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种植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80008发布日期:2023-03-24 17:52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体式种植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体式种植盆。


背景技术:

2.日常生活中,为了增加家庭温馨感,小盆栽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目前,种植盆通常包括用于种植的盆体和开放式底座,盆体与底座分离,盆体放置在底座上,向栽种植物的盆体中浇水后,土壤中多余的水分会从盆体底部设置的透水孔流至底座并在底座内留存,需要移动盆栽时,需要先倒掉底座内残余的水分,再分别搬运盆体和底座,搬运不方便;浇水后,从土壤中流出的水分会累积在底座内,底座与盆体没有缝隙,导致透水性能不佳,不利于一些需要透气性植物的生长;并且从外部能够直接看到底座内不纯净的水,也不够美观。
3.而现有自带储水腔室的种植盆一般通过在盆体内安装挡板,将盆体分隔为栽种植物的上部和储存水分的下部,但经过观察发现,由于盆体为一体结构,栽种植物的上部将储存水分的下部挡住,并且很难将土壤和植物移开,因此这样的结构在栽种好植物后,无法观察到盆体内储水的下部的水质情况,很难对盆体下部的水质进行监控,由于为一体结构,也无法及时更换活水,储水的下部也无法进行单独的清洗,无法在不移除已栽种植物和土壤的情况下清理盆体底部,长时间则导致水质变差、水中滋生大量细菌,从而影响栽种效果。
4.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种植盆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栽种植物的情况下清理盆底、换水,方便搬运且美观的分体式种植盆。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7.一种分体式种植盆,包括
8.种植盆体,所述种植盆体为上方开口的非封闭式盆,种植盆体上设有沿种植盆体底部向下延伸的第一种植槽和多个沿种植盆体底部向下延伸的第二种植槽,所述第一种植槽上设有透水孔,第二种植槽底部设有卡槽;
9.以及底盆,所述底盆为上方开口的非封闭式盆,底盆上设有多个卡块,所述种植盆体通过将卡块活动卡入卡槽从而可拆卸地安装在底盆上。
10.进一步的,所述卡块包括限位片和立柱,所述立柱固定在所述底盆底部,限位片横向设置在立柱一端;所述卡槽于第二种植槽底部沿对应卡块朝向开设,卡槽处设有与限位片相对应的侧边开口,卡槽处设有与限位片相对的限位台。
11.进一步的,所述种植盆体侧壁内凹形成有注水槽。
12.进一步的,所述种植盆体底部设有通孔,底盆上设有与所述通孔相对应的挡片。
13.进一步的,所述种植盆体和底盆均为圆形壳体,种植盆体底面直径小于底盆开口
直径。
14.进一步的,所述种植盆体底部侧壁设有凹槽,且底盆开口配合在凹槽处。
15.进一步的,所述凹槽顶部与底盆开口均为波浪形。
16.进一步的,所述种植盆体上设有多个滤水孔,所述滤水孔间隔分布在所述种植槽周围。
17.进一步的,所述底盆上设有多个加强条。
18.进一步的,所述底盆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种植槽相对应的凸环。
19.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种植盆包括种植盆体和底盆,种植盆体和底盆可拆卸地安装在一起,种植盆体栽种植物,底盆蓄水,将种植盆体和底盆分离,就能够在栽种植物的情况下清理盆底、换水,避免了需要将植物与土壤移出后才能揭开挡板从而露出盆底的麻烦;同时,种植盆体与底盆连接在一起,搬运种植盆时,能够同时运送种植盆体和底盆,搬运方便。
20.并且,浇水后土壤中流出的水分流入并保留在底盆内,避免水分流向种植盆外部导致影响美观。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俯视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种植盆体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26.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9.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种植盆的较佳实施例,包括种植盆体1,种植盆体1为上方开口的非封闭式盆,种植盆体1上设有沿种植盆体1底部向下延伸的第一种植槽11和多个沿种植盆体1底部向下延伸的第二种植槽12,第一种植槽11上设有透水孔111,第二种植槽12 底部设有卡槽121;以及底盆2,底盆2为上方开口的非封闭式盆,底盆
2 上设有多个卡块21,种植盆体1通过将卡块21活动卡入卡槽121从而可拆卸地安装在底盆2上。
30.安装时,将种植盆体1放置在底盆2上,对准第二种植槽12和卡块21 后,将卡块21卡入卡槽121内即可将种植盆体1安装在底盆2上,之后在第一种植槽11、第二种植槽12内种植需要栽种的植物种子;向种植盆体1 中浇水后,多余的水分随着土壤通过透水孔111和卡槽121流入底盆2内,同时水分保留在底盆2内,通过透水孔111和卡槽121与第一种植槽11、第二种植槽12内的土壤接触,从而为植物持续性供水;需要查看底盆2内水质,或更换/倒出底盆2内水分、清理底盆2时,使卡槽121脱离卡块21,即可分离种植盆体1与底盆2,此时种植盆体1内栽种的植物与土壤随着种植盆体1移动,从而可单独对底盆2内水质等情况进行查看、处理。
31.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种植盆包括种植盆体1和底盆2,种植盆体1和底盆2可拆卸地安装在一起,种植盆体1栽种植物,底盆2蓄水,将种植盆体1和底盆2分离,就能够在栽种植物的情况下清理盆底、换水,避免了需要将植物与土壤移出后才能揭开挡板从而露出盆底的麻烦;同时,种植盆体1与底盆2连接在一起,搬运种植盆时,能够同时运送种植盆体1和底盆2,搬运方便。
32.并且,浇水后土壤中流出的水分流入并保留在底盆2内,避免水分流向种植盆外部导致影响美观。
33.上述卡块21包括限位片211和立柱212,立柱212固定在底盆2底部,限位片211横向设置在立柱212一端;卡槽121于第二种植槽12底部沿对应卡块21朝向开设,卡槽121处设有与限位片211相对应的侧边开口122,卡槽121处设有与限位片211相对的限位台123。
34.本实施例中,安装种植盆时,将卡槽121对准立柱212,再顺时针旋转种植盆体1即可将立柱212旋入卡槽121内并与第二种植槽12底部紧密接合,同时限位片211穿过侧边开口122旋入第二种植槽12内,并与限位台 123相互卡合,至此成功将种植盆体1安装在底盆2上;需要分离种植盆体 1和底盆2时,逆时针旋转种植盆体1,限位片211和立柱212分别从侧边开口122和卡槽121处旋出,操作简单。
35.通过立柱212、限位片211、卡槽121和限位台123同时相互作用,即可将种植盆体1稳定地安装在底盆2上,移动种植盆体1或底盆2时,二者不会脱离,结构稳定;需要清理底盆2或换水时,也能方便地拆下种植盆体1。
36.上述种植盆体1侧壁内凹形成有注水槽13。将水从注水槽13处注入底盆2,可直接向底盆2内补充水分,方便快捷。
37.并且,种植盆体1上设置注水槽13,注水槽13连通至底盆2,底盆2 内的空气可通过注水槽13交换,也利于一些需要透气性植物的生长。
38.上述种植盆体1底部设有通孔14,底盆2上设有与通孔14相对应的挡片22。使用者可根据需要加装水位计,将水位计一端穿过通孔14伸入底盆 2且通过挡片22竖直放置后,水位计可指示底盆2内的水分存量,方便使用者根据情况选择是否浇水。
39.上述种植盆体1和底盆2均为圆形壳体,种植盆体1底面直径小于底盆2开口直径。将种植盆体1安装在底盆2上后,种植盆体1底部可放入底盆2开口内,圆形设计美观大方;且圆弧形的壳体也方便双手捧住种植盆,搬运更方便。
40.上述种植盆体1底部侧壁设有凹槽15,且底盆2开口配合在凹槽15处。将种植盆体1
安装在底盆2上后,种植盆整体为圆柱型,更加美观。
41.并且,设置凹槽15后,种植盆体1和底盆2之间留有空隙,方便底盆 2内空气的交换更新,也利于一些透气性植物的生长。
42.上述凹槽15顶部与底盆2开口均为波浪形。种植盆体1表面和底盆2 表面缝隙处形成波浪形槽,更加美观。
43.上述种植盆体1上设有多个滤水孔16,滤水孔16间隔分布在种植槽周围。向种植盆体1内浇水后,土壤中的水分可通过滤水孔16流入底盆2。
44.上述底盆2上设有多个加强条23。提高底盆2的强度,不易变形。
45.上述底盆2上设有与第一种植槽11相对应的凸环24。第一种植槽11 底部卡入凸环24,透水孔111内流出的水分首先聚集在凸环24内,方便底盆2内少水时留存水分;同时凸环24对第一种植槽11起到限位作用,使种植盆结构更稳定。
46.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