一扇形板6向下倾斜,能够起到导流的作用,便于雨水流入集水斗4内。
49.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包括:
50.连接框8,其为同轴设于所述集水斗4内的圆环结构,任一支撑杆7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框8连接;
51.一对气缸9,其沿水平方向间隔排布于所述连接框8的下方,任一气缸9竖直设于所述集水斗4的内侧壁上,活塞杆的自由端与所述连接框8连接;
52.通过驱动一对气缸9,使连接框8沿竖直方向移动,连接框8的移动再带动多个支撑杆7沿竖直方向同步移动,实现任一支撑杆7沿竖直方向的移动,操作简便,且便于控制;一对气缸9可分别设于两个扇形板6的正下方,有利于避免雨水进入气缸9而影响气缸9的使用寿命。
53.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蓄水箱1的顶部沿其径向水平向外延伸形成环形的第一连接板10;所述集水斗4的顶部上水平设有环形的第二连接板11,所述第二连接板11与所述集水斗4同轴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0的正上方;所述第二连接板11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0可拆卸连接;
54.第二连接板11与第一连接板10可通过多个螺栓28进行可拆卸连接,集水斗4的安装和拆卸简便,便于取出集水斗4,对集水斗4和蓄水箱1进行清理;第二连接板11的内缘可位于任一扇形板6的正上方,当任一扇形板6水平时,任一扇形板6的顶面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1的底面接触,能够起到限位的作用;第二连接板11的内直径在小于挡板的直径的同时,应
尽可能的小,降低对雨水收集的影响。
55.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一对第一连接杆12,其沿水平方向间隔排布,任一第一连接杆12竖直设于所述蓄水箱1内,任一第一连接杆12的上端与所述集水斗4的外侧壁连接,下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3连接;第一过滤网3与蓄水箱1互不连接,第一过滤网3的边缘与蓄水箱1的内侧壁接触;第一过滤网3通过一对第一连接杆12和集水斗4连接,取出集水斗4时第一过滤网3随之被取出,便于对第一过滤网3进行清理,安装集水斗4时第一过滤网3随之被安装于蓄水箱1内;操作更为简便。
56.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过滤网3与任一第一连接杆1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5与所述集水斗4可拆卸连接;便于清理和更换第一过滤网3和第二过滤网5。
57.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包括:
58.圆筒13,其同轴套设于所述集水斗4的下部,所述圆筒13通过轴承14与所述集水斗4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圆筒13的外侧壁上环设有齿条15,所述齿条15的多个锯齿沿所述圆筒13的周向均匀排布;
59.一对第二连接杆16,其沿水平方向间隔排布,任一第二连接杆16竖直设置,且上端与所述圆筒13连接;
60.第一刮板17,其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结构,所述第一刮板17设于任一第二连接杆16与第一过滤网3之间,所述第一刮板17的上端与任一第二连接杆16连接,下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3接触;
61.第三连接杆18,其与所述集水斗4同轴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杆18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刮板17连接,上端沿竖直方向延伸并穿过所述第二过滤网5;
62.第二刮板19,其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结构,所述第二刮板19位于所述集水斗4内,且设于所述第三连接杆18的上端,所述第二刮板19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过滤网5接触;
63.电机20,其设于所述集水斗4的外侧壁上,所述电机20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设有与所述齿条15啮合的齿轮21;
64.一对第二连接杆16位于一对第一连接杆12之间,第一刮板17与一对第一连接杆12互不干涉;第二过滤网5的圆心处设有通孔,第三连接杆18的上端经由通孔伸入集水斗4内,通孔在不限制第三连接杆18的转动的同时其直径应尽可能的小;
65.驱动电机20,在齿轮21与齿条15的啮合作用下,驱动圆筒13沿蓄水箱1的轴线转动,圆筒13通过一对第二连接杆16带动第一刮板17沿集水斗4的轴线转动,第一刮板17的转动带动第三连接杆18绕自身轴线转动,第三连接杆18的转动带动第二刮板19绕集水斗4的轴线转动;通过控制电机20,控制第一刮板17和第二刮板19的绕集水斗4的轴线的转动;第一刮板17的转动能够起到扰流以及扫动第一过滤网3上杂质的作用,有效避免第一过滤网3的堵塞,第二刮板19的转动能够起到扰流以及扫动第二过滤网5上杂质的作用,有效避免第二过滤网5的堵塞;进而有利于保障雨水和从进水口加入的水的过滤效率;另外,第一刮板17可与任一第二连接杆16的下端、第三连接杆18的下端均可拆卸连接,便于清理和更换第二过滤网5。
66.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任一扇形板6的底面上设有沿其径向延伸的滑槽,任一支撑杆7的上端位于与其对应的滑槽内;滑槽起到导向的作用,任一支撑杆7对与其对应的扇形板6的支撑效果更好,结构更为稳定。
67.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板10的顶面上设有橡胶层22;集水斗4与蓄水箱1的连接更为紧固,且密封性好。
68.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