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橡胶挡泥板的双轴旋耕施肥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79952发布日期:2023-02-24 20:43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橡胶挡泥板的双轴旋耕施肥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是一种双橡胶挡泥板的双轴旋耕施肥播种机。


背景技术:

2.随着近几年我国对旋耕播种机研究的不断深入,旋耕播种机有了快速的发展。
3.专利号为201510014158.9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小型山地免耕播种机。包括机架,其特点是所述的机架上方设置有种箱,种箱下方设置有窝眼轮播种器,窝眼轮播种器的下方安装有导种管,机架上还设置有直插式穴播装置,直插式穴播装置通过动力输入轴驱动,机架下方依次安装有压膜轮、落地轮、旋土轮、起垄装置、拉力座,所述的旋土轮上同轴设置有薄膜套筒,旋土轮上方的机架上还设置有输送带,其实现集起垄、覆膜和播种一体,具有无膜上走车减少对膜的伤害、行距可调、播种速率高、错位孔率较低等优点,把起垄、压膜和播种集中化,一次作业能完成工序,使播种机不出现撕膜和撕膜现象。
4.现有的旋耕播种机存在以下缺点:现有的旋耕机或播种机自带的旋耕装置大多为单刀轴,单刀轴旋耕装置只能对土壤进行单次旋耕,效果不佳,且旋耕时机架上容易粘连湿土,清理不便,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橡胶挡泥板的双轴旋耕施肥播种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双橡胶挡泥板的双轴旋耕施肥播种机,包括机架、种箱、行走压筒、第一旋耕机构、第二旋耕机构、肥料抬升机构、弹尺机构以及动力装置,种箱固定安装在机架顶部,所述第一旋耕机构、第二旋耕机构、行走压筒以及弹尺机构自前向后依次设置在机架下方,所述行走压筒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肥料抬升机构固定安装有机架的一侧,所述第一旋耕机构、第二旋耕机构分别与动力装置传动连接,所述机架上且位于两个旋耕机构的正上方均固定安装有橡胶盖板。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弹尺机构包括侧板、横梁和弹尺单元,所述横梁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板之间,多个所述弹尺单元沿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布在横梁上并形成梳齿结构,且所述弹尺单元与横梁之间弹性连接,所述弹尺单元的下端部朝向地面延伸。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弹尺单元包括扭簧部、直杆部和弯曲端部,所述直杆部沿切向下连接在所述扭簧部的两端,所述弯曲端部连接在所述直杆部的底端并作为所述弹尺单元的下端部,且两侧的所述直杆部相互平行,所述扭簧部的中间部分形成向上弯折的u型套。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u型套搭接在横梁的表面,并通过u型卡件卡入横梁,u型套件的端部穿过所述u型套并使弹尺单元卡紧在横梁上。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横梁与所述侧板转动连接,所述横梁的两端固定安装有端板,所述端板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侧板上开设有多个限位孔,多个限位孔沿所述横梁的转动轨迹呈弧形分布,定位孔和任意一个限位孔内插接有定位销。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肥料抬升机构包括底座以及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在内的两个框架,所述底座用于固定连接播种机的机架,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相互垂直固定连接,第一框架的前后两侧固定安装有向上倾斜延伸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耳,两个第一连接耳与底座铰接,以使得连接臂、第一框架、第二框架沿第一连接耳的中心轴翻转,当该抬升机构处于平置位置时,第一框架位于底部水平位置,第二框架位于靠近底座一侧,当该抬升机构翻转至最上方时,第二框架的侧端搭接在播种机的种箱盖上。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是:翻转后的第二框架的侧端搭接在种槽盖上并朝向种箱盖倾斜向下延伸。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是: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为液压缸,液压缸的一端铰接在靠近前端的连接臂上的第二连接耳处,液压缸的另一端用于铰接在机架上。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是:两个所述连接臂之间固定连接有至少一根加强杆。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第二框架与位于前侧的所述连接臂之间固定连接有斜拉杆。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将第一旋耕机构、第二旋耕机构、行走压筒以及弹尺机构自前向后依次设置在机架下方,第一旋耕机构上的第一旋耕刀片的延伸半径小于第二旋耕机构上的第二旋耕刀片,在旋耕机前进过程中,先通过延伸半径较大的第二旋耕机构对土壤进行旋耕,进而使土壤松弛并朝向第一旋耕机构方向甩出,再通过延伸半径较小的第一旋耕机构进行进一步破土,同时对一次旋耕后土壤进行铺平,防止旋耕后土壤堆积,同时,通过两组旋耕机构的平行设置,使旋耕机在前进过程中能够对土壤进行两次旋耕,从而提高土壤旋耕后的松弛度,便于下种,且设置在旋耕机构上方的橡胶盖板能够在动力装置运行时产生的振动,从而使得粘连在其上的泥土被充分甩离,以降低旋耕机负重,进而达到减少能耗的效果。
附图说明
19.图1为双橡胶挡泥板的双轴旋耕施肥播种机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双橡胶挡泥板的双轴旋耕施肥播种机的侧剖图;
21.图3为双橡胶挡泥板的双轴旋耕施肥播种机的等轴侧示意图;
22.图4为弹尺机构的侧视图;
23.图5为弹尺机构的安装示意图;
24.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
25.图7为弹尺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抬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抬升机构平置状态示意图;
28.图中:机架100、第一橡胶盖板101、第二橡胶盖板102;种箱200、第一种槽201、第二
种槽202、肥料槽203、种槽盖204、第一排种管205、第二排种管206;
29.动力装置300;
30.肥料抬升机构400、第一框架410、连接臂411、第一连接耳411a、第二连接耳411b、加强杆412、第二框架420、斜拉杆430、底座440、液压缸450;
31.弹尺机构500、侧板510、限位孔511、弹尺单元520、u型套521、扭簧部522、直杆部523、弯曲端部524、横梁530、端板531、定位孔532、u型卡件540;
32.行走压筒600、第一旋耕机构700、第一刀轴701、第一旋耕刀片702;第二旋耕机构800、第二刀轴801、第二旋耕刀片802。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34.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一种双橡胶挡泥板的双轴旋耕施肥播种机,包括机架100、种箱200、行走压筒600、第一旋耕机构700、第二旋耕机构800、肥料抬升机构400、弹尺机构500以及动力装置300,种箱200固定安装在机架100顶部,所述第一旋耕机构700、第二旋耕机构800、行走压筒600以及弹尺机构500自前向后依次设置在机架100下方,所述行走压筒600与所述机架100转动连接、所述肥料抬升机构400固定安装有机架100的一侧。
35.所述第一旋耕机构700包括转动安装在机架100上的第一刀轴701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刀轴701上并沿轴向等间距分布的多个第一旋耕刀片702,所述第一刀轴701与动力装置300传动连接,以使得动力装置300驱动第一刀轴701转动,进而使得安装在第一刀轴701上的多个第一旋耕刀片702进行旋转,在该旋耕机向前移动的同时,通过第一旋耕刀片702的旋转对经过的耕地进行旋耕。
36.所述第二旋耕机构800与所述第一旋耕机构800平行设置,包括转动安装在机架100上的第二刀轴801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刀轴801上并沿轴向等间距分布的多个第二旋耕刀片802,所述第二刀轴801与动力装置300传动连接,以使得动力装置300驱动第二刀轴801转动,进而使得安装在第二刀轴801上的多个第二旋耕刀片802进行旋转,在该旋耕机向前移动的同时,通过第二旋耕刀片802的旋转对经过的耕地进行旋耕。
37.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耕机构700上的第一旋耕刀片702的延伸半径小于第二旋耕机构800上的第二旋耕刀片802,在旋耕机前进过程中,先通过延伸半径较大的第二旋耕机构800对土壤进行旋耕,进而使土壤松弛并朝向第一旋耕机700构方向甩出,再通过延伸半径较小的第一旋耕机构700进行进一步破土,同时对一次旋耕后土壤进行铺平,防止旋耕后土壤堆积,同时,通过两组旋耕机构的平行设置,使旋耕机在前进过程中能够对土壤进行两次旋耕,从而提高土壤旋耕后的松弛度,便于下种。
38.当旋耕机遇到耕地稍微潮湿的情况下,机架100上方普通挡土板就会粘上很多泥土,夹杂着秸秆使机器变得特别负重,甚至不能作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机架100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旋耕机构700的正上方固定安装有第一橡胶盖板101,所述机架100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旋耕机构800的正上方固定安装有第二橡胶盖板102。
39.在旋耕过程中,泥土被向上甩动并被第一橡胶盖板101、第二橡胶盖板102遮挡,潮湿的泥土被粘连在两个橡胶盖板上,旋耕机的动力装置300在运行时产生的振动传递至橡
胶盖板上,使橡胶盖板产生较大幅度的弹性形变并产生振动,从而使得粘连在其上的泥土被充分甩离,以降低旋耕机负重,进而达到减少能耗的效果。
40.所述种箱200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槽体,本实施例中,种箱200内的槽体包括第一种槽201、第二种槽202和肥料槽203,其中,两个种槽用于存放种料以扩大种料储存量,肥料槽203位于第二种槽202的前侧,肥料槽203用于存放肥料。机架100上还固定安装有与种槽数量相同的至少一排排种管,本实施例中,排种管的数量为两排,包括一排的多个第一排种管205和另一排的多个第二排种管206,多个第一排种管205和多个第二排种管206前后布置并均沿机架100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每排的排种管通过排种器(图中未示出)与对应的种槽底部的出口连接,以使种槽内的种料通过排种器依次落料并进入排种管中,并由排种管的下端口排出,随着该旋耕机的行进实现排种。设置两排排种管以进一步提高排种速度。同理,肥料槽203底部出料口也可以通过布料器(图中未示出)与排种管连接,并通过该排种管进行施肥,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设置另外的独立施肥管与该肥料槽203连接以实现实肥,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41.优选的,所述种箱200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种槽进行覆盖的种槽盖204,该种槽盖204为网格状盖板,其作用在于,一方面能够避免外部杂物进入种箱200,例如碎草梗,从而导致种料下料通道堵塞,另一方面,在进行肥料上料时,由于肥料为袋装,需要将肥料先抬至该种槽盖204上,再将肥料解开后倒入到肥料槽203内,由此不难看出,该种槽盖204还用作肥料的放置平台,便于将袋装肥料投入到肥料槽203内。
42.参阅图4-5,本实施例中,所述弹尺机构500固定安装有机架100上,用于对播种或施肥后的土壤进行扫刷,以使种料或肥料完全覆盖在土壤中,同时在耙地的过程中,能够去除土壤的空隙以及地表的开裂,与人工耙地作业相比更加高效且可靠。
43.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弹尺机构500包括侧板510、横梁530和弹尺单元520,所述侧板510有两个并固定安装在机架100两侧以使该弹尺机构500与机架100固定连接,所述横梁530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板510之间,多个所述弹尺单元520沿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布在横梁530上并形成梳齿结构,且所述弹尺单元520与横梁530之间弹性连接,所述弹尺单元520的下端部朝向地面延伸,在旋耕机行进过程中,弹尺单无的下端部与地面接触,并在其与横梁530之间的弹力作用下产生朝向地面的振动挤压力,且多个弹尺单元520形成的梳齿结构对耕地进行类似刷子同样作用的扫刷作业,从而达到耙地效果。
44.参阅图7,所述弹尺单元520包括但不仅限于扭簧部522、直杆部523和弯曲端部524,其中,所述直杆部523沿切向下连接在所述扭簧部522的两端,所述弯曲端部524连接在所述直杆部523的底端并作为所述弹尺单元520的下端部,且两侧的所述直杆部523相互平行,所述扭簧部522的中间部分形成向上弯折的u型套521,该u型套521固定安装在横梁530上,该扭簧部522形成弹性扭力,从而对地面进行振动扫刷。
45.参阅图6,该弹尺单元520与横梁530的具体安装方式为,所述u型套521搭接在横梁530的表面,并通过u型卡件540卡入横梁530,u型套521件的端部穿过所述u型套521并使弹尺单元520卡紧在横梁530上,进而实现便携式安装。
46.优选的,为了便于对弹尺单元520的下端部进行俯仰角度调节,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梁530与所述侧板510转动连接,所述横梁530的两端固定安装有端板531,所述端板531上开设有定位孔532,所述侧板510上开设有多个限位孔511,多个限位孔511沿所述横梁530的
转动轨迹呈弧形分布,再通过定位销(图中未示出)插接在定位孔532以及任意一个限位孔511内,以实现对横梁530的周向位置固定,通过多个限位孔511的设置,从而能够使横梁530具有多个角度调节位置,进而实现对弹尺单元520下端部的俯仰角度调节。
47.需要提醒的是,该弹尺机构500应用于旋耕机上仅为一种示例,根据实际的农用作业需求,该弹尺机构500也可以应用于例如播种机等其他具有耕地或耙地功能的农用机械,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48.参阅图8,本实施例中,所述肥料抬升机构400包括底座440以及第一框架410、第二框架420在内的两个框架,所述底座440与机架固定连接,以使得整体抬升机构装配在机架上,第一框架410与第二框架420固定连接并用于放置袋装肥料,第一框架410与第二框架420相互垂直,第一框架410的前后两侧固定安装有向上倾斜延伸的连接臂411,所述连接臂41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耳411a,两个第一连接耳411a与底座440铰接,以使得连接臂411、第一框架410、第二框架420沿第一连接耳411a的中心轴翻转,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抬升机构翻转的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装置带动抬升机构翻转,以使得放置在第一框架410上的肥料朝向种箱抬升。
49.参阅图9,图9为该抬升机构的平置状态,此时,第一框架410位于底部水平位置,第二框架420为竖直向上的状态,且第二框架420靠近种箱一侧,将待抬升的肥料码垛放置在第一框架410上,码垛的高度不超过第二框架420长度,码垛完成后,通过驱动装置带动该抬升机构绕第一连接耳411a的中心轴向上翻转,如图3所示,翻转后的第二框架420的侧端搭接在种槽盖上并呈倾斜向下的状态,原来码垛在第一框架410上的多袋肥料在翻转过程中逐渐排列在第二框架420上,处于倾斜状态的第二框架420便于对肥料拖拽下料,再通过人工将肥料由第二框架420卸料至种箱盖上,进而完成肥料的抬升上料作业,工作人员只需要将肥料袋解开后,将肥料倒出至肥料槽内即可,从而大幅度降低工作强度,省时省力。
50.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但不仅限于液压缸450,所述液压缸450的一端铰接在机架上,液压缸450的另一端铰接在靠近前端的连接臂411上的第二连接耳411b处,进而通过液压缸450拉动连接臂411以使得整体抬升机构进行翻转,以完成抬升操作。
51.为了提高整体结构强度,两个所述连接臂411之间固定连接有至少一根加强杆412,本实施例中,加强杆412的数量为两根。此外,所述第二框架420与位于前侧的所述连接臂411之间固定连接有斜拉杆430,通过加强杆412和斜拉杆430的设置,使得抬升机构的整体强度得到有效提升,以增大载荷。
5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
……”
或“包含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要素。此外,在本文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53.尽管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
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