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与蚯蚓粪的全过程收获分离设备

文档序号:34432031发布日期:2023-06-10 01:23阅读:37来源:国知局
蚯蚓与蚯蚓粪的全过程收获分离设备

本技术涉及农业养殖,尤其涉及一种蚯蚓与蚯蚓粪的全过程收获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1、蚯蚓堆肥是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重要手段。作为“生态接口”,蚯蚓能够采食秸秆、畜禽粪便、城市污泥等有机物固体废弃物,生长为成熟蚯蚓并生产出号称“有机肥之王”的蚯蚓粪。因此以蚯蚓为“生态接口”可实现废弃物变废为宝、资源利用目的,实现循环可持续发展。此外,蚯蚓体内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可用于动物饲料、制药与医疗、轻化工业等。蚯蚓粪是一种富含各类微量元素的生物有机肥,可以用于土壤改良、植物种植、气体吸附等方面。因此,蚯蚓粪和蚯蚓均可以创造较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2、目前,在利用蚯蚓将有机废弃物进行堆肥处理后,通常采用人工方式或简易的辅助机械将蚯蚓与蚯蚓粪进行收获和分离,机械自动化程度较低,导致蚯蚓与蚯蚓粪的收获分离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蚯蚓与蚯蚓粪的全过程收获分离设备,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技术问题。

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蚯蚓与蚯蚓粪的全过程收获分离设备,包括:

3、行驶装置;

4、机架,设置于行驶装置上;

5、取料斗,设置于机架的第一侧,用于在行驶装置行驶时从蚯蚓床上取出物料;

6、第一输送装置,倾斜设置于取料斗与机架的第一侧之间,第一输送装置的输入侧嵌入取料斗的内部,第一输送装置的输出侧的高度高于输入侧的高度,第一输送装置用于沿倾斜向上的方向输送物料;

7、筛分滚筒,沿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倾斜向下设置于机架上,筛分滚筒的进料口朝向第一输送装置的输出侧,筛分滚筒的出料口的高度低于进料口的高度,筛分滚筒用于在转动的过程中从物料中筛分出蚯蚓与蚯蚓粪;

8、第二输送装置,倾斜设置于机架的第二侧且邻近筛分滚筒的出料口设置,第二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与筛分滚筒的轴向垂直且由第二输送装置的较低侧指向较高侧以分开输送蚯蚓及蚯蚓粪;

9、第一收集盒,邻近第二输送装置的较高侧设置,用于收集蚯蚓;

10、第二收集盒,邻近第二输送装置的较低侧设置,用于收集蚯蚓粪。

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取料斗的取料口位于远离第一输送装置的一侧,取料斗的底边设置有多个料铲,各料铲的铲面均与取料斗的底壁齐平;

12、取料口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两个限位板,两个限位板相对,各限位板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轮。

1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蚯蚓床包括沿竖直方向上下设置的蚯蚓床本体及蚯蚓床基层,蚯蚓床基层的宽度大于蚯蚓床本体的宽度;

14、两个限位板之间的距离大于蚯蚓床基层的宽度,各第一支撑轮的触地点与各料铲之间的距离均等于蚯蚓床基层的高度。

1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蚯蚓床本体的纵截面、蚯蚓床基层的纵截面以及蚯蚓床的纵截面均为从下到上渐缩的形状;

16、蚯蚓床基层的纵截面的宽度范围为800mm~1000mm,蚯蚓床基层的纵截面的高为50mm,蚯蚓床本体的纵截面的宽度范围为400mm~600mm,蚯蚓床的纵截面的总高度范围为350mm~500mm;

17、和/或,位于蚯蚓床的蚯蚓粪的含水率范围为45%~65%。

1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全过程收获分离设备还包括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两个支撑板、两个第二支撑轮及两个立杆;

19、各支撑板的第一侧均与机架的第一侧可拆卸连接,各支撑板的第二侧与取料斗连接,且两个支撑板相对设置;

20、各第二支撑轮分别设置于各支撑板的底部;

21、各立杆分别设置于各支撑板靠近机架的一侧,且各立杆的顶端高于取料斗;

22、其中,第一输送装置的输出侧位于两个立杆的顶端之间。

2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输送装置包括第一主传动轴、第一从传动轴、第一输送带及多个挡料板,第一主传动轴可转动地穿设于两个立杆的顶端,第一从传动轴可转动地设置于取料斗的内部,第一主传动轴所在侧为第一输送装置的输出侧,第一从传动轴所在侧为第一输送装置的输入侧,第一输送带绕设于第一主传动轴及第一从传动轴的外围,多个挡料板间隔设置于第一输送带的外表面,且各挡料板分别沿第一输送带的宽度方向延伸;

24、全过程收获分离设备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驱动轴、第一传动链条及第二传动链条,第一电机设置于机架上;第一驱动轴穿设于两个立杆的底端,且第一驱动轴与第一电机的电机轴平行;第一传动链条绕设于第一驱动轴及第一电机的电机轴的外围;第二传动链条绕设于第一驱动轴及第一主传动轴的外围。

2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筛分滚筒包括筛网滚筒及分离滚筒;筛网滚筒呈圆筒状且筒壁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筛孔,各筛孔均为圆形孔,各筛孔的孔径范围均为6mm~12mm,相邻两个筛孔之间的孔距范围为6mm~9mm,筛网滚筒的进料口构成筛分滚筒的进料口;分离滚筒呈圆台筒状,分离滚筒的缩口与筛网滚筒的出料口连通,分离滚筒的扩口构成筛分滚筒的出料口;

26、全过程收获分离设备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斜齿轮和齿轮圈,第二电机邻近筛网滚筒的出料口设置于机架,斜齿轮设置于第二电机的电机轴,齿轮圈设置于筛网滚筒的出料口,且齿轮圈与斜齿轮啮合。

2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机邻近筛网滚筒的出料口设置,第一电机位于第二电机远离筛网滚筒的一侧,且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相互垂直布置。

2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输送装置包括第二主传动轴、第二从传动轴和第二输送带,第二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轴和第三传动链条;其中,

29、第二主传动轴和第二从传动轴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机架的第二侧,第二从传动轴的高度高于第二主传动轴的高度;

30、第二输送带绕设于第二主传动轴和第二从传动轴的外围;

31、第二驱动轴连接于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与第二主传动轴之间;

32、第三传动链条绕设于第二主传动轴及第二从传动轴的外围。

3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输送装置的倾斜角度范围为18°~24°,第一输送带的输送速度范围为100mm/s~250mm/s;

34、和/或,筛网滚筒的倾斜角度范围为6°~14°,筛网滚筒的长度范围为1200mm~1800mm,筛网滚筒的转动速度范围为24r/min~36r/min;分离滚筒在竖直方向上的正投影区域的外轮廓呈等腰梯形,外轮廓的腰与筛网滚筒的轴向之间的夹角范围为26°~40°;

35、和/或,第二输送装置的倾斜角度范围为25°~36°,第二输送带的宽度范围为600mm~800mm,第二输送带的输送速度范围为50mm/s~200mm/s。

36、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行驶装置横跨于蚯蚓床上行驶时,取料斗在行驶装置的推动下可从蚯蚓床上连续取出物料,第一输送装置可连续将取料斗取出的物料倾斜向上输送至筛分滚筒,使得筛分滚筒连续从物料中筛分离蚯蚓及蚯蚓粪,从而第二输送装置可接收蚯蚓及蚯蚓粪并不断向第一收集盒输送分离出的蚯蚓以及向第二收集盒输送分离出的蚯蚓粪。基于此,该全过程收获分离设备中各部件可高效衔接,可将取料、输送、筛分、收集等蚯蚓与蚯蚓粪的收获分离处理进行一体化集成,极大程度实现取料、输送、筛分、收集等处理的连续流水线式运作,对蚯蚓与蚯蚓粪进行全过程收获、分离,提高蚯蚓与蚯蚓粪的收获分离效率。

37、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